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獻出為大明續命的良計,卻被崇禎否決,晚清用此計續命60年

2022-01-11 歷史的脈絡

眾所周知,明朝末期的時候,整個國家的社會發生了劇烈的動蕩,治安非常混亂。與此同時,積攢了許久的社會矛盾一個接一個地爆發了出來,根本不給明朝政府插手解決的機會。

萬曆三大徵(明神宗萬曆(1573-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將明朝的原本就算不上強盛的國力消耗殆盡。

而在這種內部體系極度混亂的時候,明朝又與當時新興的女真政權發生了衝突,努爾哈赤的八旗兵在關外正虎視眈眈著。內部又有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兩支農民起義軍企圖推翻明朝政府。

而明朝政府自身貪汙腐敗,體系秩序混亂,各種黨派鬥爭還在不斷進行中,似乎沒有人在為即將崩塌的國家而擔憂著,謀求個人的利益比什麼都更加重要。但這句話也不能說的這麼肯定,為國擔憂的人是有的,可惜不多。

在這種天災人禍的情況下,明朝的滅亡已成定局。當時有一個人向崇禎帝獻出了一道為大明王朝續命的良方,可這道良方卻直接被崇禎否決掉,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

黨派的手段

我們首先來看看明朝的黨爭情況。

在明朝的黨爭之中,有一個黨派始終貫穿著整個明朝末期。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明朝政府的衰敗,和他們就脫不了干係。我們仔細翻查關於明朝經濟的歷史記載會發現,明朝的繁華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的士人階層。

注意了,一定是要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的士人階層,別的經濟發達地區都沒沒有,而且還一定是在士人階層。我們再來看看起義代表李自成的老家北方地區山西。

陝西等西北省份在當時本身就已經算窮的了,那些當地政府不想著怎麼讓地方變富起來,反而對百姓們壓迫的更狠了。萬曆二十二年,顧炎武在《肇域志》中統計,光是陝西一個省的百姓就因為「計畝徵銀」這條法令而白白增加了三倍的負擔。

而這一條法令還僅僅是那些將明朝基業吞噬得一乾二淨的官員、皇親國戚頒布的其中之一。這些官員和貴族與那些商人還有地主勾結,在百姓的身上瘋狂的壓榨。

首先由官員上奏提議,頒布某某法令增加稅收,在這一階段的時候,商人、地主和百姓是一視同仁的,大家都要多繳稅。但是等到把稅收完要交給政府的時候,那些官員就開始運作了,地主、商人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進了官員還有那些皇親國戚的口袋裡。

讓人瞠目結舌

如果覺得筆者這裡說的特別誇張的話,可以看看接下來的一個小小的歷史片段。

明朝滅亡的最後一年,國庫裡面已經沒錢了。無奈之下,崇禎只能去募捐湊錢來「鎮壓」李自成。但你猜猜崇禎最後募得了多少銀兩?才20萬兩白銀。

假如大家都沒錢的話,那這個結果也沒什麼好說的。可最諷刺的在後面。李自成攻入京城以後,僅僅在東林黨這一個黨派中就繳獲了7000多萬兩白銀。

也許會有人想,這些東林黨是不是傻啊,就算給崇禎十分之一明朝可能都不會是這樣的結果吧?不過這句話也不完全對,東林黨是傻,但也沒傻到這種地步。

如果他們真的拿出這麼多錢,一定會引起崇禎的懷疑,只要狠點心去查,那這些東林黨準沒一個好下場。所以這些錢最後反倒成了燙手山芋,拿出去不是,不拿出去也沒用。最後死了啥也沒帶走。

這還只是在經濟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的文武相爭,武官看不起文官,文官看不起武官。文武官能夠和平相處得朝代少之又少。

明朝末期,文官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不受到武官的威脅,就在朝堂上用各種陰謀詭計迫害武官。

武官雖然也不笨,但他們擅長的領域是帶兵打仗,是玩的戰場上的戰術。朝堂裡的彎彎繞繞那麼多,他們一下子就被文官給套進去了。所以最後在崇禎對抗李自成的時候,軍隊裡面根本就沒有什麼人才,都是些資質平平的人。

終究無法回天

面對李自成等人的起義,面對明朝此時的困局,黃景昉想要站出來。

在明朝末期眾多大臣中,黃景昉是為數不多全心全意為整個國家著想的人,是不可多得大忠臣。但是在崇禎十六年的時候,明朝發生了兩件官員任免的事情。

第一件是南京管理長江的官員原本有文官、武官兩名人員,但是崇禎準備把文官直接裁掉,只任命武官劉孔昭;二是副都御史惠世揚在被命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上任,所以崇禎決定削他的官籍。

此時的黃景昉作為輔佐的大臣,他換了一個角度去看這件事,認為崇禎的做法有失妥當,太衝動了。所以他及時提出了反對的建議,同時告訴崇禎這兩件事情處理的實在太過於草率。

這奏摺不上還好,一上就把崇禎給惹生氣了。崇禎原本就對這兩件事很惱火,你個黃景昉還跳出來指責我。還能給你好臉色看嗎?

黃景昉看崇禎的臉色不對,嚇得連連上書說要辭官回家養老。崇禎看黃景昉的身家還算清白,沒幹什麼大壞事,就乾脆讓他回家了,省得在眼前看到心煩。可黃景昉這人也很奇怪,既忠心又怕死。雖然沒有待在朝堂裡了,他在年底的時候還是寫了一封很長的奏摺。

奏摺中寫道:皇上要想破亂局,不妨放權,讓地方豪強和士紳辦鄉兵,允許他們創辦自己的武裝。

而且黃景昉還在後面給崇禎解釋道,現在農民起義的地方的治安體系基本已經被破壞殆盡,還不如頒布政策放手給那些鄉紳土豪創辦自己勢力去抵擋農民的起義。因為農民起義了,他們自身也難保,他們現在和朝廷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但是崇禎看了以後覺得這種辦法只會讓明朝加速滅亡,所以就否定了。不過,明朝末期沒有用上的良方,在三百年以後的清朝末期卻用上了。

面對當時激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清朝政府就用了這一個良方。而且還加大了力度,給地方組織政策和官職,讓他們自籌軍費,組織兵馬,在此之後誕生了湘軍、楚軍等等民間軍隊,晚清才得以延續六十年的壽命,而太平天國也是葬身於湘軍的進攻之下。

小結:

假如崇禎採納了黃景昉的建議,明朝最後的結局能夠改寫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為明朝的覆滅就是大勢所趨。一個良計可能可以改寫一場戰爭,可能可以挽救上萬人的生命。

可惜的是明朝的根基早已經爛掉了,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改革,那再怎樣的良計也只不過是讓它苟延殘喘罷了。晚清就是最好的例子。對於這些歷史,我們需要從中吸取足夠的教訓,決不能再重蹈他們的覆轍。

*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發布的文章、圖片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焦點

  • 保衛新北市,得靠六十年的續命古董……
    當然這個M41D和別家的M41多少是有點不同——它可算是臺軍「緊急續命」的產物。本來臺軍計劃到90年代更新二代戰車,然後就可以讓當時已經用了30多年的M41薄脆車安心退役。因此90年代初臺軍專心生產CM-11「勇虎」,老舊的M41性能過時啊,妥善率下降到不足六成啊什麼的也就沒人關心了。
  • 中國不計前嫌,為馬達西奇輸血續命,一次買烏克蘭400臺發動機
    報導稱,Motor Sich已籤署合同向中方供應另外400架AI-322發動機,作為L-15高教機(教練10)的動力系統,合同的價值約為 8 億美元,中航國際控股公司是AI-322的進口商。AL-322發動機Motor Sich 在2019年曾向中國出口了45臺AI-322和22臺AI-25TLK渦輪噴氣發動機,總價值約為9800萬美元。
  • 全球最大軍事組織,靠中國來續命
    斯託爾滕貝格(右)永遠忘不了他小時候對於蘇聯的恐懼,出身於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他,經常要面對的就是來自東面的威脅。那個龐大的,意識形態與我們完全不同的,時刻威脅著我們的「社會主義集體」。川普說,美國沒有義務為歐洲花那麼多錢,只為了保護歐洲人的安全,歐洲人應該付的更多。川普這話沒毛病,但聽在「斯託爾滕貝格」耳朵裡,毛病可大了。美國付錢最多沒錯,但美國通過控制歐洲國家安全,所制定的各項遊戲規則中賺到的錢,比他付出的軍費多得多得多。但要歐洲多付錢談何容易,各國增加的軍費預算都卡在議會,歐洲玩起了拖刀計。
  • 二戰末期德國的「夏至行動」:為德國續命的「東波美拉尼亞戰役」
    這次行動雖然最終失敗,但也為第三帝國成功續命兩個月。波美拉尼亞戰役戰役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45年1月,蘇軍在取得「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勝利後,已經進抵奧得河,並在河西岸奪取了一些登陸場,初步完成了渡河作戰準備。
  • 崇禎之痛——「天」滅大明!
    在17世紀30年代,俄羅斯人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至少要經歷一個月的嚴寒。然而,在17世紀40年代,據記載,冬季的每個月都要經歷嚴寒,使之成為自12世紀以來俄羅斯歷史上最冷的10年。位於中俄之間的滿洲也經受了同樣的極端氣候。女真人也許是受到明朝財富的吸引而南下的,但推動他們南進的因素也包括寒潮。
  • 以60人徵服大明王朝 16世紀的西班牙為何如此自信?
    自信心極度膨脹的西班牙,最後居然妄圖以60人徵服大明王朝。1542年,西班牙成功佔領了菲律賓。1574年,殖民者雷克爾上書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表示只要國王願意,60名優秀西班牙士兵就能夠徵服中國,其野心之大令人啼笑皆非。
  • 困難重重,泡水E7系恐將報廢;拆東牆補西牆,E4系有望續命?
    日本媒體最新消息,受颱風「海貝思」影響而被淹沒浸泡的10列新幹線E7系和W7系列車恐將報廢,而已經列入退役計劃的E4系新幹線則因禍得福,有望續命繼續運營
  • 他組建了大明王朝的外籍兵團,令努爾哈赤心懷忿恨
    孫元化是上海嘉定人,學貫中西,當年大明火器部隊總司令,他任登萊巡撫時,甚至組建了一支擁有27名葡萄牙人炮手的外籍軍團。
  • 重回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續命大法
    而這一點正是香港回歸所忽視的,也是今日香港亂象的根源。沒有共同的文化何來共同的理念?文化中文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香港的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並重,中文是繁體漢字,而口語主要是廣東話。憑什麼在中國的國土上將外文列為官方語言?
  • 袁世凱把北洋軍變成他的私人軍隊,慈禧太后和光緒要哭了
    只要能夠保持各級將領對他的個人忠誠,讓他們把對袁世凱個人的忠誠放到對國家的忠誠之上,袁世凱的利益就有保證。這些人為什麼會對袁世凱個人的忠誠超過對朝廷的忠誠呢?因為袁世凱是他們的恩主,如果沒有袁世凱,他們這些人在晚清那種局面下,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機會能當上大官。
  • 大明後期官軍根本打不了仗,就靠這些名將麾下的私兵了
    明軍一戰為中國贏來了三百年的和平,直到1894年的甲午戰爭。這些將門武裝讓倭人三百年不敢窺伺中國,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卻也成了壓垮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原來,家丁們雖然拿著朝廷俸祿,卻只聽命於自己的主子。將領們給予家丁超出一般士兵的待遇,私下裡免除他們的軍事徭役。士為知己者死,家丁們也用自己的精悍和忠勇報答給將軍。
  • 伯克級驅逐艦還將「續命」,有望碰中國第四代驅逐艦
    於是,美國海軍不得不一邊留用提康德羅加,一邊緊急啟動了新一代「大型水面戰艦」項目(Large Surface Combatant,縮寫為LSC)。按照美國人的設想,打算一步到位,用LSC全部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和伯克級。
  • 崇禎四年,一個雜兵搶了一隻老母雞,間接滅亡了大明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後金兵發現明軍在錦州附近的大凌河築城,於是便快速集結八旗軍將大凌河城包圍,明軍總兵祖大壽和萬餘士兵被圍在其中。大凌河隸屬登萊州管轄,朝廷急忙派出巡撫孫元化出兵救援,孫元化立刻派出遊擊將軍孔有德率領遼東兵勇攜帶重型火炮乘船橫渡渤海,快速向遼東前線的耀州鹽場(營口)集結。此時天已經變冷,渤海之上的大風日甚一日。
  • 楚頃襄王的如夢人生:從昏聵誤國到挽救社稷,為楚國續命四十載
    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入郢都,楚國國難之際,還是秦國出兵趕走吳國,所以秦國是有恩於楚國的,到楚懷王時期已經近200年了。近了說秦宣太后原也是楚國人,秦楚友好有很好的基礎,但楚懷王此時早已忘記了秦國的恩情,自恃強大、目中無人,尤其是在公元前318年,楚懷王被推舉為五國伐秦的縱長,開始進攻秦國。
  • 清朝說要善待,結果崇禎的兒子一個比一個慘
    1644年,「闖王」李自成建立大順王朝,三月,李自成相繼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下無人救援的北京。崇禎皇帝在萬念俱灰中,吊死於煤山一棵歪脖子樹上,明朝滅亡,享國276歲。崇禎皇帝自縊後,留下了三個皇子——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讓他們各自逃散。這三個皇子可以說是大明最正統的血脈,最關鍵的希望。他們後來命運如何?
  • 3萬人對1000人,號稱天下第一的大明水師,為什麼這場仗打了八個月?
    大明水師一直被許多人認為實力強悍,在當時世界第一,但事實確實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