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任總統外訪選擇非洲 要向阿爾及利亞賣軍火

2021-02-08 搜狐網

  薩科齊任後首次出訪歐洲之外 欲建立地中海聯盟

  據路透社10日報導,法國總統薩科齊已於當日乘飛機到訪阿爾及利亞。這是他自今年5月出任法國總統以來到歐洲以外國家的第一次出訪之旅,他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尋求突尼西亞等北非國家對建立地中海聯盟計劃的支持。

薩科齊希望通過此次訪問進一步拓展其與地中海地區的合作,並加強法國與該地區國家的能源往來。

  據悉,薩科齊在訪問期間還將進一步探討加深與阿爾及利亞在貿易上的往來。過去這個地區一直同法國保持著密切的貿易往來,而近些年其他包括中國和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投資者也已經開始關注這一地區。

  同時,薩科齊希望本國能源公司和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Sonatrach)的關係能更密切些。

  薩科齊在接受阿爾及利亞報紙採訪時表示,法國將在雙方貿易、投資、能源、安全等多個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他甚至表示,他已經準備好進一步建立與阿爾及利亞在軍事方面的合作,並且可以對阿爾及利亞在武器裝備出口方面「更加開放」。

  薩科齊今年5月出任法國總統後,地中海沿岸地區和非洲成為他的外交重點之一。薩科齊希望法國在非洲的政策能開啟新的篇章,他指出,在席哈克時期,法國與非洲各國的交往停留在個人交往的層面上比較多。

  在接受阿爾及利亞當地日報El Watan和El Khabar採訪時,薩科齊沒有對法國此前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表示道歉,他指出,雙方的領導人更應該關注兩國未來的合作,而不是對過去不停哀嘆。薩科齊的助手還說,薩科齊在訪問期間還將進一步闡述他所提倡的建立地中海聯盟的計劃。 (鍾龍)

(責任編輯:趙志鵬)

相關焦點

  • 拉攏才是真目的:臺灣向非洲小國賣軍火內幕
    中新網1月6日電 臺「國防部」官員在2002年12月26日曾表示,臺灣「聯勤總部」負責軍火的出口,其中以輕武器為主。這是臺灣軍方首次公開承認對外出口傳統武器,因此備受關注。  數額一年為200萬美元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灣軍火主要是出口到非洲,目前臺灣僅與幾個非洲國家維持「邦交」,分別是布吉納法索、查德、甘比亞、馬拉威、塞內加爾、史瓦帝尼和聖多美普林西比等國家,至於出口的項目也僅限於步槍和彈藥。而一位國民黨籍「立委」也指出,軍火銷售額為一年200萬美元。
  • 俄羅斯去年賣了這麼多軍火給了誰?看完此文你就懂了
    在《戰爭之王》中有這麼一幕,尼古拉斯凱奇扮演的軍火商被國際警察抓住後,不緊不慢的說了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大的軍火販子是你的老闆———美國總統。
  • 四處賣軍火、設首個軍事基地:俄另闢非洲戰場引美法不安
    記者 | 安晶自因克裡米亞問題遭到西方圍攻後,俄羅斯就將目光投向蘇聯時期的輻射地——非洲,以提供武器裝備、軍事訓練等方式加強與各國合作同時開發礦產資源。近日,中非共和國透露俄羅斯可能將在該國設立軍事基地。中非共和國曾為法國殖民地,但俄羅斯從2017年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批准後,開始向中非運輸武器。
  • 印度向非洲推銷軍火力度大,一年賣50億美元不知足
    印度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軍火輸出大國,在2020年時還提出一個相當宏偉的計劃,要在未來5年內賣出250億美元的軍火,每年銷售50億美元,那麼印度軍工如何完成出口目標?印度對此似乎還抱著非常大的信心,從現在情況來看,先把美國當大客戶,試圖以國際分包的方式向美國出售一些武器零部件等等,目前已向美國供應C-130,AH-64的部件等,還要去非洲搶市場吧。
  • 中國武器大量出口非洲,擊敗美法眾國,成為非洲軍火出口大商
    最近一段時間裡,有不少非洲的國家紛紛曬出進口的中國武器,其中包括一些教練機、裝甲戰車等等大批我國製造的設備。而這些設備也是發揮了不少的作用,塞內加爾就運用我國製造的輪式突擊炮對甘比亞地區發起了進攻。此次出口並不是我國在非洲實現出口的全部,而只是一個縮影而已。
  • 世界頭號軍火商幾乎涉足90年代初非洲所有衝突
    他把非洲的劍蘭賣到阿拉伯地區,又把南非的凍雞肉運往奈及利亞。而現在才知道,所謂的劍蘭和冷凍雞肉都只不過是一個「幌子」,布特真正的大生意是走私武器。  縱橫非洲  他幾乎無所不能  布特利用非洲和阿富汗來圓自己的發財夢,有著深刻的時代原因,那就是戰亂。我們就以非洲為例來說明。
  • 阿爾及利亞戰爭,法蘭西戰略之殤
    二十世紀中葉,歐洲老牌殖民主義國家法國在二戰結束不到十年,就打了兩場結果均為妥協的尷尬戰爭——印度支那半島的越南戰爭和北非洲的阿爾及利亞戰爭
  • 法總統首訪非洲前法軍險遭炸彈 法國在非洲形象棘手
    轉載自 旅法華人戰報(ID:DailyFR)
  • 中國為什麼砸重金支援非洲小老弟?
    第一口吞下的,是當時名義上還屬於奧斯曼的,國土面積238萬平方公裡的阿爾及利亞。1830年,阿爾及利亞陷入債務危機,法國人一看,這是個開戰的好藉口,架著大炮過來討債,攻佔了首府阿爾及爾(別人欠你點錢,你就搶了別人大房子?奴役別人全家?),從北向南逐漸將整個國家佔為殖民地,但由於阿爾及利亞實在太大,直到1905年才整個吞完。
  • 為什麼在非洲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不是英美,而偏偏是法國?
    但是,法國政府並不甘心接受失敗,50年代在越南的失敗讓巴黎的政客惱羞成怒,更加害怕失去殖民地,這種恥辱和恐懼共同塑造了法國的強硬態度。因此,當北非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組織開始崛起時,巴黎便完全不考慮談判解決問題,就像當時的司法部長密特朗所說的:「唯一的談判是戰爭,阿爾及利亞屬於法國!」
  •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美國總統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
    從一把烏茲衝鋒槍起家,到最後的軍火帝國。當然,尤裡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這個過程中穿插了很多看似有趣的故事,比如軍火交易中的潛規則:美軍在戰場上扔掉的槍,真的是論斤賣的作為世界軍火交易的重災區,《戰爭之王》的主線劇情發展也是圍繞非洲展開的。也正是在這裡,電影借一個非洲獨裁者之口強行點題:
  • 高盧人的虛榮,對非洲的徵服、統治與崩潰
    七月王朝建立,新上臺的菲利普國王(Louis-Philippe I)為了提升自己在國內民眾之中的威望,繼續擴大對阿爾及利亞和非洲其他地區的徵服;1839年,法軍開始入侵南部非洲的加彭,並在此地建立了法國向南非洲內陸入侵的立足地。1848年,法國又發生「二月革命」,七月王朝崩潰,菲利普國王也垮臺了,法國變成共和國。
  • 軍事花邊:揭秘世界軍火走私市場 大亨手眼通天不懼司法
    法國頭號軍火販子,竟然是法美兩國政府高層的「紅人」皮埃爾·法爾科內爾是誰?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很陌生,但對安哥拉人來說,它是「死亡」的代名詞!法爾科內爾1954年生於法國殖民地阿爾及利亞。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個小鎮的鎮長,經營著一家漁業船隊,後來不務正業,開始倒騰武器買賣。法爾科內爾神通廣大。他曾與俄羅斯武器商人聯手,為安哥拉政府送去了價值數億美元的軍火。
  • 中國人在非洲 面對疾病、戰爭、存亡…他們如何選擇
    《中國人在非洲》的第4集《危情時刻》展現了另一個非洲:它與「戰爭、疾病、飢餓、難民營」等貧瘠相關,還與勇氣、責任、仁慈相連。 △《中國人在非洲》第四集:《危情時刻》與疾病抗爭的中國援非醫療隊員、武裝精良的維和官兵,他們在病毒侵襲、戰火蔓延的土地上充滿勇氣,他們也在內心不斷湧起久久不息的矛盾與嘆息。
  • 深藏不露的雄鷹:淺析近些年阿爾及利亞的軍購情況
    可是還有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同樣不容小覷但往往被人們忽視,它就是阿爾及利亞。根據斯德哥爾摩研究所的報告,在過去的幾年中,阿爾及利亞的武器進口量大約佔整個非洲大陸進口武器的52%,在非洲其綜合軍事力量僅此於埃及。
  • 崛起的非洲大國——最強「MEKO」誕生記
    然而1991年爆發了長達十年的阿爾及利亞內戰使得政府將精力投入平叛作戰中,海軍的發展幾乎陷於停滯。隨著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上任,逐漸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死亡十餘萬人的戰爭。布特弗利卡總統的長期連任,阿爾及利亞國內政局穩定,並依靠能源產業的發展,阿爾及利亞政府資金也逐漸寬裕,因此,阿爾及利亞開始展開全方位對外軍事合作。
  • 【世界知識】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斷交風波再起
    19世紀前,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並沒有固定邊界線。但法國殖民期間,法多次根據自身意志劃定或更改兩國邊界,為兩國日後的領土爭端埋下隱患。1956年,摩洛哥獨立後,要求恢復其歷史統治範圍,即摩在15世紀時曾擁有的「大摩洛哥」版圖。這其中包括阿境內的廷杜夫省、貝沙爾省、西撒哈拉全境,及茅利塔尼亞、尼日等國境內的部分領土。
  • 【魚鷹社】阿爾及利亞戰爭
    空降部隊的跳傘迷彩服則有一系列細微的變化,它在阿爾及利亞被不加選擇地穿著。各種工作服的主要款式包括了M1947/51、52、53、54和56式。可與各種工作服不加選擇地搭配的褲子款式也日漸增多,它們包括了M1947/51、52、53(54)、56式等幾種。在阿爾及利亞,有兩套單兵裝備被廣泛使用。
  • 法國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有何不同?
    近日,法國與阿爾及利亞突發外交危機,阿爾及利亞召回駐法大使,並於周日禁止法國軍用飛機進入其領空。這場危機源於馬克龍針對前殖民地的不當言論,例如,馬克龍稱,在法國殖民之前不存在阿爾及利亞這個國家,法國不是第一個殖民者,但土耳其人讓阿爾及利亞忘了他們也曾統治這裡(即奧斯曼帝國期間),並說阿爾及利亞的官方歷史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對法國的仇恨。
  • 港媒:蘇丹政變 非洲陷入新一輪動蕩期
    蘇丹去職總統巴希爾中評社4月14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最近兩周以來,非洲已有兩個國家出現了非正常的政權更迭,一個是阿爾及利亞,另一個是蘇丹共和國(北蘇丹),都是國內出現大規模街頭抗議活動,要求長期統治國家的老總統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