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瓦解以後,中國與烏克蘭的關係變得十分火熱,由於當時我國軍工發展才剛剛邁入如起步時期,因此烏克蘭這個繼承了前蘇聯龐大「軍工遺產」的科技工業重地,成為了我國最想拉攏的國家。隨後雙方展開了一系列軍事合作,例如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就是由烏克蘭瓦良格號航母改裝而來的,並且除了直接提供裝備和技術以外,烏克蘭還派遣了許多軍工專家前往中國進行裝備研發。
雖說如今中國的軍工技術已領先全世界,但仍有一部分科技水平落後於西方國家,最為薄弱的莫過於航空發動機。眾所周知,研發一款高質量的航空發動機,是考驗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的重要環節,因此航空發動機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決定壽命指標因素主要有葉片機的效率高低,耐高溫材料的承受強度,以及加工工藝的方式和方法。中國作為一個全球航大研製大國,目前已有能力自主研發大部分的航空發動機,然而受制於歷史上起步較晚的緣故,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技術積累依舊還非常薄弱,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這一掌握眾多先進航發科技的國家,又再一次登門造訪,送給了中國一份大禮。
近日根據媒體報導,在9月18日開幕的第18屆北京國際航展上,出現了一大批航空裝備,其中有一款由中烏兩國合作研發的AI-136T型渦軸發動機,成為了這次國際航展上的重要焦點。據悉,它是目前全球航空領域內功率最大的渦軸發動機,未來將會被裝備在我國最新研發的重型直升機上。另外,與烏克蘭合作,中國研製團隊還能獲得一整套研究資料,從而極大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研製能力,讓中國航空發動機猛虎添翼。而這也讓美國感到十分不安,表示如今的情況已經十分不妙。畢竟中國在早前就成功收購了烏克蘭航發巨頭馬達西奇公司,再加上近日又獲得了全球功率最大的渦軸航空發動機,意味著中國即將告別直升機領域的發動機難題。
三十多年前,中國在高原上還只能夠依賴美國S-70「黑鷹」中型直升機,而如今伴隨著中烏這款AI-136T型渦軸發動機的問世,將能夠碾壓陸軍122毫米火炮及其下的大部分裝備,從而徹底提升解放軍的戰鬥力,往後再也不需要向西方國家進口重型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