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大廈被佔領,200多年前華盛頓曾為它安放基石

2021-02-08 私家地理


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支持川普進行示威活動。隨後,示威遊行轉向暴力傾向,部分抗議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被緊急疏散。


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川普支持者佔領美國國會大廈。  資料圖


從1800年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政治的象徵,國會會議在此召開,歷代美國總統亦在此宣誓就職。然而在其兩百多年的歷史上,國會大廈被抗議者佔領實為罕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白宮記者凱特蘭·柯林斯(Kaitlan Collins)在推特上說:「美國國會大廈今天被佔領,這是自1814年英國人襲擊並對國會大廈縱火之後的首次。真是可恥。」


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大廈內部。  資料圖


美國國會大廈被抗議者攻佔引發的政治動蕩讓全球關注,而拋開政治本身,這棟百年建築的命運同樣也令人揪心。


為什麼是「Capitol」,不是「Congress House」


說起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期。


1791年,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擇了現在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作為國家的首都,並邀請了法國著名建築師皮埃爾·查爾斯·朗方為其進行規劃。


朗方提出將國會大廈建造在國家廣場東端海拔25米的詹金斯山(Jenkins Hill)上,用他的話說來說,這座小小的山丘就像「一個等待紀念碑的基座",而這就是今天人們熟知的「國會山(Capitol Hill)」。


1824年時期的美國國會大廈,這時候的穹頂是由由查爾斯·布爾芬奇(Charles Bulfinch)設計的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國會大廈的英文名是「Capitol」而不是「Congress House」。據說這是由託馬斯·傑斐遜提議的, "Capitol"一詞來源於拉丁文,與羅馬卡比託利歐山上的朱庇特神廟有關。而自那時以來,許多美國各州首府的政府建築也開始沿用「Capitol」一詞,儘管的確常常出現"Capitol"和"Capital"的拼寫錯誤(前者指的是政府機構所在的建築,後者指的是整個首府城市)。


早期國會大廈設計圖


1793年9月18日,國會大廈建設開始動工,在奠基儀式上,喬治·華盛頓總統親自為其安放了基石(確切的安放地點現在已無法考證),舉國為新時代的到來而歡慶。


1793年9月18日,國會大廈建設開始動工,喬治·華盛頓總統親自為其安放了基石。


然而,與華盛頓特區許多重要建築一樣,1812年英美戰爭爆發(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1814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還未完工的國會大廈遭到了英軍的嚴重燒毀和破壞。


1814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燒毀了美國國會大廈。


被英軍嚴重破壞後的美國國會大廈


隨後幾十年間,國會大廈經歷了無數次重建、修復及擴建,一直到1892年,該建築基本上達到了目前的規模和外觀。


今天的國會山上除了國會大廈之外,還包括六座主要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大樓、三座國會圖書館大樓、最高法院大樓、美國植物園和其他設施。站在國會山遠眺,還可以看到1.4英裡外的華盛頓紀念碑和2.2英裡外的林肯紀念堂。


俯瞰國會山的建築群    維基百科 圖


「出鏡率最高」的大穹頂


整個國會大廈佔地超過150萬平方英尺,是一幢全長233米的三層平頂建築,以白色大理石為主料,中央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圓頂,也分三層。兩側的南北翼樓,分別為眾議院和參議院辦公地。


國會大廈的東階通常是舉行總統就職儀式的地方,從1829年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就職之時到20世紀末,大多數總統就職儀式都是在這裡舉行。偶爾也有例外,裡根總統和柯林頓總統均在國會大廈的西階舉行過就職儀式。


獨立戰爭時期,美國資產階級在擺脫殖民地制度的同時也極力想擺脫代表著「殖民時期風格」的歐洲建築式樣,但美國又沒有悠久的傳統,因此只能從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中汲取表現「民主」、「自由」與「光榮獨立」的元素。美國國會大廈就受到了巴黎萬神殿的啟發,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代表。


美國國會大廈是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代表。


國會大廈的設計一共經歷了12位建築師,其最早的設計圖紙是由建築師威廉·桑頓(William Thornton)繪製的,他於1793年贏得了美國國會大廈的設計競賽,並且構思了標誌性的中央圓形大廳(Rotunda)。但由於資金和物資短缺,以及1814年英國人放火。圓形大廳直到1824年在建築師查爾斯·布爾芬奇(Charles Bulfinch)的接棒下才建成。


國會大廈內部標誌性的中央圓形大廳。 


圓形大廳牆上掛著的油畫,分別展示了美國建國歷史上四個重要時刻——《獨立宣言》、《康華利爵士投降》、《伯格因將軍投降》、《華盛頓辭職》(該四幅由約翰·特朗布爾(John Trumbull)創作於1817年)和四個早期殖民地時期的重要事件——《哥倫布登陸》、《發現密西西比河》、《波卡洪塔斯受洗禮》和《清教徒登船》。


由約翰·特朗布爾創作的油畫《獨立宣言》。


波卡洪塔斯是維吉尼亞州的亞爾岡京印地安人(即波瓦坦人)酋長的女兒。她最著名的傳聞就是救了英國上尉史密斯 (John Smith) 的生命,同時為了促進波瓦坦人及英國殖民間的和平,她甚至改信基督教,並嫁給一位來自詹姆士鎮的移民約翰·羅爾夫 (John Rolfe) 。該畫描繪了她正在接收洗禮時的畫面,她也是迪士尼動畫電影《風中奇緣》中女主角的原型。


不過國會大廈的設計中,另人印象最深刻的,同時也是「出鏡率最高」的,則是那高聳的三層圓頂,這是由託馬斯·U·沃爾特(Thomas  U. Walter)設計完成的。


三層穹頂是由託馬斯·U·沃爾特(Thomas  U. Walter)設計的。


1857年,新的美國國會大廈穹頂建造中。


圓頂是雙層鑄鐵結構,內部穹頂有一個大眼孔,站在國會大廈中心圓形大廳內,遊客可以通過「穹頂之眼」看到一幅巨大的壁畫。那是由義大利藝術家康斯坦丁諾·布魯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創作的《華盛頓的神化(the Apotheosis of Washington)》。


義大利藝術家康斯坦丁諾·布魯米迪創作的《華盛頓的神化》


康斯坦丁諾·布魯米迪在移居美國之前曾在梵蒂岡和羅馬宮殿作畫,深受義大利大師拉斐爾作品的影響,《華盛頓的神化》是在南北戰爭結束後的11個月內完成的,人物的靈感也來自古典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形象。


華盛頓頭頂上的倒置人物,手持的是「合眾為一」的橫幅。  維基百科 圖


畫中,喬治·華盛頓升入天堂,兩側是代表自由/權威和勝利/名望的寓言人物,他們被代表著十三個殖民地的少女們包圍著。外圈的六組圖,分別代表戰爭、科學、海洋、商業、機械和農業。整幅壁畫懸掛在距離圓形大廳地面上方180英尺處,面積達4664平方英尺,畫中的人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清晰可辨。


六組圖之一,代表的是「科學」。  維基百科 圖


圓頂外部上方還有一個小圓塔,塔頂矗立著一座自由女神銅像。這是一個古典女性的形象,有著飄逸的長髮,頭戴由鷹頭和羽毛組成的頭盔,身著一件古典禮服,上面別著一枚刻有"U.S."字樣的胸針。


她的右手放在一把裹著頭巾的劍柄上,腳下踩著一個環繞著"合眾為一"(Epluribusunum)格言的地球儀。自由女神的頭飾、肩膀和盾牌上都有10個鑲有鉑金的銅質尖頭,以保護其免受雷電的傷害。


自由女神銅像


在許多19世紀的藝術品中,自由女神通常頭戴一頂紅色的針織帽,即弗裡吉亞帽(Phrygian cap),比如在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自由女神就佩戴著弗裡吉亞帽(據說古羅馬在授予奴隸自由的儀式上,會給予奴隸一頂紅帽,這一元素後來在法國大革命中流行起來,被作為自由的象徵)。但美國國會大廈上的自由女神卻戴著頭盔、拿著劍,其形象更像戰爭女神雅典娜,表明了她隨時準備為保護國家而戰。


美國國會大廈上自由女神頭戴由鷹頭和羽毛組成的頭盔。


據說,自由女神像被分為五個部分組裝而成。1863年12月2日,當雕像最後部分的頭部和肩部拼接完成後,華盛頓周圍12座堡壘同時響起了禮炮,禮炮聲響徹雲霄。


建造中的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的模型一直保留在羅素辦公大樓的地下室內,直到2008年國會大廈遊客中心開放,才搬到了解放大廳的中心,遊客們可以在那裡看到模型的細節。


國會大廈內的100尊雕塑


美國國會大廈內收藏著許多精美的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生動描繪了美國歷史上的各個重要時期。


其中最受歡迎的房間之一就是國家雕塑大廳(National Statuary Hall),每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參觀,並且政府的許多特別活動也會在這個房間舉行,包括總統午餐會和向外國貴賓致意的活動等等。


國家雕塑大廳

國家雕塑大廳按照古希臘圓形劇場的形式建造,是美國最早的希臘復興式建築之一。房間四周豎立著巨大的科林斯式白色大理石柱,大廳地面鋪有黑白相間的大理石瓷磚。


科林斯式白色大理石柱

最初,這裡其實被用作眾議院的大廳,連接圓形大廳和眾議院大樓,但後來因為眾議院搬入了更大的會議廳,便在1864年後改造成為了雕像藝術大廳。國會邀請每個州貢獻兩尊傑出公民的雕像在大廳內永久展示,因此一共有100尊雕像。


每個州貢獻兩尊傑出公民的雕像在大廳內永久展示。

這些人物包括著有《南北戰爭的憲法觀》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史蒂芬斯(喬治亞州)、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田納西州)、《獨立宣言》籤署人之一凱撒·羅德尼(德拉瓦州)、內布拉斯加州的土著首領等等,同時也不乏一些女性,比如海倫·凱勒(阿拉巴馬州)、美國眾議院第一位女議員珍妮特·蘭金(蒙大拿州)、美國科學院第一位女院士Dr. Florence Sabin(科羅拉多州)等等。


海倫·凱勒,阿拉巴馬州捐贈


美國眾議院第一位女議員珍妮特·蘭金,由蒙大拿州捐贈。


然而隨著收藏的擴大,1933年,國會出於美學和結構方面的原因,僅將35座雕像留在國家雕像大廳內,其餘的雕像被安排在國會大廈指定區域和走廊的顯眼位置。


夏威夷州捐贈的雕像是整個國家雕塑大廳中最大的一座雕像。其刻畫的人物是夏威夷王國的開創者——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 I),又稱為卡美哈梅哈大帝。


夏威夷州捐贈的卡美哈梅哈一世雕像,是整個國家雕塑大廳中最大的一座雕像。


據說,卡美哈梅哈一世出生時,彗星照臨大地,這註定了他一生的不凡。在成為酋長後,他在保持土著傳統的前提下向西方學習,將其統治的夏威夷王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在幾乎整個19世紀中保持了獨立,除了在1843年曾被英國佔領5個月),直到1898年被美國吞併。因此他甚至有「太平洋的拿破崙」的綽號。


1819年5月8日,卡美哈梅哈一世在家鄉夏威夷島科納區的凱盧阿(Kailua)去世。他的遺體被秘密地隱藏起來,按照古老的習俗,"只有星星知道他最後的安息之地"。


雕塑中,卡美哈梅哈一世身披鍍金鬥篷,頭戴一頂由稀有羽毛製成的頭盔,他左手的長矛象徵著保衛自己和國家的能力,同時又伸出右手,做了一個"阿羅哈"的手勢,代表著夏威夷人崇尚友好和平的傳統精神。


1969年,卡美哈梅哈一世雕像與達米盎神父(Pater Damiaan,天主教神父,因在夏威夷群島的莫洛凱島痳瘋病人社群推動公益活動而聞名)的雕像被夏威夷州一起奉獻給了國家雕塑大廳。2008年,雕像被移至國會大廈遊客中心的解放大廳。


每年的6月11日「卡美哈梅哈日」,雕像前會舉行卡美哈梅哈國王的紀念儀式。


據說每年的6月11日(被稱為「卡美哈梅哈日」,是夏威夷的法定假日),解放大廳都會舉行卡美哈梅哈國王的紀念儀式,雕像上會覆蓋夏威夷花環,現場還有草裙舞表演。


2008年12月2日國會大廈遊客中心開業以來,美國國會大廈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參觀。


自2008年12月2日國會大廈遊客中心開業以來,美國國會大廈每年吸引數百萬人參觀。參觀時間從上午8點30分開放到下午4點30分,需提前預約。在國會大廈遊客中心有兩個小劇院,遊客將通過觀看13分鐘的電影來了解美國政府是如何成立的,了解美國國會和國會大廈的故事。


本文為 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先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美國國會大廈:200年前的佔領
    隨後,示威遊行出現暴力傾向,部分抗議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被緊急疏散。從1800年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政治的象徵,國會會議在此召開,歷代美國總統在此宣誓就職,國會大廈被佔領實屬罕見。作為美國政治權力的象徵,國會大廈和白宮在世界上擁有超高的知名度。不過,歷史上國會大廈和白宮還真曾被人攻佔過,而且還遭到火燒。
  • 美國國會大廈被攻佔,上一次是1814年被英軍佔領焚燒
    9點05分,「拯救美國」演講開始,川普向聚集在華盛頓特區的支持者致辭。美國在世的四名前總統,歐巴馬、柯林頓、小布希和卡特,都分別發表聲明,對美國國會大廈發生的暴力事件表示譴責。他們用「國家悲劇」和「令人作嘔」這樣的字眼來形容這場事件。
  • 美國國會大廈上一次遭到襲擊是200多年前
    早在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英軍攻入華盛頓對美國政府所管轄的建築進行焚燒(其中包括美國國會大廈、白宮等建築)。《戰區》專欄作家BRETTTINGLEY撰文,讓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一下是翻譯內容,如有錯誤,還望評論區指出,謝謝!
  • 國會大廈淪陷、下一步是內戰?法國總統宣稱:對美式民主信心十足
    (陷入混亂中的美國首都華盛頓,遠處是美國國會大廈)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上,執政權都是按照憲法規定的移交給下一任總統,當然中間略有波瀾,比如因為戰爭而執政長達4個任期的羅斯福、因監聽競爭對手被曝光而引咎辭職的尼克森,以及因為前總統甘迺迪遭到槍殺,而立刻宣誓就任總統的林登·詹森。
  • 千裡勤王,美國革命群眾攻陷國會大廈
    這一天是國會投票認證美國2020年大選結果的日子。這一天也發生了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全美各地的川普的支持者,匯集首都華盛頓示威,千裡「赴華盛頓勤王」,遊行示威者人數超過400萬。還有一對「抬棺決戰」的車隊,頭車拖著一口棺材前行,上面鋪著美國國旗。此行一去,視死如歸,如此的決絕。
  • 失控: 國會大廈爆發流血衝突 警察拔槍對峙 總統認證暫停 華盛頓宵禁 國民警衛隊出動!
    早前川普也在推特上呼籲示威者冷靜。同時,1月6日12點33分,國防官員稱,整個華盛頓國民警衛隊將於今天被部署,今晚大約有1100名警衛隊人員執行任務。CNN報導稱,維吉尼亞州已派出200名州警,並動員一支警衛隊來平息國會大廈的局勢。
  • 華盛頓特區宵禁!國會大廈被川普煽動的暴民攻入!國民警衛隊全部部署!
    《紐約時報》實時更新報導截圖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在白宮外告訴在場的那些人,他們永遠不應該接受失敗。之後,他的數百名支持者衝擊了美國國會大廈,這等於是一次未遂政變,他們希望這能推翻他失敗的選舉。在國會大廈內的白色大理石地板上,警察發射了催淚彈;在國會大廈的臺階上,暴徒揮舞著(當年南部)邦聯旗。 「美國!」一個想破壞有著244年歷史的民主國家的破壞者高聲喊道。
  • 華盛頓暴亂,「勤王之師」攻陷國會,美國大亂!
    就在美國副總統彭斯主持會議,剛開始清點選舉人票數時,國會的外部警衛人員已經阻擋不住抗議示威人群的衝擊,使得會議不得不暫停,議員們被迫緊急疏散撤離現場。國會大廈淪陷,這就使得國會最後確認新一屆總統的會議中途夭折。
  • 不能小看了川普,南北戰爭一幕再次出現,國會大廈變成了軍營
    據外媒報導,為了確保拜登就職典禮能夠順利進行,以及華盛頓不再出其他亂子,美國首都已經部署了超過2萬名荷槍實彈的國民警衛隊隊員。
  • 美國社解黨評法西斯暴徒襲擊國會大廈
    今天襲擊國會大廈的極右翼分子被川普的形象團結在一起。在暴徒於國會大廈示威前不久,川普宣布:「你們永遠不可能用軟弱來奪回國家,你們必須展示力量。」川普迫切渴望的,是他卸任之後能夠避免刑事起訴,並且能維持他對共和黨的政治控制。當法西斯分子推倒障礙,打碎窗戶並闖入參議院時,武裝到牙齒的國會警察卻幾乎沒有抵抗。一名女性在國會大廈內被槍殺。
  • 美國大亂,川普勤王軍攻佔國會大廈!有人被打死!墨爾本華人上演挺川遊行!
    一場巨大的暴力衝突事件在美國首都華盛頓上演,美國國會大廈遭到一群抗議者的闖入,200年來首度淪陷!因為這將會造成美國建國近300年來從未有過的憲政危機。因此彭斯也告訴川普他無權這麼做,而共和黨的參議院們雖然如今也已和民主黨勢同水火,但是基本不可能僅出於對已經敗選的川普的忠誠,就和美國兩百多年的政治傳統作對。
  • 為什麼在國會大廈被圍困期間,安保人員舉起貼有反光膠帶的手槍!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找到數千名抗議者的衝擊【戰區 ︱美國國會大廈被包圍(更新)】,圖片顯示一名便衣警察的手槍上貼有反光膠帶,《戰區》專欄作家Joseph Trevithick 和 Tyler Rogoway於1月7日發表文章。
  • 試圖衝擊國會大廈南北戰爭時期就有過,為什麼沒成功?只因有這位老將軍
    在親川普的暴徒衝擊並佔領國會事件後,紐約時報觀點版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1861年國會即將確認選舉人票時,同樣發生了親南方的暴民試圖衝擊國會大廈的事件
  • 衝擊美國國會大廈的騷亂者都是些什麼人?
    在聽到川普及其盟友激動人心的演講後,數千人隨後遊行到附近的美國國會。據估計有800人襲擊了國會大廈,這場騷亂的強度和持續暴力令人震驚,導致包括一名警察在內的五人死亡,還有數十人受傷。在川普本星期就一項1月6日煽動暴民的單一彈劾指控而在參議院接受審判時,參與國會大廈攻擊的200多名川普的狂熱支持者已被逮捕,並在華盛頓聯邦法院面臨各種指控。
  • 華盛頓大暴亂,大批抗議者攻陷國會,有人中槍斃命!議員逃進密室,國民警衛隊進入,全城宵禁!多國領導人發聲
    距離上次國會大廈被「攻破」,已經有200多年了...據「一個美國新聞網」(OANN)駐白宮記者佩萊格裡諾在推特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當地時間6日清晨,大量川普支持者已在華盛頓集會現場外聚集,等待進場。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支持川普進行示威活動,以向正在進行的國會聯席會議施壓。他們揮舞著藍色的川普旗幟,走入了參議院會議廳,他們佔領參議廳。
  • 美國國會確認拜登贏得美國大選
    當天早些時候,川普在一次集會中鼓勵成千上萬的支持者前往國會大廈,抗議國會確認拜登獲勝。由於華盛頓的示威遊行轉向暴力活動,並威脅到國會,華盛頓市長鮑澤隨後下令從周三晚上6時開始實施宵禁,直到周四(7日)早上6時。
  • 國會槍響,美國「淪陷」
    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們高呼「USA」,揮舞著美國國旗以及「不要踐踏我」的旗幟在國會大廈前進行抗議。他們與全副武裝的警察衝突扭打,甚至砸碎玻璃、徒手攀登闖入國會大廈,正在舉行的眾議院會議被迫緊急終止撤離。國會山成「戰場」按照總統大選的程序,美國國會參眾兩院1月6日舉行會議,以認證選舉人團的投票結果。
  • 炸毀國會大廈?
    1月6日襲擊國會大廈的一些民兵組織,威脅要在拜登總統向國會發表聯合講話時「炸毀國會大廈」,因此(國會)安全措施仍將十分嚴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這樣的國家,簡直讓人驚掉下巴!一個所謂民主國家的「燈塔」,一個打著為世界人民送「民主」的旗號到處挑起戰爭的國家,先後將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家變成一片廢墟!
  • 示威者衝擊美國國會,華盛頓暴亂4人死亡,川普推特帳號被封
    今天下午,美國華盛頓特區,正在進行大選最終認證的國會大廈,被川普支持者包圍攻陷!無數暴怒的川粉破門而入,高喊「川普贏得了大選」!國會大廈已變戰場!今天(1月6日),是美國大選最終結果公布的最後期限,美國國會將對選舉人票進行認證,並正式宣布拜登為下一任總統。
  • 路透社:安保失敗是如何導致暴徒衝擊美國國會大廈的(雙語)
    國會大廈是美國參眾兩院的所在地,對國會大廈的圍困是美國近期歷史上最嚴重的安全疏漏之一,現任和前任執法官員說,這場暴亂把這個最公認的標誌性美國力量象徵之一變成了政治暴力場所。國會大廈距離川普在暴亂開始前的一次演講中抨擊選舉的地方只有一小段路程,他稱這次投票是「對我們民主的驚人攻擊」,並敦促他的支持者在「拯救美國遊行」中「走到國會大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