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體系是一戰後美國主導的一種體系,更多的出於一種理想。原則是國家之間互相尊重主權、領土,規定「委任」統治,裁減軍備,國家之間有糾紛不能自把自為,要交給國聯處理。凡爾賽體系旨在維護各國主權,保持世界和平、民主。凡爾賽體系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體系太過理想化,高估了各列強的底細,殊不知一戰之後所有國家都開始越線,而且沒有考慮到這種體系會影響到某些國家的利益。加之該體系由美國主導,與歐洲隔著一條大西洋,而且該體系的維護者國聯中居然沒有美國,,因此這種體系是脆弱的,註定要被破壞不能緩解各國之間的糾紛,無法避免二戰的發生。
凡爾賽體系是威爾遜總統的理想衍生出來的。威爾遜總統充滿了美好的理想:把美國先進的制度、思想推廣到全世界,各國主權平等,互相尊重,世界永久和平……這種理想被稱為威爾遜主義。
威爾遜主義是一種淵源很深的理想,可以追溯到美國建國初的昭昭天命之世。畢竟最初到新大陸的是一批清教徒,有一種傳教士的精神。他們認為美國的體系是優秀的、先進的,但是很多地方仍處於野蠻、專制、蒙昧之中,要把民主、博愛、自由帶到全世界。這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美國。
今天的美國仍然十分天真,大力推行著普世價值,但是有時候推行的方式欠缺考慮,這集中表現在她對中東的政策。她一心想要在中東建立民主,因此,在巴以衝突上,偏袒意識形態與自己比較接近的以色列;在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但是不經意破壞了伊拉克各派力量之間的小小平衡(但本來也不怎麼平衡),恐怖組織有機可乘;在利比亞,推翻了卡扎菲的獨裁專政,卻沒有能夠在利比亞建立起一個健康的新政府,並且卡扎菲的支持者仍然多;在敘利亞,經濟、裝備上支持敘利亞反對派推翻巴沙爾專政,但是任何一個所謂「起義」一開始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慢慢地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的了,而伊斯蘭國以前正是敘利亞反動派,原本根本不能成氣候,但美國不小心給了他裝備和錢,就導致他肆虐中東。美國是個民主文明的國家,美軍駐紮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時候,難免有造成人員傷亡,這就觸動了美國人民的神經,反對的力量就會很強烈,造成了領導者很大的壓力,於是歐巴馬就撤軍,結果沒有美軍維護秩序,中東更加動蕩。
民主就有這個缺點,有時候為了順應人民的看法,會做出一些戰略上錯誤的事情,但是專制的國家更加只為了權力的穩固和更多的利益去想,做出的愚蠢的、短視的行為多得多得多,而且民主的國家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都快得多。
美國做錯了嗎?錯了。可是不是她,誰來維護中東的秩序呢?個人認為中東之所以亂,是因為中東原本是一個極度落後,甚是有些國家還處於部落狀態的地方,但一下子因為石油的發現被重視,一下子捲入現代化進程,如此激進,中東是不適應的,而且現代化的改革必然會觸及到某個階層的利益,不可能沒有一股「逆流而下」的力量。利益、文化、宗教的種種衝突,造成了中東各國之間複雜的各種矛盾,不是美國去維護其秩序,別的國家也不見得能做得比美國好。中東是有必要,也有能力民主化現代化的。土耳其的伊斯蘭世俗化改革已經證明了這條路行得通。但這需要時間。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犯錯,但是美國是民主的,糾錯能力強,我相信最終她是能解決這一切的。總是說美國整天推廣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有什麼不對?民主、和平、博愛……正確的東西為什麼不能推廣,不要因為推廣的方式有所欠妥,或者出現了推廣較新的價值觀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磕磕碰碰,就否定了本來是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只有理想不足夠的,理想也必須是切合實際,經過理性考慮的。而且你得實實在在做出成果。一個國家追逐理想的過程中難免有坎坷,但是如果這個國家是民主的,糾錯的能力會強得多。(文/Emma C很,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