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礙烏東和平進程

2021-02-16 中國國防報
近日,俄多家媒體智庫紛紛指出,在俄歐關係因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非傳統安全危機出現回暖之際,此前處於良性互動狀態的俄烏關係卻可能陷入僵局,烏東地區再度呈現混亂態勢。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上任以來積極推動烏東部頓巴斯地區和平進程,在法德兩國斡旋下與俄方展開「諾曼第四方會談」,並於去年底舉行俄烏首腦峰會,被媒體稱為「解決烏東部危機的裡程碑事件」。然而,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暴發,快速蔓延至上述國家,俄烏談判及烏政府與頓巴斯地區代表會談轉為遠程模式。俄媒體稱,因無法會面協商,且各方忙於疫情防控工作,圍繞頓巴斯問題的有關議程實質上處於擱置狀態,有限的視頻和電話溝通極大影響了俄烏談判質量及雙方前期建立的互信。

在缺乏有效監督和協商情況下,烏東地區近期衝突頻發。烏東部「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指責烏政府軍夜間向民兵武裝駐地發動襲擊,違背了停火協議。基輔方面指責頓巴斯地區在俄方支持下,向烏國內民眾發布「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實信息」。

此外,受疫情影響,俄烏雙方原計劃開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動被迫延期或取消,其中包括原定年內實施的「和平解決頓巴斯問題計劃」。雙方以處於隔離期為由,無限期推遲雙邊正式會晤。烏國內原計劃10月舉行的包括頓巴斯在內的地方選舉預計也將延期。俄媒體認為,在外部隔離、內部政治意願不強的背景下,俄烏近期在解決烏東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較低,更多可能在撤軍等具體問題上開展有限合作。

報導稱,針對可能陷入僵局的俄烏關係,俄在穩定本國疫情防控形勢基礎上,主動釋放善意,展示和解姿態。對於部分西方媒體質疑俄試圖借新冠肺炎疫情援助發動經濟戰和外交戰,俄明確予以回擊,繼續保持對烏克蘭的天然氣等能源供給,並通過外交渠道傳遞對烏防疫援助的意願。

同時,俄在外交領域展現出「對烏關切的重視」,俄政府暫停向烏東部民眾發放俄羅斯護照的程序。此前,俄未對來自「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居民實施入境限制,還宣布其享受免除國家關稅等待遇,此舉曾遭到基輔方面強烈抗議。俄相關舉措被外界視為「中立解決烏東亂局的積極信號」。

不過,俄方上述做法並未得到烏方的積極回應。一些西方媒體宣稱,能源市場低迷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對俄經濟造成影響,俄有關舉措意在「甩包袱」,減少維持烏東部現狀所需費用。

對於烏方「冷淡」反應和部分西方媒體的質疑,俄軍事外交專家斯科爾金表示,俄羅斯正通過援助義大利、塞爾維亞等歐洲國家,彌合與傳統西方夥伴國家的關係,並希望通過主動對烏示好,逐漸改善周邊外交環境。

俄媒體稱,烏克蘭方面目前面臨「兩難選擇」。因疫情防治效果有限,且頓巴斯地區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烏總統澤連斯基遭遇信任危機,其民意支持率已由去年秋季的超過90%跌至不足45%,而在野黨領袖波羅申科因在對俄和頓巴斯問題上的強硬立場,支持率出現明顯反彈。烏國內媒體認為,澤連斯基競選時關於烏東危機和平解決的方案過於理想化,民眾在失去新鮮感後,開始理性看待該問題,並認為澤連斯基的方案「不可能徹底解決頓巴斯問題」。隨著疫情擴散加劇經濟危機,引發民眾對澤連斯基政府的進一步不滿。同時,烏國內右翼勢力借勢反彈,掀動民粹思想「返潮」。澤連斯基政府在國內壓力下,只能選擇「冷」處理與俄關係。

歐洲方面,法、德作為「諾曼第四方會談」的主要斡旋方,受本國疫情和政治環境影響,在推動頓巴斯問題解決上熱情不高。特別是兩國對澤連斯基有意邀請美國入局持反對意見,在關鍵政治議題討論上意願不強。

持續數年的危機表明,沒有俄羅斯參與,烏東危機難以徹底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且未現「拐點」,拖延俄烏關係轉圜進程,澤連斯基也面臨上任以來的最大考驗。

責任編輯/周星

網絡編輯/孫晨姌

相關焦點

  • 烏東短暫交火後,北約一方集體認慫,歐盟和俄羅斯意見達成一致
    最近這段時間,國內外的媒體上充斥著火藥味,有關於烏東會發生戰火衝突的說法極為火熱,只不過在有關於戰爭發生的具體時間上並沒有比較統一的說法。
  • 俄羅斯封堵刻赤海峽,烏軍艦回不去港口,急得團團轉
    要知道,刻赤海峽是連接黑海與亞速海的唯一通道,烏克蘭部署在東海岸亞速海港口的軍艦進出黑海必經經過這個海峽,也就是說烏克蘭軍艦這次從黑海演習後回家的路被堵死了……等也等不起,打又打不過,這可把烏克蘭海軍急得團團轉!那麼我們就要弄清楚下面幾個問題:
  • 伊斯蘭合作組織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 國首都
    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一座世界矚目又命運多舛的城市新華社快訊:伊斯蘭合作組織1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後發表公報,宣布承認東耶路撒冷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 預演「武統」,為什麼從東沙群島開始?
    東沙群島,這兩天這個地方幾乎成了中文媒體報導最多的「熱詞」。就因為有日媒披露,在今年8月解放軍可能會在海南島附近的南海海域舉行一場演習,而演習的目的「很可能是奪佔東沙群島」。那麼,有一個問題我們需要搞明白,為什麼選擇東沙群島?
  • 東沙情況傳真:解放軍實戰演習,解放東沙群島!
    2000年12月21日,陳水扁視察東沙群島,宣稱南海政策以「和平共享」為最高目標,實現其「海洋立國」的目標,但並未得到東南亞國家的任何響應。是否在漫不經心的背後,美國政府高層早已知道疫情嚴重性,知道疫情會帶來何種衝擊,可卻單方面告訴公眾「病毒不可怕」?
  • 以發展促和平——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國方案
    對「民主化進程」中出現動蕩的國家,美國通過武裝幹涉強行更迭其政權,扶植親美政治勢力上臺執政。「民主和平論」不但沒有成為世界和平的良方,反而構成世界和平穩定的一大威脅。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外幹涉近百次,其中大規模的軍事幹涉27次,並多次繞開聯合國採取軍事行動。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認為,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好戰的國家。
  • 最嚴重「社會毒瘤」宗教衝突阻礙緬甸轉型
    但是,在民主轉型迅速推進的大背景下,媒體與言論自由、示威集會自由是民主社會的標誌,政府無法用高壓方式予以壓制,因此,社會上的教派對抗言行恐將繼續蔓延,宗教衝突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此起彼伏。緬甸宗教衝突已經成為威脅民主改革進程的最嚴重「社會毒瘤」。從緬甸國內方面講,改革需要長期的穩定環境,而宗教衝突破壞全國穩定,緬甸多個地區動輒就被迫實施緊急狀態,國家大量精力用在維穩。
  • 解放軍核專家:武統臺灣有決戰決勝把握,但疫情不是時機
    蔡英文從2016.5.20上臺至今,又丟7個所謂邦交國,只剩下15個了;疫情中對大陸同胞和美國展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嘴臉;通過瘋狂攻擊世衛組織領導人向美國示好;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斷推進去中國化進程;企圖「以武拒統」,推出了「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新軍事戰略,投入近萬億新臺幣引進、發展武器裝備,多次組織針對大陸的軍事演習;提出將太平島租給美海軍陸戰隊使用,並在本島為其設立地下軍事指揮所;臺當局必將深陷內外交困境地
  • 當年東德和西德為什麼會和平統一?
    德意志人就是日耳曼民族的典型代表,作為日耳曼民族的德國人,包括西德和東德,歷來崇尚團結,民族自豪感較強,即使因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而暫時分裂,但一碰到合適的時機,其團結、向心力強的特性往往會激發,爭取統一就會水到渠成。
  • 疫情之下,美歐聯盟大難臨頭各自飛?
    然而俄羅斯通過新裝備的不斷列裝和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使得其各大軍區重新恢復了機械化部隊的活力,而且由於指揮體制上改革進步,俄軍在幹預地區事務上有著極強的決策力、動員能力和幹涉力。2014年東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迅速切割了克裡米亞,並支援東烏克蘭武裝殲滅了烏政府軍的主力,使得北約計劃將烏克蘭打造為抗俄橋頭堡的理想破滅。而在這一過程中,北約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機動部隊來應對俄軍的快速幹涉。
  • 索馬利亞「青年黨」阻礙不了肯亞發展大勢
    在非洲東部,赤道橫穿肯亞,「非洲屋脊」吉力馬札羅山屹立於此,山下草地茵茵,動物自由馳騁,本是一片繁榮寧靜的土地,卻時常籠罩恐怖襲擊陰影,索馬利亞「青年黨」不斷以恐怖活動打破這裡的平靜生活,但肯亞過去一年在這種環境中繼續著現代化進程
  • 雙語學習 | 王毅在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堡進程第九次外長會上的講話【中英】
    2021年3月30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以視頻致辭方式出席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堡進程第九次外長會。
  • 邱毅:兩岸「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了
    邱毅 資料圖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
  • 北加州疫情地圖~ 灣區5縣新增6例死亡, 東灣Alameda新增43例確診
    (🔗詳情:http://covid19-bayarea.tthus.com/)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5月20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0萬例。(圖)北加州累計確診數前10名的縣灣區5縣新增6例死亡, 東灣Alameda新增43例確診5月21日周四,灣區5縣中,有6縣出現死亡新增。
  • 烏擬通過《國家人權戰略》,尊重人權、抵制私刑勢在必行!
    【相關連結】專訪烏國家人權中心人權教育處總顧問:中國一直以來將保障人權放在工作中心烏茲別克斯坦迄今在人權領域沒有長期戰略。國家人權中心專家表示,法案的通過和實施將加快國家對人權和自由形成尊重態度的進程,並提高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信譽。草案特別指出,要尊重被羈押人士的人權,必須保證訴諸司法。
  • 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和平初露曙光
    但烏方同意「施泰因邁爾方案」的消息傳回國內,立即引起強烈反對聲音,澤連斯基政府不得不緊急對「施泰因邁爾方案」加以解釋,並堅稱不會放棄烏克蘭國家利益。11月中旬,「諾曼第模式」四國峰會有望於法國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也在關注頓巴斯和平初露的一絲曙光。
  • 兩岸和平之門即將關上?
    美國前國防部國際安全事務助理部長佛裡曼有關「臺灣問題是中美和平或戰爭的關鍵,現在和平之門可能逐漸關閉」的談話,對當前中美臺三邊關係做了最嚴峻的評估。如美國只選擇依賴軍事訛詐中國,排除運用外交手段去鼓勵兩岸緩和、和解、調整,美國等同將和平或戰爭的決定權交付給中國。區域權力平衡的移轉、臺北以為鼓吹獨立可豁免損害的幻覺,以及華府的虛張聲勢與漫不經心,提供了悲劇的元素,目前仍看不到停損點。
  • 凌晨俄烏爆發激烈交火!俄大批炮彈密集發射,烏克蘭緊急向美求救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5日報導,5月3日凌晨,俄烏邊境發生激烈交火,俄羅斯入侵者向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密集發射了大量炮彈,對烏克蘭陣地造成了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