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超輕型噴氣式戰機?
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在忙於規劃自己的未來戰鬥機項目。噴氣式技術的進步,是未來軍機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源自活塞發動機時代的舊思維,依然會反覆出現。蚊蚋戰鬥機就是這樣產生的軍機界奇葩。
在噴氣式發動機開始普及的年代,空軍很快就面臨兩大問題。單架戰鬥機的生產和維護成本上升,限制了空軍保持較大規模部隊。這被認為在下一次大戰中是非常危險的。
此圖足以說明 蚊蚋戰鬥機到底有多小!
其次,噴氣式發動機讓戰鬥機的體積變大,進而需要更長的跑道。很多二戰標準下的野戰機場就變得無法有效起降戰機。這又進一步限制了空軍的戰力發揮。考慮到假想敵蘇聯擁有龐大的陸軍裝甲部隊,數量和出動頻率下降的空軍戰機,似乎已經難以應付。
於是,英國的一家私人小型飛機製造商-弗蘭德航空,在1950年開發了最初的羽蟲輕型戰鬥機。其原型的設計思想就是用最小的機體滿足一款噴氣式飛機的基本需求,從而成為適合大量生產和部署的前線空中支援力量。結果,皇家空軍發現這種原型機航程太短,還沒有可靠的對地攻擊能力。顯然,這並不符合對抗裝甲集群的需求。因此,小飛機並為獲得任何訂單。
進行測試中的蚊蚋原型機
三年後,弗蘭德航空又拿出了羽蟲原型機的改進版--蚊蚋。在更好了發動機並修改氣動布局後,這種尺寸稍大一些的超輕型戰鬥機,開始具備接近音速的平飛能力。除了用於對空作戰的航炮外,還能掛載炸彈或火箭彈。
改進後的蚊蚋 可使用炸彈與火箭彈進行對地攻擊
然而,皇家空軍最後還是選擇繼續使用更大的獵人戰鬥機,讓蚊蚋基本上失去了本國市場。弗蘭德公司開始嘗試在海外尋找潛在用戶。但在美蘇兩國分頭輸出大量軍機的時期,這種劍走偏鋒的輕型飛機也只能獲得情況特殊的一些買家。其中就有印度、芬蘭和南斯拉夫,這三個作為不同勢力緩衝區的不結盟國家。而且他們的軍費都不充裕,不希望買到維護費太高的裝備。
參加航展的蚊蚋戰鬥機
芬蘭人最初開始嘗試使用蚊蚋。因為其國土面積狹小,使用輕型飛機有助於空軍迅速起飛攔截對手。較短的起飛距離,讓蚊蚋可以從部分公路上進行起降。靈活的性能也很適合與蘇軍的第一代噴氣戰鬥機纏鬥。
芬蘭空軍博物館中的蚊蚋戰鬥機
但芬蘭人在組建了第一個中隊後發現,蚊蚋非常不適應芬蘭的寒冷天氣。因此,原本希望減少維護時間的蚊蚋,反而在芬蘭需要大量的保養和更換零部件。但芬蘭本身採購數量就少,也沒有專門的生產線補充。所以僅僅11架蚊蚋,在服役到1972年後就匆匆退役。取代它們的則是一代北歐名機--薩博35。
取代蚊蚋的瑞典 薩博35戰鬥機
至於巴爾幹的南斯拉夫,則只購買了2架用於測試。他們也因為這種飛機的局限性問題和其他政治因素,最後沒有繼續採購。
採用南斯拉夫空軍塗裝的 蚊蚋戰鬥機
倒是印度人卻對蚊蚋讚賞有加。不僅在50年代末購買了首批20多架,還逐步引進組裝車間和生產線,完成了這種飛機的本土化。蚊蚋也就成為了印度空軍中的主力裝備,更是印度戰鬥機工業的開端。只是這種飛機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還沒有人能真的說清楚。
採用印度空軍塗裝的 蚊蚋戰鬥機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空軍以大量的英法軍機,迎戰幾乎全套美式武器的巴基斯坦空軍。後者因為有華盛頓方面的支持,而裝備著成批的F-104星式截擊機和F86佩刀戰鬥機。兩種飛機在不同的戰術層面,可以形成相互配合。印度空軍顯然沒有類似的思路和武器準備,只能以更加接近二戰的方法應對。已經大量服役的蚊蚋,被部署在數個前線機場,準備隨時升空執行任務。
巴基斯坦空軍的F86戰機
結果,在雙方的早期交手中,蚊蚋就被敵軍擊落了2架。巴基斯坦人使用的F86F,是佩刀家族的晚期改進型,擁有發射早期響尾蛇飛彈的能力。其6挺12.7mm機槍火力,也足以摧毀小身板的蚊蚋。
巴基斯坦的F104截擊機 讓蚊蚋感到無可奈何
但蚊蚋也絕非沒有還手之力。一旦進入近距離的纏鬥狀態,F86也沒有了火力和速度優勢。相反,蚊蚋的2門30mm機炮,創造了只發射10發炮彈就擊落1架敵機的記錄。考慮到飛機上只帶180枚航炮炮彈,更大口徑的設計就顯得非常必要。F86雖然備彈1800發子彈,但機槍的攻擊力還是弱了不少。
遭F86擊落的印度 蚊蚋戰機
因此,蚊蚋在整個戰爭中通過近距離格鬥,擊落了7架F86佩刀。自身則被F86和F104一起打下4架,加上1架被輕型活塞發動機飛機擊落和1架被俘,總損失基本與佩刀持平。印度人也就此將蚊蚋稱為「佩刀殺手」。
擊落F86的印度 蚊蚋戰機
到了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蚊蚋已經被米格21擠出了空軍主力戰機的寶座。但因為其維護方便、易於出動,還是被大量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尤其是在對孟加拉地區的突襲中,摧毀了大量的巴基斯坦陸軍單位。
蚊蚋本身也是印度戰鬥機工業的起點
在空戰中,他們繼續同老對手佩刀展開廝殺。不僅創造了迅速擊落2架巴軍飛機的優秀記錄,也有因1V6而慘遭記錄的悲壯劇情。但6架佩刀中也有2架在混戰中被蚊蚋的航炮擊毀。在那個機載雷達還不發達的年代,蚊蚋的小身材在空中經常很難被飛行員及時發現。
蚊蚋的印度改進版本 無敵戰鬥機
印度對輕型飛機的偏執也源自 蚊蚋
鑑於蚊蚋的傑出性價比,印度人很快又對其進行了改進,並大量生產為自己版本的「無敵」式戰鬥機。這種原始設計來自50年的小飛機,就這樣在印度空軍裡服役到1991年。印度空軍對於自製輕型戰鬥機的偏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蚊蚋引起的。
蚊蚋成為了紅箭飛行表演隊的御用座機
蚊蚋本身也是英國空軍航行的教練飛機
在英國本土,蚊蚋僅僅獲得了教練型訂單。除了作為空軍飛行員的中級教練機外,還被紅旗飛行表演隊相中。進入80年代後,這些使用近30年的小飛機,被更新的BAE鷹式高級教練機取代。
蚊蚋的很多設計目標 背後了的鷂式飛機繼承
至於蚊蚋的設計初衷,在70年代中期開始,也由革命性的鷂式垂直起降飛機繼承。加上發動機與航電綜合水平的進步需求,蚊蚋也成為了噴氣機時代的超輕型戰鬥機絕唱。
推薦閱讀
Do31:德意志黑科技下的垂直起降運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