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盾」制「矛」——美國太空體系建設的考量

2021-02-08 清風談國際

       近日,美國參議院發布《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將為用於探測和跟蹤高超聲速武器的天基傳感器提供額外資金。美國國會針對俄羅斯等國家研發的高超聲速武器帶來的威脅提出解決方案:擴大在低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群的規模。一旦檢測到高超聲速威脅,當武器在全球範圍移動時,衛星與衛星之間將傳遞監視信號保證衛星群對其進行跟蹤監測。美國為何如此看重高超聲速飛彈的防禦?美國在太空方面動作頻頻有何戰略考量?


     高超聲速武器,美國的心腹大患


      俄羅斯在2018年測試了新的超音速飛彈,這加劇了全球軍備競爭。高超聲速武器相較傳統武器具有更加強大的突防能力和打擊能力,可擊敗現有的所有防禦系統。


      高超聲速武器通常定義為速度達到5馬赫或更高速度的戰略武器系統,這意味著高超音速武器可以每秒移動約一英裡。洲際彈道飛彈在從太空重新進入大氣層時達到了超音速武器5馬赫的標準,但是因為它們沿著可預測的彈道前進,所以容易被敵方跟蹤並擊毀。


     有專家評論稱,超音速武器將對美國構成真正的新威脅。這些武器還具有很高的機動性,難以預測其飛行軌跡,這使得它們難以追蹤。自冷戰開始以來,五角大樓就定期將精力放在開發機動超音速武器上,可是由於各方因素交織,超音速武器計劃最終流產。


     隨著美國和俄羅斯宣布它們將退出1987年的《中程核力量條約》,飛彈發展的新時代即將來臨,為了遏制美國對俄的戰略封鎖,俄羅斯率先發展新型超音速武器,其高超音速飛彈很可能最先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建立「天眼」體系,深化空天安全化


       美國為應對空天方面威脅,建立高超聲速武器和彈道飛彈追蹤太空傳感器,加強「天基紅外系統」衛星系統建設。近日,美國航天航空局宣布,將使高超聲速武器和彈道飛彈追蹤太空傳感器成為國防太空體系結構的一部分,該體系結構將不斷擴展,最終將由數百顆主要在低軌道運行的小型衛星組成。並且,美國航天航空局計劃在2022財年開始將其第一顆衛星送入軌道。


      高超聲速武器和彈道跟蹤與監視系統的前身,是美軍飛彈防禦局正在努力建造的高超音速武器和彈道追蹤空間傳感器,是一種在軌道上的傳感器層,能夠檢測和追蹤該國目前的飛彈防禦體系結構無法處理的高超音速武器,該系統計劃被內置到航天局低地球軌道衛星群中。


      2019年,美國太空新聞網站報導稱,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飛彈防禦局分別授予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雷神公司、雷多斯公司和哈裡斯技術公司一份價值2000萬美元的合同,以設計可以追蹤高超音速和彈道飛彈的空間傳感器。飛彈防禦局表示,這四家公司是從參加高超聲速武器和彈道追蹤空間傳感器項目的12家競標單位中遴選出來的。四家公司旨在構築高超聲速武器和彈道飛彈的防禦「金盾」,提升美國對於高超聲速武器的應對能力。


       美國建立太空「天眼」旨在增強本國空天防禦能力,應對日益增長的空天安全威脅。同時,美國推進高超聲速和彈道飛彈追蹤太空傳感器旨在增強自己對於非對稱軍事威脅的應對能力,提升自己未來空天作戰的綜合實力。


     深化太空布局,應對未來太空戰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太空系統首次大規模運用於實戰,美國運用衛星系統對戰爭狀況進行監控,對目標進行偵查監視,為武器裝備導航,使得打擊過程透明化、打擊目標精準化。因此,衛星系統的配合是美國打贏海灣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使得美國高層認識到「太空是未來戰爭的終極制高點」,於是開始極力推動政府為軍方發展太空能力「鬆綁」。


      為此,美國在未來的30年間,不斷深化太空布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維護對這個「終極制高點」的統治。這些措施包括加大培養太空專業人員的力度,成立太空諮詢小組,設立太空採辦委員會,成立太空部隊,研發進攻性武器系統等。通過一系列措施,美國在太空佔據了優勢地位,無論從空間位置還是從太空設備上來說,美國都走在世界前列。近年來,美國越來越重視太空的戰略地位,對太空的投入日益增長,太空的戰略地位也從輔助地面作戰的「助推器」變成了「兵家必爭」的未來戰場,軍事色彩越發明顯。


      不僅美國在發展太空,俄羅斯等國也對太空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一直在增強空間對抗能力。為了應對潛在對手帶來的威脅,今年6月17日,美國五角大樓公布了新太空防禦戰略,表明美國希望阻止俄羅斯等國控制太空,並且將向盟友尋求幫助。太空防禦戰略反映了美國國防部的戰略轉變——把太空作為作戰之地,這一轉變包括2019年成立美國太空司令部和空軍,並持續發展這兩個機構。


       美國太空防禦戰略是美國確保太空優勢,確保美國目前和未來太空利益和地位的下一步措施,通過該戰略確定的分階段措施,確保美國實現未來10年希望達成的太空領域的目標。該戰略提出的四項行動方針分別是:打造太空全面軍事優勢,將太空納入國家聯合作戰,改變戰略環境,與盟友、夥伴、行業及美國其他政府部門和機構合作。


       美國深化太空布局,提出一系列應對未來太空潛在威脅的方針舉措表明,未來戰場已經延伸到了空間領域。美國將聯合其盟國,確保在未來太空鬥爭中的優勢地位,而其他國家也不甘示弱,仍會加大對太空力量的投入,這些鬥爭將給未來太空安全增加更多的不確定因素。  ( 何天玉、張興川、黨新龍、孫巖、仉智權)


相關焦點

  • 朝鮮的矛 vs. 美國的盾(下)
    在美國的多層反導防禦體系中,GMD是絕對支柱。全球範圍內所有的傳感器網絡、指揮控制系統都是圍繞它建設的,其它戰區級的海基宙斯盾、戰役級的薩德、戰術級的愛國者-3都可以看作是它的補充。龐大的GMD系統包括三個部分:1. 海、陸、天基傳感器網絡,提供早期預警和目標探測、識別、跟蹤2.
  • 矛比盾強:反導技術根本擋不住洲際飛彈,為何大國仍斥巨資研製?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飛彈突防技術和反導技術就像是矛與盾,兩邊都在快速發展中。但目前來看,彈道飛彈的突防技術明顯佔了上風。
  • 朝鮮的矛 vs. 美國的盾 (上)
    今天就來說道說道朝鮮的矛和美國的盾。【 朝鮮玩核 】朝鮮為什麼一意孤行非要發展核武器?地球村這個江湖上有五個最大的大佬,雖然如今其中的三個都已經家道敗落,常規力量和鼎盛時期比簡直慘不忍睹,但是他們仍然被公認為大佬,因為他們手中有個我有你無的大招:核武器。
  • 美國太空軍劍指中俄
    此次組建太空軍,是自1986年《戈德華特-尼科爾斯國防部重構法案》確立聯合指揮體系後美國軍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70多年來美軍首次增加一支獨立的軍種,體現了美國國防戰略的重大調整。1982年組建的「空軍太空司令部」是美國空軍下屬的10個作戰司令部之一,2019年美國太空軍就是在該司令部的基礎上重新組建。在美軍的軍政(行政、人事、建設)系統中,美國太空軍和空軍一起歸屬空軍部領導。而在軍令(作戰指揮)系統中,新設立太空軍作戰部長統領太空軍部隊。2020年1月約翰·雷蒙德(John Raymond)空軍上將被任命為首任太空軍作戰部長,同時兼任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
  • 你有矛我有盾:中國超級加固機堡,不怕美軍的鑽地炸彈!
    隨著中國軍力建設的高速發展
  • 朝鮮的矛 vs. 美國的盾(中)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在太空中對上升段進行攔截,既容易發現目標,速度也慢,還沒有機動變軌、釋放誘餌及多彈頭等抗反導措施,更沒有附帶損害 — 這也正是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想要做的。1983年裡根總統提出「戰略防禦計劃」,依靠美國在太空技術方面的優勢,計劃在外太空大規模部署高能定向武器(雷射、高能粒子束、電磁動能武器等),輔以地面的常規反導武器,以對抗蘇聯的大規模核攻擊,保證自己戰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威懾能力。其核心部分是龐大的天基衛星探測及反導系統,因此又被稱為"星球大戰"計劃。
  • 太空時代來臨,扒一扒各國太空力量建設的新進展
    此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從全球爭霸的戰略目的出發,建起了較為完備的太空支援力量體系。由於戰略地位重要,偵察衛星的建設一直由美國情報界獨立負責,以利保密。美國國防部則主導了「國防衛星通信系統」「艦隊衛星通信」「軍事星」三大通信衛星系統建設,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空軍衛星通信」系統,為美國國家指揮機構和戰略核部隊之間提供安全、可靠、高存活性的雙向全球通信能力。同時,美國國防部還研製部署了用於戰略彈道飛彈預警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用於核潛艇導航的「子午儀」衛星、用於全球氣象探測的「國防氣象衛星」等系統,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
  • 【軍隊建設】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白皮書: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訓練明天的太空戰士
    這份白皮書為美國空軍太空部隊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值得關注。一、引言「整個人類都反對把太空變成軍事對抗的角鬥場。」——來自於1966年蘇聯電臺的廣播儘管全世界都在避免太空軍事化,但美國的潛在對手確信,利用太空是美國軍事力量的一大優勢,因而積極部署空間系統,以便在未來的衝突中阻止美國對太空的使用。這並非沒有先例。幾百年來,世界各國組建了自己的陸軍、海軍和空軍保衛本國利用全球陸地、海上和空中公域的權利。美國保衛利用太空的權利,是確保使用全球公域這一古老原則的簡單延伸。
  • 胡錫進的矛和老胡的盾
    儘管中國近年來發展迅速,實力增長令世界矚目,但是,如果要拿老胡提到的兩個重要數據相比,中國都落後於美國。現在,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多,但是國防預算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按照老胡先前的邏輯路線圖,得出「美國的軍事力量要比中國的先進、強大得多」的結論,並不為過。
  • 美國打造「天軍」掀起太空軍備競賽|最忠平論
    此次太空司令部的重新組建同美國整體軍事轉型相吻合,標誌著美國在「大國競爭」戰略下更加注重對太空這一關鍵作戰領域的爭奪,意圖保持並鞏固美國在太空的既有優勢。2019年8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成立美國太空司令部,新成立的太空司令部將進一步凸顯太空作為美國「戰爭疆域」的重要地位,加快美國天基作戰資源整合。
  • 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白皮書: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訓練明天的太空戰士
    >知遠導讀]2016年7月15日,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網站發布題為《建設太空任務部隊,訓練明天的太空戰士》的白皮書,對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為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挑戰即將進行的體制架構調整、訓練方式變革、作戰運用模式變化等進行了論述。
  • 美太空發展局舉辦「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工業日活動
    作者: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 張岸佳 佘曉瓊在7月1日發布信息徵詢書後,美太空發展局(SDA)於7月23日舉辦了「下一代太空體系架構」工業日活動,鼓勵工業界對其信息徵詢書做出回應。活動期間,美國防部和SDA領導人表明了其建立太空架構的三個要點,並從威脅、能力需求、概念架構、關鍵挑戰及後續計劃等方面闡述了除支持層以外的下一代體系太空架構設想。
  • 頭條 | 盾與劍!俄媒稱中美俄角逐太空支配權:美軍想稱霸還早點兒
    俄羅斯紅星電視臺網站6月10日刊發德米特裡·尤羅夫的文章《太空的盾與劍:誰將支配軍事太空》稱,第40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已經下臺近
  • 對即將來臨的太空戰爭,中國要「以戰反戰」
    其後,美國取消了建設反導系統計劃,反映了儘管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在開展反導系統研究,但由於技術難度實在太大,國防部和科學界已普遍對研製反導系統失去了信心,其結果導致反導系統的建設速度完全跟不上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速度,形成了可稱之為「矛長盾短」「攻易守難」的不平衡局面。
  • 美國組建「太空軍隊」是要統治太空嗎?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日前,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五角大樓宣布,為確保美國在太空的主導地位,美國計劃到2020年組建一支獨立的「太空軍隊」。如果這一計劃成真,繼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之後,太空軍將成為美國第六個正式軍種,也是自1947年美國成立空軍後設立的首個新軍種。分析認為,美國企圖打造「星球大戰2.0版」,從而「統治太空」。籌建「太空軍隊」「美國要做太空超級強權」,德新社報導稱,起初美國總統川普的想法聽起來像一部科幻電影,但現在,它即將成為現實。
  • 中美太空戰已經打響了?美國妄圖升級太空軍,奪取制天權
    3月23日,美國空軍第18太空監視中隊發布消息說,中國的氣象衛星「雲海一號」02星在近地軌道上空損毀,並因此產生了21塊太空垃圾碎片。
  • 中美太空戰已經打響了?宋忠平:美國妄圖升級太空軍,奪取制天權
    同時,近些年來世界各國不斷地向外太空發射各種衛星,而因為美國率先發射的衛星太多,形成了衛星軌道,這就導致了那些想要發射衛星的國家不得不往後退一步,中國也不例外,美國可以說因此佔據了最大的優勢,當下,太空中的衛星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意外也越來越多。
  • 未來太空戰,美國準備這麼打……
    這支名為「第9太空三角洲部隊」的作戰單位,將負責對本國衛星實施監控,並在必要時對威脅己方太空飛行器安全的敵方衛星及其他來襲目標主動發起太空攻擊。  種種跡象顯示,在即將迎來成立一周年的重要時刻,美太空軍建設進程明顯提速,正呈現「小步快跑」的特點。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作為全球最具太空競爭力的兩個國家,在太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國際公認的太空行為準則仍嚴重缺位的情況下,美俄兩國尤其是前者,憑藉自身擁有的技術與軍事優勢,以近乎不受約束與限制的方式發展本國太空力量,其產生的負面外溢效應將倒逼其他國家加快自身太空軍力建設,進而影響全球戰略安全與穩定。
  • 【廣東援鄂戰隊】當你挺「矛」衝鋒,我願化「盾」護衛
    =一場又一場院感防控理論和穿脫防護用品的培訓,一次又一次檢查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的穿戴,一遍又一遍講解防護工作的每一個步驟和注意事項,千叮嚀萬囑咐直至聲嘶力竭,為的就是讓醫務人員保持著高度的防控警惕性。儘管老花眼看不清手機屏幕,但他仍一字一句地給醫務人員編寫防控的溫馨提示,為的就是提升醫務人員的防控意識;雖然雙腿站立得酸痛無比,但他仍堅持每天在交班時宣講院感知識,不斷巡查病區,為的就是保證醫務人員防護落實到位。他的一絲不苟與嚴格要求都是為了降低醫護人員感染的可能性。在空閒的時候,他開玩笑說:「由於我比較囉嗦,所以雖然戴著口罩蒙著臉,但他們現在都認得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