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30年代,各大列強建成了大量的重巡洋艦,但這些重巡洋艦無論在火炮、噸位還是其他方面,幾乎全部受到了條約的嚴格限制,催生出了許多具有時代特徵的條約巡洋艦。
但也有例外,德國在30年代早期,由於作為一戰戰敗國受到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沒有籤署倫敦條約。到了30年代中後期,希特勒上臺後的擴軍期間,德國建造艦艇時,也僅需要遵守與英國籤訂的《英德海軍協定》。在這一協約中,並未嚴格規定德國新建巡洋艦的噸位。因此,德國新建重巡——希佩爾海軍上將級,成為了條約時代巡洋艦中獨樹一幟的怪胎,擁有著遠超條約巡洋艦的噸位。
根據倫敦條約,條約巡洋艦的最大標準排水量被嚴格限制在10000噸,儘管實際運用中存在一定的超限,但幅度十分有限,相比之下,沒有受到如此束縛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其標排超過了1600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18000噸。對於如此龐大的艦體,德國人安裝了3座總功率高達132000hp的蒸汽輪機,並和德國主力艦一樣採用了並不多見的三軸推進,最終達到了32節的航速——勉強達到同期巡洋艦的平均水平。
儘管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的噸位如此巨大,但似乎缺乏與之相稱的防護。德國海軍在巡洋艦上,也採用了類似同期德國戰列艦上的穹甲布局,這一體系雖然較為落後,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近距離垂直防護效果,但希佩爾級的防護厚度實在捉襟見肘,80mm的垂直主裝與其後的30mm穹甲實在是難以對抗同期8英寸炮彈,而水平防護更是只有區區30mm,面對英美的低初速6英寸炮彈,這些防護都顯得無比單薄。總體而言,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的防護十分不盡如人意。
儘管防護較差,但該級在火力上的確有值得稱道之處,8門60倍徑203火炮,由於長身管帶來的高初速,擁有同時期火炮中最高的垂直穿深,儘管高初速犧牲了水平穿深,但由於巡洋艦間交戰距離相對較近,削弱了這一問題的影響,使得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在巡洋艦交戰中,擁有相當的火力優勢。但由於自身30mm的水平防護實在過於薄弱,在遠距離交戰中依然相當不利。
該級共建成三艘,首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執行了大量的破交任務,並曾經遭到英國驅逐艦螢火蟲的衝撞,在巴倫支海戰失利後,和其他德國海軍殘存的大型艦艇一樣停止了作戰。二號艦布呂歇爾號在進攻挪威的登陸行動中,貿然進入峽灣,最後被一戰時期的短管11英寸岸炮,以及奧匈帝國生產的岸防魚雷摧毀。而最具傳奇色彩的三號艦歐根親王號,在丹麥海峽之戰中,被誤判為俾斯麥號,從而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俾斯麥號的傳奇經歷。並在其後的一系列作戰行動中倖存了下來,在戰後作為賠償艦被交付給美國海軍,最終毀於十字路口核試驗。
在《戰艦聯盟》中,希佩爾海軍上將級作為IV級德國巡洋艦,權重7.6,是目前遊戲中最高等級的德國巡洋艦。
作為一艘IV級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擁有長達17.7km的射程,超過了同級其他巡洋艦。
同時擁有初速高達925mps的主炮,同時he穿深高達51,能夠擁有更高的輸出效率,但因為射速傷害本身都不盡如人意,DPM較低。
防護方面和歷史上一樣較為薄弱,難以承受大量打擊。
綜上所述,這艘船在遊戲中的主要思路,便是利用射程優勢在遠距離依靠走位,尋求持續輸出的機會,從而進行穩定的輸出。
一旦被迫陷入近戰,可堪一用的魚雷也可以做最後一搏。
對於這艘歷史上,和同時代相比與眾不同的巡洋艦,玩家們還需要在遊戲中多多親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