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被推翻後的今天,伊拉克的現狀真的很好嗎?伊拉克人不恨美國這個侵略者嗎?要說今天的伊拉克人一點都不恨美國這個侵略者,這絕對是開國際玩笑。
在中東地區,很多國家大多數民眾都是反美的,然而很多中東國家的統治者則是和美國合作,那只不過是為了保障自己的政權穩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沙烏地阿拉伯。沙特王室與美國的關係非常好,在中東地區也算是利益同盟,每年就向美國交大量的保護費,也就是動輒幾百億美元上千億美元向美國採購武器。但是也要知道,極度反美的恐怖組織蓋達組織的創始人賓拉登也是沙烏地阿拉伯人。
二零零三年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一個來月就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然而薩達姆政權垮臺的很容易,一個多月就被幹掉了,但伊拉克的國內局勢卻持續惡化了很多年。伊拉克民眾是整天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恐怖襲擊和教派衝突接連不斷。想一想,伊拉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過了那麼多年,伊拉克普通平民不恨美國人,你會相信嗎?當然也有人會反駁,美國人推翻薩達姆政權後的十七年,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經濟增長了八倍,人口增長了百分之四十多,達到了三千八百萬人。從這個數據就能表明伊拉克人過得非常好?
實際狀況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了,下面就來說一說實際狀況是什麼樣。其實要刨根究底就知道,這個所謂的伊拉克經濟增長,是因為早年伊拉克在薩達姆當政時期,美國是對伊拉克進行長達十多年的經濟制裁。在伊拉克政權被推翻前,也就是二零一二年,伊拉克經濟總量只有一兩百億美元。這麼可憐的規模,要知道在一九九零年前後,伊拉克的GDP可是有近千億的規模,最差也有六七百億,比二零二年要多了多少。想一想,美國的經濟制裁大棒有多麼厲害。
但伊拉克戰爭之後,薩達姆政權被推翻,美國就全面管控了伊拉克的局勢,扶植了伊拉克新政府之後美國就全面取消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伊拉克的石油是隨便怎麼出口都不受到限制,想怎麼賣就怎麼賣吧,所以才出現現在的伊拉克經濟總量達到超過兩千億美元的水平。這根本都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只能說明美國早年對伊拉克經濟套上了緊箍咒,後來又鬆開了,僅此而已。
我們也清楚,只要不是經濟規模超大的國家,對於美國的經濟制裁,一般的小國家都是扛不住的,恰巧伊拉克就是這樣的小國家,而且是極度需要石油戰略資源出口的國家。另外還有伊拉克人口增長很快,其實也是個偽命題,因為伊拉克人口增長一直都很快,包括薩達姆當政時期也是如此。我們看現在查詢的資料都能顯示,伊拉克的人口統計數據是在一九九一年,也就是海灣戰爭爆發的那一年,伊拉克人口不足一千八百萬人,而在薩達姆倒臺的二零零三年,人口已經膨脹了兩千五百萬人,也就是十來年的時間。在美國大規模經濟封鎖的情況下,伊拉克人口依然實現了七百多萬人的增長,人口增長也接近百分之四十。
所以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的十幾年裡,人口增長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因為這本來就是伊拉克的人口增長常態,這極有可能和他的宗教有關係。當然話要說回來,不是所有的伊拉克人都恨美國人,有兩大族群是非常感謝美國人的,這兩大族群分別是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和庫德人。因為伊拉克在薩達姆當政時期屬於少數派政權,薩達姆的統治根基是伊拉克的遜尼派穆斯林只佔伊拉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八左右。
而作為人口大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和庫德人備受遜尼派穆斯林的打壓,然而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對於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和庫德人是一個巨大的幫助,也是一個好消息。在美國軍隊開進伊拉克時,有很多庫德人和什葉派穆斯林是非常歡迎的,甚至庫德人都組建了武裝幫助駐美國軍隊。當然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歡迎的是美國軍隊推翻自己的敵人薩達姆政權,並不歡迎美國人,他們只希望美國軍隊把薩達姆政權幹掉後趕緊滾蛋。
庫德人是真的歡迎美國人,因為庫德人一直都希望美國幫助他獨立建國,在政治上屬於聯盟關係。現在我們也清楚,無論是伊拉克境內的庫德人,還是敘利亞境內的庫德人,都是一脈相承,是美國的盟友。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效果也就出來了,伊拉克的什葉派掌握了政權,庫德人也得到了巨大的好處,獲得了自治地位,也擁有了自己的自治區,地盤還不小,在伊拉克新政權也獲得了不少席位。
當然從伊拉克各派勢力的角度,最倒黴的則是遜尼派穆斯林。美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就是動搖了這個群體統治伊拉克的根基他們對美國人可算是恨透了,而伊拉克戰爭之後處於長期的混亂局勢,伊拉克普通民眾的生活依然是朝不保夕,對美國人也是恨得牙根都癢。有句古話說的好嗎?最壞的秩序也比沒有秩序好,現在的伊拉克就是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