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FA在FBG傳感中的應用

2021-12-29 煙雨光影

目前,FBG的復用主要分為波分復用(WDM)法,

 

波分復用(WDM)-在FBG傳感系統中,將N個不同中心波長的FBG放置

在需監測的各個點,採用寬帶光源或者是掃描光源,每個FBG反射跟自己中心波

長相對應的光,如圖1.3所示。當監測點處受到應變或者溫度作用時,相對應的

FBG反射回來的波長將發生改變,通過解調系統即可得到相應的應變或者溫度的

變化,從而實現對N個點的同時實時監測。但是由於光源帶寬有限,且為了避免

相鄰波長的FBG之間的互擾,每個FBG之間需要一定的波長間隔


準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指的是利用傳感器的時分復用、波分復用或者空分復用

原理,將多個傳感器復用在一套傳感系統中,可以同時監測多個待測點信息的傳

感系統,如圖1.8所示。相對於點式傳感系統來說,該種傳感系統大大提高了系統

的傳感範圍和系統的有效利用率,相對於分布式傳感系統來說,該種傳感系統的

精度更高,穩定性更好。


在諸如對鐵道、輸油(氣)管道、隧道、海岸線、高壓線路等長距離線路實

時安全監測時,傳感系統的距離需要達至帆十上百甚至幾百公裡。為了實現FBO

長距離傳感,研究者們採取了很多方法,諸如增加雷射器功率、加入放大器、優

化線路等。


1-Il基於摻鉺光纖/垃曼混臺放太的掃描雷射器的1(}0kra光纖布拉格光柵傳感系統示意圖

電子科技大學饒雲江等人『圳提出了基於掃描雷射器和光放大的100k皿,t纖靠

拉格光柵傳感系統,如圖I-11所示。i=li系統是基於EDF/取.波拉曼混合放大的方法,

以高功率掃描雷射囂為光源,在100kin的FBG傳感系統上進行雙向拉曼放大,以及

利用其剩餘功率同時進行摻鉺光纖放大,在100km處獲得了7dB的良好信噪比。

日本TakanoriSaitoh等人提出基於EDFA的FBG傳感系統實現了230km系統,

如圖1.12所示。該系統利用自主研發的大功率寬帶掃描雷射光源,加入EDFA放

大器,實現最長距離達230kin的超長距離傳感,但其在230kin傳感距離處信噪比

僅有4dB[39


(1)基於EDFA的超長距離FBG傳感系統

該系統實驗系統裝置如圖2.13所示,從光源發出的掃描光經過聲光調製器後形成

脈衝光,經過EDFA放大後進入一個99:1的耦合器,99%的脈衝光作為信號光從

環行器1埠進入,經過環行器2埠進入光纖,從放置在光纖末端的FBG反射

回來的信號光經過環行器3埠進入探測器,與1%的脈衝光(用於校正光源功率

抖動)一起進入信號處理單元,最後經過計算機處理並顯示結果。

 



為了能進一步延長該侍感系統的距離,我們採用了EDFA/FAR組合放大的方式。

(2)基於EDFA/FRA放大的超長距離FBG傳感距離

該系統實驗系統裝置如圖2—16所示,在前系統的基礎上利用WDM耦臺八後

向1480的泵浦光,以實現FRA,前端加入WDM用於濾除系統中殘留的1480後

向泵浦光。


本系統採用可調雷射器作為光源,發出的掃描光經過由任意波形發生器控制

的聲光調製器後成為脈衝光,前面加入EDFA放大進入系統的信號光,後向引入

拉曼放大,系統低於275km長度時信噪比大於15dB,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300kin

超長距離的FBG傳感系統。在本系統中,FBG在不同距離處的靜態應變線性度均

在0.999以上,故本系統可用於超長距離應變監測。進一步優化系統參數以及光放

大方案有望進一步延長系統距離。但是由於採用高反射率FBG且距離過長,故該

系統採用波分復用方式來實現準分布式傳感.

相關焦點

  • 光纖傳感在飛機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進展和展望
    飛機對重量(質量)極為敏感,光纖傳感的應用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測量導線而達到減重的目的。同時,光纖傳感還具有抗電磁幹擾、耐高溫、抗疲勞、抗環境腐蝕的顯著優勢。隨著智能飛機結構的廣泛應用,要求光纖傳感更密集、更快、更小型。基於飛行測試和相關應用經驗,本文對當前研究進展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 3D深度傳感ToF技術的基本原理解析
    雖然ToF技術已在科學和軍事領域應用多年,但隨著21世紀初圖像傳感技術的進步,才得到更加普遍的應用。性能的變革意味著,包括 ADI ToF 技術在內的探測技術,已被應用到智慧型手機、消費電子和遊戲設備中,未來將不僅限於消費市場。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將有機會利用主流製造工藝從設計、製造和貨物運輸等多方面來提高系統效率。圖1.
  • 2021 中國光纖傳感大會(OFS-China 2021)(第一輪通知)
    Modalities  for Distributed Sensors2.5 新型傳感光纖和塗覆材料 New  Fiber  and  Coating  Materials for Sensing  方向3 「光纖傳感系統技術」 Fiber Optic Sensor System Technologies3.1 傳感解調系統和技術
  • 《手勢識別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2017版》
    市場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手勢控制功能在汽車領域的快速應用,各產業的數位化趨勢,政府項目支持,以及為降低衛生顧慮而出現的非接觸式衛浴解決方案。本報告基於技術、產業及地區剖析了手勢識別市場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研究識別並分析了包括驅動因素、阻礙因素、市場機遇及特定產業面臨的挑戰等市場動態。本報告還介紹了手勢識別和非接觸式傳感市場的主要廠商。
  • 【先進測量技術】光纖光柵在航空結構健康監測中的應用前景
    光纖光柵傳感作為一門快速發展的新型傳感技術,具有精度高、體積小、重量輕、波分復用、壽命長、可靠性高、耐腐蝕、傳輸距離長等優點,可實現應力應變、溫度、力、加速度等多種參量的測量,在飛機、艦船、發動機等重大裝備的機載化測試以及地面綜合測試中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基於光的測量正在逐步成為航空試驗測試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 焊接機器人及其在高速列車智能製造中的應用
    但是, 我國高速列車製造過程與國外高速列車生產現狀還有一定差距, 行業中的高端裝備和智能裝備依賴進口。走智能製造的道路也是我國未來高速列車製造業發展的趨勢。智能製造最終目標是實現 「設計過程、 製造過程和製造裝備智能化」, 包括產品設計中的數位化,製造過程中的傳感信息化和網絡化, 製造裝備的數位化和智能化。其中, 製造裝備的智能化是實現整體製造智能化的前提和基礎。
  • TriEye推出全球首款基於VCSEL的短波紅外成像和深度傳感系統
    TriEye這款光電系統是全球首款使用VCSEL作為光源實現短波紅外成像和深度傳感的系統方案。VCSEL首先用於通信行業,如今已在全球廣泛用作傳感應用中的光源,但是尚未成功集成到短波紅外傳感體系之中,僅限於在可見光-近紅外(VIS-NIR)光譜範圍內使用。與近紅外光譜相比,TriEye的短波紅外系統提供了重要的價值主張,為下一代感知能力打開了大門。這包括對陽光和其他環境噪聲源的彈性,同時提供對人眼安全的光源。
  • 新型壓力傳感器可拉伸50% 傳感性能依舊靈敏和快速
    壓力傳感器的應用為什麼壓力傳感器需要具備可拉伸性呢?因為在很多應用領域,特別是在仿真機器人市場,需要大量適用柔性材料,這對傳感器的可拉伸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華裔研究小組終於在可拉伸壓力傳感器的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
  • TDK旗下MEMS超聲波ToF傳感SmartSonic平臺系列產品上市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TDK近日宣布其MEMS超聲波飛行時間(ToF)傳感解決方案Chirp SmartSonic™平臺系列產品上市銷售。SmartSonic平臺包括TDK屢獲殊榮的超低功耗超聲波ToF傳感器Chirp CH-101,這款距離傳感器可提供高達1.2米範圍的毫米級精確距離測量,且不受目標物體的顏色和透明度影響。
  • 【材料】仿生壓力傳感神經系統的構建:金字塔壓力傳感器+Nafion憶阻器
    作為物聯網的核心組件之一,仿生壓力傳感系統在電子皮膚、智能假肢、人體健康監測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類似於人體的觸覺傳感神經系統,仿生壓力傳感系統通常由壓力傳感器、信號傳遞網絡和人工神經突觸組成。在這項工作中,以上三部分分別由金字塔微結構壓阻式傳感器、導線系統和Nafion基憶阻器組成。
  • OEA封底 |【香港理工與華中科大聯合團隊】空分復用技術帶來分布式光纖傳感新突破
    單根傳感光纖就能取代成百上千個傳統的傳感器,因而在很多領域已經體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比如大型基礎設施(橋梁、大壩、建築物等)的結構健康監測;石油天然氣管道的洩漏及損傷監測;地震、山體滑坡、路面沉降的地質災害監測;隧道、廠房的火災預警監測;以及重要設施及場地的入侵監測等。
  • ams推出超高靈敏度NIR圖像傳感器,有望大幅降低3D光學傳感系統功耗
    CGSS130可大幅降低臉部識別、支付認證等3D光學傳感應用的功耗,這對於依賴電池供電的便攜電子設備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性能。同時CGSS130還支持更先進的傳感器功能。艾邁斯半導體CGSS130傳感器的NIR波段靈敏度是目前市場同類產品的四倍,它能夠可靠地檢測到3D傳感系統中極低功耗IR發射器的反射信號。
  • 基於線性霍爾套磁環的電流傳感模塊設計考量
    ---自帶溫漂補償的高性能霍爾傳感器CC652x/651x系列的應用關鍵詞:非接觸式,傳感器,電流傳感模塊,線性霍爾,磁環在遍及工業與生活的各大領域中
  • 清華大學 胡軍 等:基於隧穿磁阻效應的多點電暈放電磁場傳感及定位
    來源 |《高電壓技術》2018年第3期標題 | 基於隧穿磁阻效應的多點電暈放電磁場傳感及定位電網中針對電暈放電的早期監測可以防止由放電引起的絕緣系統的進一步惡化,確定絕緣的危險狀況,避免事故的發生。從氣體放電理論和實驗研究可知,當尖端導體發生電暈放電時導體內部會產生電暈放電電流,將在空間產生磁場。通過空間磁場的分布可以實現故障源的定位,維護系統的穩定運行。巨磁阻效應自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以來,已在磁電子學的各個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 分布式光纖傳感進展 第六期
    sensing based on frequency-scanned phase-sensitive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Li Zhang等提出一種基於特種光纖及頻率掃描的相敏光時域反射儀技術的長距離分布式壓力傳感系統
  • 光纖光柵傳感器的應用
    1、在地球動力學中的應用  在地震檢測等地球動力學領域中,地表驟變等現象的原理及其危險性的估定和預測是非常複雜的,而火山區的應力和溫度變化是目前為止能夠揭示火山活動性及其關 鍵活動範圍演變的最有效手段心。光纖光柵傳感器
  • 《飛行時間(ToF)傳感器技術及應用-2020版》
    dToF傳感器國內代表廠商產品(來源:麥姆斯諮詢)在實際的3D成像和傳感應用中,外界環境複雜多變,會產生大量幹擾和噪聲,iToF技術面臨著「因此,相比iToF,dToF在遠距離、複雜環境的應用中具有優勢,為智慧型手機增強現實(AR)及更廣泛的3D傳感應用領域提供新的技術選擇。在這裡需要強調一句:iToF和dToF各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用戶應該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技術路線。SPAD自從被提出以來,就以其極快的響應速度和極高的靈敏度等特性,成為弱光探測和高速成像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技術。
  • 新書推薦 | 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每一種類型的傳感器都講解了幾種常見的應用,通過學習這些應用,可以使讀者初步掌握傳感器的使用範圍及應用場合。最後介紹了傳感器在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綜合應用。本書適合作為電氣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智能製造專業等學生教材。
  • MEMS 傳感器在人體運動分析中的應用
    慣性傳感器主要包括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在實際應用中,採集的傳感數據需經過校準、誤差檢測和補償、數據融合後,用於分析和跟蹤人體運動。 MEMS加速度計分為三種:壓電式、容感式、熱感式。壓電式MEMS加速度計運用的是壓電效應,在其內部有一個剛體支撐的質量塊,有運動的情況下質量塊會產生壓力,剛體產生應變,把加速度轉變成電信號輸出。
  • 柔性納米套準壓印光刻技術與應用
    納米壓印是一種高解析度、可批量化的微納米結構複製技術晶片製備中的一個核心步驟是「套刻」工藝,在硬襯底上逐片套刻在半導體業屬於成熟工藝。但是,在柔性襯底上,R2R納米壓印光刻僅能做單層結構複製。隨著柔性光電子發展,柔性化、超薄化傳感產品的設計趨勢,需在柔性襯底上做多功能結構設計與製備,以實現更高精度傳感、更好特性,包括單膜雙面電路/或光學圖形、單面多層微納結構或精密電路的套準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