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一個很典型的早期圓頭全金屬被甲彈,英國的.303英寸MKVI步槍彈示意圖:
.303英寸MKVI圓頭步槍彈
這種子彈彈頭外殼是黃銅、白銅或者覆銅鋼做的,也就是被甲;內部是鉛芯,被甲將彈頭整個包裹,這種結構就叫全金屬被甲彈頭(FMJ),使用了被甲後彈頭的鉛芯不外露,就不會掛在膛線上,而且彈頭在擊中目標時不容易變形,侵徹力比裸鉛彈頭提高了很多。
但是這種圓頭的全金屬被甲彈頭有個問題,就是子彈既不會翻滾,連過去裸鉛彈頭的變形膨脹都沒有了,經常直穿而過形成一個很規律平直的傷道,這在英國人鎮壓阿富汗起義時暴露得特別明顯——.303英寸圓頭彈在擊中阿富汗人時經常直穿而過,創傷很小,阿富汗人在被命中多發後還沒倒下,停止作用還不如過去的.450英寸亨利馬蒂尼裸鉛彈,使英國人對.303步槍彈的性能產生了強烈懷疑。英國人採取的辦法就是使用半被甲擴展性彈頭,也就是印度達姆的兵工廠生產的「達姆彈」,它還是圓頭彈,彈頭的圓柱部分也就是和膛線接觸的部分還是有被甲,但是彈頭頭部的被甲被切掉,露出裡面的鉛芯。這種子彈擊中人體後鉛芯被人體組織擠壓膨脹,把彈頭撐開,擴大直徑,打出一個很大的傷道。
1870年的一種純鉛擴張彈頭,剖面和擊中目標後擴張破碎的彈頭
實際上擴張型彈頭出現得很早,19世紀中後期就出現了,當時人們發現使用這種前端開口的鉛彈頭射擊獵物時,彈頭會擴張變形,造成更大的傷害,對付大型獵物時效果比較好。英國人的達姆彈,只不過是把這種擴張彈頭的原理移植到被甲彈頭上。
達姆彈只是這類擴張型彈頭裡一種比較早的型號,早已退役,現在連這種達姆彈的照片都不好找,所以現在還叨叨什麼達姆彈如何如何的,都滾一邊去。
半被甲彈似乎解決了全金屬被甲圓頭彈致傷效果差的不足,但是在歐洲卻引起了爭議,比如德國就抗議說這種子彈太過殘酷,不人道(帝國主義的偽善),向英國抗議。英國人則許諾,在歐洲「文明人」之間的戰爭中不會使用這種半被甲彈,半被甲擴張彈頭只會使用在鎮壓「野蠻人」的戰鬥中,這當然是極端虛偽的狗屁。扯皮的結果就是1899年歐洲各國籤訂了《海牙公約》,宣布在戰爭中禁止使用各種半被甲擴張性彈頭,也就是說,只能使用全金屬被甲彈。很多水貨公眾號裡說的「國際法」其實就是這個東西。
但是,這個條約真的是有很大約束力的嗎?現在這類擴張型彈頭不在軍隊裡使用真的是因為《海牙公約》嗎?
不是。
英國人籤了條約不假,但是數年後的1910年他們有了更先進的步槍彈,.303英寸MKVII步槍彈。
303英寸MKVII尖頭步槍彈
和之前的.303英寸圓頭彈不同,MKVII步槍彈改用尖彈頭,初速從圓頭彈的600m/s提高到744m/s,彈頭結構又變成了全金屬被甲彈頭,但是彈芯為鉛-鋁複合彈芯,頭部為鋁,後半部分為鉛,前輕後重。別看MKVII彈是全金屬被甲彈頭,但是和過去圓頭的全金屬被甲彈頭不可同日而語——它的彈頭初速大大提高,加上鉛-鋁複合彈芯前輕後重的結構,擊中人體後非常容易失穩翻滾,翻滾的彈頭能打出一個非常大的傷道,完全不亞於半被甲擴張彈頭。所以英國人一方面偽善地表示我要人道主義,你們說半被甲彈頭太殘酷,那好,我就淘汰,另一方面,新式尖頭步槍彈雖然是全金屬被甲彈,但是致傷效果比半被甲彈頭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英國,其他國家都在這個時期紛紛用尖頭步槍彈取代了老式的圓頭步槍彈。
在採用了尖頭彈以後,即便不使用半被甲擴張彈頭,依靠尖頭、高速彈頭擊中人體後的翻滾變形也能製造出很大的創傷,再加上尖彈頭初速更高、存速性能更好、彈道平直,全金屬被甲彈頭侵徹力強,其性能全面優於過去的圓頭彈,所以半被甲彈頭在軍用步槍彈領域就被全面淘汰了,僅在民用狩獵槍彈領域還有發展。這不是因為各國覺得半被甲彈太殘酷,遵守條約不用,而是新式尖頭彈致傷效果不亞於半被甲彈,而且有更好的侵徹力,老式半被甲彈因為技術落後被淘汰了。
PS:而且這個《海牙公約》對條約的適用還有規定,只有在締約國之間的戰爭中才適用條約,只要參戰國裡有一國不是締約國,條約就無效。說明這個條約就是做樣子的。好玩的是這個條約裡還有一條「禁止利用空中飛行的氣球向下投擲爆炸物」,然後看看後來的轟炸機,這絕對是諷刺。
所以誰再瞎叨叨什麼達姆彈、空尖彈太殘酷,被國際條約禁止,都可以退散了。
到了步槍小口徑時代,小口徑高初速步槍彈雖然也是全金屬被甲彈,但由於特殊的彈道性能,其致傷效果不容小覷。比如美軍在越南戰場投入使用的M16步槍發射5.56X45mmM193步槍彈。這種子彈的基礎是民用彈,鉛芯、黃銅被甲,彈頭輕,只有3.56g,初速很高,有997m/s。
M193步槍彈的鉛芯黃銅被甲彈頭
這種又輕速度又高的彈頭在近距離內有非常好的彈道性能,彈道非常平直低伸,而且在擊中人體後會迅速失穩翻轉,裡面的鉛芯會被甩出,彈頭破裂,有爆炸一般的效果,致傷效果非常強。
擊中人體後「炸裂」的M193彈頭,被甲破裂變形,鉛芯扭曲破碎
你看,這不是空尖彈、不是擴張型彈頭,是全被甲彈,但是你看看那個破碎扭曲的彈頭碎片,你好意思說他不兇殘嗎?還好意思吹那些早期的達姆彈嗎?
這種全鉛芯的M193彈也有缺點,遠距離性能欠佳,超過300m後侵徹力和射擊精度都不好,這是因為它是鉛芯彈、彈頭又輕的緣故。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軍列裝了M16A2步槍,發射比利時研製的北約SS109步槍彈,也是北約標準小口徑步槍彈,美軍的代號是M855步槍彈。為了和外形尺寸一樣的M193彈區分,M855彈彈頭塗上了綠色色標。
M855彈頭和M193彈頭對比
M855彈頭為鋼鉛複合彈芯,前半部分有鋼尖錐,後半部分填塞鉛柱
M855彈相比於M193彈更注重侵徹性能和遠距離,彈頭更長也更重,有4g,彈頭弧線也更尖銳。彈頭內部結構方面,改用鋼鉛複合彈芯,前半部分有一個鋼尖錐,後半部分填塞鉛柱,用M16A2步槍發射初速為940m/s。為了提高彈頭飛行的穩定性,步槍纏距從M193彈配套的305mm縮短到178mm。這種新的M855彈侵徹力比M193彈明顯提高了,在640m距離上能射穿3.45mm厚的北約標準軟鋼靶板,在小口徑步槍彈中應該說很優秀了。
M855彈和M193彈侵徹性能對比,同樣距離上對半英寸厚鋼板射擊,M855彈穿透,而M193彈不能穿透,只打出一個深坑。
在提高侵徹力的同時,M855彈的致傷效果仍然不錯,擊中目標後彈體還是會失穩翻轉,彈頭尾部的鉛芯會甩出裂解,製造出很大的創傷,可以說是既有侵徹力,又有很好的致傷效果,動能釋放非常充分。
美國的對手蘇聯使用的AK74步槍發射5.45x39mm7N6步槍彈。
5.45x39mm7N6彈
這種子彈尖頭、船型尾、彈頭尖部弧線部分很長,所以彈頭顯得又長又尖銳,其氣動性質非常好,雖然彈頭輕僅有3.44g,初速900m/s,在小口徑步槍彈中並不出眾,但是因為飛行阻力小,其存速性能優異,1000m距離上存速還有292m/s。它的彈頭比較特殊,覆銅鋼被甲內有一截鋼芯,鋼芯和被甲之間有一層鉛套,但是鉛套沒有填充滿整個彈頭尖部,而是在尖頭裡留下一個小空腔。這種結構在飛行中重心靠後利於穩定,擊中人體時和美國的M193彈不同,不是靠整個彈頭破裂變形釋放動能,而是由於彈頭尖部空腔的存在被甲很容易變形,鋼芯前部的鉛套會發生流動導致彈頭失穩翻滾,在體內橫滾,製造出非常大的創傷。
你看,它也不是空尖彈,不是達姆彈,但是,這殺傷力你敢說小?
所以到今天,軍用步槍彈上已經不見這種擴張型彈頭,因為現代軍用步槍彈即使用全金屬被甲彈也遠超早期的擴張彈頭。目前還在用擴張型彈頭的主要是狩獵用步槍彈和各種手槍彈。
手槍彈彈頭圓鈍,初速低,存速差,攜帶的動能總量就小,全金屬被甲彈頭的手槍彈擊中人體時就類似前面講的老式圓頭全金屬被甲步槍彈,彈頭既沒有翻滾,也沒有擴張破裂,而是直著「擠」出一條傷道,致傷效果很有限。(所以一些人說步槍彈近距離停止作用不如手槍彈是非常錯誤的)手槍彈由於初速低彈頭鈍,走不通翻滾的路子,要提高停止作用就只能在彈頭擴張上做文章,所以出現了各種擴張型彈頭的手槍彈,在擊中人體後鉛芯擠壓擴張,彈頭外翻,擴大彈頭直徑,打出一個儘可能大的傷道。這類彈道試驗中留下的外翻破裂的彈頭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誤以為這類子彈威力極大,極端殘忍,其實這些彈藥的缺點也很大——這類頭部開口的擴張型彈頭面對有防護的目標,汽車外殼、窗戶甚至較厚的衣物時彈頭會過早變形,侵徹力大大降低,穿入人體後還沒侵入到足夠深度破壞重要器官就停住了。要論威力,即便是使用擴張彈頭的手槍彈,也不能和現代軍用步槍彈比。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