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120迫擊炮亮相演兵場!都2021年了,為何迫擊炮仍沒淘汰?

2022-02-06 環球防務新觀察

近日,根據軍媒報導,我解放軍空中突擊旅裝備了新型的120mm迫擊炮,並且進行了實彈射擊,場面壯觀。

有網友不禁提出疑問,為何迫擊炮這種前裝炮從1904年服役到2021年曆經100多年的風風雨雨,為何沒有淘汰反而還活躍在戰場之上呢?

迫擊炮是一種短炮管、射界範圍大、前部狀態彈藥發射、具有曲射彈道的火炮。

迫擊炮的射角是非常大的,從30度到近乎垂直的85度都可以進行射擊,迫擊炮的彈道是非常彎曲的,可達到「隔山打牛」的效果,並且裝藥大,對無防護的步兵目標具有良好的打擊效果。也可以有效的攻擊地域負責和遮蔽物後方的地方目標,迫擊炮結構簡單,由炮管、地板、支架三部分組成,2-5人可輕鬆攜帶至複雜地形架設。

其炮彈的種類也是多樣化的,採用了高爆彈、煙霧彈、照明彈以及其他多種炮彈。

迫擊炮具有一下幾個優點

靈活機動,迫擊炮可以由步兵拆分攜帶,可在山上等其他地方進行靈活部署,傳統火炮則因為其重量而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隔山打牛,迫擊炮可以大角度曲射,攻擊山上或反斜面目標,而傳統火炮受制於較長的身管和初速均不具備迫擊炮的大角度發射能力和精度。

聲音微小,難以被發現,可隱蔽射擊,這也是傳統火炮沒有能力做到的。

因此結合以上因素就知道,迫擊炮是無可替代的,至於淘汰就更不可能了。

而迫擊炮問世以來,從日俄戰爭到現代戰爭幾乎沒有它不參與的,尤其是山地戰,迫擊炮在各國都是步兵營或連以下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而其中120mm口徑的迫擊炮更是佼佼者,其威力甚至高於部隊裝備的105mm榴彈炮,射程可達6000m。可對敵方目標造成持續的火力打擊。我軍最早與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仿製蘇聯大名鼎鼎的M43型120mm迫擊炮,1955年定型成功,被命名為55式120mm迫擊炮。

但是雖然120mm迫擊炮威力巨大,但是其巨大的重量也是一直困擾我軍戰士的主要問題,55式的重量高達300公斤,一發120mm炮彈重達20斤,這對於當時以步兵為主的解放軍部隊來說是不堪重負的。因此雖然雖然120mm迫擊炮也進行過減重的設計,但是戰士們反應還是太重,根本沒法扛上山架設。

對此,我軍工部門經過調查後認為,以當時我軍只靠兩條腿進行戰場機動來說,120mm在繼續裝備陸軍不太現實,只能相當減少口徑而相應的減少迫擊炮的重量,因此我軍工部門研發出了100mm迫擊炮,這種迫擊炮雖然輕便,但是威力相比120mm則大大的遜色了不少,射程也遠遠比如120mm迫擊炮。

不過,進入新世紀,我國陸軍裝備發展日新月異,大量的裝甲車輛如期進入部隊服役,這為120mm迫擊炮重返部隊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軍研製了新型的120mm迫擊炮,這種迫擊炮更輕便,更智能化,可由直升機、汽車直接運送。還有新型制導炮彈這個大殺器,不僅能夠提升射程與威力還能夠百發百中,制導炮彈配備了新型的制導組件,可以使炮彈的精度成倍疊加。

而此種武器的服役可以極大的震懾中印邊境山地上印軍部署的陸軍部隊,包括印度的摩託化步兵師和山地兵師,以往這些部隊在中印邊境耀武揚威動不動對我邊防部隊進行挑釁行為,而此武器正好可以應對這些蠻橫無理的對手。眾所周知中印邊境高原環繞為多山地形,傳統火炮不適合近距離火力打擊,而120mm迫擊炮恰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發射大量的雷射制導炮彈對印軍挑釁部隊進行完整的火力覆蓋,要知道一門120mm迫擊炮的最大射速為20發一分,一個連在一分鐘之內可發射120發120mm炮彈,這樣的火力密度可以瞬間的將敵方一個營級部隊打成零件狀態。

因此,新一代輕型120mm迫擊炮列裝之後,憑藉其優異的性能和出色的表現將有利地加強我軍的作戰實力。(迷彩虎)

相關焦點

  • 二戰前為何只有蘇聯軍隊裝備120毫米迫擊炮?
    ,米國窮因為不撥款,鬼子窮摳,連迫擊炮都捨不得裝備幾門,德國倒是不窮也不摳。米帝的4.2吋化學迫擊炮是把約翰牛一戰末的4吋斯託克迫擊炮擴膛改進的產物。由於原本是為化學戰而研製的,所以沒打算裝備給步兵。到1942年才為之開發支援步兵用的高爆彈。
  • 國產外貿八輪120迫擊炮亮相!迷彩塗裝很亮眼,用戶一目了然
    該炮在宣傳片中採用了泰國陸軍的迷彩塗裝,而2020年9月泰國軍方公布的對華採購武器清單中正好就有12輛SM4型120mm自行迫擊炮,因此宣傳片中出現的顯然就是對泰國陸軍的供貨,而泰國陸軍也就成了八輪版120mm自行迫擊炮的首個用戶。圖:宣傳片中出現的八輪120mm自行迫擊炮
  • 韓國新型120毫米自行迫擊炮足夠智能嗎?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刊文稱,韓國將開始製造本國自行設計的120毫米自行迫擊炮系統。據報導,這款自行迫擊炮系統使用的火炮頗具特色,號稱是一種「智能型迫擊炮」。在2009年07月這種迫擊炮在軍事演習上首次亮相,當時其開發者——韓國威亞防務開發公司稱,這是繼法國之後第二款120毫米尖端數位化迫擊炮。從外型上看,韓國新型120毫米迫擊炮和普通迫擊炮有很大的不同。
  • 步兵重錘,法國RT-61式120毫米線膛迫擊炮
    為了保證威力,最終法國選擇了120毫米作為新迫擊炮的口徑。RT-61式120毫米迫擊炮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線膛結構,其炮管內壁刻有40條纏度為10度30分的右旋等齊膛線,這樣可以使迫擊炮彈在炮管內產生自旋,提升迫擊炮射擊的精度。
  • 誕生百年的迫擊炮為何還沒被淘汰?我軍曾用它一炮幹翻40名越軍
    「山地專家」的阿部規秀卻被「山地遊擊隊」教做人,而擊斃他的功臣便是當時國產的82毫米迫擊炮,大家都知道現代遊擊隊的三大神器是AK、RPG、107火箭炮。而抗戰時期在沒有火箭炮的八路軍手裡遊擊三神器應該就是駁殼槍、地雷、迫擊炮了,幾乎整個抗日時期,缺乏武器和製造能力的中國軍隊大部分炮兵所配屬的都是一些迫擊炮。有時候八路軍一個炮兵團只配備有兩門92式步兵炮,8門82迫擊炮。
  • 日本96式120毫米自行迫擊炮
    到了90年代初期,日本軍方感到60式自行迫擊炮的性能已經落後。於是,從1992年起開始著手新型自行迫擊炮的研製工作。研製工作是「雙管齊下」。  一方面由豐和工業公司按特許生產方式生產法國湯姆遜·布朗公司的MO-120-RT型120毫米迫擊炮;
  • 我軍為什麼不喜歡120mm迫擊炮?
    說起迫擊炮,中國在迫擊炮的使用上好像跟其他國家都不太一樣:82/81mm口徑的迫擊炮以上,其他國家都是用120mm迫擊炮,甚至有的國家還有160/240mm的重型迫擊炮。中國呢,卻獨樹一幟的搞了一款100mm迫擊炮,裝備量也不是很大。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無他,120mm迫擊炮太大、太重了。在極為重視迂迴、穿插的我軍看來,這門炮幾乎無法分解後由單兵攜行。
  • 兵器丨迫擊炮不再需要人工填裝:美新型全自動化120迫擊炮外形科幻
    內容提要:現代軍事技術發展無非就是追求更高效的執行戰爭手段,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無人化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傳統方式和現代技術的摩擦卻從來沒有停止,一些本身就依靠小成本實現高效的武器對科技含量卻非常感冒。
  • 加農炮 榴彈炮 迫擊炮
    榴彈炮雖然彈道也比較彎曲,但難於達到這樣小的射程,因而就遠不如迫擊炮那樣易於接近敵人。口徑較小的迫擊炮,用小號裝藥(推送彈丸的火藥量少),甚至可以在房子的一側對房子另一側的目標射擊。迫擊炮的這種彈道特點使它適宜於在短兵相接的場合使用。
  • 迫擊炮
    迫擊炮能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是步兵極為重要的常規兵器。如今,走過百年的迫擊炮更像一個頑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種高新技術兵器爭奇鬥豔,而自己卻靜靜地佔據著陸軍裝備的一席之地。迫擊炮是對遮蔽目標實施曲射的一種火炮,多作為步兵營以下分隊的壓制武器。
  • 蘇聯120毫米迫擊炮有多重,至少需要3個人來搬
    蘇聯時代研製的2S12型120毫米迫擊炮,目前仍然裝備俄羅斯陸軍和一些獨立國協國家。
  • 解放軍"欺負"人:開自動迫擊炮去俄踢館
    2016年的「炮兵作戰大師」將在哈薩克斯坦舉行,比賽項目包括車載120毫米迫擊炮實彈射擊,車載機槍打靶、反坦克火箭筒和9K114「突擊者」車載反坦克飛彈的實彈射擊。2015年的炮兵作戰大師比賽,中國派出四輛120毫米自行迫榴炮參賽,官兵都來自第20集團軍某機械化步兵旅的裝甲步兵營,該營下屬一個自行迫榴炮營。
  • 侵華日軍的擲彈筒為何能成為機槍殺手?它和迫擊炮有何不同?
    迫擊炮就有完整的瞄準具。 感覺自從班用機槍普及後,擲彈筒就被淘汰了。 現代的自動榴彈發射器--反倒更像擲彈筒的後繼者。sgm1968:有了60迫擊炮,有瞄準鏡,射程有1000米,擲彈筒就被逐步淘汰,到解放戰爭後期就不是主流。
  • 抗戰中的國軍兩大迫擊炮(下)
    而在1944年衡陽戰役中,國軍迫擊炮部隊又炸死了第116師團步兵第120聯隊長志摩源吉中將。120聯隊連續十幾次攻擊都被國軍擊潰,志摩源吉中將焦急之下,親自趕赴第一線督戰。國軍迫擊炮部隊發現一大群人站在山崗上指指點點,判斷是日軍軍官。他們二話不說,架起迫擊炮就打。82迫擊炮射速很快,一瞬間大量炮彈落下。志摩源吉中將根本沒有來得及躲避,就被炸斃命。
  • 瑞士宣布將列裝新型120mm自行迫擊炮 裝彈機測試真是一波三折
    這種迫擊炮口徑為120mm,採用通用動力「皮蘭哈IV」裝甲車底盤,將於2024年開始列裝。2016年1月,瑞士國防採購局(Armasuisse)與瑞士RUAG公司籤定了一份價值4.04億瑞士法郎的合同,採購32輛Morser16自行迫擊炮系統。
  • 不愧是俄羅斯匪徒,連迫擊炮都有
    讓我們來看看俄羅斯黑幫都用些什麼武器在著名的彼得羅夫卡大街38號——莫斯科警察總署所在地,正在舉行一個小規模的展覽,展覽內容是1946年以來莫斯科刑警從犯罪分子手中查繳的各種武器這一柜子的槍啊,隨便哪支都是收藏家的珍寶。
  • 被蘇聯淘汰的一款裝備,竟然在中國重獲新生
    這種火炮採用前衝浮動擊發原理,能以每分鐘120發的超級射速發射炮彈,具有很強的爆發火力打擊能力。可瓦西裡速射炮的研製年代相當早,1955年第一個火炮自動機就被研製出來,1959年第一門原型炮通過工程鑑定,當時被命名為「Ф-82」型迫擊炮。
  • 低配喀秋莎:蘇聯M-4自行迫擊炮
    蘇軍當時裝備的120mm重型迫擊炮可以用畜力或機動車拖曳,但拖曳時的最高時速不宜超過15km/h,如果用卡車運輸,卸載和準備的時間又很漫長,提高戰術機動性的需求十分緊迫。此外,120mm迫擊炮雖然威力和射程都遠不如每次可以齊射16枚132mm火箭彈的「喀秋莎」BM-13火箭炮,但裝填時間則短得多,彈藥也更為廉價,不會產生大量煙塵和顯眼的尾焰,也不會發出驚天動地的嘯叫聲,可以和「喀秋莎「形成互補。
  • 迫擊炮前世:一戰中的臼炮、空氣炮與古代弩炮
    但在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迫擊炮還只是臨時拼湊的應急武器,它的發展歷程還頗有一些黑色幽默的滑稽。時間退回1904年的8月19日,日俄戰爭正處於白熱化的死鬥之中。日本第3軍與俄軍在旅順要塞血戰了一個多月有,慘烈的戰況令雙方都面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 迫擊炮的組成及在實戰中的應用
    迫擊炮自問世以來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隨步兵作戰的一種有效的壓制兵器,是步兵極為重要的常規兵器。    主要口徑60、80、120毫米誕生時期1904年的日俄戰爭期間發明者俄國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維奇從口徑上來說,常見的迫擊炮口徑有60、80、120毫米,機炮是飛機上用於對空或對地掃射,一般口徑不會太大,比如常見的20、23、30毫米等,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