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的興衰:從威爾遜到川普

2021-03-02 BLACK NOTE BOOK

和二十世紀早期的大多數美國領導人一樣,威爾遜也認為自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用他的話說,他的靈感來自「在文獻中對人性的長久觀察」,而不是來自邊境的混亂或啟發羅斯福的美西戰爭。威爾遜並不支持普世人權。他認同那個時代盛行的種族偏見和盎格魯-撒克遜沙文主義,並毫不猶豫地幹預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區以促進民主。但他對國際體系的看法基本上是由自由主義塑造的。

威爾遜的民族自決觀關注的是歐洲的民族,而不是那些歐美的殖民地,儘管他的言論對殖民地的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儘管在接受殖民地和帝國主義上還沒有達成一致,但一種根植於康德、密爾和其他人著作的自由主義傳統已經在英國和歐洲大陸發展起來。而和平的聯合正是歐洲的想法。威爾遜在外交事務方面並不是一個有獨創性的思想家。威爾遜並沒有創造自由主義觀點,但他把這些觀點綜合起來,形成了一種他認為更合乎道德的美國外交政策。他並沒有創造「自決」這個詞,但是他採納了它。

威爾遜懂得均勢,但他說這是不道德的,因為它使國家像奶酪一樣被切碎從而方便了其他國家。他認為建立在對抗侵略者的集體安全條約基礎上的國際聯盟更和平、更公正。威爾遜和羅斯福都支持幹預,但出於不同的原因。羅斯福支持幹預是由於與英國的權力平衡,而威爾遜是尋求沒有勝利的和平,他不信任使用武力會獲得切實的物質利益,認為美國的使命是領導所有國家進入一個嶄新的國際社會。威爾遜認為自己的觀點,是唯一一種能夠在短期內為美國人民所接受,並在長期內為全世界的道德觀念所接受的和平。

美國人對一戰的看法最初存在分歧。威爾遜那時尋求建立一種更符合美國道德原則的全球秩序,在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他堅持中立,並派他的副官豪斯到歐洲斡旋,試圖在沒有勝利者的情況下實現和平。在此期間,泰迪·羅斯福批評威爾遜的說教態度,以及他未能理解武力的重要性,也未能看到美國的利益來自於盟軍的勝利。

在1916年11月以和平綱領贏得連任後不久,威爾遜就面臨德國恢復無限制潛艇戰的挑戰(以及齊默爾曼試圖在墨西哥挑起事端的電報)。他仔細研究了可以進行的三個選擇:繼續保持中立;以武裝中立來保護海上船隻;加入協約國陣營全面參戰。威爾遜沒有選擇謹慎的中間路線,而是選擇了最大膽的路線(正如羅斯福所敦促的那樣)——但隨後他做了羅斯福不會做的事情。威爾遜沒有按照羅斯福的意願來解釋參戰的均勢原因,而是用美國的道德主義來包裝他的選擇。在向國會和全世界闡述他的14點原則時,他概述了一套新的理論,包括建立國際聯盟,以便在世界政治中建立一個更道德的秩序,這與他對美國價值觀的看法一致。威爾遜有兩個轉型目標: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改變世界政治的本質,他想把兩者聯繫在一起。

相關焦點

  • 美國新任空軍部長:希瑟·威爾遜
    希瑟·威爾遜於1982年畢業於美國空軍學院,獲得理科學士學位,之後贏取被譽為「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羅德獎學金,前往世界著名學府牛津大學深造,先後獲得國際關係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威爾遜曾撰寫發表《國際法和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武力使用》一書,如今已成為領域內的經典著作。
  • 威爾遜:百年前世界大變局中的美國大統領
    然而,從1914年到1917年初,威爾遜一直竭力避戰。為此,他多次自告奮勇充當交戰方的調停者,但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讓威爾遜的熱面孔貼上了個冷屁股。不過,他這麼努力,這麼熱衷「和平」的表現,大概也是其日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之一。溫馴的鴿子很快就開始鷹擊長空了。在第二個任期,威爾遜操縱「美國號」這艘巨艦來了個180度大轉變——美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美空軍部長威爾遜也「退群」了
    ·威爾遜公開表示,已向總統川普表達了將於今年5月辭職的決定,川普隨即表示同意並感謝她的付出。因此,美國需要加強戰備。一方面,注重解決美國的戰略目標與其所擁有的軍事手段不相匹配問題。一方面擴大空軍規模,以解決空軍戰鬥機中隊不足,戰鬥機飛行員缺乏,以及缺乏應對現代戰爭的有效訓練問題。去年9月威爾遜曾表示,以美國空軍現有的規模無法確保軍事優勢地位。她提出空軍到2030年要擴充四分之一,才能應對與中國、俄羅斯的衝突。
  • 從鼎盛到衰落,英國海軍留下了怎樣的悲喜劇?
    英國歷史學者本·威爾遜的《深藍帝國:英國海軍的興衰》一書,按照編年的順序,講述了英國海軍從8世紀到21世紀初的發展史,展現了英國從處於歐洲邊緣地位的三流海洋國家,崛起為全球性海洋霸主和貿易帝國的壯闊歷程。
  • 總統病了:美國前總統威爾遜罹患1918大流感的前前後後
    就在4個月前,1918大流感席捲美國,給新大陸民眾帶去了難以抹去的巨大傷痛。也許是見怪不怪,瑪格麗特·威爾遜罹患流感的消息迅速被各類「後一戰時代」政治要聞覆蓋。她的慈父、美利堅合眾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也未曾就此發表任何評論。那時,威爾遜在歐洲就「一戰」後新國際秩序建立問題忙得不可開交。1918至1919年威爾遜歐洲行的高潮自然是到法國首都參加象徵他心中「新世界起點」的巴黎和會。
  • 美國成於霸權,也會死於霸權!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國是超級大國,擁有霸權,讓美國獲得了很多的好處,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美國的霸權也給美國帶來無盡的麻煩,甚至有可能會讓美國發生嚴重的動亂,甚至解體。先別急著反對,下面我們重點給大家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文化領域說起:一個國家想要成為世界的中心,那麼就必須接受多元文化、鼓勵移民,只有那樣它才能成為世界的中心。
  • 蕭衡鍾:美國霸權的「新帝國主義」矛盾
    三、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矛盾   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真正的問題不在於上面談到的問題,而在於對存在的問題並未給出恰如其分的解釋。美國霸權「新帝國主義」的第一個矛盾在於它雖然肯定了美國的超級實力,但是同時卻不太清醒地過分誇大了這種實力。
  • 威爾遜的未竟之業:美國與國際聯盟 | 青年維也納
    威爾遜的未竟之業:美國與國際聯盟
  • 美國:從網絡霸權到信息孤島!
    我們的國家,任由資本控制的各類平臺、買辦長驅直入,被美國輕而易舉的完成了信息殖民主義的侵略。至今,我們才嘗到了信息殖民的苦果,明白了網絡主權的重要性,開始加大力度調整和布局建設。我們看到的各類「卡脖子」技術是明的,大家看不見的「掐脖子」是暗的,美國能夠藉由網絡霸權在全世界各地掀起各種地緣政治風暴,就是明暗結合的最好例證。
  • 美國國運,為何到川普這就突然不行了?
    等於川普同時把蓬佩奧、姆努欽、麥康奈爾全踹了的程度吧。最要命的是經濟。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後,美國陷入十年的滯漲危機之中,經濟低增長高通脹高失業。別國的GDP靠生產線,美國的GDP靠印鈔機。所以,美國的霸權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軍事霸權威懾,一個是貨幣霸權薅羊毛。這是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根本原因,大家心裡也都明白。但是美國人心裡沒數,美國人死活不願意承認自己這個不太光彩的形象。
  • 威爾遜總統的理想
    凡爾賽體系旨在維護各國主權,保持世界和平、民主。凡爾賽體系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體系太過理想化,高估了各列強的底細,殊不知一戰之後所有國家都開始越線,而且沒有考慮到這種體系會影響到某些國家的利益。加之該體系由美國主導,與歐洲隔著一條大西洋,而且該體系的維護者國聯中居然沒有美國,,因此這種體系是脆弱的,註定要被破壞不能緩解各國之間的糾紛,無法避免二戰的發生。
  • 中東突傳大消息,美國石油霸權土崩瓦解!
    長期以來,美國的石油霸權和美元霸權無人撼動,而美國也正是靠著兩大霸權,才有了長期橫行世界的資本。嗯而這期間,也有國家試圖挑戰美國的兩大霸權,但到最後無一成功並以慘敗而收場。 時任國際貨幣組織領導人卡恩就是一個例子,卡恩是法國人,也是歐元的倡導者,同時也是當時法國總統大選的熱門候選人。
  • 川普想成立美國第六大軍種,但利益之爭是個坎兒
    若真如川普所願,美國的太空力量從空軍中分離出來,所成立的「太空軍」將成為繼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和空軍後的第六個軍種。川普的議題提出後,立即引發參眾兩院、國防部長、空軍部長等相關各方的熱烈討論。作為一個大方向,美國太空部隊獨立成軍的步伐可能會加快,但必然難以一帆風順。
  • 《讀書》特稿 | 王炎:川普的政治遺產
    《人物周刊》封面的川普(來源:google.com)這是自由女神像陰影下另一幅美國圖景,如果早年間被譯介到中國,川普這副德行,可作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反面教材;如今在消費文化大潮裡,他便是大眾偶像。但全世界看重的仍是精英化和理想化的美國,花花公子式的人物只配花邊新聞。
  • 川普和美國衰落的框定 | 國政學人 第451期
    川普的民粹主義被納入了他的民族主義和新重商主義議程,其中一個重點是美國霸權的強制性的「硬實力」方面(或「偉大」,川普偏愛的術語)。         川普的修辭策略,以及公眾對他的風格的接受度,都受到了圍繞他當選的物質背景的影響。在分析川普的話語時,必須結合美國在相對衰落時期面臨的結構性現實。美國政治經濟的物質條件是通過特定主體的行為和話語實踐來調節的。
  • 守成霸權倒逼時代覺醒—反思歷史覆轍的關鍵時刻到了
    這一切,使倒退到建交41年來最低點的中美關係雪上加霜。美俄關係早已惡化到艦機對峙、劍拔弩張。去年8月美國退出1987年美俄「中導條約」,迅即研發新型中程飛彈,引起俄方高度警惕。今年1月31日,美國《新聞周刊》透露,美國已將低當量W76-2核彈頭部署到田納西號核潛艇,「可能增加衝突演變為核戰爭的可能性」。2月22日,防長埃斯帕還到戰略司令部現場觀看對俄有限核打擊的模擬「微型演習」。
  • 普林斯頓校長自述:我們為什麼要把威爾遜總統除名?
    由於威爾遜的種族主義立場與政策,他的命名不適合用於命名學校,普林斯頓學者、學生和校友必須堅定反對各種形式的種族主義。威爾遜是美國第28任總統,1913年-1921年在職。當選總統之前,他在1902年-1910年間出任過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和新澤西州州長。這並不是普林斯頓第一次考慮和威爾遜劃清界限。
  • 理想主義者威爾遜,與他的民族自決
    為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規劃戰後世界的藍圖,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十四點原則」作為「建立世界和平的綱領
  • 西蘭公國為啥能延續到現在?打退了英國海軍,威爾遜總統發話了!
    然而,在英國旁就有這樣一個國家----西蘭公國,從1967年建立後,一直延續到現在。提到理由竟然是,他們打退了英國海軍,威爾遜總統發話了!怒濤塔提到西蘭公國的建立,就要從二戰說起。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
  • 帝國謀士:從基辛格到博爾頓
    雙向交流活動,對於中美關係大局走向是有益的,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川普仿佛逐漸在恢復理智,連續向中國發出和解信號。從長遠來看,美國遏制中國的目標不會變,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對手的態度也不會變,在這一點上,任何盲目樂觀,或重新提升對美國的期望值是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