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川普的暴徒衝擊並佔領國會事件後,紐約時報觀點版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1861年國會即將確認選舉人票時,同樣發生了親南方的暴民試圖衝擊國會大廈的事件。作者為泰德·威德默。威德默博士曾擔任柯林頓政府演講稿撰寫人,長期研究美國內戰。他是《生死邊緣的林肯:華盛頓的13天》一書的作者。
1861年,一群親南方的暴民想要阻止對林肯選舉團選票的統計,一些國會議員的表現和現在如出一轍。在周三褻瀆國會大廈事件之後的混亂中,人們都在說,國會大廈最後一次遭襲是在1814年。這忽略了1861年的一個絕望的日子,那一天民主幾乎遇到了致命打擊。那一年的2月13日,一群暴徒聚集在國會大廈外,試圖強行闖入,以破壞計算選舉人票的工作,這將是證實亞伯拉罕 · 林肯在三個月前當選總統的最後一道程序。那時和現在最關鍵的區別是,當時國會大廈被早有防範的人守衛著。當天一開始,人們的神經就緊繃著,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華盛頓,很多家庭都試圖進入會場觀看選舉程序。
1861年林肯就職典禮的景象,當時國會大廈的圓頂正在重建中。美國國會圖書館,班傑明·布朗·弗蘭奇提供
在計票之前的幾天裡,首都的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說武裝民兵可能會從維吉尼亞衝過來,佔領國會大廈甚至整個哥倫比亞特區。維吉尼亞州前州長亨利·懷斯曾公開煽動入侵,當時許多報紙文章都對可能發生的某種形式的接管而表示擔憂。在《紐約時報》上,一名記者提到了「佔領城市、炸毀公共建築、阻止林肯就職的陰謀」。另一篇文章則認為「國會大廈被炸」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的中心大廈,國會、最高法院、國會圖書館和所有聯邦記錄的所在地,都像一個個等待點燃的火藥桶。但民兵們沒有想到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將軍的決心,這位年邁的戰爭英雄負責保衛首都。斯科特是一個驕傲的南方人,他於1793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彼得斯堡附近,那是國會大廈奠基的7年前。那時國會還沒有被城市建築所環繞。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是一個愛國者。這個詞的本意在最近幾天被濫用了(注,這裡是指親川普的暴徒都稱自己是愛國者,衝擊國會大廈是愛國行為)。自從託馬斯·傑斐遜擔任總統以來,斯科特一直在為國家服務,傑斐遜當初親自面試了斯科特。雖然身體虛弱(他當時已經不能騎馬了),但是看到那些暴徒的行徑,就立刻知道他們這是在叛國。他調遣軍隊,在國會大廈周圍駐紮了士兵,毫無疑問他會對任何試圖進入大樓、破壞選舉人票統計的暴力惡棍採取嚴厲措施。斯科特相當形象地警告說,任何圖謀不軌的入侵者都會「被綁在12磅的炮口上,從國會大廈的窗口發射出去」。他還說,「我會用他的屍體殘軀澆灌阿靈頓(Arlington ,維吉尼亞的一個縣)的山丘。」儘管美國人民有種種美德,但他們也無法抵擋準獨裁者的魅力,這些獨裁者願意許下任何承諾。2月13日上午,大批民眾湧入華盛頓,其中很多人決心阻撓確認林肯當選的儀式。他們看起來已經很危險了,正如一位觀察家所指出的,「一大堆易燃物」隨時準備進行「革命」。但是當他們到達國會大廈時,他們被禁止進入,除非他們有一張特別通行證。在士兵的阻攔下,反對林肯的人群變得憤怒起來,他們辱罵斯科特,說他是「自由州的皮條客!」,「老糊塗!」,「他背叛了他的祖國!」。但是,被一群蔑視選舉過程的暴徒指控為「叛國罪」,斯科特非常不以為然。通過他的精心防範,在林肯到來之前,他就已經以自己的方式拯救了這個國家。儘管最危險的人群被擋在了外面,但眾議院內部卻爆發了憤怒的爭論。親南方的國會議員們情緒低落,想盡一切辦法發洩他們的不滿。當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分裂主義參議員路易斯·威格法爾問斯科特,他是否敢以叛國罪逮捕參議員時,斯科特勃然大怒,「何止逮捕!我要把他炸到地獄去!」不過,分裂的聲音還是不斷。維吉尼亞州國會議員穆斯科·加內特一直指責林肯「暴政」,儘管當時林肯還沒正式當選。當牧師正在祈禱時,加內特衝了出去,一邊跺腳一邊大聲譴責會議過程。最令人難以難忘的是,時報的一名記者說,這次發脾氣很像著名莎士比亞演員朱尼厄斯·布斯的表演,他曾在《理查三世》中飾演主角而聞名,這是他的兒子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和即將上任的總統最喜歡的戲劇。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年輕的布斯扮演過115次這個角色。林肯對這齣戲的熱愛是如此深刻,以至於他的即興表演令觀看者嘆為觀止。美國人對《理查三世》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是有原因的,因為它講述了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在對權力和聲望的狂熱追求中,甘願「狡猾、虛偽並背信棄義」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寓意令人警醒:由於時不時地出現煽動者,民主制度已經岌岌可危。值得讚揚的是,布萊肯裡奇表現得很體面,他確認了選舉人票,大方承認自己的敗選。後來,布萊肯裡奇繼續為南部的聯盟效力,但在這一天,他記住了自己對美國的職責,就像副總統邁克·彭斯本周所做的一樣。儘管美國人民有種種美德,但他們也無法抵擋準獨裁者的魅力,這些獨裁者願意許下任何承諾。在分離主義者大軍中也不乏這樣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治理邦聯比建立邦聯困難得多的原因。林肯幾乎從來不提及自己的謙虛態度,在經過之前政客們的十年狂熱之後,為人們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無論是在1861年還是2021年,文件都非常重要。周三,在騷亂中,反應靈敏的工作人員沒有忘記抓住裝著選舉人票的盒子。1861年,這些盒子也被保存了下來,但是當時,卻是被託付給了最有可能從它們的毀滅中獲益的人。每一張州選舉人票都已及時送到參議院主席,即美國副總統,來自肯塔基州的約翰·布萊肯裡奇手裡。布萊肯裡奇也是在總統選舉中的落選者,他承載著南方腹地的希望。如果他選擇把證書放錯地方,選舉可能會被推到國會,作為華盛頓的陌生人,林肯在國會處於不利地位。當證書從參議院遞交到眾議院並在那裡舉行儀式時,關鍵時刻到了。有幾位評論人士提到,民主在那一刻顯得多麼的脆弱,兩個普通的盒子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房間裡的許多人都在等待著火花,一名目擊者感到「平靜的外表下沸騰著炙熱的情緒。」值得讚揚的是,布萊肯裡奇表現得很體面,他確認了選舉人票,大方承認自己的敗選。後來,布萊肯裡奇繼續為南部的聯盟效力,但在這一天,他記住了自己對美國的職責,就像副總統邁克·彭斯本周所做的一樣。那真是千鈞一髮,在之後的幾個小時裡,「一群憤怒的暴民」咆哮著在華盛頓街頭徘徊,蹦出一連串的髒話。在紐約,律師喬治·坦普爾頓·斯特朗在他的日記中透露。「這對守護首都和平來說是關鍵的一天。維吉尼亞紳士們的突襲,有可能破壞林肯當選的法律證據,並會造成無限的危害。但是因為另一個維吉尼亞人,他們的企圖被阻止了。」三周後,林肯得以進入同一幢大樓,並在東門廊說出了我們曾無數次引用的話,「記憶中的神秘和弦」(林肯的第一次就職演講引用過這個詞,這次演講上林肯表達了對美國團結統一的渴望,之後「記憶中的神秘和弦」就用來代指林肯總統的第一次就職演講)將全體美國人團結在一起,特別是當我們被「我們天性中善良的天使」所感動時。如果2月13日的立場不堅定,林肯可能就永遠不會抵達。
加拿大與美國必讀
微信號 ::jianadabidu
關鍵詞「自由」,提取——疫情下中國提供的另外一個自由的版本。求移民與留學經歷,加拿大、美國華人生活感悟,親歷和採訪均可,頭條稿費最高可達千元。要求事實準確,邏輯清楚,只要是真情實感,文字樸素最好。加北美留學、移民、海外生活讀者交流群請先加小編微信,ID:yiqijianada 轉發必讀文章並截圖,驗證後可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