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部署的臺灣「天弓」3防空/反導系統有多大本事

2021-02-14 兵器知識雜誌

臺「中科院」公開展覽的「天弓」3飛彈

從「天弓」3飛彈的尺寸看,發動機功率和燃料容量明顯增大。臺軍宣稱,「天弓」3飛彈對戰機攔截距離達到200千米、攔截高度30~25 000米,對戰術彈道飛彈攔截距離應在5~30千米。單從數據上看,「天弓」3飛彈射程較遠,超過了「愛國者」2,即使彈道飛彈攔截距離也超過了「愛國者」3。但如果參考「天弓」系列飛彈和「機動長白」雷達探測能力,這些數據水分很大。「天弓」3飛彈的飛行速度為5.5馬赫,較「愛國者」飛彈大,這可能得益於發動機功率的增大,但由於其較大的戰鬥部和缺乏側向和姿控系統使末段機動能力較低,因此對高機動目標的攔截能力並不強,特別是對彈道飛彈類小型高速目標,威力有限。

由於用戶有限,為降低開發成本,並儘可能實現裝備通用,從「天弓」3計劃啟動開始,臺就將其定位為海陸通用。為此臺軍規劃了「天弓」3海陸通用、兩彈合一部署的發展策略。「天弓」3在設計上兼顧了軍艦配置,不但可搭配「標準」1/2型飛彈,還可和目前的「愛國者」2/3及「天弓」1/2型防空飛彈混合部署。這要求「天弓」3系統的彈體設計要兼顧艦射發射系統,而且指控和通信系統還要兼容現有飛彈系統的數據軟硬體標準,並能與海空軍「寰網」與「大成」等自動化指揮控制系統融合。由於需要兼容多個自動化指揮系統,且「機動長白」相比原來的固定「長白」無論是功率還是信道數量都大幅減少,導致系統引導飛彈數量和監視目標數量都有所降低。與「天弓」2相比,「天弓」3接戰目標數從24個降為9個,抗飽和攻擊能力有所降低。

演練中的「天弓」3發射系統

正在發射的「愛國者」2防空飛彈

從系統構成來看,「天弓」3與「天弓」2最大區別在於「天弓」2的射控系統和「天弓」1共用,且固定「長白」雷達與指控中心建於同一處。這種集中固定部署,降低了戰時生存力。而「天弓」3系統採用了與美國「愛國者」系統類似的地面機動的雷達和發射系統,且指控與雷達及發射車獨立設置,不但戰時可機動,而且分散配置也增大了打擊難度。應該說,從「天弓」3系統開始臺軍才真正掌握了地面機動防空系統的設計,但這種設計似乎又不徹底。從「機動長白」雷達照片看,其與「愛國者」MPQ-53雷達不同的是,MPQ-53雷達天線車與射控車(接戰控制中心)是分開的,射控車上的人員可以避免反輻射飛彈攻擊,而「機動長白」雷達車上配置了部分雷達控制設備,這使其抗毀能力較之「愛國者」系統仍顯不足。

外界認為,「天弓」3飛彈的單發攔截概率約為70%,雙發攔截概率超過90%。美軍透露「愛國者」3系統的攔截概率為83%,雙發攔截概率達95%。因為「天弓」3飛彈缺少側向發動機無法實現末段高速機動,因此其不可能達到「愛國者」3的能力,外界估計其最樂觀只具備改進型「愛國者」2(PAC-2+)的能力。因此「天弓」3總體性能介於「愛國者」2和「愛國者」3之間。但從目前情況看,這一估計可能有些樂觀。據曾目睹「天弓」3飛彈測試人士稱,該型飛彈在攔截彈道飛彈目標時先爬升至一定高度,之後轉而向斜下方俯衝加速,至來襲目標預期飛行路徑的下方時,又轉為向上拉升,並啟動主動雷達導引頭,以迎面攔截的方式引爆彈頭炸毀(撞毀)來襲的飛彈。這種奇怪的彈道主要用於應對速度和攻擊傾角不大的短程戰術飛彈,而對於高速大傾角目標無疑無能為力。臺媒稱,由於「天弓」3俯視、鎖定低空小型目標的能力不錯,因此其應對巡航飛彈和中低空飛機的能力要比反彈道飛彈能力顯著。

臺灣媒體報導的「天弓」3試驗照片

「天弓」3系統使用的「機動長白」雷達

「天弓」3系統採用的「機動長白」雷達比原來的「長白」雷達陣面要小得多,這意味著其收發陣元要少很多,探測距離也要比「長白」雷達的480千米小得多。這與臺軍透露的該雷達探測距離2~270千米是相符的,但又比「愛國者」160千米的探測距離要高出110千米。此外,「機動長白」雷達水平探測範圍和「愛國者」2的MPQ-53雷達同為90°,而非「長白」雷達的120°,底座也與MPQ-53雷達一樣可旋轉,以增加接戰範圍。推測其對戰術彈道飛彈探測距離應減少到160千米。雖然其探測距離較遠,但是從固定「長白」雷達的情況看,「機動長白」雷達的可靠性估計並不會太高。由於固定「長白」雷達是臺「中科院」將美國幾家公司的技術強行攢到一起的,導致系統穩定性較差,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短。據稱,當初「長白」雷達射控系統的整合曾經多次發生重大故障,在試驗中計算機甚至頻頻死機。時任「中科院」院長劉曙唏曾透露稱,「長白」雷達的可靠度只有60%。雖然在「機動長白」雷達研製時,臺科研人員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但由於核心技術仍從美國引進,且雜糅了諸多「愛國者」2和「愛國者」3技術,導致了整體可靠性降低。

詳情請戳:

【有獎徵集】《兵器知識》卡通形象徵集活動啟事

▼歡迎購買《兵器知識》雜誌▼

獲取更多詳細內容!

相關焦點

  • 蔡英文視察的「天弓」3防空/反導系統的構成是怎樣的?
    臺灣軍方媒體報導的蔡英文視察「天弓」3生產線2019年1月,蔡英文接連視察了宜蘭「天弓」3飛彈陣地和飛彈生產廠,並宣稱開始正式量產
  • 為應對大陸軍機繞臺 臺軍在臺灣東部部署天弓3防空飛彈
    臺媒認為,為應對解放軍「遠海長航」機艦繞臺,臺灣東部一線均已部署天弓3型防空飛彈,全面取代原本射程僅40公裡的霍克式防空飛彈。據報導,為應對解放軍「遠海長航」機艦繞臺,臺軍去年將原部署臺灣島西部的愛國者飛彈連移防花東機場,擔負空防任務;而有兩個霍克式飛彈以「突擊排」形式,部署到蘭嶼,綠島。而東部地對空防空武力,則全面換裝天弓3型飛彈,取代原有的霍克式飛彈。
  • 臺灣天弓3飛彈,到底啥水平?
    當然了從前段時間臺灣媒體就開始吹什麼天弓3飛彈射高70公裡,甚至100公裡,甚至有「名嘴」說它能夠有效攔截東風-17飛彈。但實際上這個東西到底咋回事呢?首先我們要說兩點,第一是飛彈的「最大射高」和「攔截高度」是兩個概念。目前現役典型的高空反導攔截飛彈有美國的「薩德」,中國的紅旗-19和俄羅斯莫斯科反導系統的53T6M飛彈。
  • 射程最短的反導系統——韓國「天弓」-2中程地空飛彈系統服役
    分析認為,「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射程僅40千米,射高不超過2萬米,在冠以反導之名的各類防空飛彈中幾乎都是最短的,卻符合韓國國土防空的實際需求。‍韓媒稱,「天弓」-2地空飛彈系統於2012年開始研製,但其研發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98年。
  • 海峽上空的網:臺灣全島防空部署被扒得一絲不掛
    剩餘的各陣地這時也將得不到雷達站和預警機的支援,防空能力將進一步降低。明天就是520了,故特發此文,聊聊一切盡在掌握中的對岸防空部署。我2013年在超大發過一個臺灣全島防空的帖子,但那裡面不少信息錯了和過時了,這篇算是修正與補充(當時那篇帖子讓對岸的軍事媒體紛紛驚呆了)。後面的分析我水平有限,寫的不好還請輕拍,算是拋磚引玉吧。
  • 臺灣「天弓3」增程型飛彈有何改進?
    臺灣屏東和九鵬基地是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試驗的主要基地。4月22日發射的飛彈,外界認為是「天弓3」增程型飛彈。
  • 「天弓」飛彈到底有多大威脅?
    最近一段時間,「天弓2」飛彈已然成為了一款「明星」武器,對於這款防空飛彈來說,其到底有著多大的威脅?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1.射程:60公裡~300公裡相比較同類型的防空飛彈來說,「天弓」系列的射程實現了高低搭配,能夠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防空需求。
  • 【優質公號推薦】臺灣「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
    6月11日,臺灣中山科學院深夜在臺東及九鵬基地進行飛彈試射,外界分析種類極有可能是天弓三型增程型飛彈攔截測試。6月12日,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臉書表示,中科院昨晚發射的飛彈正是有「臺版薩德」稱號的「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以天弓二型飛彈改裝為靶彈,發射「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進行作戰測試。
  • 臺軍天弓3反制大陸彈道飛彈?楊承軍:攔截率不過半 沒什麼用
    3」對抗武統完全徒勞作者:楊承軍,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據海峽之聲報導,臺軍將於1月7、8日連續兩天進行增程「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的射擊測試,最大彈道高度標註為「無限高」,說將在宜蘭靶場發射靶彈,從九鵬基地發射攔截彈。
  • 臺灣「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及其「機動長白」相控陣雷達
    6月12日,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臉書表示,中科院昨晚發射的飛彈正是有「臺版薩德」稱號的「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以天弓二型飛彈改裝為靶彈,發射「天弓」3型增程型飛彈進行作戰測試。本文中關於臺軍的資料數據均來自公開網絡,僅探討軍事,不涉及政治。「天弓」3型飛彈研製計劃始於1996年,2001年首次飛行測試,2007年首次攔截試驗,直到2015年才完成部隊作戰評測。
  • 臺灣不惜耗費巨資,謀求加入美國的戰區飛彈防禦系統
    如果臺灣正式加入了這個系統,將立即進入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同時在飛彈預警、偵察、監視和跟蹤等信息方面可與美國進行資源共享,這樣的話,臺灣的防空反導能力一下子能夠提升15-20年的水平。換句話來說,要是臺灣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就等於美國同意為臺灣提供空中保護傘,臺灣島上從此就有了一口能夠抵禦飛彈襲擊的大鍋了。
  • 前哨 | 臺島東岸一聲巨響,神秘飛彈升空,測試雞血版天弓3?
    不過天弓3目前已經批量裝備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792旅613營,該營的3個連已經在臺灣東海岸進行戰備值班快1年了,這就說明天弓3應該是完成了全部測試了,所以此次測試很可能就是很多軍事觀察家推測的天弓3增程型的測試。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6)
    防空暨飛彈指揮部成軍儀式,從左到右分別為「愛國者」相控陣雷達、PAC-2發射架、「天弓1」發射架和2部「天弓3」發射架目前臺灣空軍裝備的地空飛彈主要是「愛國者2/3」、「天弓1/2/3」和改進型「霍克」,近程防空系統則是「天兵」、「捷羚」和T-82系統。
  • 頭條 港媒推測美國擬在臺灣部署「薩德」:形成東亞反導網?
    臺方有意向美方提出軍購,而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向臺灣出售「薩德」系統。由於「薩德」系統問題異常敏感,一時之間,臺海兩岸與美國軍事關係籠罩著陣陣疑雲。報導稱,「中科院」所研發的「雄二」及「雄三」攻船飛彈,不但已部署在成功級、康定級、錦江級艦及飛彈快艇,且從外島到本島皆有固定陣地或機動部署;現役的「天弓一型」及「天弓二型」飛彈換裝為「天弓三型」飛彈的「強弓計劃」,預計在2024年前完成。
  • 俄羅斯S-400防空反導系統
    它與美國的「愛國者-3」(PAC-3)一樣,被稱為新一代(第4代)防空反導武器。為之嘔心瀝血的總設計師,被譽為俄羅斯「防空飛彈系統之父」或「凱旋之父」的列曼斯基卻不幸於2007年9月27日在S-400靶場因突發心梗猝死。他把一生奉獻給航天事業,值得後人緬懷。
  •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7)
    【 792旅 】負責臺灣東部防空的792旅下轄3個營,飛彈613營裝備「天弓三」,3個飛彈連部署在東海岸的3座城市附近;防炮303營和防炮304營各自擁有3個裝備「天兵」防空系統的防炮連,分別負責花蓮-佳山和志航兩個空軍基地的近程防空。
  • 名家力作 |臺灣軍力淺析 - 空軍(7)
    【 792旅 】負責臺灣東部防空的792旅下轄3個營,飛彈613營裝備「天弓三」,3個飛彈連部署在東海岸的3座城市附近;防炮303營和防炮304營各自擁有3個裝備「天兵」防空系統的防炮連,分別負責花蓮-佳山和志航兩個空軍基地的近程防空。
  • 臺灣完成「天弓3」增程型飛彈驗證 將提早部屬
    「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研發計劃,臺軍方是以「強弓項目」為代號,從2015年分5個年度編列70多億新臺幣,執行工程與性能的各項測試。經多次分階段測試後,在今年兩次進行「全彈實測」均在50公裡以上高度成功擊毀靶彈,提前完成驗證。臺媒稱,臺灣空軍飛彈指揮部提出需求,「天弓三」增程型防空飛彈就可以立刻進入量產階段。
  • 臺灣飛彈部隊主力裝備:自行研製為主,美制武器為輔!
    愛國者3(PAC-3)防空反導飛彈系統:是美國在MIM-104防空飛彈基礎發展來的改進型,旨在提高反地地戰術彈道飛彈的攔截距離和殺傷概率
  • 解讀: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對中國有哪些威脅
    麼韓部署薩德系統對中國有哪些威脅呢?  薩德系統實際是美國彈道飛彈防禦體系(BMDS)的重要組成部分。彈道飛彈防禦體系針對敵方彈道飛彈主要分三大階段攔截:即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其中薩德系 統(高層防空)和愛國者PAC-3防空系統(中低空)主要負責末段攔截,即防空體系的「最後一道防線」,可謂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