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審判(一)

2021-02-21 生物咖啡茶

背景:

        上海解放不久,臺灣國民黨空軍不斷空襲騷擾,其中1950年2月6日的轟炸給上海帶來巨大損失。「二六轟炸」發生後,陳毅市長親自到上海交通大學挑選在校大學生參加組建解放軍第一支雷達部隊,在上海安國路一棟樓房樓頂架設了解放軍第一部雷達。本劇主人公傅青雲直接經歷了架設安裝雷達、發現敵機、配合高炮部隊打下敵機的多項解放軍空軍的首次記錄。

       為了更早發現敵機,雷達部隊從蘇聯引進遠程預警雷達,準備安裝在上海外海的一個無人小島上。一場不期而遇的颱風,將尚未安裝好的雷達吹入大海,更為慘烈的是36名新兵也被捲入大海。亂指揮的蘇聯顧問,瀆職的指導員為撇清自己,將事故責任推給技術副連長傅青雲,就此,一場軍事審判上演了...

人物(按出場順序):

書記官

書記員

劉保中:審判長

肖自強:副審判長

周挺:副審判長

楊副司令:華東聯合防空司令部

傅青云:雷達連技術副連長,被告

謝苗諾夫:蘇軍顧問,證人(可說中文,東北口音)

張連弟:雷達連指導員,證人

吳畏:「辯護」律師

陳二毛:雷達連新兵,證人

陸阿大:漁民,證人

[場景:從左至右(注意角度)首長席,副審判長,審判長,副審判長,書記員,書記官,被告席,證人席(3-4個)]

[大幕開,書記員和書記官正在向桌子上擺放名牌,書記官坐到自己座位,書記員還在擺放。。。]

書記官:

這叫什麼事兒,一場假空襲警報,把我的好事耽誤了。

書記員:

不就是「二五八團」與「文工團」的聯誼舞會嘛?耽誤不了,這次審判半小時就夠了,就走一過場。

書記官:

那倒也是,希望不要再出什麼亂子。

書記員:

聽說沒,這次誤報是「三個兵團」幹的。

書記官:

什麼「三個兵團」?

書記員:

三個新兵,交大女學生,那叫一個賽一個的漂亮,威力橫掃我們軍管會,這不把陳老總都驚動了嗎?趕上淮海大戰中的邱、李、黃三個兵團了。

書記官:

在文工團嗎?我怎麼不知道?

書記員:

你別眼睛老盯著文工團,她們都進了雷達團,直接吃「中灶」!

書記官:

是嗎,我得抽空去看看。

書記員:

別做夢了,楊主任都碰了一鼻子灰。我告訴你[湊近,耳語]

[鈴聲響起,書記官和書記員在自己座位前立正,站好。審判長,副審判長,楊副司令魚貫而入,分別就坐,審判長示意書記官宣布開庭,書記員坐到自己位置]

書記官:

我宣布,上海軍管會臨時軍事法庭現在開庭,被告和證人入場。

[傅青雲,謝苗諾夫,張連弟順序入場就坐]

書記官:

上海軍管會臨時軍事法庭就「鳥島事件」進行最後陳訴和宣判,首先我宣布一下紀律:「鳥島事件」已經被列為高度機密事件,庭上所有人員對此事必須嚴守機密,無論如何宣判都不能洩密,現在請所有人起立,舉起右手,跟我說:「我宣誓,我將嚴守鳥島事件的一切機密,不與庭外任何人討論此事。」

眾人[起立,舉手]:

我宣誓,我將嚴守鳥島事件的一切機密,不與庭外任何人討論此事。[傅青雲只動了動嘴,沒有發聲]

審判長:

傅青雲,為什麼不宣誓?

[傅青雲迅速寫了個字條,示意書記官拿走]

書記官:

傅青雲說他失聲了,他宣誓保守機密。

審判長:

知道了,大家請坐。[眾人坐下]下面由書記官宣讀氣象局及當地漁民對事實的陳述。

書記官:

氣象局證詞:5010號颱風於7月24日8時生成於北緯21度,東經130.5度,生成時中心風速20米/秒,中心氣壓990百帕,氣象臺於當日10時發出颱風預警。在該颱風生命期間其最大風速30米/秒,最低氣壓983百帕。7月27日過宮古海峽向我浙東沿海襲來,這時,氣象局發出颱風警報。不料7月31日下午4時,颱風突然轉向,向北偏西方向移動,預計登陸點為長江口,於是氣象局發出緊急警報,通知上海及外海諸島。7月31日晚11點30分左右颱風中心經過「鳥島」,於次日,8月1日凌晨在江蘇省啟東縣登陸。上述證詞由上海市氣象局提供。

審判長:

被告,對此證詞你有異議嗎?[傅舉起一張紙,上寫「沒有」],好的,宣讀當地漁民證詞。

書記官:

7月31日下午6時左右,我們正在鳥島北部海面捕魚作業,一艘由鳥島駛來的補給船向我們打信號,通知我們颱風將至,於是我們停止作業,將捕魚船隊開進鳥島北部的港灣避風。次日早晨,颱風過去,島上特別安靜,而往日會有解放軍訓練和施工。我們覺得有些奇怪,於是上島查看,一開始沒有發現任何人,最後在一所唯一存在的石頭房子裡找到了一名昏迷的解放軍,後來得知他是指導員張連弟。島上所有設備、帳篷及臨時房屋全部被颳走。我們救醒張指導員後,用漁船把他送回上海。以下是漁民籤字或手印。

周挺:

張指導員,同意上述證詞嗎?

張連弟:

同意。

周挺:

被告,對此證詞你有異議嗎?[傅舉起一張紙,上寫「沒有」]好的,張指導員,請你念一下你的證詞和陳述。

張連弟:

我是華東雷達團2營3連指導員張連弟,我連於今年6月初組建,計有蘇軍顧問,謝苗諾夫大尉;指導員(營級)張連弟;技術副連長傅青雲同志;雷達操作班12人;警衛工程兩個班20人;連部通訊員、報務員、衛生員、炊事員計5人;總計40人,其中軍官3人,士兵37人。我連於6月15日登上鳥島,30日在島北部海灣修建完成臨時港口及其它生活設施,7月1日蘇軍雷達及顧問上島,在島南側礁石灘樹立雷達天線...

   

周挺:

不用全念,講重點。

張連弟:

是。傅青雲不同意在礁石灘樹天線,而要將天線安置在島中小山的南坡...

周挺:

傅青雲,你為何要反對蘇軍顧問的安排?

[傅舉起一張紙,上寫「天線高度、饋線長度都不夠」]

周挺:

謝苗諾夫同志,傅連長講「天線高度、饋線長度都不夠」這是怎麼回事?

謝苗諾夫:

我是按照蘇軍條例來部署雷達的。傅青雲自以為是,獨出心裁。

周挺:

張指導員繼續。

張連弟:

由於他們二人的爭執,請示上級耽誤了3天,使我們未能在7月30日前樹好天線,不料31號就來了颱風...

周挺:

好了,下一個問題,為什麼留在島上的只有你一人活下來?

張連弟:

我去把電臺搶到大尉同志的房間,我準備出門時被颱風吹關的門打到頭,昏了過去,直到第二天被漁民救起...

周挺:

最後一個問題,傅青云為何當日離島?

張連弟:

他要送一個白色貓頭鷹給他女朋友,當然,八一節假日,輪到他回上海。

周挺:

被告,對此證詞你有異議嗎?[傅舉起一張紙,上寫「沒有」]我沒有問題了。

肖自強:

請書記官代替謝苗諾夫同志摘要回答證詞,如有不妥之處,謝苗諾夫同志可以隨時更正。

謝苗諾夫:

好了肖[與俄語「好」諧音]

肖自強:

請嚴肅一點。

謝苗諾夫:

是。

肖自強:

謝苗諾夫同志,為何沒有按時完成天線的安裝?

書記官[看資料]:

由於傅青雲要求上級重新審核安裝地點,而謝苗諾夫同志是按照蘇軍條例要求樹立天線的。

肖自強:

謝苗諾夫同志,你不知道八一節日輪到傅青雲回上海嗎?

書記官[看資料]:

謝苗諾夫同志經與張連弟協商,回上海補充雷達的一些配件,實際是因公回上海。

肖自強:

你們不是要求保持兩個軍官在島值班嗎?

書記官[看資料]:

是的,但傅青雲不肯放棄,他要送貓頭鷹給女朋友,並且聲稱要找楊主任匯報雷達安裝不妥的情況。

[楊副司令咳嗽一聲,欠了欠身子]

周挺:

楊主任當時就升職為楊副司令了,華東聯合防空司令部的副司令。

書記官:

哦,我會改正過來。

肖自強:

被告,對此證詞你有異議嗎?[傅舉起一張紙,上寫「沒有」]好,我沒有問題了。

審判長:

傅青雲,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傅青雲迅速寫了個字條,示意書記官拿走]

書記官:

傅青雲說,由於他的過失, 36個年輕生命就白白死去,他願意接受任何懲罰。

審判長:

傅青雲,你要想清楚,這是你最後陳述機會,你還有什麼可為自己解釋的?[傅舉起一張紙,上寫「沒有」]

審判長:

鑑於最後的對質和陳述與之前的文字材料沒有任何衝突,本庭將依據事先的商討的判決來宣判,[轉頭向楊副司令]楊副司令,可以嗎?

楊副司令:

繼續。

審判長:

下面,我代表上海軍管會臨時軍事法庭對「鳥島事件」的主要責任人,長江部隊華東團,2營六連,傅青雲副連長做如下宣判...

吳畏[幕側]:

請等一下!

審判長:

什麼人在門口喧譁?

吳畏:

請等一下,審判長。我奉陳市長之命,在這次審判中為傅青雲辯護。

審判長:

讓他進來。

[吳畏快步進場,西裝革履,非常職業]

吳畏:謝謝審判長。

審判長:

辯護 ?你是?—

吳畏:

噢,審判長,這是陳市長的信[書記官下來接過信,欲遞給審判長]

審判長:

念。

書記官:

茲有上海著名的「吳氏律師樓」律師吳畏聲稱掌握「鳥島事件」大量證據,鑑於傅青雲同志沒有法庭經驗,吳律師要求替其辯護,以便查清事實,做出公正判決。同時,我們的同志要虛心向吳律師學習法庭規則,以便制定我們的規則,依法治理上海這個大都市。下面是陳市長的籤名和軍管會的公章。

審判長:

好啊,吳律師,開始辯護吧。

吳畏:

謝謝審判長,首先我要求和我的當事人溝通一下。

審判長:可以。

吳畏:[轉向傅,傅舉起一張紙:「你怎麼來了」]

青雲,別擔心,我們有大量證據證明你無過錯。另外,你不用寫字條了,我會看唇語,你不用發聲,講話慢一點我就能看懂。[傅點頭:「好的」。吳把一疊資料放在被告席上。轉向審判長]審判長,在陳市長那裡,我看到了這次審判的證詞和相關證據,我想先向二位證人提一些問題,請他們如實回答。

審判長:

可以,請謝苗諾夫同志。。。

謝苗諾夫:

我抗議,你們這是節外生枝,這是變相對我審判。。。

審判長:

請安靜,你們只是證人,請如實回答吳律師的問題就可以。吳律師請。

吳畏:

謝謝。請問張指導員,在7月31日颱風來襲之前,你們是否得到颱風預警?幾點得到的?

張連弟:

從未得到。

吳畏:

哦?這就奇怪了,從氣象局的證詞看,當颱風轉向後,也就是31日下午4時開始,他們通過電臺廣播和電報,向各個部門傳達了颱風警報。你們沒有收到?

張連弟:

我們沒有收音機,電臺壞了。

吳畏:

電臺壞了?那你的證詞裡提到你是為了搶救電臺才被撞暈,你為什麼搶救一個壞了的電臺?

張連弟:

我當時並不知道電臺壞了,是事後調查時才發現的。

吳畏:

好,謝苗諾夫大尉,您是曾經是報務員?

謝苗諾夫:

是的。

吳畏:

在您離島之前是否發現電臺壞了?

謝苗諾夫:

當然沒有。

吳畏:

那您為何在回到上海後,去買兩個電臺用的功率管?

謝苗諾夫:

你胡說!

吳畏:

審判長,[從被告席資料中翻出一張紙]這是上海華聲電器行的證詞[遞給書記官]。它說明8月1日上午10時,一個蘇軍顧問在他們門市部買了兩個功率管,大尉先生,需不需要我把夥計叫來辨認一下?

謝苗諾夫:

不用啦。我是無線電愛好者,買兩個功率管有什麼奇怪的嗎?

吳畏:

這不奇怪,大尉先生,奇怪的是鳥島電臺在31日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不斷地與蘇軍顧問團的3號電臺進行通信,而鳥島電臺在3點5分的電報發了一半就突然沒有聲音了,3號電臺呼叫了20分鐘都沒有回音。說明鳥島電臺出現了故障。

謝苗諾夫:

胡說八道!你有什麼證據?就算鳥島電臺出了故障,我也不一定會知道啊。報務員不歸我領導!

吳畏:

審判長,這是兩個電臺當日的通信記錄,蘇軍還是很嚴謹的。大尉先生,要不要您的精彩情書念幾段出來?

謝苗諾夫:

我抗議!我抗議!他是特務!他怎麼可能得到蘇軍的記錄?你們無權對我進行審判!

審判長:

請安靜,謝苗諾夫同志,我們沒有對您進行審判,我們只是理清事實真相,必要的話,我們會把你的問題匯報給顧問團團長波波夫上校。

謝苗諾夫:

我抗議!你們沒有資格!

審判長[拔出手槍,拍在桌上,眾人吃驚]:

書記官,讓他看看,我有沒有資格調查他![書記官把手槍遞給謝苗諾夫大尉]

謝苗諾夫:

你,你怎麼會有這把槍?這是遠東情報局二戰勝利紀念品,不,不對,上校同志的槍上只有一顆紅星,這把有兩顆,你。。。

審判長:

二戰時期,在蘇聯紅軍遠東情報局,我是波波夫的上級!我有資格調查你吧?

謝苗諾夫:

是,審判長同志。

審判長:

我有幾個問題,你們這個雷達顧問團怎麼沒有幾個雷達專家,而大多數是情報局的人?

謝苗諾夫:

雷達人才難得,大部分部署在歐洲了。所以挑選我們情報局的電訊人員進行短期培訓,來指導貴軍使用。我在遠東情報局是搞報務的,由於會說中國話,就被選上了。

審判長:

那就是說你們這些顧問、專家並不專業?如何能指導我們安裝和使用?

謝苗諾夫:

我們有條例!按照條例安裝和使用是不會出問題的。傅敢挑戰我們的條例,太狂妄了!

審判長:

我沒問題了。吳律師,繼續。

吳畏:

謝謝審判長。傅青雲,關於條例請你寫一下你的看法,一會兒我再幫你陳述。大尉先生,關於您對我的特務指控,我想解釋一下。首先,您和3號報務員娜佳少尉之間的電報,用的是明碼,並非機密,所以娜佳就把記錄帶回招待所,欣賞您的情書;第二,由於朝鮮半島形勢吃緊,顧問團部分人員緊急調往東北,娜佳也在其中,她在離開招待所時未帶走或銷毀這份記錄。

謝苗諾夫:

這不說明任何問題。

吳畏:

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您,大尉先生,知道電臺已經損壞。您不應該將這個情況通知報務員和張指導員嗎?

謝苗諾夫:

我告訴報務員了,接著我就登補給艦出發了。

吳畏:

張指導員,報務員沒向你匯報?

張連弟:

沒有。

吳畏:

好,好!死無對證。傅青雲,你們在補給船上是否收到颱風警報?你們是怎樣處理的?[傅無聲地,有些誇張地說了幾句,吳畏不斷點頭,鼓勵:嗯。。。好。。。我懂了。。。]

吳畏:

審判長,傅青雲講,他們5點鐘就收到廣播,此時他們剛剛離港半小時左右,傅建議回去通報一下,大尉先生不同意,直到近6點,補給船遇到漁民船隊,才讓漁民去鳥島避風並通知島上駐軍。大尉先生是不是這樣?

謝苗諾夫:

補給船要是回去再出發,恐怕趕不到上海就遇到颱風了。沿途有許多漁船,讓他們去鳥島避風並通知張指導員也是一樣的!

吳畏:

可是你們耽誤了近一個小時!漁船比你們補給船的速度慢很多,他們上島時颱風前鋒已經吹到了!張指導員,你是否得到漁民的通知?

張連弟:

沒有。

吳畏:

沒有?那個時候你就昏迷了?

張連弟:

漁民告訴了一班長,一班長集合大家去加固雷達,並向我報告,我說等我把電臺等設備安置好就去找他們,結果我被撞暈了,直到第二天上午才醒來。

吳畏:

好,又是死無對證!但我不明白為什麼你明知颱風將至,還要讓36個年輕戰士去送死呢?

張連弟:

你污衊!在我的證詞中已經解釋了。第一,我們的戰士有高度的責任感,把雷達當作自己的眼睛、甚至生命來保護;第二,我們的戰士太年輕,對颱風的威力缺乏認識,這才釀成這一悲劇。

吳畏:

但是,張指導員你是有經驗的,為什麼不阻止?與36個年輕生命相比,一部雷達算得了什麼?而你平時是怎樣教育的?什麼「人在雷達在」,「誓與雷達共存亡」等等,我這裡有幾個戰士的日記本,證明你是這樣教育戰士的,要不要我出示一下?

楊副司令:

不必了。吳律師,愛護武器裝備,是我軍的光榮傳統,這一點張指導員做得很好,你要知道,一部雷達可是我們一個軍一年口糧換來的!

吳畏:

楊副司令,您的意思一部雷達比36個戰士的生命更重要?

楊副司令:

放肆!我們解放軍就是憑著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才取得全國的勝利,容不得你肆意攻擊。吳律師,陳市長讓你來是來給傅青雲辯護的,而不是審訊、指控張指導員和謝苗諾夫同志的。

審判長:

吳律師,請注意主題,為傅青雲辯護。

吳畏:

謝謝審判長。對傅青雲的指控主要是兩條:1,不尊重蘇軍顧問和條例,與顧問爭論,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導致颱風一到,造成重大事故;2,為了給女朋友送一隻貓頭鷹,違反必須兩名幹部留島值班的規定,擅自離島,造成颱風一到,指揮不靈的惡果。審判長,是這樣吧?

審判長:

是的。請開始辯護。

吳畏:

謝謝。關於條例,我不太懂技術,所以剛剛讓傅青雲寫了個自辯,請書記官代讀一下可以嗎?

審判長:

可以,書記官。。。[書記官起立,走下來取自辯]

書記官:

自辯:我對謝苗諾夫大尉不夠尊重是有的,但絕沒有不尊重蘇軍條例,事實恰恰相反,大尉同志的方案無論是天線高度和饋線長度,兩方面都不符合規範要求。首先,大尉同志的方案把天線建在鳥島南部的礁石灘上,高度不夠,漲大潮時,只露出海面兩米,根本起不到遠程警戒的作用。第二,即使把操作室隱蔽在山的南坡,距離也太遠,超出條例中饋線的長度規範,會使信號質量下降,雷達搜索能力下降。。。

謝苗諾夫:

胡說!我已經將天線加高了5米,同時將操作室前移,可以順從條例。

[傅青雲拍桌子,向吳畏「說」一些話]

吳畏:

傅青雲說加高天線,非常不牢固,這是天線被颱風吹走的重要原因;操作室前移,完全暴露在平地不可行,最後還得按在山腳下,這樣饋線長度不夠,大尉同志回上海的主要原因就是補充饋線。審判長。

審判長:

書記官繼續。

書記官:

我的方案是將天線架在小山南坡,好隱蔽,且高度增加30多米,增加對海探測距離;將操作室建在北坡,一是饋線距離短,二是相對安全,同時離生活區近,值班換班都方便。而大尉同志說他的方案就是蘇軍條例,不容質疑和改變。。。

謝苗諾夫:

放屁,放屁。。。

審判長:

謝苗諾夫同志,請安靜!

書記官:

我已將兩個方案送給楊副主任,請他找蘇軍專家顧問和中方顧問共同評議。

審判長:

楊副司令,評議結果如何?

楊副司令:

這個嘛。。。蘇軍專家大部分已經調往東北、朝鮮方向,中方專家倒是支持傅青雲的方案。

謝苗諾夫:

中方沒有專家,只有國民黨戰俘和資產階級的教授!傅也出身資產階級,波波夫上校特別交代要注意這些大學生的動態!

審判長:

我聽說,陳市長在與蘇軍顧問團與大學生見面時和波波夫同志討論過這個問題,陳市長說他自己也出身資產階級家庭,但並不表示他不革命!吳律師,請繼續。

吳畏:

謝謝。關於「貓頭鷹」事件,我想請一位證人,鳥島的雷達操作員,陳二毛。審判長?

審判長:

請證人陳二毛。

(待續)

歡迎投稿,投稿方式:

1. 登錄網站www.cafmetea.com,註冊用戶後直接發帖。

2. 稿件發郵件至admin@cafmetea.com。

相關焦點

  • 東京大審判: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軍事審判
    在全國人民無比自豪之時,筆者整理此稿,願讀者從中對東京大審判有個了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頒發「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8日,美國軍隊開始對日本實施軍事佔領。兩天後,美軍元帥麥克阿瑟作為盟軍最高統帥抵達日本。9月2日,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正式籤訂日本無條件投降書。
  • 在北平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與漢奸的汾陽人
    1945年到1948年間,父親任職北平行轅軍法處和十一戰區長官部軍事法庭,在審理戰犯軍事法庭上任首席檢察官、軍階上校,負責起訴和審判華北地區的日本戰犯和軍事漢奸。直到1948年6月,北平審理日本戰犯結束,退役成為執業律師。
  • 【聊政事】關於徐才厚案和軍事審判的6個秘密
    每一位軍事法院的法官,既是軍官,也是法官。他們身著軍裝而不是法袍坐在審判席上。  原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蘇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軍事法院特殊或不同於地方法院在於,軍事法院既是專門審判機關,也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履行審判機關和政治工作的雙重職能」。  2003年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規定,軍事審判是政治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
  • 歷史不能忘記——徐州綏靖公署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回顧
    玩火者必自焚,發動戰爭的戰爭狂們最終受到了歷史的審判。1945年11月6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戰爭罪犯處理委員會。12月中旬後,分別在南京、上海、北平、漢口、廣州、瀋陽、徐州、濟南、太原、臺北等10處成立審判戰犯軍事法庭。除南京法庭直屬國防部外,其餘隸屬各綏靖區,分別審判各地日本戰犯。
  • 歷史審判鐵案如山——對日本戰犯審判的記錄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甲級戰犯,並於1948年11月12日作出判決,以危害和平罪、違反人道罪和一般戰爭犯罪等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松井石根、坂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7人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無期徒刑,東鄉茂德20年徒刑,重光葵7年徒刑。
  • 梅汝璈與東京大審判
    即將成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程序將參照英美法系施行,所以美國國務院在照會中要求各國政府最好選派一位熟諳英美法系的法律專家參與法庭工作。關於這段往事,梅汝璈在其遺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披露說:在法官會議上,大家都是以英語發言的,不通曉英語的法官由他自己攜帶翻譯。事實上由於英美系的法官在遠東國際法庭成員中佔多數,這件事並沒有產生很大的困難。
  • 伯力審判:消音半個世紀的證言
    左上圖:三友一男(左一)、山田乙三(右一)等日本細菌戰罪犯在伯力受審。左下圖:56年前蘇聯在伯力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右圖:伯力審判舊址如今是俄羅斯東部軍區軍官俱樂部。朱玉書/攝本報記者 陳雪蓮 朱玉書 實習記者 卞瑋 發自北京、符拉迪沃斯託克1949年12月25日,寒冷的西伯利亞河港城市伯力,灰濛濛的天空飄著細碎的雪花(據日本戰犯三友一男的回憶錄描述)。從中午12點起,在伯力城的紅軍文化宮裡,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審判——伯力審判正在進行(哈巴羅夫斯克在漢語中舊名「伯力」,故俄方稱這場審判為「哈巴羅夫斯克審判」)。
  • 正義的勝利——紐倫堡審判
    紐倫堡審判同時承擔著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開啟戰後和平的歷史重任,它所創建的若干國際法原則於1946年12月11日,為聯合國大會所確認,並於1950年12月12日由聯合國大會公布,這就是「紐倫堡原則」:一、任何人實施了在國際法上構成犯罪的行為,都應為此而承擔責任,並受到懲罰。
  • 東京審判,日本戰犯的下場
    審判結果  大部分是軍事或政治的領導者。兩個被告(永野修身、松岡洋右)於審判期間自然因素死亡。大川周明在審判期間出現「瘋狂行為」,經過鑑認為患有精神疾病,從而而逃脫了正義的審判,但是在其死前曾說他當時並沒有瘋。  絞刑  七名甲級戰犯因為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而判決絞刑。
  • Der Untergang-紐倫堡審判
    紐倫堡審判(The Nuremberg Trials)不僅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之一——納粹政權的終結,更是以成千上萬的一手數據、戰時命令以及照片、影視資料將該政府在戰爭前與戰爭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公之於眾。此次軍事法庭同時改革並充實了國際法,為建立戰後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礎。
  • 《東京審判》讀書分享
    來自同盟國11國的法官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甲級戰犯進行了清算戰爭罪行的審判。內容簡介:作品依據大量史實資料,完整,翔實地再現了七十多年前那場世紀死亡大審判,充分凸現了這一震驚世界的國際事件中的中國力量,並且首次完整記錄了明槍暗箭、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庭審辯論全過程。
  • 誰在審判「軍老虎」?軍事法院解密
    它行使的審判權與一般法院並無區別,但也有「變通」之處:比如,依據被告人的職務等級確定管轄級別;刑案庭審一般只對軍內有限開放旁聽;一般不能取保候審等等。 此外,軍事法院同時履行著審判機關和政治工作的雙重職能。在新一輪司法改革即將啟幕的大背景下,它的定位面臨重新審視。同樣作為專門法院的鐵路法院,已經移交給地方管理。
  • 卜正民:《作為中國歷史的東京審判》
    首都南京隨即成為軍事打擊的首要目標。日本要將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都置於其自身利益之下,但這一要求始終遭到蔣介石的嚴厲拒絕。日本原打算攻克南京後便終止在中國的軍事行動,然而中國的強烈抵抗迫使日本開始了長期化的軍事佔領,中國則進入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階段。從某種程度上說,整個世界也由此被拉入戰爭狀態。直到1945年日本向美軍投降,日本在中國的佔領才宣告結束。
  • 從被捕到處決:審判日本戰犯實錄
    1946年5月,由中、美、英、蘇、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個國家組成的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圖為江邊堆積如山的中國人屍體。
  • 紐倫堡的「醫生大審判」
    支持僅需三步:❶點讚 ❷點再看 ❸轉發43歲的武裝親衛隊中將卡爾・勃蘭特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私人醫生,同時也是帝國健康衛生專員,他經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圖片來源:公有領域)醫生的天職本是救死扶傷,然而在納粹當政期間,大批德國醫生泯滅良知,助紂為虐,加入納粹黨。
  • 新書:劉統《大審判:國民政府處置日本戰犯實錄》
    曾任職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院,大校,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代史、中國軍事史研究。著有《戰上海》《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跨海之戰:金門•海南•一江山》《唐代羈縻府州研究》《決戰:華東解放戰爭1945—1949》《決戰:東北解放戰爭1945—1948》《決戰:中原西南解放戰爭1945—1951》。
  • 莫讓青史盡成灰:被遺忘的伯力審判
    66年前,在蘇聯人組成的軍事法庭上,包括最後一任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在內的12名日本戰犯當庭受審,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至25年不等。審判集中揭露了日軍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活體試驗及細菌戰罪行,而這正是東京審判前後,在美國的操縱下被遺漏乃至通過「交易」隱藏的——那些細菌戰的罪魁如石井四郎、北野政次乃至親自批准實施細菌戰的裕仁天皇等,皆逃脫了法網。
  • 紐倫堡審判,納粹頭頭們的下場為何不同?
    二戰結束後,這裡曾經舉行過戰勝國針對納粹德國戰犯的紐倫堡大審判。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間,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德國的22名軍政首領進行了數十次軍事審判。  在紐倫堡審判開始之前,納粹元兇希特勒和另外幾個納粹重要頭目自殺了。
  • 張素萍、程兆奇 | 丸之內法庭豐田副武審判研究
    根據1948年10月27日駐日盟軍總司令部(GHQ)頒發的「一般命令」第13號,其法務局於10月29日在日本東京丸之內的三菱大樓11號館分別設立了審判前日本海軍大將、海軍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和前日本陸軍中將田村浩的法庭。1949年2月23日審判田村的法庭宣判完畢後,4月26日審判豐田的法庭轉往位於青山的日本青年館,9月6日宣判結束。
  • 審判川普,時間定了!
    當地時間1月2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正式宣布,眾議院將於下周一(25日)向參議院提交彈劾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議案。佩洛西在聲明中稱:「我們尊重參議院在審判中的憲法權力,並始終關注程序的公正性。前總統將與我們的彈劾負責人有相同的時間為審判做準備。我們的彈劾負責人已準備通過審判程序向100名參議院陪審員提出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