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歷史」叢書系列
《第三帝國的滅亡:從諾曼第登陸到易北河會師》
《東線戰場: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攻克柏林》
《義大利戰場:從西西里登陸到突破哥特防線》
《血戰太平洋:從突襲珍珠港到核爆廣島》
《閃擊戰:從入侵波蘭到阿拉曼戰役》
六年浴血 五大戰場
人類戰爭史上
正義與邪惡的生死決戰
英國軍事專家、戰史專家解密第三帝國滅亡全過程。
3000餘幅珍貴歷史照片、精美裝備與人物工藝繪圖、戰場態勢和作戰示意圖。
法式精裝,可180度展開,便於翻閱。
隨書附贈全彩精選武器工藝繪圖別冊。
《第三帝國的滅亡:從諾曼第登陸到易北河會師》
鄧肯·安德森 著
方文軍 等 譯
上海三聯書店
鄧肯·安德森
Duncan Anderson
曾任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主任,德蒙特福特大學高級研究員。
著有《帝國的滅亡》《登陸日:從諾曼第到解放巴黎》《戰爭中的世界1939—1945》和《現代戰爭的精英:特種部隊的編制、訓練和使用1917—1993》等二十餘部作品。
多次受邀擔任歷史頻道、發現頻道、國家地理和BBC等電視頻道專欄中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紀錄片的顧問和解說嘉賓。
「盟軍於1944年6月6日成功實施了諾曼第登陸,在西歐開闢了第二戰場,這也預示了希特勒納粹德國的滅亡。」
「從諾曼第登陸開始,盟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向柏林推進,堅決消滅負隅頑抗的殘餘德軍,並走向最終勝利。」
《第三帝國的滅亡:從諾曼第登陸到易北河會師》詳細講述了諾曼第登陸、從諾曼第灘頭向內陸推進、解放巴黎、「龍騎兵行動」、「市場花園行動」、「突出部戰役」、強渡萊茵河等一系列重大戰役。
一架B-17「空中堡壘」式大型轟炸機飛越諾曼第海灘。重型轟炸機從原來的戰略空中攻擊改為去攻擊諾曼第及其附近地區的目標。
蘇格蘭後裔的美國兵一級準尉米拉德·格拉利正在「龍齒」齊格菲防線吹風笛。剛照完這張照片,德軍就向這位風笛手開炮,他不得不停止,躲藏起來。
被稱為「呼嘯山鷹」的美軍101空降師的兩個士兵,留著令人恐懼的「莫西幹」髮型,他們正往彼此的臉上塗顏料。
盟軍進軍德國時,發現了令人震驚的納粹集中營。囚犯的屍體被堆在位於卑爾根-貝爾森的一處公墓裡。貝爾森的司令官約瑟夫·克拉默在英國受到審判,並被處死。
《東線戰場: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攻克柏林》
鄧肯·安德森 勞埃德•克拉克 史蒂芬•華爾什 著
李清站 等 譯
上海三聯書店
鄧肯•安德森
Duncan Anderson
曾任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主任,德蒙特福特大學高級研究員。
著有《帝國的滅亡》《登陸日:從諾曼第到解放巴黎》《戰爭中的世界1939—1945》和《現代戰爭的精英:特種部隊的編制、訓練和使用1917—1993》等二十餘部作品。
多次受邀擔任歷史頻道、發現頻道、國家地理和BBC等電視頻道專欄中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紀錄片的顧問和解說嘉賓。
勞埃德•克拉克
Lloyd Clark
曾任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空軍史及第一次世界大戰。
其作品廣泛涉及軍事歷史的諸多方面,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解讀》《帝國的滅亡》(合著)等。
史蒂芬•華爾什
Stephen Walsh
曾任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戰爭研究系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蘇聯軍事歷史。
著有《史達林格勒戰役:地獄熔爐》(合著)、《軍事年鑑》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作戰計劃百科全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線戰場的戰鬥不僅規模罕見而且極其慘烈。」
「1941年6月,希特勒下達開始「巴巴羅薩」行動的命令後,近300萬名德軍和軸心國軍隊侵入蘇聯,開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侵略戰爭。」
「四年後,大約200萬名德國士兵和1100萬名蘇聯士兵在戰爭中喪生。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等字眼深深地烙入了人們的記憶。」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陸上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博殺。」
《東線戰場: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攻克柏林》詳盡描述了這一悲壯的戰爭畫面。
蘇聯平民在莫斯科馬雅科夫斯基地鐵車站躲避德軍的空襲。
涉及的戰役有「巴巴羅薩」行動、德軍直逼莫斯科、1941—1942年蘇聯的冬季攻勢、奪取高加索油田的「藍色」計劃、德軍的二次攻勢、史達林格勒戰役、德國第6集團軍的覆滅、蘇軍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軍在卡爾科夫的反擊。
一名部隊政委正在向位於莫斯科附近、剛剛獲得解放的祖博沃村的村民講話。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為紅軍提供了其迫切需要的高漲的作戰士氣。
到1942年,蘇聯紅軍已經從它在1941年的錯誤中汲取了不少的教訓。他們愈發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這些蘇聯後備軍佩帶的是常見的41型衝鋒鎗。它配有一個可容71發子彈的彈夾,是一種耐用而有效的武器。
還記述了蘇軍攻入德國本土、攻克柏林以及阿道夫•希特勒的自殺。
1942年10月2日,從一架戰鬥機上看到的「施圖卡」式飛機轟炸史達林格勒後的景象。圖左可看到伏爾加河。
《義大利戰場:從西西里登陸到突破哥特防線》
麥可·哈斯丘 著
李勝機 劉亞華 馬東敏 譯
上海三聯書店
麥可·哈斯丘(Michael E. Haskew)
《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雜誌、《第二次世界大戰案頭參考》系列叢書(艾森豪研究中心出版)編輯。
專門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歷史和軍事技術研究,從事軍事歷史主題的寫作超過25年。
著有《對比與反差:二戰經典武器》《武器識別指南——輕武器:1914—1945年》《基本武器識別指南——二戰後的火炮:1945年至今》《坦克探秘》《戰爭中的狙擊手》《二戰精銳部隊百科全書》《戰鬥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西方盟軍》《二戰中的義大利戰役》等多部著作。
"義大利被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稱為「歐洲柔軟的下腹部」,盟軍在北非打敗德意聯軍之後,美國、英國和蘇聯主導的盟國出於軍事考慮,更是出於政治考慮,首先選擇在義大利打擊德意法西斯。"
《義大利戰場:從西西里登陸到突破哥特防線》真實再現了艱苦的、慘烈的義大利之戰,也通過生動的描述體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整體態勢和義大利戰場在戰爭中的位置和意義。
在義大利作戰的許多美國軍人都是義大利人的後裔。圖中這名美軍士兵與他在義大利的家族成員們合影。
在獲悉德國投降後,第10山地師的隨軍牧師站在一輛DUKW水陸兩用戰車上,引領在託博利鎮的盟軍官兵進行和平祈禱。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戰場各場重大戰役的全程實錄:從盟軍實施「愛斯基摩人」行動,登陸西西里島到跨海突擊義大利本土,實施多次兩棲登陸作戰,一步一步跨越義大利的山地與河流,最終解放羅馬,把德軍驅逐出義大利。
美軍士兵在墨西拿的街道上快速前進。在進軍墨西拿的競賽中,巴頓的第7集團軍拔得頭籌,比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提前數小時抵達目的地。
一支美軍行刑隊正在對被判處死刑的俘虜行刑。在戰爭期間,像這種在野外對俘虜執行死刑的情況並不多見。
《血戰太平洋:從突襲珍珠港到核爆廣島》
安德魯•威斯特 著
西風 等 譯
上海三聯書店
安德魯•威斯特
Andrew Wiest
南密西西比大學歷史學訪問學者和副教授,著有《圖解越南戰爭歷史》《圖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役史:太平洋戰爭》等十幾部戰爭歷史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瘋狂的日本帝國點燃的戰火席捲了陸地、海洋和天空: 從中國大陸的城市到東南亞的熱帶叢林、從新加坡和菲律賓的島嶼到廣闊的太平洋水域,日本帝國擴張領土的野心跟中國、美國和英國的聯盟相對抗,使其成為了一場保衛世界和平的戰爭。」
《血戰太平洋:從突襲珍珠港到核爆廣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各個戰役的全程實錄,真實再現了日本帝國從瘋狂發動戰爭,侵略中國和東南亞,偷襲珍珠港,到中途島戰役中被美國海軍逆轉,以及在此後的一系列戰役中在海上和島嶼、空中和大陸遭到不斷失敗,最後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的歷史。
一架B-29轟炸機在夜間低空飛行,向神戶碼頭投放燃燒彈。以後美軍飛機經常採用這種作戰方式襲擊日本人口密集的城市。
在珊瑚海海戰中,日軍戰艦呈「Z」字形高速行駛,想躲過美軍戰機的轟炸。美軍飛行員在戰鬥中表現得非常勇敢,日軍艦隻的這種戰法可謂黔驢技窮。
從各個角度審視了這場史詩般的戰爭,追蹤全球範圍內這場戰爭所涉及的軍事、戰略和政治事件的軌跡,記載了參戰人員和平民的經歷。
數以千計的盟軍俘虜等待著日軍決定他們的命運。俘獲他們的日本士兵非常憎惡投降的觀念,所以他們兇殘地對待這些俘虜。
在救生艇上的「列剋星敦」號航母的倖存者正在靠近旁邊的救援船。在這次海戰中,該艦上有216人死亡,但另有2 735人和一條狗(船長的斯科克獵犬)登上了救生艇,沒有一個人溺水而亡。
書中提供了詳實的、極具權威的資料信息和令人折服的圖片影像,讓讀者能真正了解這些改變整個世界的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美國海軍陸戰隊佔領了塔拉瓦的一大片海灘。美軍投入的總兵力為17 000人,傷亡比例為17%。
《閃擊戰:從入侵波蘭到阿拉曼戰役》
阿德裡安·吉爾伯特 著
孔婭妮 等 譯
上海三聯書店
阿德裡安·吉爾伯特(Adrian Gilbert)
自由撰稿作家,擅長歷史及軍事題材。已出版的著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圖史》《狙擊手的經歷》《二十世紀編年史》等二十餘部,並為《衛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知名報刊撰稿。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1900多架飛機和2800多輛坦克的支援下,44個師的德軍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當航空兵和裝甲部隊結合起來時,全世界首次領教了「閃擊戰」。
《閃擊戰:從入侵波蘭到阿拉曼戰役》詳細敘述了1939年至1942年間發生在歐洲和北非的重大戰役,其特點是德軍的閃擊戰戰略和戰術,從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2年11月的阿拉曼戰役,直至盟軍北非登陸消滅德意志非洲軍團為止。
希特勒在艾菲爾鐵塔前留影。這個德國元首非常滿意他的勝利,因此他在法國度過了一個短短的假期,遊覽了巴黎,並參觀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戰鬥過的戰場。
巴爾迪亞附近的一個地下井裡,英國參謀官在臨時指揮部裡擬定作戰命令。
當地人民聚集起來聽國王塞拉西一世的歸國演講。在被義大利長期佔領期間,阿比西尼亞人民堅持抗戰,終於擊敗了意軍。
涉及的戰役有震驚世界的納粹德國三周佔領波蘭、襲擊丹麥和挪威、掃蕩荷蘭和比利時、六周徵服法國、一周佔領南斯拉夫、傘兵突襲克裡特島、德意志非洲軍團苦戰北非的託布魯克戰役和阿拉曼戰役,以及盟軍「火炬行動」之後軸心國的潰敗等。
盟軍戰俘在鐵絲網下開始了新的生活,苦難將會持續五年。盟軍戰俘正在做廣為人知的軍事苦役——搗馬鈴薯,也叫削土豆皮。
英國和大英國協軍隊在亞歷山大港慶祝他們勝利到達。他們只是英國派往中東的一部分增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