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戰後德國垂直起降飛機研發史(上)

2021-02-15 軍武次位面
Armstrong 

  

在陰雲密布的冷戰年代,核戰爭一旦爆發,沒有哪個國家會遭受比西德更嚴重的破壞。

  

西德在全面衝突中將成為主戰場,被北約和華約的軍隊轟個稀爛。

  

北約指揮官預測戰爭開始後,西德境內的北約空軍基地很快就會灰飛煙滅。1967年6月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空軍基地的突襲已經證明了傳統機場在敵人精心策劃的突襲下有多麼脆弱。

  

在中歐戰場,由飛機、巡航飛彈、地地飛彈、火炮發射的戰術核彈又進一步削弱了空軍基地的生存能力。雪上加霜的是西德境內作戰縱深不足。

  

為了獲得一些緩衝區,西德把軍用機場都設置在國土西側,儘量遠離戒備森嚴的兩德邊境。但由於國土狹小,最近的西德空軍基地距離邊境線僅130公裡。對於戰鬥機來說,這是一個轉瞬即至的距離。


▲冷戰期間美國空軍在西德的空軍基地

  

為了提高空軍基地的生存能力,西德人想盡了各種辦法,從加強機場防空火力、強化飛機掩體,到縮短飛機的起降滑跑距離、提高跑道維修效率。

  

但最好的辦法是降低飛機對機場跑道的依賴程度,甚至完全不使用機場跑道。這意味著西德空軍在戰時要把戰鬥機分散到無鋪裝簡易跑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上去。

  

對於西德空軍來說,終極目標是裝備能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降的作戰飛機,從此完全不依賴於任何跑道。

F-104零長度起飛

  

西德空軍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從美國洛克希德公司手中購買了大批F-104「星式戰鬥機」。

  

這種號稱「人操火箭」的高速戰鬥機在西德空軍承擔著一系列戰術任務,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華約目標實施核打擊。華約軍用機場位列目標清單最頂部。

  

F-104需要在一條維護良好的長跑道上起降,這種跑道在戰爭中極易遭受破壞。即使放出減速傘,F-104也要滑跑1600米才能停下來。西德空軍裝備了這麼多「星式戰鬥機」,如何才能實現分撒作戰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德空軍和洛克希德公司聯合研發了一套名為「零長度發射」(ZELL)的系統,基本上就是一個傾斜的發射架。從理論上講,架在ZELL上的F-104僅憑自己的J79渦噴發動機和一個安裝在機身下方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就能升空。

  

按照設想,西德空軍會在整個西德境內部署幾十個ZELL發射架,用於發射掛載了核武器的F-104。發射架可以隱藏在森林邊緣或穀倉中。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F-104執行完任務後如何降落。由於大部分跑道此時應該已被破壞,西德空軍設想讓這些F-104降落在安裝了攔阻索的臨時跑道上,如高速公路。

  

西德在ZELL項目上花費了超過2500萬美元的資金,在美國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和巴伐利亞州進行的測試表明起飛發射很順利,但飛機最後還是要依賴具有攔阻設備的跑道降落,實用性欠佳,所以西德空軍在1966年放棄了該項目。




▲從理論上講,架在ZELL上的F-104僅憑自己的J79渦噴發動機和一個安裝在機身下方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就能升空




▲按照設想,西德空軍會在整個西德境內部署幾十個ZELL發射架,用於發射掛載了核武器的F-104。發射架可以隱藏在森林邊緣或穀倉中

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首次嘗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飛機設計師就提出了一系列垂直起降飛機概念,其中大多數是尾座式,也就是說飛機機鼻朝天直立起降,但這種設計並不實用,存在著當時無法解決的許多技術難題。


▲福克-沃爾夫公司在二戰中提出的翼

推進(Triebflügel)垂直起降戰鬥機概念

  

1957年,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亨克爾公司開始研究一種尾坐垂直起降戰鬥機,但像其他尾座飛機一樣,該方案過於蠢笨,不切實際。所以很快設計師就把興趣轉移到了傾轉發動機吊艙設計上,在飛機翼尖安裝可傾轉發動機吊艙來以實現垂直起降。

  

在當時,傾轉發動機吊艙概念已得到美國貝爾飛機公司Model 65 ATV垂直起降驗證機的成功驗證。貝爾用滑翔機的機身、小型飛機的機翼和直升機的滑撬拼湊成了這架驗證機,然後在兩側翼下各安裝一臺可傾轉的費爾柴爾德J44渦噴發動機,單臺推力450千克。該機機身內還有一臺透博梅卡「Palouste」輔助動力裝置用於驅動翼尖和機尾的壓縮空氣噴嘴,在懸停中控制姿態。


▲Model 65 ATV從垂直起飛

過渡到平飛的發動機短艙姿態


▲Model 65 ATV三面圖

  

ATV在1954年11月16日首飛,雖然這次飛行持續時間很短,但成功驗證了傾轉發動機設計的可行性,導致美國空軍和海軍聯合授予貝爾公司D-188A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製合同。

  

D-188A的前機身內垂直安裝兩臺無加力J85渦噴發動機,翼尖傾轉吊艙內安裝4臺J85發動機,後機身還安裝兩臺用於巡航飛行的J85,形成了誇張的6發布局。如果D-188A能服役的話,該機將會被賦予F-109的編號。


▲貝爾D-188A垂直起降戰鬥機想像圖


▲翼尖傾轉吊艙內安裝4臺J85發動機,後機身還安裝

兩臺用於巡航飛行的J85,形成了誇張的6發布局

  

但這種傾轉噴氣戰鬥機從未離開過繪圖板,反而啟發了亨克爾公司在1958年設計了He 231方案。

  

He 231採用鴨式布局,鴨翼和主翼的翼尖都安裝了一個傾轉發動機吊艙。


▲He 231的實體模型

  

西德政府對垂直起降飛機的興趣也開始與日俱增,在政府主導下,亨克爾公司與博爾科和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成立了EWR(南方研發集團)公司,在1959年開始了VJ 101垂直起降戰鬥機的研究,其中「VJ」是德語「戰鬥機研究機」之意。

  

EWR的工程師們去英國考察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垂直起降驗證機——肖特SC.1,還參觀了羅爾斯·羅伊斯飛機發動機公司,對該公司專門為垂直起降戰鬥機研製的升力發動機表現出濃厚興趣,這種發動機能短時間內爆發出很大推力。


▲英國的肖特SC.1垂直起降驗證機


▲肖特SC.1的5發布局,

其中4臺式升力發動機

 

工程師們研究了各種方案,第一種設計方案VJ 101A是鴨式布局,主翼翼尖安裝兩臺傾轉雙發吊艙,鴨翼翼尖安裝兩臺傾轉單發吊艙。第二種VJ 101B是傳統有尾三角翼布局,所有發動機都安裝在機身內部,後機身的兩臺主發動機的尾噴管在起降時可向下偏轉產生垂直升力,座艙後方還有兩臺垂直安裝的升力發動機。


▲VJ 101A沿襲了He 231的基本設計


VJ 101B是傳統有尾三角翼布局,

所有發動機都安裝在機身內部

  

經過一系列迭代研究後,最終布局在VJ 101C上凍結。該方案採用傳統布局,主翼翼尖安裝兩臺傾轉雙發動機吊艙,布局類似于貝爾XF-109,只是用前機身的兩臺垂直升力發動機取代了XF-109後機身中的兩臺升力/巡航發動機,這雖然增加了死重,但避免了採用結構複雜的矢量噴管。VJ 101C在懸停無需使用噴氣噴嘴進行操縱,只需略微差動一下發動機艙就行了。西德政府在1960年初決定製造三架架VJ 101C原型機,一架用於亞音速試飛,另一架安裝加力發動機後預計能飛到1.2馬赫的速度,第三架是雙座教練機。


▲經過一系列迭代研究後,最終布局在VJ 101C上凍結


▲VJ 101C X3雙座教練型

  

在原型機問世前,EWR公司先製造了兩個試驗臺架來驗證VJ 101C的垂直起降設計,所有臺架都安裝單臺最大推力1060千克的羅羅RB.108升力渦噴發動機。


▲羅羅RB.108升力渦噴發動機

  

第一個臺架被稱為「蹺蹺板」,基本上是一個可繞樞軸上下擺動的懸臂,飛行員座椅後的一端垂直安裝一臺RB.108發動機,用於測試RB.108發動機的油門響應。由於VJ 101C完全依賴發動機垂直升力懸停在空中,所以RB.108的油門響應必須足夠好。「蹺蹺板」在1960年春天開始測試,主要由熟悉垂直起降飛行的美國試飛員喬治·布萊特操縱。


▲「蹺蹺板」測試臺架


▲美國試飛員喬治·布萊特

  

第二個臺架被稱為「懸停臺架」,是一個垂直安裝了三臺RB.108發動機的十字架形飛行臺架。一臺發動機安裝在飛行員座椅之後,兩臺在十字懸臂兩端,用於驗證VJ 101C的三點懸停概念。1962年3月1日,懸停臺架安裝在一個伸縮支架上進行地面測試,3月13日進行了首次自由懸停試飛。在試飛中,懸停臺架底部被固定上一片帆布,用於兜住地面反射的發動機噴氣,測試地面效應對操控的影響。這個臺架試飛表現良好,EWR公司用它測試了不同手動和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在試飛中,懸停臺架底部被固定上一片帆布,用於兜住地面反射的發動機噴氣,測試地面效應對操控的影響

  

巧合的是,北約在1961年而發布了「北約基本軍事需求-3」(NBMR-3)招標,尋求一種用於前線作戰支援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偵察機來取代菲亞特G.91輕型攻擊機。經過一些修訂後,該需求被拆分成兩種機型,一種是亞音速垂直起降攻擊機,另一種是取代F-104的2馬赫垂直起降空優戰鬥機。


▲菲亞特G.91輕型攻擊機

  

NBMR-3中的超音速戰鬥機簡直就是為VJ 101量身定製的,該機前景變得十分光明,順利進入原型機製造階段。第一架VJ 101C原型機X1安裝了6臺RB.145渦噴發動機,其中兩臺是機身升力發動機,4臺是翼尖傾轉吊艙。RB.145發動機是RB.108的改進型,由羅羅公司的德國MAN渦輪公司聯合研製,壓氣機增加了一級達到9級,最大非加力推力增加到1250千克。RB.145在1961年開始了初步臺架試驗。

  

VJ 101C X1在1962年底做好了試飛準備。該機的外表很有洛克希德F-104的風韻,機身尖銳細長,單輪前三點式起落架都向後收入機身。但VJ 101C採用了傳統尾翼布局而不是F-104的高置T形尾翼,上單翼前緣後掠39度,座艙後方內置兩臺RB.145升力發動機,發動機上方有個蛤殼式進氣口艙門,在發動機工作前向後掀起。


▲體形纖細的VJ 101C X1原型機

  

另外4臺RB.145安裝在兩個翼尖傾轉雙發動機吊艙中,兩臺發動機共用一個進氣錐。在垂直起降和懸停狀態下,發動機艙進氣口整體抬升形成縫隙,為發動機提供更多空氣。


▲在垂直起降和懸停狀態下,發動機艙進氣

口整體抬升形成縫隙,為發動機提供更多空氣


▲升力發動機上方有個蛤殼式進氣

口艙門,在發動機工作前向後掀起

  

VJ 101C的科幻外觀使其獲得了「夢想戰鬥機」的綽號,當然該機只是一架驗證機,翼尖吊艙的RB.145發動機沒有加力燃燒室,機身內也僅僅安裝了測試遙測系統和基本航電。

  

VJ 101C的增壓座艙內安裝了一張馬丁-貝克GA7彈射座椅,這是一種早期「零零」火箭彈射座椅,能使飛行員在零高度和零速度下安全逃離飛機。當時的彈射座椅一般都需要最小速度和高度才能保證安全彈射,但由於垂直起降飛機是零速度懸停於地面上方,所以零零救生能力是絕對必要的。

  

1962年12月19日,布萊特駕駛X1在地面伸縮支架上進行了首次地面測試,1963年4月10日進行了首次系留懸停試飛。一個月後,EWR公司邀請新聞界來觀看試飛。1963年8月29日,布萊特駕駛X1進行了首次常規起降飛行,並在當年秋天有條不紊地擴展了飛行包線,直到完成垂直起飛-水平飛行-垂直降落的全套循環,之間的過渡操縱並不是特別複雜。


▲1962年12月19日,布萊特駕駛X1在

地面伸縮支架上進行了首次地面測試


▲巡航飛行中的X1原型機

  

1964年7月29日,布萊特駕駛X1在淺俯衝中突破了1馬赫。同年9月14日,X1在一次常規起飛中由於自動駕駛儀故障而失控墜毀,布萊特安全彈射。這次事故並沒有對項目造成嚴重影響,X2原型機在10月27日開始測試,在1965年6月12日進行了首次自由懸停飛行,到秋天實現了垂直起飛-水平飛行-垂直降落循環。


▲同年9月14日,X1在一次常規起飛

中由於自動駕駛儀故障而失控墜毀

  

X2的四臺翼尖發動機升級成了具有加力燃燒室的RB.145R,加力推力1655千克,這導致了發動機艙長度的增加。最後布萊特駕駛X2在平飛中達到了1.14馬赫的速度。

  

VJ 101C並不適用於作戰,即使是帶加力的RB.145R,推力也遠遠不足。試飛顯示翼尖發動機在垂直起降中的平順性不好,進一步增加推力只會使這種情況更加糟糕。由於發動機噴管距離地面過近,熾熱的噴流還會損壞機場跑道。


▲VJ 101C X2的地面臺架測試


▲懸停中的X2原型機

  

EWR準備在VJ-101D生產型上安裝羅羅/MAN RB.153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增加到5490千克,能把飛機推進到2馬赫。但這種發動機過於龐大,無法安裝在翼尖傾轉吊艙中,所以VJ 101D改為在後機身安裝兩臺RB.153升力/巡航發動機,在垂直起降中通過一個閥門式噴管向下噴氣產生垂直升力,同時還在座艙後安裝一列五臺RB.162先進升力發動機。


▲極端複雜的VJ 101D設計


▲RB.153升力/巡航發動機


▲VJ 101D實體模型

  

VJ 101D也因此大大增加了複雜性,讓人們不得不質疑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到底能提供超過常規起降戰鬥機多少的優勢,該機的吸引力大幅下降。VJ 101項目在1968年被終結,NMBR-3招標最後也無疾而終。雙座的VJ 101C X3原型機始終沒有製造出來。VJ 101C X2原型機被繼續用於各種各種飛行試驗直到1971年,最後進入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頤養天年。

本文源於:空軍之翼

微信號:kongjunzy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夭折的垂直起降之夢——西德VAK 191垂直起降戰鬥機
    和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許多垂直起降飛機概念一樣,西德在這一時期研製的三種垂直起降噴氣式飛機都是為了防範在未來的戰爭中,蘇軍會對北約機場實施的大規模攻擊
  • 盤點各國垂直起降戰鬥機蹚過的大坑
    ;英國的老對頭法國緊隨其後,1960年也提出了不太出名的「巴爾扎克-V」,一口氣給飛機加裝了9臺升力發動機,1962年進行了首次試飛;蘇聯人的速度雖然有點慢,但在1967年也展出了Yak-36型垂直起降驗證機;最朋克的是西德人,不僅在1963年首飛了世界上第一架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垂直起降戰鬥機VJ-101,甚至還在1967年首飛了世界上第一架垂直起降戰術運輸機Dornier Do 31,在1971
  • 那些年世界各國的垂直起降戰鬥機
    有分析認為,該部件很可能是類似美國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上F135-PW-600發動機所採用的升力風扇部件,也標誌著中國可能已經重新啟動了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研發計劃。垂直起降技術是指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除了常見的直升飛機和旋翼機外,目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垂直起降飛機主要有兩類——偏轉旋翼飛機和噴氣式垂直起降飛機。
  • 【飛機設計篇】F35B飛機介紹與「STOVL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簡單剖析
    垂直、短距離起降戰機不需長長的跑道就可以起落,對跑道條件要求降低,能在前線和攻擊艦上起降,並能有效對地進行部署和攻擊,使用非常靈活。    典型代表性作品有英國鷂式戰鬥機和美國F35B戰鬥機。現在的垂直、短距離起降飛機如F35B戰鬥機很有發展前途。它可以讓美國的盟友小國僅依靠兩棲攻擊艦就執行航母任務。日本海上自衛隊就是典型案例。當然這樣的飛機對美國自身也有利,不需要太多的高價值航母。
  • 鼻孔上長刺,蘇聯Yak-36垂直起降實驗機不一般
    Yak-36垂直起降實驗機發展於1961年,早在前一年的1960年範保羅航展中,英國就已經展示了英國第一款垂直起降飛行器Short SC. 1 VTOL,在現場的蘇聯設計師雅克夫列夫受到很大的影響。雅克夫列夫設計局在二戰結束之後的戰機設計實力沒有蘇霍伊設計局和米格設計局出色,因此設計垂直起降戰鬥機之路或許會是該設計局的出路,因此設計師雅克夫列夫決定開始研製蘇聯的垂直起降飛行器,並在第二年的1961年獲得蘇聯軍方研發單座垂直起降戰鬥轟炸機的任務支持。
  • 普通人也能坐,民用版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機來了!
    提起垂直起降的飛機,那第一反應肯定是直升機,它的優勢非常明顯,垂直升降、空中盤旋、懸停。甚至可以前飛、後飛和側飛,完成許多固定翼飛機做不到的動作當前直升機相對固定翼飛機而言,振動和噪聲較高、維護檢修工作量較大、使用成本較高,速度較低,航程較短。
  • 美專家分析近十年美軍垂直起降飛機 現代化改造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主要內容如下:文章指出,在軍用飛機方面,戰鬥機和轟炸機更容易受到關注。例如,有關下一代軍用飛機的討論重點聚焦第六代戰鬥機和B-21轟炸機。然而,垂直起降飛機(包括偏轉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國家安全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在數量上相當於其他類型有人駕駛戰機的總和。僅憑垂直起降飛機的數量,美國就可以遠超俄羅斯,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軍。
  • 世界第一種實用垂直/短距起降飛機——鷂式戰機發展史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驗證1957年,布里斯托發動機公司在研究推力矢量發動機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所謂推力矢量發動機,就是可以朝多個方向噴射動力,或者說是尾噴管可以變換方向的噴氣發動機。這種設計理論上可以為飛機提供超凡的飛行機動性,並且為噴氣式飛機實現垂直起降提供了可能。1959年9月,布里斯托公司第1臺試驗型發動機首次運轉,並命名為飛馬1。
  • 民營企業研製的國產大型固定翼無人機,能在軍艦上垂直起降!
    坐式起降設計「朱雀」新型艦載無人機採用的坐式起降設計,是上世紀50年代頗為流行的一種艦載飛機垂直起降技術,雖然作為技術探索和嘗試,在當年未能成功實現大規模應用,但為後來人提供了一種可行化的思路。「朱雀」無人機的坐式設計很簡單,就是把一架固定翼飛行器從水平狀態倒轉90°,使其頭部朝上,尾部朝下,機翼和機體垂直於地面。
  • 美國關注我國垂直起降飛機:兩棲艦航母都已備好,何時才能起飛?
    目前我國周邊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F-35B垂直起降飛機,對我國形成了巨大壓力,中國再次開始研製垂直起降飛機,美國方面也非常關注我國的研發進度。多個北約國家已經擁有垂直起降飛機,日本也正在修改其「出雲」級準航母以搭載F-35B。而垂直起降飛機確實也會極大地提高我國兩棲艦隊的實力,讓任何直升機航母、兩棲攻擊艦都有能力使用垂直起降飛機發動打擊任務。
  • 真能噴,頂尖的戰鬥機垂直起降技術...
    4篇文章了,攔阻索、攔阻鉤、攔阻網和光學助降落系統:有讀者提出來垂直起降必須要單獨說一下,這項技術也是航母起降避不開的一個話題,當然,垂直起降的確震撼,不信的話,看看下面這個鷂式戰鬥機降落航母的瞬間:垂直起降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
  • 這家腦洞大開的德國公司讓固定翼無人機實現了垂直起降
    在極度崇尚工程師精神的德國,讓一個工業品或者機械結構在功能可靠性和穩定性上超越別人是最讓人興奮的事。Aerolution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於是他們做了一臺固定翼無人機 SONGBIRD,卻同時做到了垂直起降。其中的秘訣是什麼呢?其實是因為它有可以動的螺旋槳。在起飛階段,SONGBIRD 的螺旋槳平行於地面,這樣就可以讓無人機垂直升起。而在達到固定高度的時候,機翼上連接四個螺旋槳的軸便會逆時針旋轉,從而成為向前飛行的動力。
  • 軍迷 | 美軍F-35B戰機垂直起降技術
    垂直起降技術顧名思義就是飛機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的技術。它是從50年代末期開始發展的一項航空技術。
  • 一項很頂尖的技術,戰鬥機垂直起降,你了解多少?
    目前性能比較好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是美國的F-35當中的F-35B型號,但尚未裝備部隊。下面這個視頻是F-35B垂直起降設計原理演示。↓↓友情提示,建議在wifi下欣賞,留著流量學知識!三者同時作用,使飛機「懸空」。F-35B戰鬥機垂直降落技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牽頭研發,採用常規推進系統+升力系統組合方案。下面是咱們之前分享過的一個動圖F-35B後部尾噴管的一個動作模擬↓↓美國擁有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垂直起降技術,但在垂直起降技術方面英國卻是創始國。
  • EASA發布針對新型垂直起降機型適航審定框架文件,附機型大盤點
    ,該新政策收益最大的當然是之前一直存在適航空白的電動垂直起降機型(eVTOL)。這是在去年10月發布的意見徵求稿上制定的。EASA成為全球範圍內第一個發布eVTOL適航審定正式政策的民航管理機構。關於本次適航框架文件的EASA官方說明: 2019年7月2日,歐盟航空安全局(EASA)發布了第一個框架文件,以實現混合動力和電動垂直起降(VTOL)飛機的安全運行。
  • 中國在研垂直起降戰鬥機,美國F-35B不再孤獨求敗
    艦載機的航母起降也是個超高風險的技術,有資料顯示,美國從使用航母至今總共死亡航母艦載機飛行員1000多名,這是因為美國一直在領導世界航母發展的技術最前沿,任何革新和換代都要付出相應的生命代價。所以英國和前蘇聯另闢蹊徑,各自發展了雅克38和海鷂兩種垂直起降艦載機。使用垂直起降的好處是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飛和著陸,對跑道條件要求極低,能在前沿和攻擊艦上部署。
  • 震撼|美國F35戰機生產線和垂直起降視頻曝光
    上圖為三種型號的F-35列隊飛行,從上到下分別是F-35A、F-35B和F-35C。F-35B裝有用於垂直起降的風扇,座艙玻璃較短。第二部分是通過一個偏轉式噴口將發動機燃燒室向後噴出的燃氣向下偏轉,實現第二個垂直升力。第三和第四部分是通過兩個導管將發動機壓氣機產生的壓縮空氣分別引至兩側機翼,再通過翼尖上的噴口向下噴出。這兩個噴口還可以調節方向和噴氣量,從而實現了垂直升力,並可控制飛機在起飛或著陸時的姿態。
  • 【通用航空】AirspaceX推出模塊化傾轉翼電動垂直起降飛機
    據美國航空周刊2017年5月1日報導,一家由設計工作室「底特律飛機」創立的新公司AirspaceX正在開發一種尾座式傾轉翼電動垂直起降飛機
  • 空客Vahana自動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機成功完成首飛
    由空中巴士A³創新中心研發的全電動自動駕駛垂直起降飛機Vahana日前成功完成首次測試飛行。
  • 我國正在研製新一代的殲擊機殲18具備垂直起降功能
    中國這種戰機將會被命名為殲18型戰機,是中國在研究的最先進戰機之一,不過,軍事專家認為,雖然中國確實在研究垂直起降飛機技術,但是否已經上馬型號項目還值得商榷,且目前我國還不具備上馬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各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