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2個國家曾出兵100萬想圍毆中國,土耳其的戰績太可怕了!

2022-01-08 中國國家歷史

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會慣性地認為,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同美軍以及南朝鮮軍之間的作戰。

實際上,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美國借用聯合國名義,糾集了其他20個國家組成所謂「聯合國軍」,再加上數量巨大的南朝鮮軍隊,志願軍面對著共計22個敵人。

都是哪些國家組成了「聯合國軍」?美國帶來的這些「小弟」在戰場上出了多少力,仗打得怎麼樣呢?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 文 | 黃俊峰

1950年6月至7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蘇聯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法席位被臺灣國民黨政權佔據的情況下,促使聯合國通過了組織多國武裝力量幹涉韓戰的決議。「聯合國軍」由此誕生。

7月7日,美國主導成立了自己控制的「聯合國軍統一司令部」,要求其盟國也派出正規軍,因此,出兵的「聯合國軍」各國都被裹挾派遣了自己的正規部隊。8日,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為總司令,「聯合國軍」正式建立。

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共22個,其中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派出了作戰部隊,義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當時的南朝鮮雖然不在「聯合國軍」範圍內,但其部隊也受「聯合國軍」指揮。

也就是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在朝鮮戰場遭遇22個敵人

1950年鴨綠江西岸的中國東北邊防軍,此時「聯合國軍」已肆意將戰火燒至對岸的中朝邊境,中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勢在必行。

作為「聯合國軍」投入作戰部隊的16個國家,初入朝鮮戰場投放的兵力共計約34萬,其中美軍一家就達到30萬以上。美國雖然帶了20個「小弟」,但恐怕並沒有指望他們出太多力。實際上,在朝鮮戰場上,除美國外的「聯合國軍」,基本沒有獨立的作戰序列,而是主要混編於美軍序列中參與作戰。

【註:與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志願軍佔有絕對兵力優勢」的印象不同,有研究顯示,直到第五次戰役開始前的1951年4月16日,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兵力才首次超過「聯合國軍」(包括南朝鮮軍)。】

作為一場巨大的消耗戰,參與韓戰的各國都很難依靠初始投入的兵力維持作戰。出動作戰部隊的「聯合國軍」各國,也需要從國內不斷補充兵員繼續向朝鮮戰場填充。在整個戰爭期間累計派出的兵力,往往是其加入戰局時投入兵力的數倍

作為當時美國陣營最強大的「幫手」,英國在「聯合國軍」中投入的力量僅次於美國

英軍於1950年7月7日入朝參戰,即步兵28、29旅,兵力1.4萬人。

而在整個戰爭期間,累積投入兵力達6萬人。

然而,英軍的損失也相當慘重。

英28旅的「皇家蘇格蘭團」、29旅的「格洛斯特營/團」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在戰爭中遭遇志願軍殲滅性打擊

1951年10月3日,志願軍坦克第一師在馬良山僅用3小時,就擊敗了英「皇家蘇格蘭團」,該團1營幾乎被全殲,我軍打掃戰場發現了英軍營長屍體。

英軍「皇家重型坦克營」裝備性能優越的「邱吉爾」重型坦克,是「聯合國軍」公認的「裝甲勁旅」,但在第三次戰役中被志願軍五十軍149師夜襲,慘遭覆沒。

以二戰時期英國首相邱吉爾命名的「邱吉爾」步兵坦克

更著名的戰例,是1951年4月殲滅英「格洛斯特營/團」之戰。該部本為團級單位,即「格洛斯特團」,是實打實的英軍「王牌部隊」,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在二戰中還是名將蒙哥馬利麾下的精銳;實際入朝的為其1營,加強1個步兵連、1個山炮連、1個重迫擊炮連、1個重坦克連,重編為約1000人的團建制。

1951年4月24日,在雪馬裡,志願軍63軍187師559團和561團對「格洛斯特團」實現兩側包抄迂迴,並通過猛攻迅速壓縮包圍圈。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名將李奇微對該團的解救方案也遭到志願軍頑強阻擊,未能實現。我187師最終完成對英軍的殲滅,共擊斃129人,擊傷59人,俘虜459名(英軍方面的數據為陣亡56人、被俘522人);繳獲各種火炮26門、坦克18輛、汽車48輛。

該團覆滅的同時,整個英軍約4000人的陣地動搖後撤,志願軍65軍194師參與戰鬥向縱深穿插,追擊俘敵214名,這其中就包括此前戰鬥中倖存的「格洛斯特團」團長。

時任志願軍194師司令部作戰科參謀、現場參與俘虜審問的軍事科學院原戰役戰術研究部部長張民確認,當時審訊的戰俘卡恩中校,即「格洛斯特團」團長。也就是說,這個英軍王牌團的團長,確實被志願軍俘虜

卡恩中校

而算上194師的戰果——殲敵(死、傷、俘)264人,志願軍此戰殲滅「格洛斯特團」達911人,幾乎可稱為全殲。李奇微也記錄此戰該團「僅有少數士兵跑回聯合國軍一邊」,後統計倖存約46人。

即便是朝鮮戰場上相對「尊貴」的英軍,也免不了為美軍做斷後的工作,其「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就曾因掩護美軍撤退而全軍覆沒,這引發了英政府不滿甚至形成英美一定程度的外交矛盾。

英軍在韓戰中,總計陣亡1109人、傷2674人、失蹤1060人。

加拿大可能是韓戰中「出工不出力」的最佳代表。

乍看起來,加拿大軍隊是「海陸空並發」,陣勢宏大:出動一個步兵旅、一個炮兵團、一個坦克團,外加3艘驅逐艦和一個空中運輸中隊,共計5403人,於1950年7月28日入朝。

參加韓戰的加拿大戰鬥機飛行員E.A.Glover

加軍派出的步兵旅,即帕特裡希公主輕兵旅,稱為「加拿大軍特種部隊」,在朝鮮戰場與英軍27、29旅以及其他大英國協部隊混編為「大英國協師」,其中加拿大這個旅的序列為第25旅。

加拿大在朝鮮投入的兵力,在「聯合國軍」中高居第三位,僅次於英、美,並且不斷增兵,到戰爭後期的1953年7月,朝鮮戰場上的加軍達6146人。而整個戰爭期間加拿大累計投入2.7萬兵力。

然而,加拿大兵出得不少,卻沒打幾仗。其本部參與規模最大的戰鬥,也僅是1953年5月2日在下勿閒北山與志願軍46軍397團3個排交鋒。這次戰鬥,加軍動用了25旅的3個連隊,被殲220人。另一次在芝浦裡的戰鬥,加軍動用25旅配合美軍第3師、25師與志願軍15軍29師交鋒,也以失敗告終。

此外,加拿大海軍曾參加運輸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大逃亡。本不願承擔這個危險任務的加拿大人,最終通過夜間航行避開志願軍,算是有驚無險地完成了使命。

加拿大在朝鮮戰場的海上力量

派遣「大軍」卻又消極怠工,加拿大為什麼會在韓戰中有如此詭異的表現?

這是因為二戰後,美國資本已經佔據加拿大所有外國資本的8成,在經濟上控制了加拿大;而1947年兩國又訂立軍事協定,美國被允許在加拿大設置軍事基地,在軍事上控制加拿大。

因此二戰後的加拿大往往追隨美國參與境外戰爭;但在韓戰中,加拿大與美國的分歧愈加強烈,尤其在志願軍出兵朝鮮前後,加拿大與美國在路線政策方面的分歧更加凸顯出來,如加方反對「聯合國軍」將攻勢推進至「三八線」以北等。

加拿大國家檔案館資料顯示,出兵前國內的爭議相當大,而決定出兵時,加軍方本來只打算派一個運輸機中隊(5—10架),由於美國強制督促才增派兵力至一個旅。

這樣看來,加拿大在戰場上的消極似乎並不難理解了。

從兵力損失上也可見一斑。韓戰中,常備規模五六千人、累計投入兵力近3萬人、且幾乎每戰都有傷亡的加軍,到戰爭結束時僅戰死312人,傷病、失蹤、被俘1244人,共計損失1556人。

與加拿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亞交界的土耳其。

在「聯合國軍」組成後,土耳其是緊隨美國第二個「入局」的國家,1950年6月29日就決定出兵朝鮮。

為什麼傳統地緣和歷史上都與西方不親近的土耳其會如此「積極」

現在一般認為,當時土耳其迫切想要加入北約,卻沒有得到積極回應,因此在韓戰中第一時間「表決心」站隊,想用主動參戰作為「投名狀」。

土耳其派出的是一個步兵旅5453人,這就是著名的「土耳其旅」,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旅主力入朝,配屬於美第一軍序列。

據資料顯示,共有三支不同的「土耳其旅」輪換參與韓戰,土耳其在戰爭中累計投入的總兵力達到1.5萬人。

韓戰中的土耳其旅

土耳其旅跟他們急於參戰的國家一樣,心情太過急迫,這使得他們剛上戰場就成為「全場焦點」,「震驚」了世界。

11月26日,初登場的土耳其旅受命在軍隅裡附近的瓦院守衛「聯合國軍」側後。他們在此碰到了一支「中國軍隊」,土耳其人二話不說衝殺一通大敗「敵」軍,除大量殺傷外還俘虜125人。

土耳其旅首戰就「擊敗志願軍」!美第九軍司令部馬上把這一消息傳達給媒體代表,於是歐美媒體爭相報導土耳其旅這一「輝煌戰績」

然而……

事後證明,土耳其人「暴揍」的,竟是他們在韓戰中的盟友——南朝鮮軍隊。

「友軍」:心裡苦……

原來,土耳其入朝並開始作戰的10月至11月,志願軍正在發動全面進攻,南朝鮮第6師和7師被打得從德川一線潰退。趕巧不巧,200名正從德川向軍隅裡撤退的南朝鮮軍,就撞在急於立功的土耳其旅槍口上。

初到遠東的土耳其人根本分不清他們到底是志願軍還是南朝鮮軍,一股腦就撲上去消滅了他們。而實際上,一個志願軍也沒有。

土耳其旅在作戰中所隸屬的美第一軍第2師在當時就發現了這個巨大的烏龍,得知真相的美國人只好把事情掩蓋起來,因此那些西方媒體仍保留了這一滑稽的報導。

不過,土耳其旅這個「誤傷友軍」說起來也是挺冤的。他們當時沒有得到任何可靠情報,根本不知道南朝鮮部隊正沿這個方向撤退,身邊也沒有其他「聯合國軍」協助提醒,就這麼成了「友軍殺手」。

研究著作中關於土耳其「戰績」真實情況的記述(Roy E. Appleman:Disaster in Korea: The Chinese Confront MacArthur)

在整個韓戰過程中,土耳其旅的出鏡率相當高,但縱觀其作戰經歷,不難發現很多時候這支部隊都在為美英軍掩護,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背鍋俠」

土耳其旅在韓戰與志願軍交手十餘次,曾數次承擔阻擊志願軍進攻的任務,其中第二次戰役的嘎日嶺之戰,為阻滯志願軍攻勢,使「聯合國軍」指揮部和美第八集團軍主力撤退,土耳其旅承擔掩護任務,被志願軍擊潰,傷亡千人。

1950年底,在軍隅裡土耳其旅再遭重創,損失了15%以上的人員和70%的裝備,218人死亡,455人受傷,近100人被俘……此戰後由於損失過大,土耳其旅被「聯合國軍」指揮部要求「休整」。

所以,儘管土耳其派遣兵力還不足英軍的1/4,但傷亡情況卻可以與其相提並論,陣亡721人、傷2111人、失蹤168人、被俘216人。其總兵力損失僅次於美、英,位列「聯合國軍」第三位。

韓戰中的土耳其旅軍旗(現藏伊斯坦堡軍事博物館)

作為大英國協成員,澳大利亞在韓戰中也是出力不少。

澳軍也是少有的「陸海空」全面參戰的國家之一,派出2個步兵營、3艘驅逐艦、1個戰鬥機中隊和1個空中運輸中隊,計2282人,於1950年7月7日入朝。而戰爭期間其累計投放的兵力更高達17164人,比土耳其還要多。

澳大利亞作為大英國協國家,其兵力在韓戰配屬大英國協第一師,為美英軍附屬,未進行獨立作戰。澳軍於1950年10月29日在定州與志願軍首次交手,損失39人,此後數戰先後為掩護美24師、英27旅撤退,遭到志願軍痛擊。

韓戰澳軍陣亡339人、傷1200人,失蹤和被俘數字未知。

韓戰時期的菲律賓,是美國在亞洲經營最長期、最穩固的勢力範圍。

作為美國的前殖民地,菲律賓於1946年7月4日獨立後與美國形成了一種特殊關係,兩國先後籤署《軍事基地協定》《共同防禦條約》和《菲美貿易協定》等。

菲律賓與當時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更是交情匪淺,在朝鮮戰場幫助「大哥」出力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因此,在美國的呼籲下,菲律賓立即決定追隨美國入朝作戰。

當時菲律賓第10營和第10聯隊是唯一經過訓練的裝甲部隊,而菲律賓派出的正是第10聯隊,兵力達1367人,於1950年9月19日入朝。

菲律賓在韓戰中持續投入兵力,輪班作戰,先後五次增兵,使其在朝鮮戰場累積投入兵力達7420人,佔其全國兵力的約20%。

菲軍在朝鮮唯一一次脫離美英軍獨立行動的作戰,即遭志願軍痛擊。1951年7月14日的沙器幕戰鬥中,菲律賓營孤軍深入,被志願軍三個排伏擊,當場斃傷菲軍49人、俘虜12人。

韓戰中,菲律賓共計陣亡112人、傷229人、失蹤57人(一說陣亡92人、受傷和失蹤356人)。

澳大利亞的鄰邦——紐西蘭,在1950年7月15日派出1385兵力入朝。但與加拿大相似,紐西蘭軍隊在朝鮮戰場上也可謂「出工不出力」。

不過,他們的戰場表現跟其部隊的構成緊密相關,紐西蘭所派軍隊主要為炮兵部隊——炮兵16團(曾在第四次戰役中,向志願軍42軍125師357團2營6連陣地發動輪番炮擊),外加兩艘護衛艦,而不含任何步兵,因此在戰爭中也未與志願軍當面交手,卻也有23人陣亡(一說陣亡33人)、79人受傷或失蹤。

衣索比亞是唯一參加韓戰的非洲國家,而且出兵不少,為一個步兵營,達到1271人。

韓戰中的衣索比亞士兵

埃軍這支配屬美第九軍的部隊,與志願軍唯一的一次交手記錄,是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然而僅此一戰就令其付出慘重代價。

埃軍陣亡121人、傷536人。

「聯合國軍」中出兵的另一個亞洲國家,是泰國。

泰國精編出一個所謂的陸軍21團。但這個「團」,其實僅僅是該團的一個步兵營,外加2艘小型護衛艦、1艘支援艦、1個空中運輸中隊,兵力1057人。

泰軍部隊其實相當精銳,美式裝備、美式訓練,然而卻在同志願軍的交鋒中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在鐵原以西的190.8高地戰鬥中,泰軍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9輛坦克被俘。

此後泰軍更是一再落敗,傷亡居高不下,其損失人數甚至超過了他們入朝時投入的總兵力,達到1273人。

據統計,泰國在整個韓戰期間累計投入兵力達6500人,這才抵住其巨大的傷亡;但即便如此,其傷亡比例也十分驚人

希臘在韓戰中同時投入了陸地和空中力量,派出皇家空軍13大隊和一個步兵營,兵力1263人(一說1027人)。

但戰場上希軍通常避免直面志願軍,僅作為美騎兵1師的附屬出現。然而,在1951年9月的天德山戰鬥和10月的朔寧戰鬥中,撤退遲緩的希軍被美軍甩下,志願軍擊斃希軍192人,這幾乎「包攬」了希軍在朝鮮的全部陣亡數字。

韓戰希臘陣亡199人、負傷610人。

「五常」之一的「世界大國」法國,在韓戰中似乎不太「給力」。從派遣的兵力來說,可謂倒數,僅一個步兵營,兵力1065人,而且不具有獨立編制(另派出一艘驅逐艦)。

圖為法軍C-47運輸機,法國兵力雖少,但其強大的運輸能力提供了穩健的後勤

當然,作為「聯合國軍」中戰力尚可的國家,法軍的「戲份」卻不像其人數那樣不顯眼,相反,它是志願軍頗為重視的力量。

法國營在朝鮮配屬美第十軍,在橫城反擊戰、砥平裡戰鬥和文登裡戰鬥中三次與志願軍交手,然而三戰都沒能討到任何便宜,反而損失不小。

韓戰,法軍陣亡271人、負傷1008人、失蹤7人、被俘12人。慘重的損失使得法國需要不斷補充兵員才能維持戰鬥力,到1953年7月,法國補充兵員達1119人,已經超過其初始投入朝鮮的兵力。而整個戰爭期間,法國累計投入兵力約4000人。

從當年的宣傳畫上可見志願軍心目中最主要的對手有哪些

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在韓戰中投入的兵力也超過千人。

其入朝時投入一個步兵營1068人(一說1153人),外加一艘護衛艦。

哥軍與志願軍的交手記錄相對較多,志願軍先後在上甘嶺戰役、老禿山戰鬥和漢江地區防禦戰中重創敵人。哥軍在朝鮮戰場上陣亡163人,傷448人、失蹤2人、被俘28人。

比利時派出一個步兵營900人入朝,人數不多,但編入美第一軍的比軍,與志願軍的交手卻不算少,損失也相當巨大。

其中在第五次戰役中,比利時營險些從世界上「消失」

志願軍63軍突破臨津江防線後,以兩個營兵力對比利時營形成合圍。比軍隸屬的美第一軍發現其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急忙實施反擊。最終,比軍雖遭到重創,但利用美軍與志願軍交戰的當口,藉助火力掩護死裡逃生。此後,「聯合國軍」不敢再將比利時營部署於一線,使得這支部隊得以保存。

韓戰中,比利時共計陣亡97人、受傷和失蹤350人。

荷蘭投入韓戰的為一個步兵營和一艘驅逐艦,兵力819人(一說725人)。

荷軍僅在漢江地區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中同志願軍交手,陣亡123人,648人受傷、失蹤或被俘。

當時的南非,即南非聯邦,是今天南非共和國的前身,韓戰時期,南非聯邦為大英國協的自治領。

南非在16國「聯合國軍」部隊中,是唯一一個沒有出動任何地面武裝力量的,僅向戰場投放了空中力量。南非派出空軍第二大隊25架飛機,計157人參戰,稱為「飛豹」部隊,主要執行對地面部隊支援以及轟炸任務。

在朝鮮空戰中,南非34名飛行員喪生,8人跳傘生還被志願軍俘虜。

盧森堡恐怕是韓戰「聯合國軍」中最讓人哭笑不得的角色。

與只派出醫療隊的五國相比,國土面積僅2586.4平方公裡、即便在版圖細碎的歐洲也堪稱「袖珍國」的盧森堡,卻似乎不甘心於此,還真派出了作戰部隊。那麼他們派出了多少人呢?

答案是——44人!

韓戰中的盧森堡士兵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盧森堡這個國家,全國也只有約一個營幾百人的兵力,能出44人來到遙遠的東方也不容易了。

而這支「袖珍」部隊在朝鮮戰場上傷亡達到15人,即便考慮到盧森堡累計投入部隊96人,其傷亡比例在參戰各國中也算是「名列前茅」

印度、丹麥、義大利、挪威、瑞典 

這5國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參戰,但是派遣了非戰鬥部隊——醫療隊參加「聯合國軍」在朝鮮的行動。其中瑞典是第一個向朝鮮戰場派遣非戰鬥部隊的「聯合國軍」國家,其第一批醫務人員於1950年9月23日在釜山登陸,為最早入朝的外國醫療隊,並一直在朝鮮半島留駐至1957年4月。

面對22個敵人,志願軍在戰場上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奮戰,志願軍將戰線從鴨綠江邊推進至「三八線」。不僅「聯合國軍」其他的一眾國家,強大的美國也不得不被志願軍戰場上的表現拉回談判桌,最終在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語)。

【註:據韓國方面的《韓戰老兵紀念碑》統計:韓戰期間,「聯合國軍」士兵共死亡62萬8833人,負傷106萬4453,被俘9萬2970,失蹤47萬267人。(該統計數字包括南朝鮮軍的損失)】

志願軍慶祝上甘嶺戰役勝利,正是靠著不屈頑強的精神,新中國能夠在朝鮮向世界宣告:中國回來了!

附表:

「聯合國軍」(除美國)各國主要數據

(包括出動作戰部隊的15國入朝時間和初始投放兵力、韓戰中累計投放總兵力,僅出動醫療隊的5國提供床位數量、醫務人員數量、治療人數)

*據駐韓美軍官網數據,南非聯邦參戰人數為826人,存在較大偏差

【註:上述「聯合國軍」各國在韓戰累計投入總兵力數據來自美方統計計算數據,其他數據綜合自駐韓美軍官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志願軍相應各作戰部隊軍史、韓國國防部官網等。】

參考資料:

齊偉:《韓戰中的聯合國軍概論》

陳輝:《韓戰中的「聯合國軍」揭秘》

陳輝:《歷史上與我軍交戰過的 21國部隊》

張民:《英軍「皇家格羅斯特團」是怎樣被殲滅的》

李節傳:《加拿大由不涉足遠東到捲入韓戰的轉變》

《世界王牌敗兵錄》: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 仗打得少(新華網)

韓戰參加「聯合國軍」的各國軍隊組成揭秘(中國網)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強戰績:中國軍人真的打敗了21個國家!
    ,我軍曾先後與日軍、英軍兵戎相見;韓戰中,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紐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20世紀60年代後,又與印軍、美軍、南越軍、蘇軍、越軍交過手。
  • 被圍毆的土耳其,到底犯了什麼忌?
    法國之所以在同為北約盟友的希臘和土耳之間其選擇站隊,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和希臘的意識形態更加相近,而是因為土耳其在地中海咄咄逼人的霸權主義心態,讓同為地中海地區強國的法國不會對此聽之任之。埃爾多安的狂橫,加上出兵利比亞,讓讓同為穆斯林國家的埃及也宣布與土耳其對抗,以捍衛其海上利益。此前,埃及希臘籤署了關於劃定地中海專屬經濟區的協議。
  • 中國力量:PLA(解放軍)對外戰爭的驚人戰績【視頻】
    在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曾先後與日軍、英軍兵戎相見;韓戰中,曾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紐西蘭等組成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共17國部隊,決一雌雄;20世紀60年代後,又與印軍、美軍、南越軍、蘇軍、越軍交過手。
  • 敢對俄羅斯打飛機 土耳其到底是個什麼國家?
    當時土耳其嘗試援引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北約核心),將其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捆綁北約出兵敘利亞卻遭遇北約的無情拒絕。而從雷達航跡圖上看,如果土耳其方面沒有造假,俄方攻擊機也只是在不到幾十秒的時間內飛越土耳其領空,土耳其擊落俄攻擊機的行為絕對並非出於偶然,而是由土耳其政府蓄意策劃的行動。
  • 美國眼中所謂的五個流氓國家,這些國家都是誰的朋友?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東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居,西邊則是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從地圖上也可以看到波斯灣周邊國家的石油,想要走出波斯灣就必須要經過伊朗。
  • 兩伊戰爭中的中國武器,雙方都購買不少 — 真實戰績如何?
    隔壁家伊拉克靠著石油發了不少財,用石油財富打造了一支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軍隊,看到伊朗這麼亂就耍了小心眼出兵開戰想吞了對方。冒險有時不一定能得到預想中的收穫,兩個武器不能「自理」國家打這麼長時間仗,武器儲備在薄弱的國防工業下無法支撐戰爭需要。於是兩國不約而同開始向國外伸出綠票,希望採購戰場急需的武器彈藥,很快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由於性價比高、操作簡單又沒有附加條件。
  • 現代土耳其的對外戰爭史
    當時的希臘空軍主力還是從美國購買的F-104、F-5戰機以及僅有的6架F-4E鬼怪Ⅱ戰鬥機,而土耳其方面則有F-100超佩刀戰鬥機、F-84雷電戰鬥轟炸機以及F-104G星鬥士戰鬥機。與空軍情況類似的是,兩國海軍也擁有大量同款艦隻,比如美國基林級驅逐艦,而這後來被證明是致命的。
  • 土耳其到底想幹嘛?
    對於這件事,我簡單說四點看法:第一,土耳其這個國家歷史上曾經是帝國,現在仍然有帝國雄心或野心。由於實力的衰落,現在的它很油滑,但關鍵時刻也敢想敢幹,所以現在它幹出這種事並不奇怪。關於這個問題,我之前曾分享過幾篇文章,一篇是《「怪胎國」系列之土耳其》(點擊標題可跳轉閱讀),另外一篇就是我下面將要分享的東西。第二,普京是漢子,但不是傻子。
  • 世界總兵力排行榜,中國倒數第2,最多的國家1300萬軍隊
    那麼人類歷史上軍隊最多的是哪些國家呢?中國倒數第三,第一擁有1300萬軍隊。第六,英國,540萬軍隊。英國一直以來軍隊數量不多,即使是在日不落帝國時期,也就是幾十萬的常備軍。但是,在二戰中,被德國徹底打懵,全英國被轟炸成了廢墟。英國為了打贏二戰大規模擴軍,到1945年軍隊總人數達到540萬。
  • 土耳其為什麼敢單挑世界所有大國?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哪個國家膽子最大,那麼除了土耳其外,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最近幾年,土耳其又搞出了很多的大事件,不僅僅得罪了美國、俄羅斯、法國、歐盟等,甚至還曾無數次的得罪了中國了。我們先給大家看看最近幾年土耳其都幹了啥事?
  • 土耳其為什麼敢單挑世界所有大國?
    最近一段時間,土耳其又搞出三個大事件:第一,土耳其公開增兵利比亞,同時挑戰美國、俄羅斯和歐盟;可能有人知道,北非是很多大國都覬覦的一塊土地。北非,曾經被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也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所在地。
  • 女孩偷手機遭民眾罰跪剃頭,柬埔寨的「私刑」 有多可怕?
    小偷應該受到懲罰,但動不動就動用私刑的民眾未免也太可怕。柬埔寨動用私刑並非偶然,就在今年3月份,柬民眾動用私刑將肇事者圍毆至生命垂危,這名肇事者還是一名教授,雖然政府多次呼籲民眾不要動用私刑,是否犯法應該交給警察,但是收效甚微,在柬埔寨,動用私刑的事件還是時不時發生,如:
  • 狗中哈士奇, 國中土耳其! 這個國家的終極任務只有一個,讓天下人躺槍…
    如今,兩國關係卻突然急轉直下……有人將這歸咎於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強勢做派,認為其個人風格影響了國家的走向。削尖腦袋都想擠進歐盟歐洲人始終沒答應覺得土耳其太過於「兩面三刀」於是土耳其轉向英國求助剛回到指揮部,就發現有人在投訴他們,因為剛跟他們作戰的「中國軍隊」,實際上是南朝鮮軍第六師的一部分……那些個俘虜們抱著指揮部的南朝鮮軍官一頓猛哭:這哪是友軍,明明是豬隊友啊,都不聽解釋,給我們一頓削啊……第二次戰役第二次土耳其長了心眼,真的伏擊了一支「中國軍隊」,土軍一頓猛衝猛打
  • 這個國家面積比中國還大,卻只有6萬軍隊,曾兩次狠揍過美國
    這個國家面積比中國還大,卻只有6萬正規軍,曾兩次「教訓過」美國。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國土面積世界第二,一半領土在北緯60度以北。
  • 重磅丨土耳其彎刀直插美元霸權心臟,完美助攻中國金融地緣反擊!
    中俄聯手出兵敘利亞以後,俄敘聯軍在中國軍事顧問團幫助下於2016年11月底拿下阿勒頗,由此土耳其失去遜尼派管線利益,而此前美國又曾意圖通過發動政變推翻埃爾多安政府,這兩個關鍵因素直接導致土耳其反水。目前,美國已經失去敘利亞戰場優勢,如果土耳其進一步倒向中俄陣營,那麼美國中東戰略框架北部將全面垮塌。
  • 世界上最慘的國家,被38國圍攻,10萬枚炸彈轟炸,至今未恢復!
    然而事實上,戰爭從來就沒有遠離過人類,有這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一度位居世界前列,現在卻淪落到了赤貧的境地,同時被幾十個國家圍毆,這個國家就是伊拉克。伊拉克地處中東,其原油儲量位居世界第四。按照大眾所想,有這麼多的石油資源,完全可以坐等收錢,其國民過上像沙烏地阿拉伯那樣的土豪日子,然而現在的伊拉克人生活水平先不說了,連基本的生存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都是由戰爭造成的。
  • 土耳其背後 誰在撐腰?(俄羅斯與土耳其恩怨500年)
    而作為遜尼派國家的土耳其,想藉助「伊斯蘭國」力量打壓境內的庫德武裝,解決國內問題,拓展土耳其在中東的影響力,但俄羅斯打擊「伊斯蘭國」對土耳其的目的造成一定幹擾。第二個原因,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其背後也有美國和北約的影子,在採取這一動作之前應該與美國或北約有過協調。
  • 失去家園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別人可以對你恣意妄為
    (杜魯門不太喜歡邱吉爾;英國首相曾試圖拍杜魯門馬屁,結果熱臉貼了冷屁股。)在位于波茨坦的總統官邸「小白宮」內,杜魯門為史達林和邱吉爾彈奏了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1]的G 大調小步舞曲。史達林叫道:「啊,真好,音樂真是個好東西,它驅走了人類內心的獸性。」杜魯門對史達林的熱乎勁兒似乎為當時許多美國軍人所共享。
  • 甘比亞總統想執政10億年?中國專家40年前就看出這國家啥貨色
    塞內加爾等多個西非國家19日出兵甘比亞,力挺當天宣誓就職的甘比亞當選總統巴羅,試圖用武力逼迫選舉落敗後拒絕下臺的前總統賈梅交權。甘比亞地圖這就是那個在中國軍迷中知名度極高、其總統曾想派1000名勇士來遏制中國的甘比亞。先不說這個國家的總統有多奇葩,首先這個國家的形狀就非常讓人嘆為觀止。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國家無論大小,基本上是呈「塊」狀的,所不同的是面積而已。
  • 敘利亞與土耳其全面爆發大戰?土軍多輛戰車變成廢鐵,戰況慘烈
    主管人道事務的聯合國副秘書長洛科克17日表示,「敘利亞西北部危機的可怕程度前所未見」。被擊毀的蘇制裝甲運兵車敘利亞國營電視臺17日播出阿薩德談話,他指出:「阿勒坡省和伊德利卜省的解放戰役會繼續下去,不必搭理北邊(土耳其)滿嘴空話。」他指的是土耳其威脅出兵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