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設計建造的中型航空母艦——蒼龍號,屬於第二批建造完工的航空母艦。有別於赤城與加賀的戰巡和戰列艦改裝,蒼龍最早設計為「航空戰艦」希望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之下擁有制空權,但同時搭載飛機和主炮的設計行不通便重新改造成航空母艦。因此蒼龍也成為了日本第一艘並未經過改造、從圖紙階段就作為戰機搭載艦的正規航空母艦。在有了赤城和加賀的改造經驗後,蒼龍擁有比起前者更成熟的設計和性能,成為了後來日本航母設計的典範。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使得日本海軍的選擇不多,要想好好利用這剩餘的兩萬噸航母建造噸位,其一是建造一艘兩萬噸的中型航母,其二是分為建造兩艘一萬噸級。萬噸及以下的輕型航母促成了龍驤的誕生,然而卻飽受詬病;與此同時,美國決定在建造兩艘列剋星敦級及一艘突擊者之後,再興建兩艘較大型航母,即後來的約克城、企業和超額的大黃蜂。
龍驤號
日本方面收到消息後,立刻就放棄了建造一艘兩萬噸級航母的計劃,這樣在數量上也依舊能維持對等的五艘航母。此時世界各個海軍大國們都已經隱隱流露出了不準備延續《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意願,因此日本海軍便直接把噸位放大到1.8w噸,誕生了最終的G9計劃:68架艦載機,續航能力7800海裡/18節,航速35節。總的來說就是除了排水量之外,其餘指標都做了大幅度讓步。
蒼龍的艦體以同時期的最上型重巡洋艦艦體作為藍本,在其尺寸上放大,並採用了雙曲線艦艏以適應設計上的高航速。蒼龍公試航行時航速達到了34.9節,創下了日本航母的最高航速記錄,足以與巡洋艦甚至是驅逐艦一起協同作戰。
蒼龍號裝備有零戰二一型、九九式艦爆和九七式艦攻共63架(1942年4月)。
零戰二一型
九九式艦爆
九七式艦攻
蒼龍1934年11月20日開工於吳海軍工廠開工建造。次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
侵華戰爭期間
1938年4月,與龍驤一起編入聯合艦隊第二航空戰隊,前往侵華戰場華南戰區作戰。10月,由蒼龍與龍驤起飛的大量艦載機轟炸中國軍隊陣地,以支援日本陸軍攻佔廣州。
1939年中旬,蒼龍級二號艦飛龍編入第二航空戰隊,兩艘姊妹艦搭檔空襲廣西南寧、柳州及滇緬公路,至1940年秋季戰時已趨於平靜。
飛龍號
1941年3月,以法屬印度支那與泰衝突為由,蒼龍率第23驅逐隊,駛向南海示威。此間與夕月號驅逐艦相撞,結束任務之後與飛龍一同回到日本本土,進行簡單修理。4月,蒼龍與飛龍組成第一航空艦隊第二航空戰隊,蒼龍任旗艦。7月,蒼龍加入日軍進駐法屬中南半島的支援部隊,隨後返回日本為對美開戰做準備。
偷襲珍珠港
1941年,日本時間12月8日凌晨,偷襲珍珠港開始。蒼龍在首輪攻擊中擊沉了猶他號靶艦。
沉沒的猶他號
在隨後的攻擊「戰列艦大街」中,蒼龍攻擊了加利福尼亞號與內華達號,以一枚九九式80番5號炸彈貫穿亞利桑那號並引爆了其彈藥庫,千名美國海軍水兵隨此艦的沉沒而犧牲。這艘船也是美軍當天犧牲最慘重的一艘。
在第二輪攻擊中僅檀香山號巡洋艦被炸成重傷。
檀香山號
威克島作戰
1941年12月,蒼龍與飛龍加入在威克環礁島海域作戰的第四艦隊。威克島上僅有剛由企業號航母運送來的12架F4F野貓戰機,第四艦隊於偷襲珍珠島當日發動進攻。雖然美軍受到突然襲擊,但剩餘戰機依舊痛擊了進犯的日艦:如月號被臨時掛載炸彈充當俯衝轟炸機的F4F命中,當場沉沒。
如月號
21日,蒼龍與飛龍的艦載機協同實施第一輪空襲;22日,兩艦實施第二輪空襲。威克島上美軍F4F野貓被日機圍剿殆盡。23日,因雙方力量過於懸殊,威克島美軍投降。
1942年1月24日,蒼龍與飛龍協同南下參加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攻略作戰,攻擊安汶島。 2月,與第一航空戰隊會合,轟炸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入侵爪哇島等作戰。3月末,奉命進入印度洋,掃蕩英國遠東艦隊殘部。4月5日,襲擊科倫坡,下午遭遇英軍重巡洋艦編隊。蒼龍號發動了日本聯合艦隊史上最成功的俯衝轟炸攻擊:成功擊沉多塞特郡號與康沃爾號。
多塞特郡號
4月9日,突襲亭可馬裡,與友艦配合向英軍輕型航母競技神號發動進攻,競技神號當場沉沒。
競技神號
4月底,蒼龍回航日本為中途島戰役做準備。備戰中,蒼龍除了預定的載機以外,還搭載了兩架新銳高速偵察機二式艦偵,足以輕鬆甩掉美國當時的主力戰機F4F野貓。由於密碼被美國破譯,所以美國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著蒼龍號所在的南雲機動部隊發動猛烈的攻勢。
中途島作戰
1942年5月27日,蒼龍隨艦隊從本土出發前往中途島。6月4日,中途島突襲作戰開始。
首輪攻擊由蒼龍與飛龍負責主要進攻任務但攻擊效果不佳,前線請求實施第二輪攻擊,赤城與加賀遂開始將艦攻上的魚雷換裝為陸用炸彈,而蒼龍與飛龍的艦爆則掛載對艦炸彈,做好了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美軍艦隊的準備。
8時30分,蒼龍起飛一架二式水偵,受南雲司令部命令,航向西北。此行是前去證實稍早前利根號巡洋艦水偵所傳回的發現美軍主力航空艦隊的消息。二式水偵於11時30分左右發現美軍航母編隊,卻發現自己機上的發報機失效,無法傳回情報。不過事實證明,二式水偵此時就是傳回了情報也於事無補:第二航空戰隊司令此時已諫言南雲司令部:立即派出蒼龍與飛龍的艦爆攻擊美軍航空艦隊。
但南雲忠一卻打算待赤城與加賀的陸用炸彈(此時已下達第一次換彈指令),再全部換為魚雷,這樣才能做到艦爆艦攻並行的方式。
10時20分,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的SBD俯衝轟炸機群飛抵南雲艦隊上空,在兩分鐘之內將赤城和加賀燒成火炬。3分鐘後,來自約克城號航母的SBD也抵達了蒼龍上空,利用間歇雲的掩護,向蒼龍俯衝投彈。三枚直擊彈命中蒼龍號飛行甲板上面,引爆了停在甲板上的戰機與堆積的炸彈魚雷,機庫當中更是發生連環爆炸,全艦上下陷入一片大火。
10時45分,蒼龍下達棄艦命令,晚上7時,蒼龍沉沒。
1942年8月10日,蒼龍號航空母艦除籍。
現今
接任蒼龍之名的是日本二戰以後建造的最大噸位的一級常規動力潛艇,蒼龍號潛艇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艘實戰型AIP潛艇,是海上自衛隊最大的潛艇。也是繼韓國214型和巴基斯坦阿戈斯塔90B級之後的亞洲第三款AIP潛艇。而三者採用三種不同的AIP技術,日本也成為世界上繼瑞典後第二個採用斯特林發動機AIP系統的國家。它標誌著日本潛艇從此步入AIP時代,潛艇作戰能力也將大幅升級。"蒼龍"號的下水,也標誌著日本海自21世紀頭15年中最重要的4個主戰艦艇發展項目: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日向級直升機母艦、19DD型通用驅逐艦、蒼龍級AIP潛艇中已有3個取得重大進展,新一代日本海自主戰艦艇陣容已悄然成形。
「蒼龍」裝備有6個533毫米魚雷,具體布置方式是,在潛艇首部分為上下兩層水平排列,上層2個,下層4個。魚雷發射管可發射89型魚雷、魚叉飛彈以及布放水雷等。其中,89型魚雷的作戰深度可達900米,整體性能與美國MK48ADCAP魚雷基本相同,是一種反潛反艦均有效的攻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