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美媒稱美國應在太空與中國合作:獨自無法實現太空使命

2021-02-08 參考消息


微信訂閱2017年《參考消息》,立減20元>>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美媒稱,人們如何利用太空,什麼人在利用太空,這個問題對於地球人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到目前為止,美國在太空開發和利用方面領先全球,但中國決心縮小差距。北京已經決定要成為一個太空大國,再過20年,中國便有可能超過像俄羅斯這樣的元老,有一天甚至可能成為美國的對手

美國《福布斯》雙月刊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華盛頓和北京很少把對方看成是太空領域的合作夥伴。雖然中國方面多次試圖與美國合作,但由於中國的太空項目是保密的,美國領導人一直對北京的意圖持懷疑態度。華盛頓擔心中國「偷竊」技術,還擔心中國將太空領域的民用和商業進步運用到軍事上


▲資料圖片:這是在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天津大運載基地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裝車間拍攝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文章稱,實際上,現在美國同中國的競爭在某些方面有點像冷戰時期美國同前蘇聯的太空競賽。不過,今天的競賽是在一種完全不同的氛圍下進行的。太空不再是軍方的專利,隨著天空變得日益擁擠,意外衝突所造成的損失正在上升。

當今許多民用太空項目都在努力增加日益削減的預算以應對開支的攀升,大多數國家都無法獨自開展宏偉的太空項目。美國和中國也不例外,儘管它們彼此懷疑,它們也許別無選擇,只能相互合作,以實現它們在太空的一些共同目標

幾十年來,美國目睹中國太空項目迅速崛起,感到日益恐慌。這種恐慌最初並未阻止美國公司利用中國的發射系統將衛星送上軌道。不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經過一系列的失敗之後,美國開始遠離它的中國競爭者。

▲資料圖片:9月1日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在進行靜態點火測試時爆炸。

儘管許多外國合作者相信,與中國合作的利益遠高於風險,但美國的擔心卻從未消失。太空操作成本的日益增加使全球民用和商業太空項目處境艱難,中國巨大的資源可以為它們帶來急需的資金注入。另外,很少有哪個國家會像美國這樣將中國視為一個軍事對手。例如,華盛頓的好幾個歐洲盟友都在遊說讓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但美國堅決反對。

文章稱,中國正努力轉變成一個科技強國,中國太空計劃的民用和商用領域將使中國朝著這一目標邁進,同時帶給中國人民強大的民族自豪感。面對水資源缺乏、城市擁擠、環境惡化、農業生產力有限等問題,從太空收集的數據對中國的政策決策者們具有無限的價值。


▲資料圖片:2016年5月30日11時17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2星及搭載的2顆烏拉圭NewSat小衛星發射升空,3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發(張宏偉攝)

文章稱,中國民用和私營太空產業的崛起還將影響北京的海外政策。中國希望有一天能將其太空產業作為與那些沒有太空能力的國家建立關係的基礎。(中國已經在農業等領域在發展中世界採取類似戰略。)例如,北京計劃在那些參與其「一帶一路」計劃的國家採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還邀請其他國家就其計劃中的空間站進行研究。

不過,中國尋求合作的努力絲毫不會減輕華盛頓對中國太空計劃的擔心。事實仍然是,美國和中國是強烈的地緣政治對手,北京將繼續著眼於其軍事目標打造其太空產業。意識到這一點,華盛頓無疑將繼續限制對華進行太空相關技術出售和轉讓,不論這會給美國太空部門帶來怎樣的損害,因為中國會轉向世界上的其他公司和承包商。


▲資料圖片:2016年10月17日,BBC發表題為《中國啟動載人航天任務》的文章,報導稱,這標誌著中國太空人將開啟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生活。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願意或者能夠在所有太空相關事務上將自己與中國隔絕開來,就像當初它對待前蘇聯的態度一樣。

文章稱,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有時候可能會比較冷,但這不是冷戰。而且在當今環境下,獨自探索太空已經不可能。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預算連續多年被削減,為了實現目標,該機構已經被迫在國外尋找幫助。隨著中國能力的增長,並最終超越它在歐洲和俄羅斯的競爭對手,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進行更長久的合作。美國的私營太空公司也是如此,它們很可能會加大對華盛頓的壓力,要求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聯合項目允許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中國合作。

與此同時,隨著擁有太空能力的國家和公司數量暴增,在太空應對一些共同挑戰的全球努力將使得隔絕中國的努力更為困難。監測和跟蹤太空垃圾(漂浮在軌道上能嚴重損壞衛星和太空梭的碎片)已經成為一個全球關心的問題,對此美國也十分關注。但沒有北京的幫助,美國無法確保其衛星不會被這些碎片碰到損壞(或者處理其他國際太空問題),特別因為中國很可能在未來20年內成為全球第二大衛星運營方。另外,由於太空正成為一個每個國家都可利用的公共空間,由此產生的新問題的外交解決方案不可能沒有該領域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的參與。

文章稱,太空政策的制訂正變得日益複雜,因為太空項目的商用、民用和軍用界定已經越來越困難。使事情進一步複雜化的是,太空相關技術通常既有商業應用,也有軍事應用。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可能忽略太空技術進步對各自軍事能力的影響。有一點也日益明晰,即沒有對方的幫助,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可能實現其太空使命

微信訂閱2017年《參考消息》,立減20元>>


美國心存芥蒂,怎能與中國合作共贏。歡迎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過去幾年,中國航天飛速發展,運載火箭、衛星導航系統、載人航天、空間站的發展建設,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務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
  • 美媒感慨:"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的中國,現在想載人上火星
    我們甚至無法將一顆土豆送上太空。」央視9套2012年首播的紀錄片《神舟七號》介紹,時值美蘇冷戰,蘇聯實現載人航天的消息震驚了世界,毛澤東發出這句感慨。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與美國拉開「太空競賽」的序幕。1958年初,美國衛星也成功發射。5月,毛澤東主席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 太空戰要來了嗎?
    法國在航天領域一直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而且與印度、日本等中國鄰國有著長期技術合作,尤其是在中印關係緊張的當下,加強了與印度的太空合作互動。9月30日,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主席勒加爾(Jean-Yves Le Gall)與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主席席萬(K.Sivan),就法印兩國在太空領域的重要合作議題進行了討論。
  • 衛星恰好拍到返回地面的中國太空飛機?美媒分析其從太空返航細節
    美國The Drive網站《戰爭地帶》專欄9月8日發表文章稱,中國的秘密太空飛機可能降落在偏遠的基地中,該基地擁有龐大的跑道。文章稱,這架太空飛機被設計為能夠降落在傳統的跑道上,在返回地面前似乎向軌道釋放了一個小型載荷。美國政府還為太空中新出現的中國飛行物編了號,這個飛行物可能是小型衛星。文章利用衛星照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激烈競爭之餘,美蘇也曾在載人航天方面展開接觸與合作。1975年7月,「聯盟19號」飛船和「阿波羅18號」飛船成功實現太空對接,並共同飛行約45個小時。美蘇此次「太空握手」的意義超出單純航天技術層面,對緩和兩國乃至整個東西方世界的緊張對立關係具有積極意義。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上世紀末。
  • 美國組建「太空軍隊」是要統治太空嗎?
    據美聯社報導,彭斯在五角大樓宣布建立「太空軍隊」計劃,從而使美國總統川普近幾個月來的一再呼籲具體化。報導稱,彭斯把美國籌建太空軍的原因說成是「俄羅斯和中國在太空的威脅」。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美政府將太空視為繼陸海空之後的「新戰場」,有意抗衡加速推進衛星攻擊武器研發等的中國和俄羅斯。美國籌建「太空軍隊」的計劃立即激起俄羅斯的強烈反應。
  • 日本宣布4月在自衛隊下正式成立太空特種部隊,與美國太空軍密切合作
    安倍表示,隨著競爭對手開發飛彈和其他技術,日本將組建一支太空防禦部隊,以保護自己免受潛在威脅,日本太空部隊將與美國新成立的太空軍密切合作。安培在國會發言中稱:「日本必須保護自己免受網絡空間的威脅和針對日本衛星的電磁幹擾。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尋求幹涉、使衛星無法工作或破壞衛星的方法。」安倍說,「我們將大力加強能力和體制(建設),以確保在這一領域的優勢」。
  • 美國對我太空發展應對手段的分析與預測 ——與對手進行競爭合作
    >一、美國人的著眼點——「中國在針對我」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從最壞處考慮三、美國人的應對結論——糾結的競爭合作四、美對我太空發展應對手段預測——競爭之箭已離弦,還想讓它受控飛 (一)窮兵黷武——美對我威懾將以軍事太空能力為主(二)逐利太空——美對我擠壓將以商業航天為主(三)拉幫結派——美對我圍堵將以整合盟友太空力量為主
  • 美媒稱X-37B或將測試太空戰技術
    美媒稱,美軍此次X-37B空天飛機執行的機密任務可能是擔當秘密衛星釋放平臺,有可能是在測試太空進攻性技術或能力。
  • 對即將來臨的太空戰爭,中國要「以戰反戰」
    加之隨著西方盟國航天技術迅速發展,對於美國來說值得與之開展合作的同盟國及非國家主體日益增多,終於在2010年美國《國家宇宙政策》中一改過去為了保密而堅持本國獨自開發軍事航天技術的做法,轉而積極擴大與同盟國等的國際合作。
  • 頭條 | 盾與劍!俄媒稱中美俄角逐太空支配權:美軍想稱霸還早點兒
    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與美國現政府的太空軍事化政策展現出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星球大戰」計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拖垮蘇聯脆弱的經濟。然而,美國人從未想過放棄在太空部署偵察和觀測工具,必要時還有打擊工具。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不斷積累太空偵察和觀測工具的現狀是裡根思想的直接繼承——控制太空,始終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
  • 太空時代已至:太空力量哪家強?
    截至2015年底,美國在軌衛星近400顆,其中軍用衛星120餘顆,形成了強大的太空支援作戰能力。在加強力量建設的同時,美軍於2002年把聯合太空司令部併入戰略司令部,統管三軍太空司令部,以更好地組織指揮太空支援力量戰略、戰役、戰術各層次的軍事行動。各軍種也形成了各自的太空支援力量編制和支援模式,以順利實現戰役戰術層次的太空支援。
  • 天宮一號變身太空武器突襲美國?巨大陰謀浮出水面
    英國《衛報》網站頭條美國媒體也認為,目前「天宮一號」太空飛行器已經失去了控制,在墜入大氣層後將無法對其進行攔截。太空墜物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天宮一號並無不同其實,太空墜物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3年報導稱,他們監測的大約50萬件人造的和自然產生的所謂的太空垃圾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中聽到有人「敲打」他的太空船時被嚇到
    試著想像,如果你獨自一人在一個小型太空船上,而這是你第一次獨自一人處於這無盡的太空中。然後突然你聽到了敲打聲。
  • 美國太空軍司令又來:中俄都造出來了......
    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少將接受美媒專訪時宣稱,俄中已經研發出能夠幹擾美國衛星工作或對其進行摧毀的武器。當天,雷蒙德接受了《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伊格內修斯的專訪。根據該報公布的採訪實錄,伊格內修斯先是提出了一個關於「太空戰」的問題:「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時候,太空似乎是一個潛在的戰爭領域。
  • 美國太空軍劍指中俄
    隨著全球航天和衛星技術在軍事領域的發展應用,美國愈發擔心其戰略對手利用太空空間來威脅美國當前抑或未來的國家利益。由此,美軍認為太空不僅僅是為常規作戰提供支援的空間,更應視為交戰空間。正如約翰·雷蒙德上將所說:問題不再是「太空是否是戰爭疆域」,而是「如何在太空中作戰」,可見,組建一支專業的太空部隊來維護國家利益成為美國的必然選項。
  • 【資料】美國太空部隊
    、工業界以及美國政府部門和機構合作。國防部將準備好保護和捍衛美國以及盟國、合作夥伴和商業太空能力,並阻止和擊敗敵方對太空的敵對使用。為國家、聯合和聯合行動提供空間支持:國防部空間部隊將提供先進的空間能力和效果,通過持續的、綜合的空間軍事優勢,使國家、聯合和聯合行動在任何領域都能實現。國防部將利用和支持繁榮的國內民用和商用航天工業。
  • 美太空軍急於炫耀武力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太空軍在政府換屆前後持續公布新動態和建設計劃,意圖通過主動作為彰顯重要地位,在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軍備競賽中充當「馬前卒」。美《大西洋月刊》認為,美太空軍在經歷被川普政府誇大其辭的吹捧後,目前正處於尷尬境地。綜合美國多家媒體報導,最近一段時間,美太空軍頻頻搶佔軍事新聞頭條,持續彰顯自身存在。一是「擴編」。
  • 美太空發展局舉辦「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工業日活動
    活動期間,美國防部和SDA領導人表明了其建立太空架構的三個要點,並從威脅、能力需求、概念架構、關鍵挑戰及後續計劃等方面闡述了除支持層以外的下一代體系太空架構設想。▲美國防部負責研究和工程的副部長邁克·格裡芬在工業日期間闡述了SDA與軍方其他太空組織的不同之處在美國目前的太空架構中,每個星座都由少量大型精密衛星組成,因此任意一顆衛星被摧毀或失效都可能對戰場產生重大影響。
  • 博弈 美媒稱中美在「戰與和」灰色地帶上較量:美國先天不足
    美國軍事專家們說,實力強大的美軍傳統上並不善於在灰色地帶與對手較量,但正在採取一些措施彌補自己的不足。美國之音電臺網站5月26日報導稱,儘管兩軍對峙不斷發生,迄今為止,美中兩國都不願意針對對方的舉動劃出不可逾越的紅線,以免引發軍事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