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後,這種事情只會更多更嚴重。要看清這一點,就必須了解當今國際大勢。
回顧20世紀,從1898年向西班牙開戰時起,美國在世界大戰中連續打敗了三大敵人——西班牙、德國、日本,建立了美元霸權體系,取代了日不落帝國英國,又在冷戰中戰勝蘇聯,從此踏上建立世界帝國的徵途。
美國在21世紀鎖定建立世界帝國的目標,必須要徵服三個強大潛在對手——伊斯蘭世界、俄羅斯和中國。這是當年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博士的理論,美國現在還在執行。
從今天的地緣態勢上說,美國已經完全佔領和控制了世界公海、太空、信息等人類公共空間,正在率領已被徵服的歐洲和日本等「諸侯」,利用地區政治聯盟、金融和話語霸權,信息化技術改造完畢的超級軍隊,三路出擊。
三大戰場,三大對手,三種不同的戰法,美國輾轉騰挪,全盤掌控,各個擊破。
對伊斯蘭世界是直接軍事打擊;
對俄羅斯是「顏色革命」和北約東擴、反飛彈系統壓縮並舉,圍困肢解;
對中國是經濟綁架、金融掏空和地緣包圍,政治幹擾、引誘,軍事進逼和外交忽悠相結合。
可惜美國的三大對手中尚無一人有這樣的全局協同、配合意識,基本上屬於各自為戰,求命自保的狀態。有時甚至還要對美國殲滅對手予以戰略配合,比如美國以反恐為名打擊伊斯蘭世界,俄羅斯就為其提供基地、情報支持等。
但美國並不領情,一進來就搞俄羅斯,以「顏色革命」挖走獨立國協很多國家,還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
中國亦然,對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予以道義和實際支持,美國卻在阿富汗開設維吾爾語廣播,鼓動新疆掀起恐怖騷亂。
讓我們從學術的角度思考一下:2001年小布希剛上臺,矛頭直接對準中國,公開宣布軍事保護臺灣,還在人民幣升值、人權問題上對中國咄咄逼人。突然出了「9·11」事件,轉移了美國的戰略焦點,小布希一下子對中國換了個表情。
之後8年,由於美國沉陷伊斯蘭戰場,所以小布希執政這8年是中國外交壓力最小、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俄羅斯也是如此。
這就是大戰場之間的牽制效應。到歐巴馬時期,美國要從中東戰略收縮了,中國周邊一下子緊張起來,國人頓感危機四伏。為什麼?美國又壓上來了。伊斯蘭戰場的牽製作用變小了。因此歐巴馬大搞亞太再平衡,散布中國威脅論,拉攏反華勢力,惡化中國周邊環境。
川普上臺以來,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川普國情諮文,已經公開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列為戰略對手。
從冷戰結束到現在30多年過去了。我們看到,在三條戰線上,美國都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或進展:
歐洲戰線是全勝,德國統一了,波蘭正成為美軍的反導基地和反俄前沿;
遠東戰線,美國在武裝日本、控制臺灣的同時,正在朝鮮半島大玩陰謀,準備離間中朝關係;
遠西戰線,美國已經涉足巴基斯坦,深入阿富汗,並全面包圍伊朗。它下一步完全可能慫恿以色列襲擊伊朗。
眼下的美國,已經把歷史上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成吉思汗帝國、奧斯曼帝國、日不落帝國的全部,沙皇帝國的大部,漢唐帝國的外圍,全部納入自己的控制之下。眼下,正在準備吞併沙皇帝國和漢唐帝國的老窩,然後一統江湖。三條戰線的總目標就是如此。
2001年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說:「在對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打倒他所用的力氣最小。」在絞死阿拉伯強人薩達姆,基本遏制了伊斯蘭世界復興勢頭之後,美國同步加大了對中俄的戰略壓力。
就在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反美強人薩達姆、拉登和卡扎菲被美國相繼殺死之後,伊朗已成為美國在中東最後圍攻的據點。
當前,被當成藉口的伊朗核問題,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來的。美國對拿下伊朗志在必得,而利比亞問題的解決,加速了這一進程。
美國現在對伊朗進行全方位制裁,和當年對伊拉克的制裁一樣,是要等待伊朗虛弱到極致時,以最低的成本徹底解決。消滅伊朗,美國將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徹底控制中東,掌握能源閥門,從而在戰略上掌握鉗制美國潛在對手的巨大籌碼。
伊朗戰爭對美國來說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和意義:
1、徹底切斷我國的海上能源戰略通道。 徹底控制中東的石油出口,徹底控制世界石油的價格,飆升的石油對蒸蒸日上的中國經濟發展是巨大的打擊。
2、控制中東和中亞的石油後,可向各國施壓逼迫敵對的國家就範,可強化美國的軍事聯盟。
3、伊朗戰爭後,美國及其盟國就把歐洲、北非、中東、中亞的軍事基地連成一片了,如果再策反了蒙古等國就形成了對中國的全面包圍,而不僅僅是C型或U形包圍圈了,我國的安全態勢將是甕中之鱉了。我國的地緣政治形勢極度惡化。
美國冷戰設計師之一的布熱津斯基曾經說過,美國戰略成功的關鍵,就是離間歐亞大陸上的三大國家力量,而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結盟,將是美國的噩夢。
為此,美國戰略家絞盡腦汁算計如何削弱三者,分割包圍、各個擊破:
通過北約東擴,美國大大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通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及利比亞戰爭,美國緊緊地包圍了伊朗。同時,美國通過美、日、韓、澳老盟友,又拉入印度和越南、菲律賓等部分東協國家,並挺進中亞,對中國形成地緣戰略包圍。
當下,美國是以立體圍堵方式對中國,以戰略擠壓方式對俄羅斯進行威懾性戰略牽制;在此基礎上,包圍和進攻中東最後的戰略孤島伊朗,並為此掃清敘利亞和巴基斯坦等外圍;然後再把戰略重點逐次轉移到中國和俄羅斯。
這種態勢可以簡單地歸納為打一個(伊朗)、夾一個(中國)、看一個(俄羅斯)。
總之,對中國而言,美國進行的戰略推進,主要是慫恿各「諸侯國」在四周給中國製造危機,想給未來的中國扎一個牢籠,同時實現其維持世界霸權以及其他戰略目的。
該文摘自戴旭《C型包圍》一書,長江文藝出版社授權發布。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