在1935年以前的兩千多年裡,伊朗一直被叫做「波斯」,曾經聞名於世的波斯地毯和香料就來自伊朗。波斯人在公元637年和當時的伊拉克人有過一場大戰,那場戰爭發生在伊拉克的卡迪西亞市,伊拉克人以少勝多取得了大捷,這場戰爭一直是當地歷史課本的考點。
1300多年之後,伊拉克和伊朗又發生了一場戰爭,從1980年打到1988年,這就是著名的「兩伊戰爭」。在兩伊戰爭的最後一年,由於對波斯灣的封鎖引起了美國的介入,伊朗同時跟薩達姆和美國交手,實在扛不住就提出了談判,兩伊戰爭也就結束了。
當時的薩達姆非常開心,他覺得自己勝了。時隔千年,伊拉克人又一次擊敗了波斯人,這是可以和卡迪西亞大捷相媲美的壯舉。於是薩達姆大筆一揮撥了筆巨款,修建了卡迪西亞廣場來紀念兩伊戰爭的勝利,這座廣場上最著名的建築就是「軍刀門」。
(著名的軍刀門雕塑)
軍刀門由兩把在空中交叉的巨劍組成,握著巨劍的手有一個就是薩達姆的手,軍刀的流蘇的材料取自伊朗士兵的頭盔。軍刀門落成後,很快就榮升伊拉克的標誌性建築。這個雕塑散發著濃濃的武力崇拜氣息,也露骨地反映了薩達姆的彪悍性格。
你要是去伊拉克旅遊的話,沒在軍刀門前面來個自拍,那外人看來你的錢是白花了。因為在伊拉克的其它地方拍張照,背景和多數中東國家沒什麼兩樣兒,但你要是站在軍刀門的前面,大家肯定就知道你人在伊拉克了。
軍刀門竣工15年之後,也就是在2003年,美國總統小布希一聲令下,十多萬美國士兵帶著一幫好基友衝進了伊拉克,打響了伊拉克戰爭。戰鬥在3月下旬開始,到12月中旬薩達姆被人從地窖裡揪出來為止,總共8個月不到。
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今年的5月底,整整16年的時間,軍刀門就幾乎一直處於關閉狀態,一般人不可能站到它的下面,因為卡迪希亞廣場被美軍給封鎖了,想要進去得通過重重關卡和嚴格搜查,前提是你還得有不一般關係,否則就是穿條內褲也不讓你到那兒。
(被子彈破壞了的薩達姆畫像)
卡迪希亞廣場所在的地方,曾經是伊拉克政府的辦公區,也是薩達姆下班回家抱孫子的地方。那塊地方在底格裡斯河一個拐彎的三角洲上,面積大概十平方公裡,既然是薩達姆相中的地方,那必然是風水寶地。當戰爭爆發薩達姆消失後,美英聯軍就把那地方給圈起來了,當做自己的大本營。
為了讓自己人在裡面可以一覺睡到天亮,那地方從外面到裡面設置了重重關卡,不但有高大厚實的混凝土防爆牆,牆外還拉著鐵絲網,鐵絲網的外面站著軍警,牽著軍犬。這塊被圍起來的地方有一個新的稱呼:綠區。綠區外面是紅區,紅區意味著危險,而綠區意味著安全。
當然十平方公裡的面積美英聯軍是用不完的,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日子裡,一些國際組織和各國的領事館,以及外國的記者基本上都住在綠區裡,綠區就變成了伊拉克的國際區。那地方當地人是進不去的,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也只能從電視上看。
這種封閉對伊拉克人有很大的影響,不但沒法在卡迪希亞廣場跳廣場舞,也不能在軍刀門下面做直播。當然這些是小事兒,作為過去市政府的辦公地,那裡交通發達位置重要,如今設置了重重關卡,道路就徹底不通了,原本5分鐘的車程一下子變成個把小時,伊拉克人對於「綠區」的存在是非常不滿的。
(911恐怖襲擊後的救援現場)
美國那時候為什麼要發動伊拉克戰爭呢?答案到現在眾說紛紜。國內還有個陰謀論的說法,說薩達姆當時放棄了美元結算石油,威脅美國的美元霸權,小布希才滅的他。這種說法還被寫進書裡公開出版,經過一些專家的普及和推廣,對此深信不疑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臉上刻著「不接受反駁」。
但凡美國總統和他的幕僚們做出什麼決定,專家們總是習慣於用最複雜的心思去揣摩,放著眼前的事實於不顧。只有複雜才能體現水平,才能讓聽眾覺得值得相信;說的簡單了,專家本人都對自己失望,更別提他的聽眾們。
2001年9月11號爆發了「9·11」恐怖襲擊案,經過一個月的倉促準備,阿富汗反恐戰爭在10月份打響了,為的是給那3000遇難者和墜毀的世貿大廈報仇雪恨。美國大兵在阿富汗打了一年多,並沒有什麼顯著的成績,似乎最大的勝利就是把塔利班這個包庇犯給趕去山裡吃土。
小布希和他的國務卿鮑威爾等人非常焦慮,他們很想做點什麼來提升自己的形象,滿足民眾對復仇的期待,在這個時候薩達姆就被他們盯上了。小布希後來提交給國會的理由是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跟蓋達組織有聯繫,這就威脅了美國的安全不是?此人不除,9·11將再次上演。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
薩達姆是一個強人,有他坐鎮伊拉克,蓋達組織沒膽子過去開分公司。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一些曾經在蓋達組織混過的小兵確實在伊拉克有活動,但是他們是在遙遠的山區挖洞搭帳篷,根本就不成氣候。這些情報都被送進了白宮,小布希極力敦促有關單位把這些人和薩達姆聯繫在一起。
為了滿足自己的複雜需求,薩達姆被小布希盯上了,然後再找各種他必須死的理由。這跟去年川普為了在貿易衝突中獲得主動,退出核協議重新制裁伊朗是相似的操作。伊拉克戰爭的戰鬥過程只持續了1個月,美國大兵之後的任務,是在全國各地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後告訴國會和世界:他們消滅了一個邪惡政權,解除了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威脅。
但是那些東西至今都沒有找到,伊拉克反倒成了一個恐怖的地方,各路反美武裝遍地開花。美軍駐紮在伊拉克的後面幾年,一直跟這些武裝做鬥爭。10年下來,大部分反美武裝被消滅,小部分進化成了伊斯蘭國,還真變成了恐怖組織,威脅世界和平好幾年。
這外國軍隊手拿武器進入一個國家,如果兜裡有聯合國的授權書,比如去維和那就沒問題;或者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邀請和許可,就像俄羅斯空軍進入敘利亞一樣,那也沒問題,不然那就是如假包換的非法入侵。當年美英聯軍進入伊拉克就是一場入侵,聯合國沒授權薩達姆也沒邀請。
(被審問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
想必很多同學對「獨裁」這個詞兒充滿了痛恨,他們覺得美英聯軍推翻了薩達姆,解救伊拉克人民於水火之中,這場戰爭是正義的。這麼看問題就有點感情用事了,或許一個人可以抱著見義勇為的心態跑到別人家裡勸架,但是國與國之間不能這樣隨便。
一個國家出現什麼樣的統治者,都有複雜的客觀原因,獨裁不是隨隨便便就產生的。如果伊拉克的實際情況不允許薩達姆存在,他再強勢也混不久,薩達姆這種強人的出現,用一句歷史課本上的常見句式來說: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伊拉克有互相對立的宗教組織,有不安分的庫德人,很多地方依然以部落為聚集單位,部落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很微妙。國民對宗教組織和部落的認同,遠遠超過了對國家的認同。有了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分裂,國家就很難強大,要把所有的力量和資源集中起來辦大事,就需要下狠手。薩達姆或者卡扎菲這種強人,就是通過拉攏和打壓,讓國家的發展更高效一些,儘管吃相很難看。
除了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是這幅德行。這些國家有個強人罩著確實比較合適,沒有強人那最好像伊朗或沙特一樣,出現個神一樣的最高統治者。假如強人控制了局面,然後慢慢地去宗教化去部落化,讓國家意識深入人心,那麼強大甚至民主都是有可能的。
(美國在戰場上的悍馬車隊)
強人被直接幹掉後,部落勢力、宗教階層和大家族就自由了,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搶奪地盤,彼此交手,國家不就亂了嘛。這種時候美國會負責任地扶持一個當地政府,幫他們培訓軍警,再帶著這些炮灰一起鎮壓內亂,幹著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的事兒。
網友們經常說,美國在中東地區只破壞不重建,其實是他們沒什麼好辦法重建。在當地推廣自己那套東西是很難的,效率低效果也一般。扶持一個強人可能效果明顯,但那就非常打臉了,重建幾年後當激情燒完,駐伊美軍也就離開了熱搜。
去年的10月底,伊拉克新總理邁赫迪上臺,他一直致力重新開放綠區,這個事兒在今年的6月初終於被他辦成了。度過了16年的封鎖,伊拉克人再次可以開車通過綠區,以後去伊拉克旅遊的同學,再也不擔心別人說你的錢白花了。
經過16年的較量和折騰,伊拉克國內的各路玩家都累了,反美武裝和伊斯蘭國也是蹤跡難覓,伊拉克進入了和平模式,這綠區自然就開放了。一個國家想要強大,就得有凝聚全國資源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一個強勢政府實現,比如我國;也可以通過其它東西來實現,比如美國的精神或者伊朗的宗教。找到這樣一個東西,是伊拉克政府之後的工作重點,否則這16年的苦可就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