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來華:是「信使」,還是「說客」?

2021-02-13 崑崙策研究院

21日,一則新聞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那就是96歲高齡的基辛格博士來華出席在北京召開的2019創新經濟論壇人們只是關注了他在論壇上發言提出的中美關係「處在冷戰的山腳下」,「若衝突比一戰更嚴重」的警告。卻沒有想過他此次來華有沒有其它的目的

或許,基辛格博士只是單純以創新經濟論壇名譽主席名義來參會。此訪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使命。但是,雖然高齡但此老依然是活躍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就決定了他依然擁有重要的影響力。而就在今年,川普曾經多次與基辛格通電話,並親自登門進行過討教。當然,雙方溝通的內容是什麼不得而知,但以基辛格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和國際社會上的特殊地位來看,中國話題肯定是重點內容之一。在中美磋商談判的關鍵時刻,基辛格來華參加重要會議,按理說川普應當不會不聞不問。只是不知道,基辛格是作為「信使」傳遞川普的特殊信息?還是作為「說客」幫助川普說服中國?即使什麼使命都沒有,以基辛格的地位和影響力,也不會不知道川普目前想的是什麼,以及中美之間正在面臨的或即將面臨的是什麼。他的發言自然就一定與目前的中美貿易戰相關。基辛格對於中國來說,具有特殊的地位。從「神秘來客」到「中國的老朋友」,每當中美關係的關鍵時刻,總能看到他的身影。基辛格在論壇上說:「在我看來,在一段相對緊張的時期之後,明確去了解政治原因是什麼,以及雙方致力於克服這些原因的承諾,這一點尤其重要。」「這樣做還為時不晚,因為我們仍處於冷戰的山腳下。」基辛格說:中國和美國的規模超過了當時的蘇聯和美國,被困在曠日持久的貿易戰中的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必將在世界範圍內互相踩腳,意識到對方的目的。」基辛格認為,雙方需要通過談判的方式直面矛盾,「為了共同利益,應該努力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在我看來,在一段相對緊張的時期之後,明確去了解政治原因是什麼,以及雙方致力於克服這些原因的承諾,這一點尤其重要,「這可能是美中之間一場更大規模對話的開端,希望雙方今後能繼續開展更多深層次對話。」基辛格如是說。 「因此,在我看來,討論我們的共同目標以及試圖限制衝突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他說。「如果允許衝突不受限制地進行,後果可能會比歐洲還要糟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因為無法掌控相對較小的危機。」他表示,新形勢下,美中對雙方關係都有新的詮釋,但兩國應該與之前一樣,繼續以比較正向的方式解決問題。美中關係並未出現「不能重建」的情況,希望雙方正在進行的經貿磋商能夠取得成功。基辛格說,他希望貿易談判將為兩國之間的政治討論提供機會。這顯然是提出的警告,至於是警告中國還是美國,那另當別論。這一警告的提出,說明了目前雙方分歧的嚴重性。二是,明確各自的動機。他說,在一段相對緊張的時期之後,明確去了解政治原因是什麼,以及雙方致力於克服這些原因的承諾。這裡指的恐怕也不是中美各自政策的動機,而是美國要中國了解美國的動機是什麼,或美國需要中國做什麼。威脅到美國霸權,美國就得遏制中國。也就是中國的發展,不能以超越美國為目標。這就是美國的動機。也就是說,目前美國最擔心的還是中國搶了美國的霸權寶座,或者說,美國更希望中國的發展是不以追趕超越美國為目標。其實,可能連基辛格這個老朋友也不例外。美國希望的中國,要麼全盤西化融入美國體系;要麼不要實現超越,只做有影響力的大國,不能做有領導力的強國。也就是中國不要走強國之路,這樣美國才能放心於中國的發展。這是美國人根深蒂固或固執的思維。走強國之路,必然就是要挑戰美國霸權。儘管中國一再強調和平崛起、永不稱霸。他說:「因此,在我看來,討論我們的共同目標以及試圖限制衝突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他又說。「如果允許衝突不受限制地進行,後果可能會比歐洲還要糟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是因為無法掌控相對較小的危機。」這裡面實際上是雙關語。表面上看,是通過磋商談判解決問題,對抗下去是危險的。而實際上是另有暗示,如果允許衝突不受限制的進行,就會走向對抗。反過來說,如果一方做出讓步,如果不讓磋商談判陷入僵局,就不會有衝突發生。美國是強勢一方,自然是製造衝突的主動一方。他在暗示,中國如果不想衝突發生,就一定要首先讓步。基辛格說,他希望貿易談判將為兩國之間的政治討論提供機會。可見,貿易戰是為政治戰略服務的。通過貿易戰相互了解底線,摸清最終的戰略或政策取向,最終才能建立起一個相對穩定的政治關係。也就是說,貿易戰具有極強的政治目的。五是,綜合以上的內容觀點,大體上可以看出,美國方面在遏制中國發展問題上,態度還是很堅定的目標就是要逼中國妥協讓步,放棄自己的強國道路。但是,從中也可以體會出美國方面的顧慮。中國不是當年的德國,也不是當年的蘇聯,而目前的世界也不是當年的世界,雖然中國實力上有差距,但中國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特殊的國家。在中國最貧窮落後的百年歷史中,中國人都沒有屈服,都沒有放棄過鬥爭,何況以今時今日復興崛起的過程之中。而中美一旦走向對抗,且不論中國會如何,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就會消失,甚至都有可能引發美國的分裂。至少美國人要付出的代價是不可承受的。之所以會對基辛格的講話內容產生這樣的想法,主要的就是因為他一點沒有談及美國貿易戰的無理性,一點也談及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原因目的。提出的警告,針對的是中國,而不像是對美國。從以上分析來看,不管基辛格博士此次來華是否與川普有過溝通和交流,他都是在力勸中國的「說客」。近一段時間以來,川普在貿易協議問題上表態含糊不清,這本身就說明他目前還拿不定主意。川普的反覆無常,正是美國國內對華思維的真實寫照。反覆無常,並非完全是性格使然,而是拿不定主意患得患失在作祟。川普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正因為是美國內部的分歧。

從這方面來看,就容易理解為何中美經貿協議為何遲遲沒有搞定,原因就是因為美國戰略思維混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要什麼或能得到什麼。

(作者:風留痕;來源:崑崙策網【作者授權】,轉自「動態大參考」)【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後左下角「閱讀原文」】

【崑崙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崑崙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推薦友情關注:

共享【崑崙策網】微信公眾號

【思想火炬】公眾號        【紅色文化網】公眾號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公眾號【程恩富新馬派】公眾號

     

【思想大視野】公眾號       【e觀滄海】公眾號

         

【高度一萬五千米】公眾號  【宏國智庫】公眾號

       

相關焦點

  • 無力回天的基辛格, 只剩"沉默是金"
    對此,基辛格辦公室對美國媒體(《每日野獸網》Daily Beast)的質詢不予回應,給人留下不少想像空間。大三角的誘惑基辛格這張地緣政治的大牌怎麼打,人們還要拭目以待。如今美國國內反俄情結瀰漫,「通俄門」調查沒完沒了,川普又口無遮掩,變著法兒地「袒護」普京,反而弄巧成拙,大大壓縮了聯俄制華戰略的操作空間。
  • 伏地魔的信使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比利時一位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市民看著大街上荷槍實彈的比利時大兵如此慨嘆。是啊,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在我看來,這才是剛剛開頭呢。這些恐怖襲擊,不過是伏地魔的信使罷了,伏地魔,正在來的路上。事實上,在911事件以後,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就已經顯露無疑。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那麼接下來的只能是廝殺和屠戮了。
  • 基辛格、三角關係與世界秩序
    最近媒體披露,基辛格向川普總統提出的外交「錦囊妙計」就是緩和美俄關係,或者實現美俄關係正常化,以此來平衡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無論基辛格是不是向川普提供過這樣的建議,我們都能看到川普對俄外交政策的調整。另外,這樣的建議可能因為有基辛格而更具有可採納性。無論世界秩序的演變,還是大國政治的變遷,尤其是源於歐洲的「均勢」秩序的全球化,都會讓大國關係再次回到靈活調整的時代。
  • 帝國謀士:從基辛格到博爾頓
    總的來說,美國謀士們還是成功的,否則,美國也不可能安全渡過嬰兒期,少年期,成為一個大塊頭。總統身邊的聲音博爾頓被稱為鷹派中的鷹派,比「瘋狗」馬蒂斯還激進,這樣的人,本身就背離了傳統謀士的基本特點。最初,川普的總統安全顧問並不是他,第一位是弗林,然後是麥克馬斯特,今年3月才換上博爾頓。
  • 那個基辛格到底是幹啥的?
    這需要一堆出謀劃策的人,於是他就把基辛格從大學弄了出來,當他的選舉顧問,承諾將來等到他當上總統,基辛格就是總統顧問。但後來在基辛格的不懈努力下,這個洛克菲勒五世最終也沒能選上總統,反倒是基辛格自己成功當上總統顧問了。原來基辛格在當顧問期間太耀眼,在他們圈裡的名聲已非常大,並且寫了幾本重量級的書,以至於新當選的總統甘迺迪對他印象非常好,——對,就是那個被爆頭的甘迺迪。當時甘迺迪有個小算盤。
  • 伏地魔的信使!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比利時一位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市民看著大街上荷槍實彈的比利時大兵如此慨嘆。 是啊,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在我看來,這才是剛剛開頭呢。這些恐怖襲擊,不過是伏地魔的信使罷了,伏地魔,正在來的路上。 事實上,在911事件以後,西方世界和伊斯蘭世界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就已經顯露無疑。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是無法調和的。
  • 擴展性與便攜的最佳平衡——Direct Action Small Messenger Bag信使包
    按照慣例,先上正面圖。Direct Action Logo特寫。無論是對於勤務人員還是普通使用者來說,這確實是個很優秀的設計,下文中有詳細闡述。不過有一個小瑕疵,就是如果打開之後還要把東西塞回去,就有機率會塞到主倉與翻蓋的之間…
  • DOTA動物信使養成記,曾經的小雞居然可以插眼帶盾!
    6.44版本對於信使做了大改,不再需要鞋子合成,視野範圍也縮小到只有400碼,但卻賦予了它一個無敵護盾的技能!之後信使的插眼、搶盾等等功能都在版本改動中被逐步取消。在信使改版的過程中,還見證了一項不可複製的經典傳奇:zsmj的聖者遺物。
  • 「骯髒戰爭」陰影裡的基辛格 政能量
    基辛格出現了。「您看起來有點累。」古再帝說。這是他第二次見到基辛格。4個月前,兩人在參加美洲國家組織會議時就見過面。當時基辛格說:「我們理解你們必須樹立權威。」「哦?我看起來累?那很不尋常。我還在辯論後的恢復中。」 基辛格回答。他指的是時任總統福特與大選對手卡特的辯論。
  • 於夕紅:基辛格「反水」是一堂生動的義利觀教育課
    (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前段時間,有媒體傳出美國前國務卿、「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向川普政府建議「聯俄反中
  • 基辛格:中國大陸10年內不會武統臺灣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在參加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的電視節目時稱,他預計中國大陸不會在未來十年內「武統臺灣」。據彭博社11月20日報導,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加美國記者法雷德·扎卡裡亞(Fared Zakaria)的節目「GPS」談論中美關係,節目預計將於當地時間21日播出。
  • 基辛格「認慫」:中美繼續對抗,世界將陷入一場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災難!
    (「第一次」請看:基辛格:中美將可能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不確定局勢——中美必須設立"交戰規則")和10月7日那次不同的是,今次的警示出現在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相信大家也明白,為什麼要為「當選」加雙引號了?那是因為目前來說,雖然川普幾乎敗局已定,但誰知道會不會還有萬一呢?最終結果還是要等到一月份。
  • 尹國明:美國基辛格、中國胡錫進,為什麼都突然畫風大變?
    一是美國的基辛格說的。
  • 96歲基辛格突然發話:美國可能要吃大虧,將比兩次世界大戰更糟糕
    基辛格是聞名世界的「中國通」,他1971年的秘密訪華,是中美「化敵為友」的最關鍵因素之一。近期,年近百歲的基辛格發出驚人觀點:中美都是世界性大國,若對抗下去比兩次世界大戰更糟糕!!基辛格的話真嚇人!很明顯,兩個擁核的軍事大國不可能爆發如此嚴重的軍事衝突,基辛格這樣講應該是在暗示中美衝突的破壞力之大。基辛格是德國猶太裔,受納粹迫害逃到美國,對世界大戰的感受應該是比普通人更深刻。兩次世界大戰摧毀歐洲文明,中美衝突有可能讓世界更難承受,這或許是基辛格的擔憂所在。
  • 基辛格給出的答案很明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老朋友基辛格早就給出了明確答案,基辛格認為,如果真的爆發大規模戰爭,美國第一個攻打的,一定是美國的宿敵,俄羅斯。其實不光是基辛格,有很多軍事專家也認為,按照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如果美國決定開戰,俄羅斯極有可能成為美國攻擊的頭號目標。
  • 外國人來華籤證服務項目(中英雙語
    Visa services for foreigners in China外國人來華籤證,是專門為外國人來到中國所需的籤證,是外國人在中國的合法證件。籤之家所提供的外國人來華籤證服務包括以下項目:Qvisa provides the following visa services for foreigners who wants to come to China:1.First application, renewal, extension
  • 基辛格提醒中國要做好戰爭準備!他一個美國人,為何要...
    中國和美國的關係其實並不像是我們廣大的吃瓜群眾縮認為的那樣,永遠都是相互看不起,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現象,在中美關係中,也有致力於兩國和平發展的人士存在,比如說像基辛格
  • 基辛格:石油美元壽終正寢,中國很偉大,川普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
    據《紐約時報》7月27日刊登一則文章,基辛格接受採訪時指出:石油美元即將壽終正寢,時代已經發生變化,川普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如果任由川普在這條道路上狂奔,美元的地位只會被人民幣取代,未來五角大樓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弱。
  • 基辛格:中美將可能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不確定局勢——中美必須設立"交戰規則"
    基辛格與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左)、紐約聯儲行長威廉斯(下)討論 圖自:社交媒體彭博社報導,現年97歲的基辛格周三在紐約經濟俱樂部主辦的一場視頻研討會上表示,希望中美為兩國關係中出現的威脅「劃紅線」。「我國與中國必須討論,越過什麼樣的界限後他們將不再進一步威脅對方,以及如何定義那個界限。」基辛格補充,這樣的對話應該長期開展,且應該是跨越美國兩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