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後,9.4分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要拍續集?

2021-03-04 影藝獨舌

文/楊文山

「解放戰爭時期,主人公孟煩了,1937年北平學生,1938年從戎,1943年加入滇西遠徵軍,1948年以上校團長身份被解放軍某部鋼七連俘獲,從滇西遠徵軍的一員,成為一個活躍在解放戰場上的解放軍士兵。

當無法避免與國軍在戰場上對峙時,不願看到兄弟們兵戎相見的孟煩了決定獨自迎戰國軍一個又一個主力團。一槍不發,國軍主力團卻悉數被孟煩了說服投誠,而被他說服投誠的國民黨軍人遠超他所屬部隊的殲敵。

最終戰事中止,雲南得到解放。孟煩了回到雲南從此定居禪達,和南天門上他三千戰死的弟兄為伴直至終老。」

這是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戰至終章》(以下簡稱《戰至終章》)在廣電總局1月份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內容提要」。

孟煩了、遠徵軍、禪達、南天門……這些熟悉的符號與名字,不禁讓劇迷驚呼:神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以下簡稱《團長》)竟然要拍「續集」了!

備案機構為北京安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據了解,這是演員張譯的經紀公司。有理由相信,《團長》中孟煩了的扮演者張譯,很可能會參與到《戰至終章》。

而《團長》作為蘭曉龍的代表作,他顯然不會輕易把這個IP授權給別人,並且這部劇散發出來獨特的個人風格,也不是其他編劇輕易能夠捕捉得來的。所以,《戰至終章》的編劇大概率依然是蘭曉龍。

備案公示表還顯示:《戰至終章》為30集,2020年2月開機,製作周期10個月。且不說備案時的開機時間多為虛,單就目前疫情的原因來看,這部劇在上半年也很難開機。

與其說《戰至終章》是《團長》的續集,不如說是對殘章的一次「補缺」。由於複雜的原因,《團長》並沒有拍完原劇本,劇中的人物也沒有一一給出結局。

在第四十三集,南天門三十八天後突然跳轉到六十年後,由真正的遠徵軍老兵飾演的老年孟煩了和老年虞嘯卿出現在騰衝。故事在老年孟煩了的旁白中落下帷幕,但配音卻依然是張譯。

「24歲的時候,我在這裡打了一場搏命的戰鬥。命令說只堅守兩天,我們卻守了三十八天。三十八天頭上,我太累了,睡著了,這一覺我就睡了六十年。現如今我已經八十四歲了,我把自己留在了這裡,留在了南天門,年輕的時候,我拼命跑啊逃啊,是為了回到我的故鄉,那個當年叫做北平的地方。今天我老了,我把自己的餘生交給了這裡,是為了在這裡一抬頭就看見我的南天門。」

而隨著老年孟煩了行走的步伐,他當年的那些兄弟也紛紛以遊客、居民、路人等身份出現在60年後的「禪達」,給人一種如夢似幻、意猶未盡的感覺。

最終,《團長》收在扛著相機的張譯,他說道,「這是他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這故事中有你,有我,還有他。讓我們記住吧,記一輩子。」

也有劇迷分析,《團長》在31集的「沙盤演練」中其實已經暗示了真正的大結局——它基本上是歷史上松山戰役的一次復盤。而劇中後來表現的只是一種美好的幻象。

根據備案信息,《戰至終章》設定是解放戰爭時期,抗戰背景的「南天門往事」應該不會再做補白。事實上,在蘭曉龍發表的小說《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故事也已經寫到了解放戰爭時期。

2018年,獨舌記者在對蘭曉龍進行專訪時,他還沒有確定要拍《團長》的大結局:

Q:有想過把《團長》後面的結局做成話劇或者電影嗎?A:有人想跟我做電影,但是怎麼做?怎麼做都不對,我想不出解決方案來。沒拍還好,但是一拍就已經把他給具象化了,後來怎麼拍都不合適。A:第一可能性不大,第二演員也不在那個狀態,第三打算用什麼樣的方式?重拍電視劇還是就拍結局?如果是只拍結局,還沒拍就已經沒了。你已經把觀眾限定在對這個東西很了解的前提下,我怎麼把這些放在一個兩個半小時的時長來說明白。它有一個特定的世界,你不了解特定的世界,就無法了解特定的人物……而且抗戰題材在院線中本來就很冷門,而且還是個國軍抗戰題材,各方面都是很不討好的。

但在過去的兩年中,蘭曉龍兩部作品在推進中受阻,與張黎合作的電影《冬與獅》、與孔笙合作的網劇《境外組》遲遲未開機。或許是因為這些項目的變數,讓他決定重新啟動《團長》終章篇。

不久之後就是3月5日,這是《團長》2009年首播時的日期。每年這個時候,不少劇迷都會自發在網上開展一些紀念活動,甚至有一些鐵桿的粉絲會去騰衝,重走《團長》路。《團長》的出品方天意影視每年也會在這時與網友互動。

一部國產劇在播出十多年以後,依然能讓觀眾如此念念不忘,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想必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鐵桿的劇迷社群,才讓製作公司下定決心來啟動《戰至終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開播十周紀念視頻

在豆瓣網上,《團長》的評分高達9.4,仔細看下面的評論,很少有人把它當做純粹一部戰爭劇來看待。創作者有心,觀者有意,這是一部優秀國產劇最好的傳播結果。

有人說,「說這是中國版《兄弟連》。那是抬舉了《兄弟連》。」

有人說,「這部劇不僅讓你知道中國為什麼被逼的差點亡國,同時也告訴了你,中國為什麼打成那樣都沒有亡國。」

還有人說,「拍攝如電影,表演似話劇,以遠徵軍歷史為背景,探討魯迅式的國民性以及哈姆萊特式的生存命題。」

2018年6月,蘭曉龍發布了新書《好傢夥》,早已絕版多年的《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也一同再版。

儘管電視劇《好傢夥》在2016年播出,但它其實是2012年就殺青的作品。這意味著,在中國影視行業狂飆猛進的這些年,蘭曉龍一直沒有新作問世。

如果《戰至終章》能在2020年開機,並且能在2021年播出的話,那將會是蘭曉龍蟄伏近十年後的新作。

相關焦點

  • 我的團長我的團
    第一任團長李春成我的團駐地環境,應該是蘭州軍區東片部隊中環境比較惡劣的團隊之一,但官兵的精神風貌特別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我記得,我們團是連續二十幾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團」,是戰區裡的標杆團隊。不過,沒有團黨委的正確領導,我想,團隊建設也不會蒸蒸日上。我們團是從原裝甲兵工程學院教練團改編而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我們團一共經歷了11位團長,首任團長是李春成,最後一位團長,也就是第11任團長是朱永黎。我們的11位團長,個個是能力不凡。
  • 經典連載:《我的團長我的團》(一百三十四)
    對,覺得用壯丁就能補足炮灰團的上峰猶未晚矣,對正要過江的虞師是當頭一棒,對正在地底和霧氣裡殺戮的我們是滅門一刀。虞嘯卿曾經這麼認為,上峰們現在還這麼認為,炮灰團只是為滿足一師三團編制的數目字而已。唐基:「虞侄你一師之力撼不動怒江。」虞嘯卿看著霧氣,從他身邊抬下去的死人也沒能讓他側上一目:「你們撼動我的信仰。
  • 松山戰役:傷亡七千餘人,《我的團長我的團》中南天門戰役的原型
    初戰受挫1944年6月4日起,中國軍隊開始進攻,當時中方以為,日軍在松山不過三四百人,由中國71軍新編28師開始攻擊松山。經過五次大的進攻,先攻佔臘猛街和竹子坡,後佔領陰登山。激戰20多天,因日軍陣地堅固,傷亡很大,未取得進展。遠徵軍長官部決定將攻擊松山的任務交給第八軍接替。
  • 我的德保炮團記憶
    達到了教訓越軍目的之後,1979年3月16日我軍參戰部隊主動撤回境內。但越南反華氣焰非常囂張,無故挑起事端,邊境地區不得安寧。為此,中央軍委緊急部署廣州、昆明兩軍區組建邊防部隊,1979年4月正式組建。廣州軍區在廣西境內組建一、三、五師,負責邊境守備。陸軍42軍負責組建邊防第五師,駐守靖西縣、那坡縣、德保縣。編制:師直、步兵15團、步兵14團、步兵13團、炮兵團。
  •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副機槍手做人肉槍架被「震死」,現實中有可能發生嗎?
    影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第39集在南天門一戰中,由於馬克沁重機槍沒有槍架,豆餅主動扛起重機槍,當做人肉槍架,讓重機槍得以重新發揮威力,有了重機槍的火力壓制
  • 我在兇案現場拍了34年照片
    9月20日,「咚——」的一聲,杭州西湖區某小區,有個男的從高層墜下……       10多分鐘後,刑警何海明趕到現場。    這個刑警從不佩槍,他的「武器」是一臺相機。      34年來,見過很多事,看過很多死者,他努力不去想背後的故事。因為他沒有時間感慨、惋惜和心痛,他要把情緒隱藏在鎂光燈後。
  • 這個日本殺人狂太浪 佔領中方陣地後玩擺拍被我戰艦一炮打到西天
    忘記歷史,就是背叛,每個中國人都要記住這個中國人甚至人類的敵人。大寺安純是日本九州鹿兒島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此人多次參加日軍侵略中國的戰爭,比如早在甲午戰爭之前的1874年,他就參加過侵略臺灣的戰爭,是中國人的老對頭了。
  • 180師539團團長王至誠講述作戰經過
    180師在第五次戰役阻擊階段過程圖(一)(紅色為180師防禦面積,藍色為美韓部隊的包圍)2012年12月21日,經過多方尋找,我們終於在浙江省軍區第五幹休所見到了原180師539團團長王至誠,他今年已是97歲的老人了。
  • 工建二二二團簡史(部分)
    組建時我從27軍240團排長調去徵兵任司務長,隨調222團修理所任司務長,基層幹部對團組建情況等我去老團長能否有較好資料,但老團長90多歲了,不知能否記得,我也想提供資料,雖然我過去寫過我的回憶,還有我任付政委有一些資料,但很少。     摘自張文輝副政委聊天記錄。
  • 我的老領導
    1976年5月23日,泰山連撤銷時,我正在樓德新兵連為1976年操縱員當教員,之後帶581雷達操縱員新兵到沂山連實習,結束後留在了沂山連。接著又給1977年新操縱員當教員,然後被組織選拔進濟空雷達教導大隊排長班學習。1977年5月,在教導大隊接到命令,提為沂山連雷達排長。在軍旅生涯的旅途中,我曾得到過諸多領導的關心愛護,至今不能忘懷。記憶最深刻的,有以下幾位老領導。
  • 我雷達兵跨過鴨綠江!
    1951年3月15日,總參謀部將電訊大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雷達第101營。孟繼萃任營長,王德明任政治教導員。1951年3月30日、4月7日和4月12日,美國空軍以大機群轟炸鴨綠江橋,我雷達部隊保障高炮部隊擊落、擊傷敵機11架,提供了可靠的空中情報。
  • 大別山上紅旗飄:尋找紅28軍手槍團團長餘雄
    紅28軍手槍團,這是我軍在紅軍時期的一支「特種部隊」!尋找這支英雄部隊,還有這支部隊的首任團長餘雄,要從1934年11月開始說起。
  • 屢建奇功——光榮的119團!!
    作者: 江海戰地攝影:楊健;其它圖片:江海 我於1978年參軍入伍,是119團4連3排戰士,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1982年退伍。4年軍人生涯雖說短暫,但卻有幸接受傳統教育,有幸戰鬥在保衛祖國的前線,有幸走過光榮歷程。119團誕生於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屢建奇功。
  • 他們是為我而死
    「黃昏將至我吃著白米飯,喝著快樂水想不通為什麼那些身強體壯的士兵會死我在深夜驚醒突然想起他們是為我而死」去年6月,印度越線挑釁,某邊防團團長祁發寶帶著幾名官兵前去談判交涉,卻遭到了蓄謀已久的暴力攻擊,他們只能佔據地形和對方展開殊死搏鬥,團長祁發寶身先士卒,身負重傷;營長陳紅軍,戰士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英勇犧牲
  • 我的團部我的團(一)
    1968年,東北部分國營農場由部隊接管,改制為生產建設兵團,瀋陽軍區從所屬各支部隊調來3000多名現役軍人,充實兵團各級領導崗位。從68年開始,北京上海天津哈爾濱等大城市的知識青年也陸續來到兵團,屯墾戍邊反帝反修,人數最多時大約有二十來萬。生產建設兵團最高指揮機構是設在佳木斯的兵團司令部,兵團下轄六個農墾師六十八個團,我們團排位第十四,編制為十四團。
  • 43軍129師386團
    不久,386團隨軍提前入關, 12月10日,部隊到達北平外圍香河縣,386團擔負阻擊北平敵人向外出擊和天津、北平之敵互相增援的任務。1949年2月25日,386團隨軍先遣南下。4月11日,386團到達湖北黃安縣。
  • 《環太平洋2》最強吐槽:不過是《水形物語》續集而已!
    今天我要講的電影,是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大爽片系列——《環太平洋》多年後耳邊再響起那首燃情的BGM,所有《環太平洋》的粉絲都會有種顱內高潮的感動。至於情節麼,雖然《環太平洋》中有一條情節主線是講得是科學怪咖兄弟開動腦筋通過怪獸的腦子拯救世界,但是請相信我,去看《環太平洋》你要帶可樂、要帶爆米花、甚至為了憋住不上廁所而準備一包紙尿褲包之外,最不需要你帶的就是腦子。
  • 我的父親張繼明在八二三炮戰中
    58年4月父親所在的岸炮五團團部解散併入福建基地炮兵處。團長、政委調到陸軍工作。組織上己和父親談話,確定他轉業到地方工作。當時父親工作已經交接完畢,賦閒在家等待新的工作安排。7月上旬廈門水警區高立忠司令、譚天哲政委到軍區前指領受任務。回到廈門當晚立即召開作戰會議,高司令點名要父親參加會議。當高司令傳達完軍委作戰命令和軍區分配給海軍的作戰任務後要求大家發言。
  • 1940年5月,荷蘭戰役中的帝國師「元首」團戰場寫真
    1940年5月10日凌晨5點35分,元首團和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屬偵察營跟隨德國B集團軍群的先頭部隊一起越過荷蘭邊境的時候,師主力還在後面挪動。荷蘭軍隊在艾瑟爾和韋斯特沃特兩地的抵抗要比德國人預料的強得多。到了當天傍晚,元首團和第207步兵師就拿下了大部分預定目標,為進攻赫雷伯防線建立了跳板。
  • 400壯士死守上海,戰後被軟禁4年,團長被殺其他人被發配做苦役
    最後留下的是一個營:五二四團一營。謝晉元是代理團長。29日,謝晉元給孫元良發了一封信:我們絕不撤退,只要我沒死,一定讓日本人付出代價! 堅守倉庫的4天時間裡,一營消滅日軍200多人,摧毀坦克兩輛,而中國軍隊犧牲的僅有9個人,受傷的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