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11日,在當時全球頭號反動派國家美國的後院,拉丁美洲的智利共和國,發生了一場推翻總統的軍事政變,以馬克思社會主義為其畢生理想、以建立「智利式社會主義國家」為其終身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反對帝國主義及發動勢力的總統阿連德,手持AK—47自動步槍戰死於總統府內,此事立即引起了中國、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政府及人民的強烈譴責與抗議。
薩爾瓦多·阿連德,1908~1973,智利醫生、政治家、總統。阿連德出生於智利瓦爾帕萊索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少年時期跟隨家人先後在智利國內多地定居。1926年前往智利大學醫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就開始大量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及史達林著作,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及社會主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同時還積極參加和領導反對資產階級政府的學生運動;1933年大學畢業並獲醫學博士學位;1933年參與並創建了智利社會黨,1934年擔任社會黨瓦爾帕萊索支部秘書,1937年作為瓦爾帕萊索省和基略塔省代表當選為眾議員,1937年~1939年任社會黨瓦爾帕萊索支部秘書長;1939年~1942年擔任衛生和社會福利部長;1943年~1944年擔任智利社會黨總書記,1945年再次當選參議員;1953年、1961年和1969年三次連任參議員職務;1966年~1969年擔任參議院議長。阿連德在1952、1958和1964三次參加了總統選舉,但均以失敗告終。
1970年10月,阿連德的社會黨與「智利共產黨」、「聯合激進黨」、「人民行動」及「獨立人民行動」等四個左翼黨派聯合成立了「智利人民團結陣線」。在第一輪總統競選中,多黨派混合的「人民團結陣線」僅獲得了36.63%的選票,不敵右翼的「智利民族黨」和原執政黨、溫和左翼的「基督教民主黨」,因此根據智利的《選舉法》,就只能進入由議會投票再選總統的第二輪。其間恰好出現了「民族黨」激進組織暗殺了陸軍總司令事件,並引起舉國上下的譁然憤慨。憤怒的「基督教民主黨」在與阿連德秘密磋商後,準備在議會主持的第二輪選舉中投票支持「團結陣線,但同時又附加了「團結陣線」必須籤署《憲法保證條例》的承諾條件,以確保「團結陣線」執政後不採取任何激進方式或手段改變國家《憲法》的原則及規定。為了贏得總統選舉,阿連德籤署並出具了這份承諾文件,因為得到了「基民黨」的支持,「團結陣線」贏得大選,阿連德終於當上了總統。
1970年11月,如願當選總統的阿連德隨後在就職儀式上向全國人民發表了安撫人心的重要講話,聲稱他「絕不用暴力而會用』紅葡萄酒和餡餅』來實現偉大的國家及社會改造計劃」;他一定要將智利建設成一個「民主、多元化和自由樣式」的社會主義新國家;一定會讓全體智利人民從此過上甜甜蜜蜜的幸福生活。
為了加快建設「智利社會主義」的步伐,阿連德總統任職不久即開始「大刀闊斧」革命性行動了:他首先通過「緊急修憲」方法將「兩院制議會」改變為更有利於一元化領導的「一院制」,以加大國家政治經濟全面改革的速度;他緊急制定了「以公有制為主、與合作制及私有制並存」的新經濟政策,將國家最大的資源性產業銅礦及鐵礦(包括外資及國內私人資本所經營的)全部收歸國有;大力推行土地國有化改造政策,徵收了34000個大土地所有者的800多萬公頃土地改建成國營農場或分配給無地農民耕種;以政府法令形式強制提高工人工資35%~40%,建造了2.5萬套福利性住房分配給無房者居住,引起職工階層的歡呼聲一片。到1973年,中央政府直屬的大型企業已超過了500家,政府已控制了全國90%的金融業、80%的出口貿易及55%的進口貿易,國家經濟出現了一片罕見的欣欣向榮景象,智利廣大工農群眾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超級幸福感。
在加速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阿連德總統還積極開展了主動的外交戰線工作,上任不久他即絡繹不絕地出訪了古巴、蘇聯、中國、越南、東德、羅馬裡亞、朝鮮、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等社會主義及第三世界國家,還趕在美國之前於當選當年就與中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1971年阿總統在推中國重返聯合國問題上也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時的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此也都非常感恩)。
從1972年開始,因為「超級大國有化、超級大投資、超級大福利」、和「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快速增多,智利的經濟與政治形勢開始出現了疾速大滑坡,工農業生產與GDP增幅出現了急降、商品奇缺、財政拮据與通貨膨脹等災難開始嚴重困擾這位雄心勃勃的「社會主義總統」了。
1972年,國內生產總值即下降了3.6%,其中農業生產下降率為22%(小麥產量減少了40%,1973年進口小麥彌補國內需求即耗用了高達5.11億美元的珍貴外匯),通貨膨脹率到達140%(1973年更增加到了381%)。智利的工人、農民、小生產者及中小商人終於無法忍受了,開始大規模上街遊行示威,實施持續性罷工抗議了;而阿總統賴以為堅強後盾但卻實際上長期處於內鬥內爭不止的執政聯盟「人民團結陣線」中的矛盾此時也到了難以調和之際。面對日益嚴峻的經濟社會危機,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實驗家阿連德又推出商品配給制,要求老百姓「勒緊褲腰帶」與共和國「共渡難關,以便再造輝煌」,但無法真正「喝紅葡萄酒、吃牛肉餡餅」的智利選民再也不相信阿總統的承諾了,社會經濟政治形勢出現了山雨欲來風滿樓之狀況。
1973年9月11日,以阿連德親手提拔的陸軍總司令奧古斯託·皮諾切特將軍為首的軍人集團突然發動了要求社會主義總統「引咎辭職出國」的軍事政變,阿連德總統在電話約談陸軍總司令及國防部長均無果的情況下,親率20餘名忠誠衛士、身背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贈送的AK—47自動步槍,毅然趕赴總統府莫內達宮堅守總統崗位,與總統府衛隊官兵一起奮勇抗擊政變軍隊,在政變軍隊的坦克、裝甲車、大炮及戰機聯合攻擊下,堅決拒絕投降而以身殉職。
「他是和平與建設的標誌,是革命的旗幟,是創造執行力的旗幟,是人類情感極度張揚的旗幟。」這是阿連德參議員於1953年在前蘇聯偉大領袖約瑟夫·維薩裡奧諾維奇·史達林大元帥逝世後發表的緬懷講話;阿連德總統在被政變軍包圍的總統府裡還借用臨時廣播向他的人民發表了如下充滿戰鬥激情的講話:「我絕不辭職,我將用一切方式對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進行抗爭,哪怕以生命為代價」。由上述言論應該不難看出阿連德總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理論思想的信仰與追求程度。
讓人驚奇的是,智利國民對這位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者前總統卻採取了十分寬容的態度,1990年智利新政府為阿連德舉行了隆重的葬禮;2008年政府還發行了紀念阿總統的郵票,並在多個城市樹立了阿總統的雕像;每年的9月11日,其支持者還會為他公開舉行紀念活動。在他去世40年後,由最高法院委託的獨立法醫機構還通過認真的遺體鑑定,確認了他當年系自殺而否定了其支持者長期所認定的「被政變軍所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