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熱衷政治,善於組團結黨。如今在新的政治形勢下,臺灣在「政黨法」通過一年後又出現新一輪組黨熱,「喜樂黨聯盟黨」、「臺灣維新黨」、「一邊一國行動聯盟黨」、「鄉鎮基層聯盟黨」與「臺灣民眾黨」等紛紛成立。尤其以柯文哲出任黨主席的臺灣民眾黨的成立最受關注。那麼,頗受各界關注的臺灣民眾黨會成為臺灣真正的第三勢力嗎?能改變臺灣藍綠二元政治結構嗎?外界抱有期待,也有懷疑,筆者也不看好,臺灣民眾黨發展也會呈現「短多長空」態勢,難以取代國、民兩黨的政黨地位。
臺灣新興政黨的不斷成立與出現,是臺灣政治發展的一大特色,也是民主政治的普遍現象。然而,臺灣政治民主化30多年來,已有300個多政黨,但除了百年政黨中國國民黨與1986年成立並開啟臺灣民主政治時代的民進黨之外,一直沒有出現能夠持續發展壯大的新政黨,不論是一時興盛的新黨、親民黨,還是臺聯黨、時代力量黨,還沒有那一個政黨能夠取代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地位。其中,第三大黨先後在新黨、親民黨、臺聯黨與時代力量黨四個政黨之間輪換,但與第一、第二大黨國民黨或民進黨的實力相差甚大,不僅無法問鼎臺灣領導人大位,就是縣市長選舉除極個別縣市外也無法問鼎,進入「立法院」的政黨不多,一直在5個左右。目前第三大黨時代力量黨在當年同盟軍民進黨禮讓下才獲得五席,在日前林昶佐投靠民進黨與洪慈庸退黨之後只剩三席,目前已處於四分五分裂狀態,已走上了衰落之路。
在臺灣穩固的藍綠二元社會政治結構下,長期以來不少政治人物企圖以第三勢力的名義開創一片新的政治天空,但一次次努力均告失敗。目前雖然有多個新政黨成立,尤其是柯文哲主導的臺灣民眾黨成立,但要打破臺灣藍綠二元政治結構,挑戰國民黨或民進黨的政黨地位,還是有很大困難,未來發展前景並不看好。
目前臺灣民眾黨的民調支持率確實頗高,已超越時代力量黨。其原因主要是,臺灣民眾黨有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政治光環,並有意與郭臺銘、王金平等勢力結盟的號召,讓許多中間選民、經濟選民、知識選民以及既不滿國民黨又反民進黨的選民支持。但柯郭王政治結盟還存在變數,三人的政治光譜與支持群眾基層也不一樣,未來發展同樣是「短多長空」,即近期看好,長期不樂觀。
關鍵在於一個政黨的發展必須有明確清晰的政治主張、中心思想與政治路線,才能凝聚黨員群眾,形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而臺灣民眾黨的黨綱與政治理念十分空泛,迴避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黨主席柯文哲強調臺灣民眾黨的成立是希望在藍綠之外讓臺灣人民有另一種選擇的機會,組黨是要扛起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責任,執行「清廉、勤政、愛民」的理念,中心思想就是「臺灣整體利益與人民最大福祉」,「對外關係上則採取務實路線以及爭取臺灣最大之生存空間,確保主體性」。看似理想、中立、務實的政黨理念,符合近期民意,但卻迴避了臺灣藍綠二元社會政治結構,迴避了臺灣政治發展主張,迴避了兩岸關係論述,也就脫離了臺灣社會政治現實。然而,就一個政黨長遠發而言,兩岸或統獨問題迴避了一時,迴避不了永遠,遲早是要面對的,特別是該黨參加重大選舉後,一定是迴避不了的,其政治立場與兩岸論述必然要在「友中(陸)」還是「反中」、承認「九二共識」還是否認「九二共識」以及是「傾獨」還是「傾獨」之間做出選擇。
依過去臺灣政黨發展經驗與結局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一些政黨迴避政治立場特別是兩岸關係問題,強調社會正義、稅收改革或環保等議題,但均無法發展壯大,最後泡沫化。如泛紫聯盟就是以稅改為代表的政團,蘇煥智的「臺灣維新黨」目標是以建構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為目標,一定會泡沫化。另一種是公開自己的政治主張與兩岸關係論述,最後不是歸於泛藍,就是泛綠,如新黨、親民黨等歸於泛藍,臺聯黨、時代力量綠黨、社民黨等歸於泛綠,一樣不能發展壯大,因為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政治光譜確定之後,政治論述尤其是兩岸關係政策立場只能二選一,沒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臺灣民眾黨迴避敏感的政治議題,迴避至關重要的兩岸立場與論述,顯然是一種政治投機做法。如果出於目前一時選舉需要可以理解,但長期而言,特別是要發展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黨而言,未來要角逐「總統」大位而言,「九二共識」問題或統獨問題則是無法迴避的,到時就會露出馬腳,不是歸於泛藍就是歸於泛綠,也就能發展壯大。否則,臺灣民眾黨依模糊立場,玩政治文字遊戲,無法吸引足夠多的支持群眾,同樣難發展壯大。
目前這個問題已經浮現。柯文哲的「白色力量」原本是「太陽花學運」的政治產物,為了共同的敵人,即將國民黨趕下臺,以綠色青年軍為主體,以反權貴為號召,白綠結合,讓柯文哲當選臺北市長。其中,其基本支持群眾是綠色青年人,而且與時代力量黨關係十分密切,柯為時代力量黨兩次重要選舉大力站臺與支持。當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理念及與大陸友善互動後,就引起了時代力量黨的內部矛盾,「挺柯」與「反柯」成為爭執的焦點。反柯者是政治理念的差異,挺柯者則是選舉利益的考慮。如今,柯文哲成立臺灣民眾黨,要走中間路線,從民調支持度看已成為未來的第三黨,也會進一步衝擊時代力量黨。不過,臺灣民眾黨的群眾支持基礎也會發生變化,綠營選民尤其是綠色青年選民減少,只能夠吸引部分中間選民與經濟選民。目前柯的粉絲量出現減少就是警訊。
總之,臺灣民眾黨的成立確實讓外界再次對臺灣第三勢力的發展抱有期待,近期會有所發展,特別是在明年初「立委」選舉中有不少收穫,但長遠看,未來發展前景並不樂觀,未來衰落似不可避免。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