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謀士:從基辛格到博爾頓

2021-02-13 後沙

這兩天,中美兩國高級別交流重新恢復。

一邊是中國代表團離京前往華盛頓,出席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楊潔篪與博爾頓會面,另外,應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邀請,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將同時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

另一邊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第N次訪中國,95歲高齡的人,仍舊思路清晰,觀點鮮明。

雙向交流活動,對於中美關係大局走向是有益的,美國中期選舉塵埃落定,川普仿佛逐漸在恢復理智,連續向中國發出和解信號。

從長遠來看,美國遏制中國的目標不會變,川普政府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對手的態度也不會變,在這一點上,任何盲目樂觀,或重新提升對美國的期望值是天真的。

川普,博爾頓他們已經將美國的外包裝全部撕掉,不僅是對中國,還有歐洲,以及鄰居們,展現出一副猙獰貪婪的真面目。

「美國優先」思維不會被改變,它之所以願意跟中國緩和,是因為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和決心讓它知難而退。

美國依然想努力維護全球霸權,在其帝國霸權建立的過程中,兩百多年來,美國謀士們的智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識精英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它的精彩不僅在於梟雄們的雄才偉略,還有他們身邊謀士的精妙算計。

跳出小說,再看當今美國,謀士的功能不可以替代,甚至在內政外交上具有決定性作用。

美國謀士必定來自於知識界,川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旦入主白宮,無論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方面,都需要許多助手為他提供決策參考。否則他搞不清楚《中導條約》到底具體寫了什麼?

美國的謀士們存在於官僚體系,官方智庫,媒體高層,專業學院,基金會等機構,具體來說,選撥來源是:

外交關係協會,普林斯大學威爾遜中心,霍普金斯大學尼策學院,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海軍軍事學院,布魯金斯學院,卡內基基金會等等學術機構。

最出色的人才將進入總統顧問班子,國務院,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甚至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到這時,知識精英將放下教學任務,一心為美國內政外交出謀劃策。

謀士們,不會因為執政黨派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棲動物,當共和黨不喜歡某些民主黨知識精英時,他們將回到學術圈,或者反過來。

但池塘永遠是那個池塘,發出呱呱呱聲音是他們的責任,只不過,有時在陸上,有時在水裡。

在西方世界,謀士地位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甚至更早,通常國王們不喜歡長篇大論的講解,所以,謀士們必須學會幹脆,簡潔,明了的說話方式與國王溝通,並影響他的決策。

還有一種謀士,負責對輿論的引導,以推動某項政策的實施,這項工作主要落在智庫上(媒體,學者,權威等),方式有寫文章,寫評論,暢銷書,電視脫口秀,電視訪談等。

這兩種謀士構成了美國制定政策和推動政策的完善結構,缺一不可。

比如說,2003年攻打伊拉克,小布希的決策來自於顧問團體對美國利益權衡結果,至於用何種理由開戰?則由另一批謀士負責。

當小布希下定動武決心時,他要做的就是調動軍隊,授權各位將軍的行動權限,至於「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藉口是否真實?這不是總統要考慮的事情,「人道主義,和平主義,真實信息」先放在一邊。

小布希能知道薩達姆家裡藏著什麼嗎?他只能通過謀士們提供的信息來判斷。

當鮑威爾在安理會上晃了晃洗衣粉時,負責推動政策的謀士們上場了,他們要通過電視,電臺,報紙,網絡讓民眾們相信,美國的理由是成立的!戰爭是正義的!

制定政策,推動政策,結束政策,就是美國知識精英對國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答案有多種多樣,主題永遠只有一個--「美國利益」。

當謀士們出現信息空白時,就無法為總統提供正確意見,比如韓戰,他們沒有判斷到毛澤東會出兵朝鮮戰場。

因此,在制定政策,推動政策這兩個環節開始後,卻無法主動結束政策,造成了慘重的損失。最終不得不放棄勝利目標,通過談判劃下三八線。

總的來說,美國謀士們還是成功的,否則,美國也不可能安全渡過嬰兒期,少年期,成為一個大塊頭。

總統身邊的聲音

博爾頓被稱為鷹派中的鷹派,比「瘋狗」馬蒂斯還激進,這樣的人,本身就背離了傳統謀士的基本特點。最初,川普的總統安全顧問並不是他,第一位是弗林,然後是麥克馬斯特,今年3月才換上博爾頓。

博爾頓生於194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執業律師,曾在裡根政府擔任助理司法部長;老布希政府擔任助理國務卿;在小布希政府中出任副國務卿,主管軍控事務;2005年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川普選擇他並不是因為博爾頓比前兩位更有智慧,而是因為麥克馬斯特和國務卿蒂勒森都主張維護《伊朗核協議》。

善於傾聽是一位偉大總統的必備素質,像華盛頓,就對漢密爾頓十分信任,他也沒有辜負總統的期望。

川普聽不進意見,他更像是一位自戀的國王,能跟他共事的大臣們,往往要比他更激進。

與基辛格相比,博爾頓就像一位喜歡推倒積木的頑童,而不是搭建積木的智者,當然,推倒比搭建來得容易而痛快。

基辛格生於德國,長於美國,是猶太裔移民,以自己的才智,得到了移民者在白宮的最高職位。

說他是大師,是因為在那個風雲激蕩的歲月中, 他展現了高超的戰略眼光和外交手腕。 

但他始終是美國利益堅定不移的代言人,執行者,推行者,美國之外的人和事都可以犧牲,決不是什麼和平主義者。

他的名字總是和尼克森聯繫在一起,是尼克森總統成就了他一世英名。

作為總統,尼克森只管大事方針,不愛管具體細節,私人辦公室甚至不安裝電話,他只想一個人靜靜,這就給了基辛格很大的發揮餘地。

換句話說,博爾頓再有本事,遇上川普這麼個主,有什麼好主意,老頭就迫不急待地發推了,然後,第二天醒來又反悔。

1968年,尼克森VS洛克菲勒競爭大位時, 基辛格是洛克菲勒的人,對尼克森極盡攻擊之能事。

結果尼克森贏了,基辛格承認錯了隊。尼克森還是把基辛格招入核心幕僚團隊,委以重任。

那時美國政治遠沒有今天這般骯髒和偏激(看看川普的作風,今天又把司法部長給炒了)。

基辛格知恩圖報,為尼克森的對外政策殫精竭慮,識時務者有俊傑,方能成大事,不以政治派別選擇主子,這是典型的謀士。

基辛格聰明在於,他把最複雜的中東問題丟給了國務卿羅傑斯,以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身份直接參與對蘇政策,對華政策,而尼克森最重視的就是這兩國關係。

1971年5月20日,美蘇終於達成突破性協議(核裁軍),羅傑斯居然事前不知道,第二天去找總統抗議。

所有大國都清楚,尼克森身邊的聲音來自基辛格,再對比川普,現在中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都不知道該找誰打交道,才能代表川普的意思。

1972年尼克森訪華,無疑是基辛格謀士生涯所取得的最輝煌成就,它標誌著中美蘇三角外交戰略模式的確立。

2月21日到28日,被尼克森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 尼克森回國後曾對國會領導人說過,他認為中國人願意與美國接近,出於兩種因素驅動:


 一,中國要躋身世界大國行列。


 二,他們同蘇聯關係已無可挽回。

這兩點正是基辛格提供給他的戰略分析,前提是不與中國搞對抗。最終贏的是美國,輸的是蘇聯。

從個人角度來說,基辛格是最善於游離美國「民主」體制之外的老滑頭,「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森下臺,他卻毫髮無損,還跟著福特風光了一陣,成了國務卿。

今天,他來中國表達的最主要觀點,仍然是不同意美國將中國視為對手,間接反駁了博爾頓的觀點。

去年他去莫斯科見普京,國內網媒就說他主張「聯俄抗中」,造謠造到基辛格自己不得不出來闢謠。

來中國,又說他是配合川普,唱紅臉白臉,忽悠中國,這些網媒得有多聰明?

前面說過,推動輿論,忽悠民眾,這些活不是基辛格幹的,他不屬於這種謀士類型。95歲了,他的話,川普願意聽就聽,不聽,也無損他「中國人民老朋友的」稱號。

看看現在的美國政壇,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窩不如一窩。基辛格還得拖著九旬高齡之軀多次波奔波於中美之間,真不知今夕何夕?

美國想用恐嚇,威脅來讓中國屈服,從1949年之後就是痴心妄想,杜魯門,艾森豪做不到,川普同樣也做不到。何必等踢到鐵板後,才懂得基辛格他們為什麼當年要這麼做?

如果說基辛格他們是美帝國的開路者,那麼博爾頓他們就是美帝國的抬棺者。

相關焦點

  • 扒皮美帝戰爭狂魔博爾頓!
    到2003年1月,在布希政府中任職的博爾頓又說:「如果聯合國派出足夠人手的話,他們肯定能夠找到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聯合國找不到的話,那美國只有挺身而出了。」歷史已經證明,布希政府最後向伊拉克發動的這場戰爭是多麼可笑。而博爾頓這樣的戰爭狂熱分子要為其負責。
  • 「狗頭軍師」博爾頓為何突然被解僱?
    這屆白宮的核心幕僚走馬燈一樣的換人早就不叫什麼事兒,但是博爾頓的被解僱,仍然比較罕見,因為歷代美國總統是很少半路解僱國家安全顧問的。而這個剛剛被解僱的博爾頓,又號稱美國鷹派之中的鷹派。而且前幾天美國總統還親自點名說博爾頓就是一個鷹派。為何回頭就被解僱了呢?另外,國家安全顧問這個職位,在美國內部到底負責什麼,或者說相當於我們比較好理解的什麼角色呢?下面就一一來分析。
  • 那個基辛格到底是幹啥的?
    如果要用個中國人做比較,來描述基辛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看張維為。張本人是學者出身,現在也在復旦當教授;他同時對政治非常感興趣;以前是鄧公的翻譯,現在也比較活躍。基辛格是德國猶太人,但德語說得不太好,納粹上臺時他們家跑到了美國。他後來在美國上大學,一直讀到哈佛哲學系博士,隨後一直在哈佛教書育人。哈佛期間,他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是他自己當時不知道。
  • 川普起訴博爾頓案判決書書(全文)
    博爾頓同意遵守表格SF312的限制,直到美國政府授權代表已書面方式解除他的這一限制。另外一份協議,表格4414,詳細說明博爾頓必須遵守獲得高度機密信息(簡稱「SCI」)的條件。2019年12月,博爾頓向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提交手稿,供出版審查。在接下來的四個多月裡,博爾頓將他收到的來自負責資料獲取和信息安全管理的高級主管Ellen Knight的編輯建議納入手稿中,這些編輯建議是重複的和廣泛的。2020年4月27日,Knight通知博爾頓,她不再認為手稿中包含機密信息。博爾頓聲稱他和Knight討論了最終書面授權可以在當天下午就準備好的可能性。
  • 川普起訴博爾頓案判決書(全文)
    違反保密協議導致的結果是,披露、出版、透露不符合表格[SF 312]的機密信息所產生的(不論過去產生還是將來產生,或是可能產生)所有版稅、報酬和酬金歸美國政府所有。博爾頓同意遵守表格SF312的限制,直到美國政府授權代表已書面方式解除他的這一限制。另外一份協議,表格4414,詳細說明博爾頓必須遵守獲得高度機密信息(簡稱「SCI」)的條件。
  • 三國十大最強謀士排名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三國時期的哪位謀士呢?謀士指的是設謀獻計的人,通常為那些為國家立法、行政以及相關決策活動,提供個人智力成果並發揮重要作用的人。在我國古代,他們可以說是智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的智囊,在戰爭中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往往一個決定能夠改變整個國家或軍隊的命運。今天排行榜123網小編帶大家盤點三國中那些最厲害的謀士著名人物,大家猜猜諸葛亮排名第幾呢?
  • 基辛格:儒家學說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回復「晚安」有驚喜共讀菌:今天是共讀基辛格的幾乎所有帝國都是憑藉武力建立的,然而沒有一個能夠靠武力延續下去。若要長久統治世界,必須化武力為義務。否則統治者會為了維護統治耗盡精力,卻無力塑造未來,而塑造未來才是政治家追求的終極目標。壓迫若能讓位於共識,帝國即可得以延續。中國就是一例。中國統一的方式以及周期性的分裂與統一有時極其殘酷,中國歷史上不乏血腥的叛亂和暴虐的皇帝。
  • 解職博爾頓:川普這是間接對華釋放積極信號?
    在中美磋商的敏感時刻,解除「鷹派大佬」博爾頓的職務,不能不使人產生某種聯想。 一、川普對華間接釋放一種積極信號? 這是或許川普在對華釋放積極信號。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博爾頓不僅是鷹派代表,更是反華的急先鋒。近一段時間以來,原本與中美磋商無關的博爾頓,卻一直公開攻擊中國。
  • 城郊酒肆丨三國最強謀士排行
    為了幫各位主公過渡,早點滿血復活,小仙帶來「三國最厲害謀士排名榜」,分享給大家輕鬆輕鬆~ 小仙百度了一下「謀士」的定義,貼出來給主公們看看:謀士,指的是設謀獻計的人,他們可以說是智囊,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軍隊的智囊,在戰爭中他們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往往一個決定能夠改變整個國家或軍隊的命運。 好了,了解到了謀士的概念,下面我們言歸正題。
  • 基辛格、三角關係與世界秩序
    最近媒體披露,基辛格向川普總統提出的外交「錦囊妙計」就是緩和美俄關係,或者實現美俄關係正常化,以此來平衡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無論基辛格是不是向川普提供過這樣的建議,我們都能看到川普對俄外交政策的調整。另外,這樣的建議可能因為有基辛格而更具有可採納性。無論世界秩序的演變,還是大國政治的變遷,尤其是源於歐洲的「均勢」秩序的全球化,都會讓大國關係再次回到靈活調整的時代。
  • 平析 |《博爾頓和索羅斯上演「換臉戲法」》-在中美貿戰升級時皺眉的博爾頓走了,公開叫囂要擊敗中國的索羅斯來了.
    美國鷹派博爾頓走了,這不符合常態。因為博爾頓是典型的美國傳統共和黨人,典型到了近乎樣板一樣的人物。他曾在小布希政府擔任副國務卿,後又被川普聘請為美國安全事務助理。他的走,意味著大變局時代已經到來。所有路徑依賴者,拒絕創新求變者,都將出局。
  • 基辛格來華:是「信使」,還是「說客」?
    或許,基辛格博士只是單純以創新經濟論壇名譽主席名義來參會。此訪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使命。但是,雖然高齡但此老依然是活躍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就決定了他依然擁有重要的影響力。而就在今年,川普曾經多次與基辛格通電話,並親自登門進行過討教。當然,雙方溝通的內容是什麼不得而知,但以基辛格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和國際社會上的特殊地位來看,中國話題肯定是重點內容之一。
  • 「骯髒戰爭」陰影裡的基辛格 政能量
    從1976年到1983年,有超過2萬阿根廷人被軍政府秘密拘押、折磨和殺害。這被稱為「骯髒戰爭」。解密文件顯示,從美國總統福特到國務卿基辛格的諸多美國高層了解阿根廷軍政府的做法,但考慮到美國的自身利益,不願對軍政府揮舞「人權大棒」。
  • 尹國明:美國基辛格、中國胡錫進,為什麼都突然畫風大變?
    比如在中國,現在的美國和四年之前的美國,在公眾中的形象差別有多大?四年之前的美國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評論區,還是精神美國人的樂園,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國網民的愛國主義展示窗口。隨著美國軟實力下降,美國的硬實力究竟衰落到什麼程度,也就開始浮出水面,距離裸泳不遠了。尤其是這次疫情,對美國的軟實力的削弱會是相當嚴重的。當然,硬實力也不會不受影響。
  • 基辛格對ISIS和蓋達組織的真實看法
    作為一個深入介入美國的國際關係戰略制定的元老級人物,基辛格在其新書《世界秩序》中曾對伊斯蘭國和蓋達組織等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進行過評價
  • 陳壽最為推崇的三國八大謀士:蜀漢一人,曹魏三人,東吳四人
    ,謀士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時期如同三國這樣擁有如此之多謀略出眾的謀士,他們的存在使得三國的歷史更為精彩紛呈,今天就來看一看《三國志》作者陳壽最為推崇和認為最厲害的三國八大謀士:蜀漢一人,曹魏三人,東吳四人(只以陳壽的點評為依據,不做排名)。
  • 三國謀士雖多,但真正做到算無遺策的僅有兩人,有一人被稱為謀主
    到三國時期的時候,謀士的作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且有謀士和沒謀士的差距很明顯,在呂布沒得到陳宮時,只能到處找人投靠;在劉備有諸葛亮之前,也是只能寄居劉表處。在這種情況下,謀士的地位前所未有的被提升了起來,哪個大諸侯麾下的謀士團地位低的?
  • 基辛格:中國大陸10年內不會武統臺灣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在參加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的電視節目時稱,他預計中國大陸不會在未來十年內「武統臺灣」。據彭博社11月20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加美國記者法雷德·扎卡裡亞(Fared Zakaria)的節目「GPS」談論中美關係,節目預計將於當地時間21日播出。
  • 基辛格論中國
    本期長文推薦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11年的作品《論中國》中的序言及尾聲部分。基辛格的《論中國》是寫給美國人看的,但其視角相對中性,理性客觀的分析了中美之間的分歧與合作,更多地從美國人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來理解中國,理解中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和決策方式,總體上對中國這個具有古老歷史的大國保有尊敬。
  • 無力回天的基辛格, 只剩"沉默是金"
    在美國目前的政治生態中,對普京的妖魔化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儘管如此,美國決策界仍然難以割捨「聯俄抗中」的構想。畢竟,美國在大三角中同時與中俄對抗,不符合美國長遠的戰略利益,尤其是在美國國力相對下降時期。打一拉一,各個擊破,防止歐亞大陸出現一個龐大的反美板塊,才屬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