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戰爭進化的新面孔?

2022-01-30 大師傅說

當人們不再對巴黎的恐怖襲擊感到震驚,就是到了需要反思的時候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所面對的不再是冷兵器時期充滿榮譽感的戰爭,也不是熱兵器時代的策略大師們上演的偷天換日,而是無處不在,隨時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邊的恐怖主義。可以說,這場戰爭不是來源與某一民族,也不來源於某一宗教,或者是某一段歷史,更不是來源於某個迎接難民政策所帶來的必然後果。這是一個進化論,在人類文明與獸性的碰撞中,這場進化是達爾文主義在社會學和人類學上最好的運用。



恐怖主義之所以被稱作恐怖主義,是因為其通過散播恐怖而追求政治上改革的特點。恐怖主義所追求就是人道主義所反對的。比如,人道主義要求戰爭不能殃及平民,恐怖主義就偏偏要以屠殺平民為目標。人道主義要求及時對對待敵軍,也要使對方保有人類的尊嚴,恐怖主義偏偏要使用石刑,斬首,朝著平民堆裡扔炸彈的方式達到訴求。從這一角度來說,恐怖主義往往是針對平民的。不論是元朝屠城的蒙古軍隊,還是在戰後將俘虜釘在木樁上活活曬死的歐洲公爵,在今天看來都十分符合恐怖主義的標準。不過,恐怖主義卻是近代才有的概念。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伴隨著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推行的斷頭文化,巴黎城內人心惶惶,每個人都可能因為過去和某人說過一句話而掉了腦袋。這一時期被人們稱作「恐怖時期」,也就是現代恐怖主義最早的來源。


「恐怖時期」的始作俑者羅伯斯庇爾終於將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從1934年起,恐怖主義就成為了全世界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二戰之後。隨著二戰後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恐怖主義襲擊大量出現在西方國家的舊殖民地上,同時被稱作恐怖主義的,還有美國的極左分子以暴力為手段進行的破壞運動。那麼,為什麼說恐怖主是全世界的公敵呢?

那我們就先來看看戰爭的發展史吧。先說說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國歷史上漢族間的戰爭很少有用軍隊去殺死平民的案例。畢竟,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取得統治權,百姓都死了,打贏了仗又有什麼用呢?兩軍對壘的時候先是副將對副將,再是主將對主將,像華雄這樣的主將遇到了關羽,被關老爺一刀斬於馬下,兩邊的軍隊都不用打了,就算華雄這邊輸了。所以我們看到《水滸傳》裡寫到梁山好漢遇到官兵,先罵對方統帥,問問你敢不敢和爺爺大戰三百回合。歐洲在冷兵器時代和中國差不多,兩軍交戰前先是兩邊的騎士對打,有1v1場的,還有組合場的,一般主將死了,這仗就打不起來了。這種文化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歐洲,以至於後來許多歐洲人仍然喜歡以決鬥的方式解決問題。


雖然歷史上的華雄不是關羽斬的,但《三國演義》中的這段故事卻代表了一個時代背影


到了有早期火槍的時代,歐洲人的打法在現在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戰鬥開始,步兵也不前進,騎兵也不衝鋒,兩邊先把火槍手列成一排互射,誰也不用盾牌,誰也不躲,哪方的火槍手先被打沒了就算輸。以至於每次打仗前排兵布陣就要耽誤好久,可也從來沒有誰說要給對方來個出其不意的。這種戰術一般說來,就小兵先上,小兵打沒了騎士上,騎士打沒了統帥就投降。這種打法一直到了美國獨立戰爭才被摒棄。美國獨立戰爭前,美國的民兵和英國的正規紅衫軍相比,戰鬥素養差,戰鬥裝備差,每次都被打得特別慘,後來一個民兵頭子想出一個「天才」的辦法:「咱們為啥要和他們正面衝突,我們悄悄的埋伏好,打仗前就把他們的軍官打死,不就好了嗎?」於是美國民兵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開始狙殺紅衫軍的頭領。英軍也是作死,本來在從裡行軍,你悄悄的低調點走不好嗎,他們不,不但全員穿著紅燦燦的制服,軍官還要騎著高頭大馬,戴著巨大的三角帽,生怕埋伏在遠處的狙擊手看不到自己。最後美國民兵通過這種方式,加上法國人的幫助,打敗了英國軍隊,獲得了獨立。


電影《愛國者》中對於美軍改變戰術的歷史有著詳細的描寫

如果說一戰還是貴族的戰爭,那二戰就是天才的較量。我們必須承認那是殘忍的六年,也正是在那殘忍的六年內,出現了如蒙哥馬利,隆美爾和巴頓這樣的戰爭天才。在二戰期間,軸心國成員因其對戰俘的非人道待遇,至今仍倍受譴責。相比而言,盟軍對待戰俘基本還是遵守了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我們國家更是因為善待戰俘而受到國際尊重。通過世界上所有戰爭史的發展趨勢,從將軍親自出戰,到將軍伴隨出戰;從兩軍對射,到暗殺軍官;從投降即是結束敵對,到投降之後也要玩死你,我們可以看清這樣一個規律,那就是戰爭的雙方的手段越來越不要臉了。

直到恐怖主義的出現,戰爭的矛頭才直接指向了平民。本來,軍隊是平民中選出來保衛平民的國家機器,這是從人類文明初始便有的不成文的規定,不到萬不得已,不管牆外如何戰火連天,牆內還是可以歌舞昇平。軍隊所保護的,是作為一個集體單位的國家,包括其中的人民不受侵害。而現在,恐怖主義的始作俑者要做的是把平民以個體單位拉入戰爭中。

為什麼針對平民?因為現代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巨大的關係網。巴黎恐怖襲擊內的近二百名受害者,就代表了兩百張巨大的社會關係網,他們的親人,朋友的關係網又會層層疊加。與戰場上幾千名因軍官指揮不力而喪生的士兵所帶來的震懾力相比,這一次恐怖襲擊造成的恐慌是波及全世界西方國家的。它所傳遞出的信息在於「你們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安全的,你的國家保護不了你個人,你的軍隊也不能,我就在你身邊。」這樣一來,本來的格局是「軍事能力強大的法國」vs「恐怖組織X」,現在卻變成了「單獨的法國人某某」vs「恐怖組織X」。


面對恐怖襲擊,國家組織往往有心無力

可以說,恐怖主義的形成,是在新世界格局下,舊秩序對面強權做出的不可避免的掙扎。當美國總統歐巴馬說出這是這是對全人類和人類共同認知的價值的襲擊時,當奧朗德宣布法國將無情的抓捕所有兇手時,所有西方國家的人都不會反對,因為他們切實的感受到了恐怖。阿西莫夫多年前提出來「城市恐怖戰爭」的概念,如今,他的許多猜想都已經成為了現實,我們不想承認卻不得不質疑,這場恐怖戰爭也要到來了嗎。


11月14日下午,雪梨民眾自發到馬丁廣場為巴黎祈福,就在不到一年前,這裡發生了同樣恐怖襲擊性質的持槍劫持人質案


現在,當我們或作壁上觀,或認為西方國家咎由自取,亦或嘲笑這是接受難民的必然後果時,迫於人道主義信仰的西方眾國,依舊會敞開大門迎接難民的到來。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依舊是如何應對恐怖主義,我們卻應該想想,當我們所熟知的戰爭方式早已化為歷史,戰爭卻早已換上了一副新的嘴臉出現在世界上,在這場針對平民的戰爭中,恐怖主義的戰爭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相關焦點

  • 戰略心理學,戰略進化與戰爭
    》《戰略,進化和戰爭:從猿到人工智慧》。這項新科學融合了多種學科,包括:神經科學,認知和進化人類學,決策理論,社會和跨文化心理學,認知科學,民族學,語言學,內分泌學和行為經濟學,通過多學科角度來研究人類的行為。這個新興領域專注研究人類思維的兩個命題:心靈體現與進化。這與戰爭或戰略有什麼關係?近三年,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教授Kenneth Payne(佩恩)出版了兩本相關書籍。
  • 【2136】戰略心理學,戰略進化與戰爭
    》《戰略,進化和戰爭:從猿到人工智慧》。戰略心理學,戰略進化與戰爭作者:T. Greer(作家,戰略之橋戰略分析師)發布日期:2018年9月20日編譯:學術plus  譚惠文原載:https://thestrategybridge.org這與戰爭或戰略有什麼關係?
  • 【反恐研究】恐怖主義的整合性治理
    這些物件與用以購買這些工具、培訓人員、資助恐怖襲擊行動的資金,均屬於能被恐怖主義加以徵用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既指恐怖分子及其領導者,也指恐怖主義的潛在支持者,甚至包括那些在激進化之前表現無任何異常但可能成為獨狼式恐怖分子的平民。
  • 美國的國家恐怖主義
    美國的國家恐怖主義,主要由幾類恐怖主義構成:經濟恐怖主義(金融恐怖主義)、技術(學術)恐怖主義、軍事恐怖主義、政治恐怖主義。經濟恐怖主義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構建的全球金融體系,鞏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再以匯市、股市、房市等絞殺任何一個不聽自己話的國家。
  • 影象風賞 | 國家恐怖主義:阿根廷軍政府的「骯髒戰爭」
    軍隊對社會抗議者開展了秘密和非人道的鎮壓和殺害,他們的迫害手段多樣而殘忍,如強制失蹤、秘密關押和實施酷刑、活埋、從飛機上拋至河裡、篡改嬰兒身份等等,這段歷史被稱為「骯髒戰爭」。系統性的「國家恐怖主義」鎮壓儘管「骯髒戰爭」一詞是用來指責軍政府的,實際上,反而對軍隊有利。他們認為,既然是一場「戰爭」,怎麼能按照正常司法程序進行審判,況且在戰爭中做出非常規的消滅手段不是正常的麼?因而,阿根廷社會逐漸不再採取「骯髒戰爭」的說法,以免給軍隊更多有利的論據。
  • 泰國紅衫軍事件引發的保險訴訟 ——也談戰爭與恐怖主義除外條款的適用性
    Deves使用的戰爭與恐怖主義除外條款與國際保險市場上通用的NMA2918條款的內容基本一致。根據該條款的定義,「恐怖主義行為」是指任何個人或一群人,無論是獨立的或是與某組織或政府有聯繫的,懷有政治的、宗教的、意識形態的或類似的目的(包括影響政府或使民眾恐懼的意圖)所做的任何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使用暴力或威脅手段。
  • 9.11事件20周年:「反恐戰爭」已結束,但恐怖主義未終結
    2001年爆發的9.11事件可謂改變國際進程的大事件,美國由此出兵阿富汗,開啟反恐戰爭序幕。其打著反恐的「旗號」既反恐又謀霸,但事與願違,美在此過程中難以為繼,反恐越反越恐,反恐戰線一縮再縮,反恐戰略一調再調。今年,美終於從阿完成撤軍,這標誌著阿富汗反恐戰爭的徹底結束,但這並不代表恐怖主義的終結。
  • 微恐怖主義獨狼的社交網絡誕生記
    「獨狼」大多為男性,年齡在18-29歲之間,此前毫無戰爭經驗,與敘利亞也毫無瓜葛。他們往往游離於社會邊緣,對國家心懷不滿、缺乏認同感和歸屬感。
  • 警惕西方將恐怖主義禍水東引
    目錄:一、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動下恐怖主義「禍水東向」的歷史考察(一)二戰時期西方曾將法西斯恐怖主義「禍水東引」(二)冷戰時期的特殊地緣政治格局導致各類戰爭「禍水東向」(三)後冷戰時期的特殊地緣格局使「禍水東向」仍在繼續二、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動下恐怖主義「禍水東向」的現實因素
  • 騰訊安全的「進化戰爭」
    但是,這一役讓潘多拉魔盒徹底被打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此拉開帷幕。七年過去了,不僅當年掐架的兩位誰都沒有鬆手,雙方還不斷呼喚新的兄弟加入這場持久戰,第二戰場被開闢,新的武器被投向戰場。如果當年的3Q大戰就像德國閃擊波蘭,那麼如今,網絡安全版圖已經進入了全面的「世界大戰」。
  • 年度回顧 | 種族偏見:美國國內恐怖主義的關鍵因素
    「9·11」事件已過去了18年,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以極大的代價建起圍牆,阻住了來自外部的恐怖襲擊。然而,2019年,多起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大規模槍擊案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等機構定性為「國內恐怖主義 (domestic terrorism)」。
  • 外交部「主要官員」又添新面孔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今年7月9日,就在馬朝旭辭行拜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的第二天,聯合國安理會就國際恐怖主義與有組織犯罪關聯問題舉行公開辯論會,馬朝旭仍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的身份在辯論會上發言。
  • 機甲進化戰爭:機甲題材動作格鬥闖關微信小遊戲,還不錯~
    《機甲進化戰爭》怎麼玩?怎麼下載?
  • 「伊斯蘭國」,恐怖主義3.0
    他們是「基地」組織的升級版,將全球恐怖主義帶進了3.0時代。2003年8月19日,一輛載滿爆炸物的貨車衝進了聯合國駐巴格達辦事處,造成22人殉職。圖為爆炸中受傷的伊拉克人從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開始,美國就打著不能讓共產主義佔領伊斯蘭的旗號,利用伊斯蘭世界的反抗精神,扶持了一批「聖戰」組織,主要目標是對抗蘇聯。
  • 關塔那摩外籍恐怖主義分子審判權之爭
    作者:徐愛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本文原載於《人民法院報》,2014年8月8日 戰爭與和平,伴隨著人類的歷史。西塞羅「戰時無法律」和格勞修斯「戰爭與和平法」的論斷,基本上設定了法律在處理戰爭問題上的邊界。恐怖主義一詞,法律上尚無統一的定義,通常的說法是,恐怖主義是非國家的民族、組織和個人對主權國家安全的侵犯。恐怖主義一直存在,英國、德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斯裡蘭卡都發生過,現代國家法治理念下,通過法律處置恐怖主義分子是通常的做法。
  • 恐怖主義、暴動和平民百姓:西方的應對
    但是,自「9·11」事件後,其他恐怖主義活動開始猖獗(暴動、自封的遊擊戰士等),這些活動帶著非常典型的宗教狂熱成分,與西方不甚理解的極端主義緊密相關。更嚴峻的是,這種新型恐怖主義還帶來了自殺式襲擊,這在傳統恐怖主義中完全沒有出現過,打破了政治防禦和軍事管控的定式。
  • 從法國大革命到9·11,「恐怖主義」由誰定義?
    在阿爾及利亞戰爭中被授予軍事統治全權的雅克·馬絮(Jacques Massu)在回憶錄中談到,恐怖襲擊不是阿爾及爾之戰以後才出現的新武器,但恐怖襲擊在戰爭中系統性、大規模使用卻是新現象。即使在印度支那戰爭中,恐怖襲擊也只是個別事件。阿爾及利亞人採取的這種系統性恐怖襲擊的目的就是製造恐慌和混亂。馬絮將恐怖主義與犯罪、軍事衝突和非常規戰役區分開來,是現有的刑法與戰爭法都無法涵蓋的例外領域。
  • 礪行童軍日間營——《戰爭進化史》全新上線!
    有人說過,文明的產生永遠伴隨著戰爭,無論是原始人類,現代社會,還是未來世界都是這樣的。《戰爭進化史》是一款從部落戰爭演化到現代戰爭的模擬進化史活動。從蠻荒時代,到冷兵器時代再到現代武器,在活動過程中通過集體的團結協作,合理的分工以及出色的動手能力在有限的資源和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為部落/帝國/國家爭奪榮譽,最後完成統一走向和平!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敵人 飛碟頭條
    點擊播放: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敵人法國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一場空前慘烈的大規模襲擊再次震撼了巴黎,法國總理隨即宣布
  • 【恐怖主義知多少】為什麼說香港開始出現恐怖主義苗頭
    那麼,什麼是恐怖主義?我國反恐立法有哪些?香港出現了哪些恐怖主義苗頭?聯合國的恐怖主義概念:《關於國際恐怖主義的全面公約草案》中規定的犯罪是指「本公約所稱的犯罪,是指任何人以任何手段非法和故意致使:任何人死亡或重傷;或公共或私人財產,包括公共場所、公共運輸系統、基礎設施、國家或政府設施或環境嚴重受損,此損害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而且根據行為的性質和背景,其目的是恐嚇某一人口,或者迫使某國政府或某一國際組織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