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法上,軍艦被看作是本國領土的延長,而且擁有治外法權,不論是在公海,還是在其他國家的領海內都不受外國勝負的幹涉。若是遇到強行幹涉,可以使用武力加以對抗;可以不服從外國的警察權、裁判權等法律的管轄;還應該受到與主權相符的尊敬和禮遇。因此,海軍艦艇又有著「流動的國土」之說。
衡量艦船大小的標準是排水量,是以噸為計算單位的。排水量是衡量艦艇在靜水中船體入水部分所排開的水的重量。對海軍艦艇來說,排水量除了船體及其動力裝置意外,還包括搭載的武器、安裝的裝甲、艦上人員和相關物資的重量。因此,排水量是判斷一艘艦艇戰鬥技術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排水量越大,意味著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裝甲和物資,能具有更強大的戰鬥力。
日本海軍的軍銜系統和日本陸軍有很大的不同,分為士官(既軍官)和非士官兩大類。士官軍銜分為三等九級,分別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元帥並不是一級軍銜,而是一種榮譽稱號,授予軍功顯著的大將。非士官包括特務士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此外還設有屬於見習士官的少尉候補生。
本表列舉了日本海軍飛機的主要種類,但是對於機種的分類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另外,表中沒有列出在戰爭末期投入使用的自殺式特攻機「櫻花」。
在現代,超過50噸的油輪並不稀奇,但是在二戰時期,標準排水量為64000噸的「大和」號戰列艦卻是當時世界最大的軍艦。
戰列艦作為海戰的主力是以進行遠距離炮戰為目的而建造的艦艇,簡單的說,就是在龐大而堅實的船體上搭載大口徑艦炮的軍艦。因此,主跑的口徑大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船體的尺寸。「大和」級戰列艦巨大的船體是與其裝備的460毫米艦炮相適應的,而且已經是能夠承載這種巨炮的最小尺度的船體了。
由於地球是一個球體,受到地球曲面的影響,即使從戰列艦的最高處觀察,其可視距離最遠不過20km,但是實際上可以看見40km以外敵軍戰列艦的桅杆。在進行遠距離炮戰時,雙方基本上均處在彼此無法看見對方的狀態下,因此需要根據觀測機的報告進行修正。為了能夠保證己方觀測機的行動自由,必須確保戰場的制空權,零式戰鬥機就是為此而開發的。
最大射程超過40km的460毫米主炮賦予了「大和」級戰列艦對海平面以下的敵艦進行射擊的能力,但是在這一距離上的光學測距儀已經無法準確的觀測到彈著點,因此需要使用觀測機來進行目標的修正。在95式雙座水上偵察機之後,日本海軍又開發出零式水上觀測機(如圖),並成為所有戰列艦的標準裝備。這種觀測機使用的是「瑞星」發動機,這種發動機也曾經計劃安裝在零式戰鬥機上,雖然是輕武裝,但是也同樣具有一定的空戰能力。
圖為日本海軍「長門」號戰列艦艦艏閃閃發光的「」菊花御紋章,這是日本皇室的象徵,用柚木製成,外包金箔。在日本海軍中只有「軍艦」才有資格在艦艏懸掛此紋章。根據賤種的不同,御紋章的尺寸也會有所不同,「長門」號的御紋章直徑是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