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衝擊國會大廈南北戰爭時期就有過,為什麼沒成功?只因有這位老將軍

2021-02-14 加拿大和美國必讀

在親川普的暴徒衝擊並佔領國會事件後,紐約時報觀點版刊發了一篇文章,指出1861年國會即將確認選舉人票時,同樣發生了親南方的暴民試圖衝擊國會大廈的事件。作者為泰德·威德默。威德默博士曾擔任柯林頓政府演講稿撰寫人,長期研究美國內戰。他是《生死邊緣的林肯:華盛頓的13天》一書的作者。

1861年,一群親南方的暴民想要阻止對林肯選舉團選票的統計,一些國會議員的表現和現在如出一轍。在周三褻瀆國會大廈事件之後的混亂中,人們都在說,國會大廈最後一次遭襲是在1814年。這忽略了1861年的一個絕望的日子,那一天民主幾乎遇到了致命打擊。那一年的2月13日,一群暴徒聚集在國會大廈外,試圖強行闖入,以破壞計算選舉人票的工作,這將是證實亞伯拉罕 · 林肯在三個月前當選總統的最後一道程序。那時和現在最關鍵的區別是,當時國會大廈被早有防範的人守衛著。當天一開始,人們的神經就緊繃著,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華盛頓,很多家庭都試圖進入會場觀看選舉程序。

1861年林肯就職典禮的景象,當時國會大廈的圓頂正在重建中。美國國會圖書館,班傑明·布朗·弗蘭奇提供

在計票之前的幾天裡,首都的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說武裝民兵可能會從維吉尼亞衝過來,佔領國會大廈甚至整個哥倫比亞特區。維吉尼亞州前州長亨利·懷斯曾公開煽動入侵,當時許多報紙文章都對可能發生的某種形式的接管而表示擔憂。在《紐約時報》上,一名記者提到了「佔領城市、炸毀公共建築、阻止林肯就職的陰謀」。另一篇文章則認為「國會大廈被炸」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的中心大廈,國會、最高法院、國會圖書館和所有聯邦記錄的所在地,都像一個個等待點燃的火藥桶。但民兵們沒有想到溫菲爾德·斯科特(Winfield Scott)將軍的決心,這位年邁的戰爭英雄負責保衛首都。斯科特是一個驕傲的南方人,他於1793年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彼得斯堡附近,那是國會大廈奠基的7年前。那時國會還沒有被城市建築所環繞。不過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是一個愛國者。這個詞的本意在最近幾天被濫用了(注,這裡是指親川普的暴徒都稱自己是愛國者,衝擊國會大廈是愛國行為)。自從託馬斯·傑斐遜擔任總統以來,斯科特一直在為國家服務,傑斐遜當初親自面試了斯科特。雖然身體虛弱(他當時已經不能騎馬了),但是看到那些暴徒的行徑,就立刻知道他們這是在叛國。他調遣軍隊,在國會大廈周圍駐紮了士兵,毫無疑問他會對任何試圖進入大樓、破壞選舉人票統計的暴力惡棍採取嚴厲措施。斯科特相當形象地警告說,任何圖謀不軌的入侵者都會「被綁在12磅的炮口上,從國會大廈的窗口發射出去」。他還說,「我會用他的屍體殘軀澆灌阿靈頓(Arlington ,維吉尼亞的一個縣)的山丘。」儘管美國人民有種種美德,但他們也無法抵擋準獨裁者的魅力,這些獨裁者願意許下任何承諾。2月13日上午,大批民眾湧入華盛頓,其中很多人決心阻撓確認林肯當選的儀式。他們看起來已經很危險了,正如一位觀察家所指出的,「一大堆易燃物」隨時準備進行「革命」。但是當他們到達國會大廈時,他們被禁止進入,除非他們有一張特別通行證。在士兵的阻攔下,反對林肯的人群變得憤怒起來,他們辱罵斯科特,說他是「自由州的皮條客!」,「老糊塗!」,「他背叛了他的祖國!」。但是,被一群蔑視選舉過程的暴徒指控為「叛國罪」,斯科特非常不以為然。通過他的精心防範,在林肯到來之前,他就已經以自己的方式拯救了這個國家。儘管最危險的人群被擋在了外面,但眾議院內部卻爆發了憤怒的爭論。親南方的國會議員們情緒低落,想盡一切辦法發洩他們的不滿。當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分裂主義參議員路易斯·威格法爾問斯科特,他是否敢以叛國罪逮捕參議員時,斯科特勃然大怒,「何止逮捕!我要把他炸到地獄去!」不過,分裂的聲音還是不斷。維吉尼亞州國會議員穆斯科·加內特一直指責林肯「暴政」,儘管當時林肯還沒正式當選。當牧師正在祈禱時,加內特衝了出去,一邊跺腳一邊大聲譴責會議過程。最令人難以難忘的是,時報的一名記者說,這次發脾氣很像著名莎士比亞演員朱尼厄斯·布斯的表演,他曾在《理查三世》中飾演主角而聞名,這是他的兒子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和即將上任的總統最喜歡的戲劇。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年輕的布斯扮演過115次這個角色。林肯對這齣戲的熱愛是如此深刻,以至於他的即興表演令觀看者嘆為觀止。美國人對《理查三世》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是有原因的,因為它講述了一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在對權力和聲望的狂熱追求中,甘願「狡猾、虛偽並背信棄義」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寓意令人警醒:由於時不時地出現煽動者,民主制度已經岌岌可危。值得讚揚的是,布萊肯裡奇表現得很體面,他確認了選舉人票,大方承認自己的敗選。後來,布萊肯裡奇繼續為南部的聯盟效力,但在這一天,他記住了自己對美國的職責,就像副總統邁克·彭斯本周所做的一樣。儘管美國人民有種種美德,但他們也無法抵擋準獨裁者的魅力,這些獨裁者願意許下任何承諾。在分離主義者大軍中也不乏這樣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治理邦聯比建立邦聯困難得多的原因。林肯幾乎從來不提及自己的謙虛態度,在經過之前政客們的十年狂熱之後,為人們帶來了一股新鮮空氣。無論是在1861年還是2021年,文件都非常重要。周三,在騷亂中,反應靈敏的工作人員沒有忘記抓住裝著選舉人票的盒子。1861年,這些盒子也被保存了下來,但是當時,卻是被託付給了最有可能從它們的毀滅中獲益的人。每一張州選舉人票都已及時送到參議院主席,即美國副總統,來自肯塔基州的約翰·布萊肯裡奇手裡。布萊肯裡奇也是在總統選舉中的落選者,他承載著南方腹地的希望。如果他選擇把證書放錯地方,選舉可能會被推到國會,作為華盛頓的陌生人,林肯在國會處於不利地位。當證書從參議院遞交到眾議院並在那裡舉行儀式時,關鍵時刻到了。有幾位評論人士提到,民主在那一刻顯得多麼的脆弱,兩個普通的盒子承載著國家的希望。房間裡的許多人都在等待著火花,一名目擊者感到「平靜的外表下沸騰著炙熱的情緒。」值得讚揚的是,布萊肯裡奇表現得很體面,他確認了選舉人票,大方承認自己的敗選。後來,布萊肯裡奇繼續為南部的聯盟效力,但在這一天,他記住了自己對美國的職責,就像副總統邁克·彭斯本周所做的一樣。那真是千鈞一髮,在之後的幾個小時裡,「一群憤怒的暴民」咆哮著在華盛頓街頭徘徊,蹦出一連串的髒話。在紐約,律師喬治·坦普爾頓·斯特朗在他的日記中透露。「這對守護首都和平來說是關鍵的一天。維吉尼亞紳士們的突襲,有可能破壞林肯當選的法律證據,並會造成無限的危害。但是因為另一個維吉尼亞人,他們的企圖被阻止了。」三周後,林肯得以進入同一幢大樓,並在東門廊說出了我們曾無數次引用的話,「記憶中的神秘和弦」(林肯的第一次就職演講引用過這個詞,這次演講上林肯表達了對美國團結統一的渴望,之後「記憶中的神秘和弦」就用來代指林肯總統的第一次就職演講)將全體美國人團結在一起,特別是當我們被「我們天性中善良的天使」所感動時。如果2月13日的立場不堅定,林肯可能就永遠不會抵達。 

加拿大與美國必讀

微信號 ::jianadabidu


關鍵詞自由,提取——疫情下中國提供的另外一個自由的版本。
    求移民與留學經歷,加拿大、美國華人生活感悟,親歷和採訪均可,頭條稿費最高可達千元。要求事實準確,邏輯清楚,只要是真情實感,文字樸素最好。北美留學、移民、海外生活讀者交流群請先加小編微信ID:yiqijianada 轉發必讀文章並截圖,驗證後可入群。

相關焦點

  • 不能小看了川普,南北戰爭一幕再次出現,國會大廈變成了軍營
    有華盛頓當地的國民警衛隊員,也有各州派出的,都聚集在了國會,生怕再鬧出什麼笑話。既然人來了,自然要安排住的地方,華盛頓已經進入了緊急狀態,也不可能給他們安排賓館,最終國會大廈就成了臨時營地。隊員們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直接就在國會大廈安營紮寨,剛剛遭到川普支持者衝擊的國會大廈,瞬間躺了一地美國大兵。
  • 淺析:示威者衝擊國會大廈 安保人員為何舉起貼有反光條的手槍?
    儘管他並不十分了解國會安保人員的具體政策,但他觀看過照片後確認,這並不是一種罕見的做法。貼反光條的做法是為了區分「擁擠情況下的非戰鬥人員和戰鬥人員」,並幫助指揮官快速決策是否要對目標作出必要反應。圖為貼有黃色反光條的以色列「傑裡科」手槍。
  • 衝擊美國國會大廈的騷亂者都是些什麼人?
    在聽到川普及其盟友激動人心的演講後,數千人隨後遊行到附近的美國國會。據估計有800人襲擊了國會大廈,這場騷亂的強度和持續暴力令人震驚,導致包括一名警察在內的五人死亡,還有數十人受傷。在川普本星期就一項1月6日煽動暴民的單一彈劾指控而在參議院接受審判時,參與國會大廈攻擊的200多名川普的狂熱支持者已被逮捕,並在華盛頓聯邦法院面臨各種指控。
  • 為什麼在國會大廈被圍困期間,安保人員舉起貼有反光膠帶的手槍!
    關於在格洛克手槍上使用反光膠帶的問題,我們採訪了前以色列特勤局的首席安全官Tomerlsraeli,他曾是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安保小組的成員。Tomer現在是維吉尼亞州以色列戰術學校首席教官,該校為美軍和執法機構以及其他國家的安全部隊提供培訓。雖然他對國會警察的安保流程並不了解,但他證實,使用反光膠帶的做法並不罕見。
  • 路透社:安保失敗是如何導致暴徒衝擊美國國會大廈的(雙語)
    這支部隊的軍官們接受訓練應是不讓抗議者靠近國會大廈的大理石室外臺階,像保護城堡一樣保護著這個建築群。但在19世紀的建築群中,有太多的窗戶和門,很難為所有的窗戶和門做好守護,特倫斯·蓋納說,他曾擔任國會警察局長,後來又擔任美國參議院的軍士長、首席執法官。
  • 那些衝擊美國國會的人,將面臨什麼
    ,時任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騷亂中5人死亡。美國司法部已承諾,即使是犯有非法侵入國會的輕罪者也將受到起訴,還會投入資源來處理更為嚴重的共謀和故意殺人等罪行。騷亂是否有組織?根據法院記錄和包括團體活動視頻在內的其它記錄,目前的被控者中超過一成的人曾經表達過對激進團體的效忠或傾向性。
  • 美國國會大廈:200年前的佔領
    隨後,示威遊行出現暴力傾向,部分抗議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被緊急疏散。從1800年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美國政治的象徵,國會會議在此召開,歷代美國總統在此宣誓就職,國會大廈被佔領實屬罕見。作為美國政治權力的象徵,國會大廈和白宮在世界上擁有超高的知名度。不過,歷史上國會大廈和白宮還真曾被人攻佔過,而且還遭到火燒。
  • 《閃電戰》血色獻禮:1945年4月柏林國會大廈攻防戰始末
    柏林巷戰於4月25日展開,戰至27日,德軍已經被壓縮在東西長16公裡,南北寬2~5公裡的狹長地帶內。最先望見國會大廈的蘇軍部隊是第79步兵軍的偵察兵們,該軍隸屬於朱可夫麾下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第3突擊集團軍,軍長是蘇聯英雄佩列維爾特金少將,下轄第150、171、207步兵師,但兵力並不充足。
  • 美國國會大廈被佔領,200多年前華盛頓曾為它安放基石
    1824年時期的美國國會大廈,這時候的穹頂是由由查爾斯·布爾芬奇(Charles Bulfinch)設計的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國會大廈的英文名是「Capitol」而不是「Congress House」。然而,與華盛頓特區許多重要建築一樣,1812年英美戰爭爆發(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1814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還未完工的國會大廈遭到了英軍的嚴重燒毀和破壞。
  • 國會大廈出現19條地道:數百名特警深夜突然出現
    但是,在美國民兵突擊隊衝進大廈以後,卻一個議員也沒有抓到。這其實就涉及到了1個關於國會大廈的秘密了。在川普支持者衝入國會大廈後,大部分議員從國會大廈地下的緊急通道疏散到安全地方,國會山至少有19條地下通道,猶如一個迷宮,人和車輛均可通過。
  • 守衛國會大廈德軍最後的掙扎,究竟有多慘烈
    當我們毛回顧歷史時,竺總會發現在不糜時期總是有著時各種各樣的戰殳爭,而這些戰隗爭也給人類帶岑來了數不盡的劉傷痛和巨大的符損失。要說到徐在世界範圍內糜,波及範圍最莫廣、戰爭規模馮最大的戰爭,浦那一定就是第熊二次世界大戰古了。
  • 國會大廈淪陷、下一步是內戰?法國總統宣稱:對美式民主信心十足
    美國時間1月6日發生的"示威者衝擊美國國會"的鬧劇已經接近尾聲,喧鬧、聒噪的川普支持者,給美國首都華盛頓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還有被衝擊得千瘡百孔的美式民主制度
  • 美國國會大廈上一次遭到襲擊是200多年前
    早在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英軍攻入華盛頓對美國政府所管轄的建築進行焚燒(其中包括美國國會大廈、白宮等建築)。《戰區》專欄作家BRETTTINGLEY撰文,讓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一下是翻譯內容,如有錯誤,還望評論區指出,謝謝!
  • 為什麼我們在國會大廈的部隊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部隊總和還要多?
    1月19日,國民警衛隊的防爆盾在國會大廈前堆放(圖片來源:AP)共和黨眾議員麗莎·麥克萊恩(Lisa McClain)周一(2月15日)在福克斯採訪中說,佩洛西需要解釋,為何美國首都仍需要長時間保留這樣規模的軍備。
  • 使命召喚:柏林國會大廈突擊戰的最後一人
    當年參加過戰爭並且活到現在的老兵們都是寶,而且一年比一年少,根據俄羅斯報近期給出的數據,2016年俄羅斯境內有不到20萬的衛國戰爭參與者,而直接參與戰鬥的軍官士兵們不到2萬,其他大部分都是後勤保障人員、戰地醫療人員、志願者、遊擊隊員還有參與國防設施建設的工作人員等等。而這些人現在最年輕的也得快90歲了,百歲老人也還有那麼幾百名。
  • 衝擊國會事件後 彭斯幕僚長被白宮拒入! 誰才是國會大廈暴亂的受益者?!
    周三下午,正當有議員對大選爭議州的選舉人票提出異議,並準備向所有與會者出示舞弊證據時,部分抗議者強行闖入了國會大廈,混亂中,一名女士疑似遭到警衛人員開槍射擊,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華盛頓警方後來證實,另外還有3人死亡,具體原因尚有待查明。彭斯當天連發多條推文,對國會暴力事件進行「最強烈地譴責」。但一位網友在他的推文下面留言稱,「你真是個偽君子」。這則留言很快就得到了數千人的點讚。
  • 炸毀國會大廈?
    近日,美國《國會山》報導稱,國會代理警察局長皮特曼(Yogananda Pittman)25日披露一則驚人消息稱:有情報顯示,參與
  • 美國官員稱國會大廈的抗議者曾經「準備發動戰爭」
    testify Capitol rioters 'came prepared for war'US Capitol security officials who were ousted in the wake of the 6 January attack on Congress have blamed intelligence failures for the breach.在1月6日國會遇襲事件後被罷免的美國國會安全官員將該事件歸咎於情報失誤
  • 美國國會大廈炸了?沒關係,在中國有很多備份……
    這兩天,「陛下何故造反」的懸疑震驚全世界,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挑動紅脖子們攻破了美國的國會大廈,這個勁爆新聞充斥了各路媒體的頭版,全世界的吃瓜群眾都開了眼。「火燒國會大廈」、「白宮陷落」等熱詞在各種圈裡流竄,一時間,2013年的老電影《奧利匹斯陷落》的場景似乎就要上演。電影裡的爆炸很嗨,觀眾看得也嗨,但或許能精確分清炸的都是什麼樓的觀眾恐怕不多。
  • 示威者衝擊美國國會,華盛頓暴亂4人死亡,川普推特帳號被封
    暴動進程中,華盛頓特區至少發現了兩枚炸彈,其中一個在國會大廈。另外仍有多個可疑裝置正在調查中。一名24歲川粉在試圖翻牆進入國會大廈時,不慎從10米高處墜落,身受重傷,情況不明。一則現場視頻顯示,在國會大廈安保系統被攻破後,成群結隊的川普支持者大搖大擺地進入大廳,有人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般邊拍照邊感嘆:「哇塞,我還從沒進過這棟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