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2:中國最輕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世界最輕之一,性能還不錯

2022-01-30 蘇情局報告

今年是空軍建軍70周年。70年歷史裡,人民空軍從無到有、從引進裝備到自主研發,已成為世界頂級的空中作戰力量之一。我們獨立研發的殲-20更是成為全世界除美國以外第一種服役的第四代戰鬥機。

不過,你也許不知道,中國自研戰鬥機的起點,其實是一種可以拿下「世界之最」的戰鬥機,這就是1970年代研製成功的殲-12輕型戰鬥機。

眾所周知,新中國自製戰鬥機始於仿製蘇聯米格戰鬥機。從仿製米格-15的殲-2、到仿製米格-17的殲-5、再到仿製米格-19的殲-6,其中殲-6在很長時間裡成為人民空軍的當家戰鬥機,以至於有人喊出了「殲-6萬歲」的口號。

但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方面,由於中蘇交惡,更新的米格-21無從獲取;另一方面,中國航空工業人也不甘心於一直仿製蘇聯戰鬥機。因此,中國航空工業和中國空軍在1960年代共同決定開始獨立研製新型戰鬥機。

我軍曾大量裝備的殲-6

1960年代末,中國空軍提出了一系列新型戰鬥機研製計劃,其中包括變後掠翼戰鬥機殲-10(不是現在的殲-10)、高機動性中型戰鬥機殲-11(不是現在的殲-11)以及輕型戰鬥機殲-12。前面兩種型號由於嚴重超出當時中國實際具備的技術能力,最終都無疾而終,只有殲-12才算真正出了成果,而且頗有可觀之處。

當年的殲-11是這樣的

殲-12計劃提出的時候,正好趕上珍寶島事件前後,中蘇矛盾隨時存在激化的危險,來自北方的壓力空前巨大。在這種環境下,全國全軍都在考慮打「人民戰爭」的可能性,空軍自然也不能例外。雖然殲-6本來就不算什麼大飛機,但空軍仍希望能有一種更輕、更小、更便宜、更便於維護的戰鬥機,以便在戰時能夠像遊擊隊一樣,分散到各種簡易場地,並能在這些簡易場地完成起降,實現空中的「人民戰爭」。

在1969年的「8·25」會議上,中央軍委批准了空軍航空工業領導小組(當時空軍對第三機械工業部實行軍管)向南昌飛機製造廠設計室及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分別下達「小殲」研製任務,要求設計小、輕、靈類型的超輕型殲擊機。

說起來,南昌飛機製造廠是有研製飛機經驗的。1950年代末期,南昌飛機製造廠就在米格-19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強-5對地攻擊機,創造性地把機頭進氣改成了機身兩側進氣,這在當時的中國空軍中還屬頭一號。1965年底,強-5定型;1968年,開始批量生產。隨後,強-5的總設計師陸孝彭就被任命為殲-12的總設計師。

總設計師陸孝彭與殲-12

南昌飛機製造廠從 1968年7月開始方案設計,1968年8月總體方案獲上級部門批准。隨後,以1年零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詳細設計、主要風洞試驗、強度試驗和系統模擬試驗。1970年3月,型號名稱定為殲-12。

整個設計方案中,殲-12採用了許多新技術、新結構和新材料。其總體布局、翼型均與殲-6、殲-5有了較大不同,以至於空軍負責裝備科研的副司令員曹裡懷擔心方案的可靠性是否過關,還專門要求南昌飛機製造廠到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徵求該所對方案的意見。

殲-12外形有不少變化

1970年12月26日,殲-12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1973年9月10日,殲-12飛機飛赴北京向中央領導匯報。葉劍英、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中央領導人觀看了飛行表演,葉劍英元帥讚譽殲-12飛機為「空中李向陽」。這一綽號道出了殲-12飛機機動靈活的飛行特點。

後來,南昌飛機廠針對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對殲-12作了10項重大修改,如採用降低飛行阻力的面積率修形、減小機翼上反角等,並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實驗。改進後的飛機於1975年7月1日試飛成功,至1977年1月止,殲-12共試飛一百多架次,完全達到原下達的戰術技術指標的要求。

殲-12想像圖

最終確定版本的殲-12空重僅31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也只有4450千克。該機是最輕的噴氣式戰鬥機之一,只比二戰期間德國的He-162戰鬥機、蘇聯在活塞式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噴氣式戰鬥機(雅克-15/17/19)、以及1950年代英國研製的「蚊蚋」戰鬥機相當。不過,這幾種飛機都是亞音速飛機。而殲-12最大速度可以達到1.5倍音速,是超音速飛機中最輕的,沒有之一。殲-12的尺寸也很小,全長只有10.66米,翼展7.192米,比當時絕大多數戰鬥機都小一圈。

不過,雖然又輕又小,但殲-12的性能還是不錯的。比如,該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5馬赫,巡航速度也可以達到M0.95,高速性能比較突出。在機動性方面,佔了輕和小的便宜,再加上裝了一臺渦噴6乙型噴氣發動機,加力推力39.72千牛(4050千克力),全機推重比可達0.91。相對而言推重比較大,機動性也就相對的好。

例如,殲-12海平面最大爬升率是180米/秒。而和殲-12同年同月首次試飛的美國F-14戰鬥機的這一項指標是200米/秒;美國大量出口的F-5E是160米/秒。殲-12在5000 米高度上的最小盤旋半徑是1140米。而中低空機動性能突出的殲-6是1,200米;美國盟國大量裝備的F-5E是1080米。殲-12在5000米高度上,從M0.9水平加速到M1.2,所需時間僅為65秒。而殲-6是85秒;美國的F-5A是140秒。

此外,殲-12短距起落性能也很不錯。其起飛滑跑距離500米,著陸滑跑距離是510米。與殲-12重量相當的亞音速戰鬥機殲-5的起飛滑跑距離是590米,著陸滑跑距離是825米。中國空軍大量裝備的殲-6起飛距離515米,著陸距離也要800米左右。可以說,殲-12非常適合野戰簡易機場起降,正好符合其「遊擊戰」定位的需要。

不過,由於過於追求機體小、重量輕,殲-12的不足也是很明顯的。比如,該機的機內最大燃油量為1250千克,可帶兩個400升的副油箱,帶了副油箱的最大航程也只有1385千米,實在算不上「長腿」。同時,雖然該機設計上可以攜帶機炮和2枚格鬥飛彈,但由於採用機頭進氣,沒辦法安裝雷達。再加上機體太小、太輕,也裝不了更多的電子設備。因此,純粹視距內格鬥倒還好,稍微遠一點就麻煩。

更重要的是,由於太輕太小,殲-12基本上沒有多少升級的空間。雖然有英國發動機專家曾經說,如果給殲-12換上好一點的發動機,其飛行性能還能提升,但這也改變不了殲-12綜合作戰能力很難提升的先天缺陷。事實上,英國類似思路的「蚊蚋」戰鬥機雖然在第二次印巴戰爭中,曾經通過近距離格鬥,打下來過不少巴基斯坦的F-86,但最終還是被米格-21給淘汰。

同樣輕小的「蚊蚋」最後也難逃黯然退場

正因為這些不足,殲-12最終沒有被空軍採用,但卻為中國實施全面獨立自主地開發其戰鬥機裝備的研製計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是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裡程碑。

目前,一架殲-12被作為中國航空博物館的標誌,安放在航博門口。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這種超音速飛機到底有多小。T

                              《聯合防務》精彩呈現

            

相關焦點

  • 中國的殲12戰鬥機:體積小重量輕達世界之最
    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後期末左右,我國的國產殲12戰鬥機立項提出、正式上馬。這款誕生在特殊時代下、有著諸多特殊設計的國產戰機,其多項性能即便是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特立獨行的,甚至足以達到世界之最。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除了面對著北方紅色超級大國蘇聯的切實敵意以外,大洋彼岸號稱全球軍力第一的美國也不得不防。
  • 海外談中國:南昌殲-12 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
    中國新型戰鬥機的設計主要考慮到東南亞和中東地區最新的武裝衝突特點,除機動性之外,還提出了「短距起降(STOL)」性能,這反映了當時對機場容易遭受敵方攻擊的擔憂。像殲-6一樣,新型戰鬥機要求容易生產、方便維護、使用成本低。
  • 【武研社】世界最輕的超音速噴氣戰鬥機,被稱為「空中李向陽」的殲-12
    空軍方面預計在未來空戰中,機場會成為敵方的重點打擊目標,因此需要一款重量足夠輕,轉移快捷,最好是可以通過卡車運輸轉移,且在空中性能要足夠優秀的戰鬥機,以"適應人民戰爭需要、實現廣泛、分散的空中遊擊戰"。為此,1969年中央軍委批准了空軍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對南昌飛機設計室和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下達了代號為"小殲"的研發任務,要求他們開發體積小,機動性高,便於運輸的超輕型殲擊機。
  • 東南驚鴻:世界最輕超音速殲擊機殲-12的故事
    月26日首飛的殲-12時,通常會說,「這是中國航空工業歷史上首個脫開米格飛機的格局,完全自主設計並投入試飛的噴氣式殲擊機型號」。▲軍迷們還曾設想過,由1970年規劃的「遠轟」攜帶殲-12作為「子母機」驗證的方案(摘自《戰場》第11期《中國紅色空中艦隊》一文)而在了解到更多歷史之後,設想逐漸變成了追尋與殲-12命運相關的兩個問題:殲-12
  • 殲12戰鬥機現身航展!造世界最小超音速戰機
    在1968年的"825"會議上,設計製造任務下達給了南昌飛機製造廠,第二年3月,這款新型戰機被正式命名為殲-12。首架殲-12戰鬥機於1969年12月26日成功首飛。而在1973年9月的試飛匯報表演中,葉劍英元帥稱讚殲-12為"空中李向陽",體現出該機具有的較強空中機動性能。
  • 港媒:殲20躋身世界最先進噴氣式戰機 可媲美F-22
    原標題:「威龍」對「猛禽」:中國殲-20可全方位媲美F-22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8日發布題為《「威龍」對「猛禽」:中國殲-20與美國F-22比拼》的文章稱,官方綽號「威龍」的中國空軍殲-20隱形戰鬥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噴氣式戰鬥機,可與美國的F-22「猛禽」戰鬥機媲美
  • 2020年世界十大最先進戰鬥機,中國有3款,你最中意誰?
    目前,第五代噴氣式戰鬥機是最先進的戰鬥機.美國軍用飛機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定義了具有以下特徵的第五代戰鬥機:● 武裝時全方位隱身;● 低截獲概率雷達,可避免雷達探測;● 高性能機體;● 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 高度集成的計算機系統,能夠連接到其他系統以了解情況。
  • 佩刀殺手:世界上最小的蚊蚋噴氣式戰鬥機
    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都在忙於規劃自己的未來戰鬥機項目。噴氣式技術的進步,是未來軍機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源自活塞發動機時代的舊思維,依然會反覆出現。蚊蚋戰鬥機就是這樣產生的軍機界奇葩。於是,英國的一家私人小型飛機製造商-弗蘭德航空,在1950年開發了最初的羽蟲輕型戰鬥機。其原型的設計思想就是用最小的機體滿足一款噴氣式飛機的基本需求,從而成為適合大量生產和部署的前線空中支援力量。結果,皇家空軍發現這種原型機航程太短,還沒有可靠的對地攻擊能力。顯然,這並不符合對抗裝甲集群的需求。因此,小飛機並為獲得任何訂單。
  • 從殲-1到殲-20:中國戰機蓽路藍縷70載……
    如今中國的「殲」字頭戰鬥機的聲譽已不亞於美國的「F」字頭戰鬥機,從殲-7在世界範圍內大賣開始,後續跟進的殲-10/11/15/16,以及世界上第二款入役的五代機殲-20,每一款戰機的問世都代表著我國軍用航空領域的進步,
  • 世界速度最快戰鬥機十大排行
    至今還是世界最佳戰鬥機之一。而且機腹下方擁有1個大彈艙,左右兩側各擁有1個側彈艙,意味著該戰機可以搭載6至8枚霹靂系列飛彈,還搭載了我國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雷達。因此,殲-20的問世不僅讓我國躋身全球五代機「俱樂部」,同時也提升了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第五位:米格-31
  • 戰鬥機各種世界之最
    雖然以「圖」命名,但是它確實是一款戰鬥機,而非轟炸機,不過其巨大的體型,在剛剛被西方發現的時候,被一致認為是一款蘇聯新式的轟炸機,該型飛機主要用於攔截敵方的轟炸機和偵察機,強調高空高速,雖然外形怪異,但是其性能還是不錯的,在蘇聯空軍服役近三十年
  • 扒一扒美國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名氣還是蠻大的,號稱在二戰末期最頂級的五款戰鬥機中排第一。是美國第一架水平飛行速度超過800公裡/時(500英裡/時)的量產飛機。同時,F-80也是美國噴氣式戰鬥機中第一種有擊落敵機紀錄的型號。儘管它的平直翼限制了其性能,但它是第一批裝備制導飛彈的美國噴氣式戰鬥機之一,也是第一批裝備有空對空核武器(非制導精靈火箭)的作戰飛機。F-89 是當時美國空軍應對蘇聯核威脅的一顆重要棋子。
  • 中國空軍的驕傲,活塞螺旋槳飛機殊死決鬥,擊落美軍噴氣式戰鬥機
    在噴氣機式戰鬥機還不成熟的二戰末期,即使美軍的P-51等活塞式螺旋槳戰鬥機中的佼佼者,也很難能在與德國Me262這種早期噴氣機的格鬥中取得勝績。P-51「野馬」這類的機型往往能夠憑藉優異的水平盤旋性能繞到Me262噴氣機的尾後,但噴氣式戰機在爬升率和速度上的優勢實在太明顯,活塞螺旋槳戰鬥機往往處於追不上、打不著的尷尬境地。
  • 停了9款戰鬥機,包括第一架殲20!這可能是全國最硬核的成都公園
    答案:Chengdu J-20。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Chengdu J-20首飛成功,起飛時間包含8個1,致敬意味明顯。這架以「Chengdu」命名的戰鬥機,是成都給世界的一張名片。雖然它不像大熊貓和火鍋一樣可愛、活色生香,也不能讓除中國人以外的所有人都喜歡。但是,它分量最足,鎮得住場子。
  • 中國殲系戰機大全,從殲1到殲31!
    -17φ),也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  殲-7型戰鬥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該機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飛行性能好、輕小靈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等技術特點,在中國海
  • 世界上最先進的四大隱形戰機
    這種德國戰鬥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開發出來,它的後掠單翼和屏蔽雷達的碳浸漬膠合板外層,使它可能成為世界上首架隱形飛機。目前,美國已經開發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五代噴氣式戰鬥機,而隱形飛機也先後經歷了四代的發展歷程,代表機型分別是SR-71黑鳥偵察機、F-117夜鷹(1981–2008)、B-2「幽靈」隱形轟炸機和最新的F-22猛禽戰鬥機。
  • 【軍迷·問】為什麼沒有殲9、殲12等戰鬥機?
    「99A坦克」、「東風飛彈」、「殲15戰鬥機」…… 很多人一說起這些型號都朗朗上口。不過說到戰鬥機,大家在閱兵上見到了「殲10」、「殲11」、「殲15」,很多人也許不禁會問:怎麼沒有殲12、殲13、殲14啊? 從解放軍空軍戰鬥機裝備序列史來看,一路下來殲5、殲6、殲7、殲8都有,唯獨沒有殲9,再往後殲10、殲11,然後殲15,似乎又缺席了那麼幾位。
  • 史上最全中國空軍機型大全
    強-5 強擊機是中國研製的單座雙發動機超音速輕型強擊機。用於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亦可執行空戰任務。它是中國裝備的第一種強擊機,該型機最初服役之時,性能曾是國內同時期戰機中與世界水平最為接近的一款。殲教-1教練機是我國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也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飛機,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紀錄】世界十大戰鬥機排名 盤點世界上現役最厲害的殲擊機
    代號/綽號:Raptor,譯文:猛禽,通稱:洛克希德·馬丁F-22「猛禽」),是美國一型單座雙發高隱身性第五代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3、殲-20戰鬥機殲-20(英文:Chengdu J-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Fire Fang,譯文:火牙)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
  • 世界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二戰德國 Me 262 型噴氣式戰鬥機
    他是世界第一種投入戰鬥的噴氣式戰鬥機,也是同時期性能最好噴氣式飛機,本應大量投入生產獲取制空權,卻被要求作為高速轟炸機投產,直到1944年6月,戰鬥型的Me262才投入戰場,為時已晚。7月26 日,阿爾弗雷德• 施萊伯少尉駕駛Me 262擊落了一架英軍「蚊」式偵察機,這是Me 262的第一個戰果,也是歷史上噴氣式戰鬥機的首次空戰勝利。同月,在蒂爾費爾德上尉不幸陣亡後,由來自東線的頂尖王牌諾沃特尼接替,這個小單位也更名為「諾沃特尼」飛行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