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款半自動制式步槍M1,「狙神」張桃芳評價:真是一把好槍

2021-02-20 彼岸超越者

作者:楊樹

在二戰各國的主力步槍中,美國M1「加蘭德」步槍是唯一具有「代差」優勢的武器。無論是德國毛瑟98K、蘇聯莫辛納甘還是日本的三八大蓋,均為純手動的「全不自動」步槍,只有M1「加蘭德」無需手動退殼和上彈,因而在射速上遠勝同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大兵們正是依靠著加蘭德步槍的迅猛火力,打敗了德日法西斯。巴頓曾稱讚加蘭德步槍為「曾經出現過的最了不起的戰鬥武器」,這個評價恰如其分。而這種步槍的誕生以及它的設計師,也是一個充滿「美國夢」的故事。

▲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John Cantius Garand),來自加拿大的「民間槍械設計師」

說到加蘭德步槍就不能不提到這支步槍的「父親」——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這是一位「自覺成才」的槍械設計師,1888年1月1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童年時期隨父母移居美國康乃狄克州朱伊特城。這位新移民並沒受到過什麼教育,因為家貧,他11歲時就當了紡織廠的清潔工,12歲才開始上學。在紡織廠的工作使他能夠接觸到機械並且非常著迷,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加蘭德無師自通地學會了拆解和維修機器,自己也由清潔工變成了機械師。長了本事的加蘭德不甘心就在這個小廠呆下去,在1909年跳槽到了Brown &Sharpe公司(從事工具量具製造,至今仍是業內知名企業),後來在1916年又去了一家在紐約的工具公司。

▲這是加蘭德的第一次嘗試——M1919,有點後來M14的模樣

1917年,這位設計師的機會來了,這一年美國陸軍開始進行招標輕機槍,此時的加蘭德正在為另一位槍械設計師John Kewish工作,他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開始設計,並從John Kewish那裡獲得每月50美元的資助。加蘭德的設計獲得了軍方的肯定,但在版權問題上與John Kewish發生了爭議,導致JohnKewish不願再資助他。但由於此時軍方已經比較青睞加蘭德,所以他獲得了進入「體制內」的機會——成了國家標準局的一名「正式工」,同時被要求在接下來的一年半內完成設計,最終完成的型號為M1919。但隨著一戰的結束,再加上勃郎寧M1918自動步槍已經裝備美軍,加蘭德的第一個作品只製造了少量樣品就被終止了。

▲加蘭德的兩種新嘗試,上為T1920,下為T1921

雖然首次設計泡湯,但加蘭德成功地在軍方那裡混了個臉熟。1919年,他被安排到著名的春田兵工廠,成了一名「顧問工程師」,不過這是文職崗位,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工程師。而到此時為止,加蘭德的身份還是一個外國人,直到第二年,他才獲準加入美籍。在解除了後顧之憂後,他又開始琢磨起了新式步槍。1920年,加蘭德在M1919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採用了傳統迴轉式閉鎖機構和利用底火後坐式自動原理的半自動步槍T1920,但由於設計並不完善以及美軍對半自動步槍興趣太小而再次擱淺。

▲M1903手動步槍槍機(上)與加蘭德步槍槍機的對比,可以看到新設計有明顯不同

不過志在成功的加蘭德緊接著又推出了T1921,在這支步槍上,加蘭德邁出了比較大的一步,放棄了傳統手動步槍上的迴轉式閉鎖而採用了卡鐵偏轉式閉鎖機構,仍為底火後座式自動原理。但這個設計依然存在問題,試驗證明底火後坐的可靠性並不好,改進餘地也小,因此加蘭德又大膽地採用了先進的導氣式機構並繼續加以完善。1929年6月,T3半自動步槍問世了,這是伽蘭德在設計上的「大躍進」,因為無論是自動原理還是槍機結構,都是與之前的傳統槍械不同。

▲M1步槍和春田步槍彈,扳機護圈前的「小圈」就是保險,手不離槍即可完成開關動作,這種操作特點也為後來的美軍步槍所繼承

在經歷了與另一位設計師彼德森的競賽和「口徑之爭」後(採用7mm還是7.62mm的爭論,時任陸軍部長的麥克阿瑟以後勤供應為由而延續了7.62mm),加蘭德的T3最終在1936年1月通過了軍方的驗收,成為美軍新一代制式步槍。其正式名稱為「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通常就譯為「M1步槍」,或加上設計師的名字叫做「M1加蘭德步槍」,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制式半自動步槍。如果說M1903步槍算是抄襲之作,那麼加蘭德步槍就完全是美國的原創了,這也是美國步槍「走自己的路」之開端。雖然加蘭德的設計終獲成功,但他卻沒有從這支步槍上獲得過經濟利益,只得到了「精神獎勵」——在1941年和1944年獲得卓越功績服務勳章(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和卓越勳章(Medal forMerit),他直到退休也仍然只是個「顧問工程師」。▲加蘭德步槍的不完全分解結合很簡單,易於上手,能在從沙漠到叢林的環境下可靠使用

通過定型試驗後,加蘭德步槍並未立即大量裝備,因為當時美國正處於兩戰之間的和平歲月,美國政府認為沒有必要立即大規模換裝。直到1940年,該槍的產量才達到每天20支的水平。在二戰開始後,美國才開始大量生產加蘭德步槍,由於戰爭需求量巨大,所以由春田和溫徹斯特兩家共同生產,到二戰結束時,總共生產了400多萬支,遠比同時代半自動步槍——蘇聯SVT-40和德國G43產量要大得多。到戰爭中後期,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兵都是人手一支加蘭德,原來的手動步槍M1903多改為狙擊步槍使了。由於加蘭德步槍採用覘孔瞄具,後來大量生產的M1903也改成同樣的瞄具,以便士兵適應。

▲加蘭德步槍曾配用長達40多釐米的M1905刺刀,但除了壯膽外並無其它優勢,後來改用了25釐米的M1短刺刀

加蘭德步槍相比同時期的手動步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來看一下它的數據:口徑7.62毫米;總重4.5公斤;全長1100毫米;槍管長610毫米;使用.30-06春田步槍彈(7.62×63毫米);槍口初速853m/s;有效射程457米;射速最快可達40到50發/分鐘,一般戰場條件下也能到30發/分鐘。如果對比同代的手動步槍,多數性能差別不多,威力略大,唯有射速一項遠超其它步槍,這使得美軍步兵火力要比使用手動步槍的軍隊要強大很多,後世學者一般認為美軍步兵班的火力約等於1.5個德軍步兵班和2.5個日軍步兵班,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優勢,美軍碾壓對手順理成章。

這種高射速是通過其顛覆性的「導氣式半自動」原理來實現的。所謂「導氣式」就是指將一部分火藥氣體從槍口附近的開口引出,利用這部分能量來推動後部槍機完成解鎖、拋殼、推彈、復進和閉鎖運動。由於這一系列活動都不需要手動完成,其卡鐵偏轉的角度也比手動步槍90度的旋轉角度小,所以兩發之間的間隔就非常小。在手動步槍中,只有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憑藉其後方閉鎖設計能略微接近加蘭德步槍的射速。

加蘭德步槍雖然是「半自動」,但實際上在槍械發展史上是一種過渡類型。因為它的供彈系統還是彈倉,而不是後來更加實用的彈匣。為了提高裝彈速度,採用了雙排八發彈夾,整體壓入。因為雙排彈如果對不齊會導致裝彈困難,所以美國大兵在裝彈前多有在頭盔上把子彈磕齊的動作。彈夾在子彈打完之後會被彈出,同時發出「乒」的一聲響,這種非常清脆悅耳的聲響也是很多人喜歡加蘭德步槍的原因。有的解釋說這是為了提醒士兵要重新裝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彈夾就在眼前飛出,並用不著發出聲音來提醒。發聲緣於彈夾的薄鋼片構造——由於彈出時並不能保證彈簧會擊打在彈夾底部的正中央,兩側的薄片就會和彈倉壁發生碰撞,而薄片又易于振動,從而發出清脆聲響。▲美軍步兵班裝備齊全,火力充足,即使加蘭德需要裝彈也很難被乘機「佔便宜」

有一種說法是敵人會利用加蘭德步槍這種特點,在聽到「乒」的一聲後,就會乘美軍士兵再裝填的空當發動衝鋒來打敗美軍,而美軍後來也學會了扔空彈夾來誘敵出擊,藉機殺傷敵人。這種說法廣為傳播,但實際上是存在很大疑問的。首先,戰場並不安靜,在槍炮轟鳴的環境下,彈夾彈出的那點聲音簡直小得不得了,很難被聽見。其次,這種傳說多見於在歐洲戰鬥的美軍,而在太平洋戰場和朝鮮戰場上則鮮有記錄。如果說加蘭德步槍確有這個缺陷可供利用,那麼只有德國人能想到似乎也說不過去。第三,美軍又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多數情況下都至少是以班為單位,除了加蘭德還有衝鋒鎗和輕機槍,幾乎不可能出現所有人同時需要裝彈的情況。就算真這樣,再裝填也不過一到三秒,如果不是離的超近,否則根本不夠衝過來的。況且就算德軍能衝到近前,美軍也還有手槍和手榴彈可用,除非德軍真是一根筋到了只考慮加蘭德步槍這一個因素的程度,才會傻到去「聽聲衝鋒」。

▲加蘭德步槍的副業——發射槍榴彈,不過得加上一個專用的瞄具

其實根據射擊愛好者的實踐,彈夾掉在硬化地面上發出的聲音要比單純只從彈倉中彈出大不少,這可能是「聽聲衝鋒」中「聲」的真正來源。但即使如此,這種傳說發生的條件也很苛刻——戰場要比較安靜、美軍只有一兩個人還得孤立無援、雙方距離非常近、而且是步兵對步兵,這基本上只能是純步兵之間的巷戰才符合。不能說這種情況絕對沒有,但肯定是非常少見的。所以真實情況可能是的確在少數情況下發生過「聽聲衝鋒」,但並非普遍情況,只是因為這事顯得很「智慧」才廣為流傳。在亞洲戰場環境下,彈夾經常會掉在沙土質地面上,就更不會發出聲音,也就不存在這種傳說發生的前提了。在經典美劇《兄弟連》中,E連的大兵們扛著加蘭德步槍從頭打到尾,「聽聲衝鋒」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打了一半再裝彈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不過要當心被槍機夾成「加蘭德拇指」

另一種說法是加蘭德步槍只能打完全部8發才能重新裝彈,如果只剩三兩發時恰逢敵軍衝擊,美軍士兵往往選擇對空射擊掉剩餘子彈再重裝一個8發彈夾。這其實也是一個謬傳,加蘭德不會蠢到把中途裝彈的功能都忘了,如果真這樣恐怕也通不過軍方的驗收。實際上加蘭德步槍是可以中途裝彈的,只是因為要逐發裝填所以會慢一點,如果情況緊急,迅速打光子彈再裝個整彈夾確實會快一些,這可能就是這個傳說的來歷。不過在裝填半滿彈夾時要小心一點兒,要同時設法阻擋槍機復進,否則拇指會被夾傷。

在太平洋戰場上,高射速的加蘭德步槍讓日軍吃盡了苦頭,手動的三八大蓋完全不是對手,通常兩名步槍手交替射擊就能壓制日軍一個班,相當於能以一敵五。日軍每打一槍就會招來加蘭德步槍雨點一般的還擊,再加上威力大,在穿透叢林中茂密的枝葉後仍有足夠的威力,甚至能打穿樹幹,許多鬼子兵喪命於加蘭德步槍的優勢火力之下。日軍在飽受摧殘之後才想起來半自動步槍的好處,但搞原創已經來不及了,就拿著少數繳獲的加蘭德步槍照貓畫虎搞出了「日本的加蘭德」——「四式步槍」,不僅外形神似,就連容易夾手的毛病也學了個像,真是「連錯題都照抄」。不過這種抄襲之作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日本就已經被打趴下了。

▲下方為D型狙擊步槍,瞄具裝在一個襯套上

在二戰末期,伽蘭德步槍也被改造為狙擊型,有M1C與M1D兩個型號,為不影響裝彈和機械瞄具,它們的光學瞄具都偏向左方。要區分它們一是看槍口部分,二是看瞄準鏡的安裝方式。M1C用銷子和螺絲把光學瞄具固定在機匣左側,M1D則是把瞄準鏡座安裝在一個槍管襯套的左側上,對步槍的改動不大。與M1903改造成狙擊型的過程相反,M1步槍的狙擊型都是用普通步槍改造的,並沒有「精挑細選」。這兩種狙擊槍沒有趕上二戰,直到在韓戰才有上陣機會,多數裝備在海軍陸戰隊。不過這兩種型號只在350至550米內能保證較高的命中率,因為它們的瞄準鏡只有2.5倍,而且使用的是普通彈而非專用彈。在韓戰中,志願軍繳獲了不少加蘭德步槍,由於其射速快,威力大,很受志願軍官兵的歡迎,被稱為「大八粒」或「八粒快槍」。志願軍的「狙神」張桃芳,據說也曾使用過加蘭德步槍,在他的冷槍射擊中保持了高命中率,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蘭德步槍不錯的精度。韓軍是二戰後加蘭德步槍的大用戶,不過其相對沉重的槍身讓身材瘦小的韓軍士兵使用起來很費勁,有時甚至被後坐力放倒,不得已美軍曾一度只讓韓軍使用卡賓槍。

伽蘭德步槍實際上裝備的時間並不算長,相比用了七十多年的M1911手槍,加蘭德步槍在1957年就被M14步槍所取代,但其服役時間恰好覆蓋了二戰時期,就像1990年世界盃上義大利隊的最佳射手、只在世界盃期間大放異彩的斯基拉奇一樣,簡直就是為二戰「量身定做」的武器,作為一種過渡形式的步槍來講已經是物盡其用,無所遺憾了。時至今日,加蘭德步槍仍因其承載的歷史意義和簡潔的外形在美國、日本、菲律賓和我國臺灣地區等地被用做禮賓槍(韓國的禮賓槍是相對輕巧的M16,看來是至今也玩不轉加蘭德)。加蘭德步槍在民間的擁躉也不少,由於其產量大,彈藥容易取得,品相多數也不錯,很受槍迷們的喜愛,如果你有機會出國旅遊,不妨順便到射擊場體會一下加蘭德步槍那清脆的響聲。

當然,這麼經典的武器,在影視作品和遊戲中怎麼能少得了呢?下面就到了猜片猜遊戲時間了。



相關焦點

  • 【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二戰時期世界公認的好槍
    通過對比試驗,評審組認為加蘭德的7mm步槍性能最佳,於是又加工20支,進行更深入全面的試驗。試驗工作於1932年結束,評審組向陸軍部推薦採用此槍。但陸軍否決了這個口徑,要求仍然採用7.62mm口徑。1936年1月9日軍方宣布加蘭德步槍為制式武器,定型為M1式7.62mm步槍。
  • 並不是所有的步槍都叫98k——二戰各國制式步槍簡介
    ,裡面有一款栓動式步槍很是受歡迎,它威力大、精度高、射程遠在遊戲中名氣一直居高不下,它就是毛瑟98k步槍。李-恩菲爾德短步槍第一次創造了「短步槍」的概念,全槍長度由李氏步槍全長1257毫米縮短為1130毫米。
  • 為什麼M1加蘭德步槍子彈打完會「叮」一聲?揭秘二戰中最偉大的步槍!
    對於這把槍,喜歡打槍戰遊戲的同學肯定不陌生,特別是加蘭德射完彈藥,漏夾彈出時那一聲「叮」的脆響,讓無數槍械發燒友而痴迷。M1步槍由來自加拿大的「民間槍械設計師」 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設計,1940年,美軍正式給予了加蘭德步槍M1的編號(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自此成為美軍制式步槍。
  • 兵器∣為什麼M1加蘭德步槍子彈打完會「叮」一聲?揭秘二戰中最偉大的步槍!
    對於這把槍,喜歡打槍戰遊戲的同學肯定不陌生,特別是加蘭德射完彈藥,漏夾彈出時那一聲「叮」的脆響,讓無數槍械發燒友而痴迷。M1步槍由來自加拿大的「民間槍械設計師」 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設計,1940年,美軍正式給予了加蘭德步槍M1的編號(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自此成為美軍制式步槍。
  • 二戰美軍M1步槍子彈打完一聲脆響
    自從槍械誕生以來,射擊速度一直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從前裝槍到後裝槍,從栓動步槍再到半自動射速伴隨著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志願軍的「狙神」張桃芳,據說也曾使用過加蘭德步槍,在他的冷槍射擊中保持了高命中率,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蘭德步槍不錯的精度。
  • 中國名槍竟無一入選?全球十大狙擊步槍最新排名
    另一款戰地之王遊戲中,它被熱情的粉絲稱為「狙神」,只因為它在1公裡的距離上仍有精準殺傷力,中彈者通常來不及問子彈從哪裡來就已倒地。作為美國第一種狙擊武器系統,它被譽為「美國現役狙擊之魂」。但打一下拉一下槍栓以及可兼容的瞄準具太少等不足,使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 M1式加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正式名稱: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因其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而得名。是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裝備的制式步槍。中國俗稱大八粒(又叫:8粒快)。
  • 【二戰名槍】M1加蘭德步槍
    商務合作及粉絲交流請加微信號:huoqikucnM1加蘭德步槍(M1 Garand,官方命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國內俗稱「大八粒」)是世上第一種大量服役的半自動步槍,在1936年取代了美軍制式M1903春田步槍,亦是二戰中最著名的步槍之一。
  • 這支槍從沙俄用到蘇聯,也是新中國第一種制式步槍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大名鼎鼎,國內俗稱「水連珠」的蘇俄莫辛-納甘步槍發展演變史。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和M44卡賓槍1886年在輕武器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法國列裝了口徑為8mm的勒貝爾M1886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發射無煙火藥小口徑步槍彈的軍用步槍。這裡的小口徑和今天的小口徑步槍彈不是一回事,而是相對動輒10mm以上口徑的黑火藥步槍彈而言的。
  • 一擊奪命:狙擊步槍的半自動和栓動式之爭
    狙擊手的主要武器是狙擊步槍,狙擊步槍的首要品質自然是精確和射程,但狙擊步槍在戰鬥條件下的皮實、可靠、實用同樣重要。傳統上,狙擊手從槍法特別好的官兵中選拔,使用經過精細挑選的制式步槍。但現代狙擊手越來越依靠專門設計、精密製造的狙擊步槍了。       現代狙擊步槍有兩大類,一種是單動的,採用栓動式槍機,打一發,手動拉動槍栓退彈裝彈,然後可以再次擊發。
  • 新槍裡的貴族!中國陸軍精確射手步槍,來了
    蘇聯一個最著名的狙擊手叫瓦西裡.格利高耶,他那個槍是帶簡單白光瞄準鏡的莫辛納甘步槍,這槍並不是所謂現在這樣的專用的狙擊步槍。瓦西裡.格利高耶曾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當中共擊斃了225名德軍和軸心國的士兵和軍官,其中包括11名敵軍的狙擊手,就是狙擊手打狙擊手。瓦西裡.格利高耶並不是從狙擊手學校畢業的高材生,他就是連隊裡的普通一兵。
  • 為什麼M1加蘭德子彈打完「叮」一聲?敵人能夠趁虛而入嗎?|輕武專欄
    自從槍械誕生以來,射擊速度一直是人們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從前裝槍到後裝槍,從栓動步槍再到半自動射速伴隨著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志願軍的「狙神」張桃芳,據說也曾使用過加蘭德步槍,在他的冷槍射擊中保持了高命中率,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蘭德步槍不錯的精度。
  • 世界首款牛犢式步槍,無託式的鼻祖-AUG
    了解AUG步槍最早是從CS裡知道的,他的外表可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了。AUG是德語Armee Universal Gewehr的縮寫,即陸軍通用步槍,是一種導氣式、彈匣供彈、射擊方式可選的無託結構步槍。1960年代後期奧地利斯泰爾-曼利夏(Steyr Mannlicher)公司研製出了斯太爾AUG,其目的是為了替換當時奧地利軍方採用的Stg.58(FN FAL)戰鬥步槍。當時軍方提出的要求是:精度不低於比利時的FN FAL步槍;重量不大於美國的M16步槍;全長不得超過現代衝鋒鎗的長度;在惡劣環境中使用時,可靠性不低於蘇聯的AK-47和AKM突擊步槍。
  • 世界十大突擊步槍排名
    第一代是M16和M16A1,於1960年代裝備使用美軍M193/M196子彈,能夠以半自動或者全自動模式射擊。第二代是M16A2,在1980年代開始服役,是用來發射比利時SS109子彈(北約5.56毫米口徑標準彈藥,美軍制式M855/M856子彈)的。M16A2可以半自動射擊,也可以以最多3發連發的點射射擊方式來射擊。射擊模式是由槍枝一側的選擇開關決定的。
  • 【男人槍】AK-47、M16、81式步槍登場!冷戰期間的世界名槍
    事實上卡拉什尼科夫在設計突擊步槍之前先設計的是半自動步槍,而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半自動步槍無疑是美軍的M1加蘭德步槍。卡拉什尼科夫所設計的半自動步槍與M1加蘭德高度相似,而未來的AK47突擊步槍也是在其所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不過StG 44突擊步槍中間口徑彈藥的先進理念和布局結構無疑對卡拉什尼科夫有所影響,最終1947年AK47步槍在蘇軍的步槍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蘇聯的制式步槍。
  • 為何M16步槍被眾多美國士兵嫌棄?談談這款美軍制式步槍的優缺點
    阿瑪萊特公司將7.62毫米口徑AR-10步槍改進為5.56毫米口徑AR-15步槍,從競標中勝出。隨後,AR-15經過了一系列改進,並將生產權賣給了柯爾特公司。1964年,美國空軍正式裝備該槍並將其命名為M16。不久,阿瑪萊特公司又根據實戰經驗改進為M16A1,並被美國陸軍採用。此後,又誕生了M16A2、M16A3、M16A4等改進型號,M16突擊步槍逐漸成為成熟可靠、使用廣泛的經典步槍。
  • 【槍】英國AS50半自動狙擊步槍,與中國的一款槍頗有淵源
    AS50 12.7mm半自動狙擊步槍是由AI公司專門為美軍特種部隊設計的,更明確地說,它是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提供的反器材/遠程狙擊步槍
  • 能拉大栓的衝鋒鎗?二戰德國黨衛軍制式武器,為何要用步槍槍栓?
    二戰時期,因為科技水平的限制,各國軍隊的制式步槍以半自動為主,也就是那種需要拉槍栓完成退殼、上膛動作的步槍,雖然步驟繁瑣、影響射速
  • 小國造好槍,自由世界右手FAL步槍最初是何模樣?
    此前彩雲已經介紹了美國軍方如何蠻橫地強推7.62x51mmT65步槍彈作為北約標準彈,如何耗時12年、花費600多萬美元研究怎麼在M1上加20發彈匣和連發功能變M14,以及英國的.280英寸步槍彈和EM-2無託步槍是怎麼黃的,今天要說的是當時參與選型的比利時FN FAL步槍,這槍的命比EM-2好得多,在口徑改為7.62x51mm後有多個國家生產裝備,在西方陣營中的地位近似AK-47在東方陣營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