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軍媒報導,我解放軍空中突擊旅裝備了新型的120mm迫擊炮,並且進行了實彈射擊,場面壯觀。
有網友不禁提出疑問,為何迫擊炮這種前裝炮從1904年服役到2021年曆經100多年的風風雨雨,為何沒有淘汰反而還活躍在戰場之上呢?
迫擊炮是一種短炮管、射界範圍大、前部狀態彈藥發射、具有曲射彈道的火炮。
迫擊炮的射角是非常大的,從30度到近乎垂直的85度都可以進行射擊,迫擊炮的彈道是非常彎曲的,可達到「隔山打牛」的效果,並且裝藥大,對無防護的步兵目標具有良好的打擊效果。也可以有效的攻擊地域負責和遮蔽物後方的地方目標,迫擊炮結構簡單,由炮管、地板、支架三部分組成,2-5人可輕鬆攜帶至複雜地形架設。
其炮彈的種類也是多樣化的,採用了高爆彈、煙霧彈、照明彈以及其他多種炮彈。
迫擊炮具有一下幾個優點
靈活機動,迫擊炮可以由步兵拆分攜帶,可在山上等其他地方進行靈活部署,傳統火炮則因為其重量而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隔山打牛,迫擊炮可以大角度曲射,攻擊山上或反斜面目標,而傳統火炮受制於較長的身管和初速均不具備迫擊炮的大角度發射能力和精度。
聲音微小,難以被發現,可隱蔽射擊,這也是傳統火炮沒有能力做到的。
因此結合以上因素就知道,迫擊炮是無可替代的,至於淘汰就更不可能了。
而迫擊炮問世以來,從日俄戰爭到現代戰爭幾乎沒有它不參與的,尤其是山地戰,迫擊炮在各國都是步兵營或連以下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而其中120mm口徑的迫擊炮更是佼佼者,其威力甚至高於部隊裝備的105mm榴彈炮,射程可達6000m。可對敵方目標造成持續的火力打擊。我軍最早與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仿製蘇聯大名鼎鼎的M43型120mm迫擊炮,1955年定型成功,被命名為55式120mm迫擊炮。
但是雖然120mm迫擊炮威力巨大,但是其巨大的重量也是一直困擾我軍戰士的主要問題,55式的重量高達300公斤,一發120mm炮彈重達20斤,這對於當時以步兵為主的解放軍部隊來說是不堪重負的。因此雖然雖然120mm迫擊炮也進行過減重的設計,但是戰士們反應還是太重,根本沒法扛上山架設。
對此,我軍工部門經過調查後認為,以當時我軍只靠兩條腿進行戰場機動來說,120mm在繼續裝備陸軍不太現實,只能相當減少口徑而相應的減少迫擊炮的重量,因此我軍工部門研發出了100mm迫擊炮,這種迫擊炮雖然輕便,但是威力相比120mm則大大的遜色了不少,射程也遠遠比如120mm迫擊炮。
不過,進入新世紀,我國陸軍裝備發展日新月異,大量的裝甲車輛如期進入部隊服役,這為120mm迫擊炮重返部隊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軍研製了新型的120mm迫擊炮,這種迫擊炮更輕便,更智能化,可由直升機、汽車直接運送。還有新型制導炮彈這個大殺器,不僅能夠提升射程與威力還能夠百發百中,制導炮彈配備了新型的制導組件,可以使炮彈的精度成倍疊加。
而此種武器的服役可以極大的震懾中印邊境山地上印軍部署的陸軍部隊,包括印度的摩託化步兵師和山地兵師,以往這些部隊在中印邊境耀武揚威動不動對我邊防部隊進行挑釁行為,而此武器正好可以應對這些蠻橫無理的對手。眾所周知中印邊境高原環繞為多山地形,傳統火炮不適合近距離火力打擊,而120mm迫擊炮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發射大量的雷射制導炮彈對印軍挑釁部隊進行完整的火力覆蓋,要知道一門120mm迫擊炮的最大射速為20發一分,一個連在一分鐘之內可發射120發120mm炮彈,這樣的火力密度可以瞬間的將敵方一個營級部隊打成零件狀態。
因此,新一代輕型120mm迫擊炮列裝之後,憑藉其優異的性能和出色的表現將有利地加強我軍的作戰實力。(迷彩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