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軍火輸出大國,在2020年時還提出一個相當宏偉的計劃,要在未來5年內賣出250億美元的軍火,每年銷售50億美元,那麼印度軍工如何完成出口目標?印度對此似乎還抱著非常大的信心,從現在情況來看,先把美國當大客戶,試圖以國際分包的方式向美國出售一些武器零部件等等,目前已向美國供應C-130,AH-64的部件等,還要去非洲搶市場吧。

印度軍工出口中的非洲戰略的話,完全基於為一個印度洋國家,認為自己佔據著先天性的優勢,將非洲地區與印度洋區域視為自己的主要市場。
現在印度向非洲推銷軍火力度大,要求駐外機構開展相關的活動,向所在國家推銷印度軍工產品,可以通過各種的方式提供優惠,包括向對方提供貸款以及軍事援助等等,只要對方想要那麼任何事情都可以談。

現在印度政府已經出臺了2020年國防生產和出口促進政策草案,旨在為軍工生產提供「重點突出,結構化且重要的」目標,並為自依賴和出口創造條件。

如果僅單純的看相關的報導的話,可以會發現印度人的信心非常的足,似乎一年賣50億美元還不知足,那麼絕對可以稱為,膽大野心足!可惜與野心相比,遇上的卻是相當殘酷的現實。

印度的軍工生產雖然已經相當可觀,但是在自身軍備的一半以上都是進口產品,國產所佔的比重極低,連自身都無法滿足的條件之下,雖然印度的軍工出口早已開始,可以向一些國家出售一些經費,比如:向阿聯出口155毫米炮彈,可惜這類出口的規模不是很大,出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也向美國出售一些武器零部件,但是都屬於指定加工件,能否算真正意義上的軍工出口都是問題。
印度軍工出口確實有潛力,擁有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相當不錯的外部環境,可以引進許多技術與設備,只要努點力,那麼在軍工質量等方面都不比別人差多少,這一點已經從為美國生產的零部件水平體現出來了,但是想要在短時間出現爆發式增長不現實,也許目標定得低1點才回現實吧,比如:一年5億美元,如今就是心態過急了,也許踏實一點前進更具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