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史話】革命先烈彭樹德的戰鬥故事

2021-03-05 分宜先鋒

彭樹德,原名彭懷,化名甘西林,分宜縣鈐山鎮松山村船形自然村人,1899年8月17日生。192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

經過第一次大革命洗禮的分宜人民,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不屈服,不消沉,前赴後繼,採取各種形式與反動勢力做鬥爭。1927年初夏,在吉安以教書為掩護的中共黨員彭樹德受吉安延福黨組織的派遣,來到分宜南鄉開展革命活動。

彭樹德來到南鄉後,以探親訪友為掩護,首先與原縣模範小學教師、共產黨員劉輝煌接觸,他們以彭樹德老家船形村為基地進行社會調查,摸清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的幹群情況,並召集原農協會委員開會,恢復農協會,發展了劉文臣和劉紹昆兩名黨員。於此同時,延福地區黨組織增派中共黨員周仁秀和彭作吉來到南鄉,以扛木頭、賣苦力為掩護進行秘密串聯,吸收更多的原農會幹部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劉輝煌、彭樹德等在田心村的上施劉家祠建立了分宜縣第一個黨支部——田心村黨支部,劉輝煌任書記。黨組織成立後,在上施劉家祠召開了第一次黨員大會,會上討論了當時的鬥爭形勢,並作出了三條決定:一、建立武裝;二、秘密發展組織;三、籌集經費。

田心村黨支部成立後不久,於1928年5月建立東坑黨支部,李益贊任支部書記。黨組織建立後的工作重點是發動群眾,大力恢復農民協會。

南昌起義和八七會議後,各地開始組建遊擊隊,掀起武裝鬥爭高潮。1927年冬,彭樹德、周益堂、陳尚甫、萬勤友等人在蘆陵七裡坑建立吉分邊界遊擊隊,隊長周益堂,參謀彭樹德,這是分宜的第一支紅色武裝,武器裝備只有一支雙管槍,以馬刀梭鏢為主。不久,一支原屬北伐軍的有28人27支槍的部隊因掉隊流落此地,經彭樹德動員後,同意加入吉分邊界遊擊隊。遊擊隊組建後,以九龍山為依託,經常在分宜、新餘、吉安、安福等縣邊界地區開展遊擊活動,狠狠地打擊了土豪劣紳和國民黨反動派。吉分邊界遊擊隊在此開展武裝鬥爭後,土豪劣紳欺壓百姓的行為有所收斂。

為了集中武裝力量,便於統一指揮,中共贛西特委於1927年12月將油田遊擊隊、塘東遊擊隊、吉分邊界遊擊隊在油田七裡村桐樹坪合編為贛西工農紅軍第九縱隊,共200多人,160支槍。

1928年,九縱隊在攻打吉水縣阜田鎮首戰告捷,一舉殲滅分宜縣檀溪村的靖衛團,在幾次戰鬥中全勝,軍威大振,在贛西一帶的影響越來越大,國民黨萍鄉駐軍王排長率領全排,於3月初攜帶30多支槍來到分宜江下村投誠,參加九縱隊。九縱隊在分宜期間,既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和土豪劣紳,又到處寫標語,貼布告,宣傳黨的政策,給廣大勞苦大眾以極大的鼓舞。後九縱隊奉命前往吉安東固。

1928年6月,國民黨向井岡山發動第一次「圍剿」,分宜反動派乘機瘋狂圍剿南鄉各村,燒殺搶掠,殘酷鎮壓革命群眾,田心村黨支部書記劉輝煌和數十名農協骨幹被抓,關進縣城監獄。贛西特委得知消息後,於8月派七、九縱隊開往分宜,將敵人攆走,組織廣大群眾重建家園,繼續開展革命鬥爭,並將七、九縱隊合併為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簡稱紅二團),命彭樹德、陳尚甫、萬勤友等在分宜南鄉和安福北鄉開闢新區,繼續在安分邊界地區開展遊擊活動。

1928年10月,彭樹德在田心村上施召開黨員大會,發動群眾,組織100多人參加暴動隊,彭樹德任總指揮。於10月上旬一天,暴動隊手持鳥銃、馬刀、梭鏢等,湧向土豪劣紳家,開倉取糧,抓土豪。在上施暴動的影響下,整個南鄉各地貧苦農民拿起武器,相繼暴動,向土豪劣紳展開鬥爭。上施暴動引起了吉安、分宜、安福三縣交界地的暴動,並在贛西地區產生了影響,對敵人震動較大,為以後南鄉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紅二團多次作戰勝利,成為江西反動派「圍剿」的重點目標,大部隊戰略轉移。紅二團留下的隊伍與安分邊界遊擊隊合編為贛西遊擊隊第一大隊,大隊長周益堂,參謀長彭樹德,有槍130支,繼續在吉安、分宜、安福邊界地區開展遊擊活動。

1929年初,分宜城的駐軍開往宜春,一大隊探知此消息,立即行動,抓住有利戰機,於2月7日兵分兩路夜襲分宜城。為節約子彈,往油桶內放爆竹,佯裝槍聲;用木棍敲門佯裝槍託砸門,並大喊「紅軍進了城,為了大家的安全,老百姓不要開店門!」國民黨政府官員嚇跑了,一大隊不費一槍一彈攻克了分宜城,打開監獄,救出了田心村黨支部書記劉輝煌和被關押的革命群眾。

贛西遊擊隊一大隊攻克分宜城後回到南鄉,收編了國民黨金漢鼎十二師的一個騎兵連,編為贛西遊擊隊第二大隊。不久,一、二大隊向九龍山挺進聯合作戰,攻佔了新餘縣城,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第一次攻破新餘縣城,沉重地打擊了新餘地方的反動勢力。遊擊隊撤離後駐紮在九龍山。

九龍山坐落在新餘、吉安、分宜三縣交界處。國民黨金漢鼎調敵七十一團團長丁延清率兩個營的兵力向九龍山圍剿,企圖將一、二大隊全殲。1929年6月,兩支敵軍同時向一大隊夾擊。一大隊在天子池與敵人激戰,敵憑武器裝備優勢,瘋狂往上衝。一大隊居高臨下,以工事掩護,在二大隊趕來增援下,一次次把敵人的進攻打退。遊擊隊的子彈越打越少,在無援的危急關頭,參謀長彭樹德自告奮勇率部分戰士阻擊敵人,掩護部隊突圍,一顆子彈穿進其腹部,彭樹德在被抬往分宜蘇區醫院的途中,因流血過多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0歲。

九龍山戰鬥失利後,一、二大隊來到油田七裡村,這時陳伯鈞(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受贛西特委派遣來到一大隊,擔任參謀長的職務。1929年7月,贛西特委將一、二大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三縱隊,在陳伯鈞率領下第二次攻打分宜城。

在彭樹德等共產黨員的帶領下,經過兩年的武裝鬥爭,分宜南部山區的革命烈火已成燎原之勢,為中共分宜縣委和分宜縣蘇維埃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30年3月彭德懷率紅五軍攻克分宜城,打開了大好局面。1930年4月,正式成立中共分宜縣委和分宜縣蘇維埃政府。

彭樹德是九龍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分宜、吉安、新餘三縣邊界農民運動堅強的組織者與領導者,也是贛西遊擊隊的優秀指揮員之一,在他的帶領下成立了分宜縣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紅色武裝,並組織了上施暴動等,為分宜地方武裝的建立和壯大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為分宜蘇區的建立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相關焦點

  • [電氣NEWS] 電氣工程學院開展祭奠革命先烈掃墓活動
    2019.04.04聚焦通知 | 電氣NEWS | 電氣風象 | 電氣風採 | 紅色電氣 | 電氣指南為緬懷革命先烈,激發我院青年大學生的愛國熱情,4月3日早上6:00,電氣工程學院在北山烈士陵園開展了祭奠革命先烈掃墓活動。
  •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組織官兵赴廣州烈士陵園祭奠革命先烈
    圖:王一棟、王弘哲、谷明軒本文系作者授權「軍校學員」發布青山埋忠骨,鮮花寄哀思。瞻仰葉劍英元帥陵墓天沉雲低,松柏嗚咽,廣州烈士陵園顯得格外莊嚴。學校官兵首先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瞻仰了開國元勳葉劍英元帥和廣州公社烈士的陵墓。下午15時30分,學校官兵在廣州起義紀念碑前隆重舉行了祭奠革命先烈儀式。
  • 97歲革命老人口述 陽西革命舊址 八元堂
    抗戰時,共產黨領導的兩陽抗日武裝籌備領導小組在八元堂謀劃了一系列的武裝鬥爭,這個革命舊址因此有了特別的紀念意義。近日,記者採訪了親歷那段革命工作的梁文堅老同志和一些黨史工作者,同時參考了有關黨史資料,對那一段紅色故事進行了還原。
  • 傳承紅色基因,聽將軍爺爺講革命故事
    63歲退休後,黃爺爺不忘革命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自己籌資為家鄉栽樹、建學校、建村部、建人民飯堂、建大禮堂,為鄉親們、參觀群眾近2萬人講革命故事。爺爺的故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祖國的強盛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倍加努力,不忘先烈,牢記歷史,當好紅色接班人。他,5歲給地下黨放哨;他,16歲當生產隊長;他,19歲入伍;他,25歲成為「學毛著積極分子」;他,40歲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50多歲從北京的醫院趕到湖南抗洪,被人們稱為「追著洪水走的將軍」。他就是將軍黃祖示。
  • 惠安崇武古城潮樂水關、解放軍廟、革命歷史紀念館、山腰鹽場1日遊
    可不要小看這個開在崇武古城西門和南門之間的小小「水關門」——我國現存7座古城中最小的一個城門,因為古城之內大多數的人文史跡,故事傳說,都集中於潮樂村,也因為人類最早在崇武半島落腳的地方,就在潮樂村——具體落腳點在水關,足見「水關門」謙遜低調,絕非「等閒之輩」。
  • 太一鄉的革命往事
    革命烈士劉壽林革命烈士劉壽林與革命尹如圭烈士雖然不是同時代的人,但他們的家庭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家庭何其相似,可以說是劉壽林的革命事跡影響了尹如圭的成長,使其長大後也同樣走上了革命道路,尹如圭、禹問樵
  • 惠東高潭革命精神具有強大生命力
    「我們把表述語的徵集過程作為宣傳高潭革命歷史的過程,在刊登表述語的同時刊登了10多期高潭革命小故事,擴大了活動的影響。」該負責人表示,同時,聯絡社會各界參與高潭革命精神提煉活動。在省委黨史研究室的支持下約請市外專家參與;在市內,則有針對性地聯絡社會各界參與,動員他們歸納概括高潭革命精神,並撰寫相關文章。
  • 新華小記者對話老兵致敬革命英雄,身體力行傳承紅色基因
    ——趙子涵我今天學到了抗美援朝的事,我見到了很多革命戰士,我知道了國防的知識和國防的本領,和老戰士們艱苦的戰爭環境。我一定好好學習,聽黨的話,跟黨走,講道德,珍惜生活。——韓世傑今天我參加了紅色基因中國心德邦感恩功臣的宣傳活動,聽到了英雄們的動人事跡和戰鬥故事,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預備役高射炮兵第一師團二團的戰鬥英雄和革命老兵,讓我深有感觸,讓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是他們不怕犧牲不怕艱苦奮鬥出來的,是他們用堅強的意志為祖國為和平為家鄉無私奉獻著,他們的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 崢嶸歲月永追憶 革命精神永傳承
    「朝鮮戰場上,作為汽車兵,步兵戰鬥到哪裡,我們的物資就要保障到哪裡。前面的車被炸毀了,後面的車冒死也要頂上去,我們早就忘了生死是什麼,一心只想堅決完成任務。談起當年艱辛的戰鬥歷程和犧牲的戰友,餘照明幾次哽咽。在和官兵聊天時,餘照明展示了自己參軍入伍的照片。看著照片上稚嫩青澀卻意氣風發的面孔,副中隊長馬立問道:「老英雄,當年您剛參軍不久就奔赴了朝鮮戰場。您那會也就20歲,還是個新兵,您不害怕麼?告別父母奔赴戰場的時候,您猶豫過麼?」餘照明斬釘截鐵地回答:「害怕?從來就沒有害怕過,害怕就不參軍了!戰場,那是命令!
  • 「愛我國防」微視頻展播⑨:《韶華不負 流芳鷺島——追憶革命先烈謝景德》
    今天推送第九篇:《韶華不負 流芳鷺島——追憶革命先烈謝景德》(中共廈門市湖裡區委宣傳部選送)。謝景德,又名耀輝、漢秋,1904年出生於龍巖適中鎮中心村墩古成志樓。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朱德、毛澤東和陳毅率領下,先後三次入閩作戰,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
  • 戰鬥的堡壘——宣傳畫中的古巴革命
    政治領導人的名字與國家命運之間似乎有著神秘的對應——自1959年卡斯楚率領革命隊伍成功奪權以來,古巴就成了一個西半球的「castro」,一個堅定捍衛著革命理想的堡壘。在古巴革命宣傳畫的敘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就是菲德爾·卡斯楚(菲德爾,Fidel,意為忠誠)的形象,看到一個戰鬥不歇、堅守多年的古巴。儘管社會主義古巴在物質上的貧乏舉世皆知,它的文化生產卻遠非貧瘠。
  • 從平臺「革命」到「平臺」革命
    帕克、埃爾斯泰恩、邱達利所著《平臺革命》問世以來,平臺革命還在發展,從平臺「革命」發展為「平臺」革命。這不是同語反覆。
  •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徵集展示活動成果發布會在京舉辦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徵集展示活動成果發布會海報本次活動圍繞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深入一個個歷史瞬間,用筆和鏡頭記錄下可歌可泣的紅色故事,追尋先烈足跡,讓英烈精神融入血脈,以實際行動告慰忠魂。
  • 為國捐軀的先烈們,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如果把新中國的紅色記憶比作氣勢磅礴的樂章,一位位英烈的故事和人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個或慷慨激昂或低沉凝重的音符。紅色記憶的傳承能否入心入腦,其源頭和根基在於個體紅色記憶的深度和感染力,從英烈事跡的發現,到敬仰先烈,再到見諸行動,這是傳承紅色記憶的必然邏輯鏈條。如果連先烈的事跡都模糊不清,鮮見能打動心靈的鮮活場景和生動細節,紅色記憶的傳承就會成為虛無縹緲的奢望。
  • 寮國革命武裝力量和二十年革命鬥爭的成果
    寮國戰鬥部隊第一營被調到琅勃拽邦的川岸地區,遭到和第二營一樣的境遇。第一營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最後也回到了解放區。   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陰謀消滅寮國戰鬥部隊的罪行在寮國引起了內戰。—九六O年底,寮國革命武裝力量多次擊敗敵軍,解放了桑怒省、查爾平原以及川廣省的一些戰略要地,這就粉碎了敵人企圖突破寮國人民解放軍的色拉富昆防線、佔領查爾平原的陰謀。
  • 【清明回顧】緬懷身邊革命先烈,爭當文明祭掃先鋒
    1947年因國內革命戰爭需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的指示,回到國內參加解放戰爭,組織工農群眾地下武裝,柯鴻圖回到到晉江林口村,接受福建省地下黨的領導,並與當地地下黨員柯炳南共同開展群眾工作,在張前、浯塘、蘇內、溪東、小浯塘,曾林、靈水等村莊以組建學堂為名積極開展革命活動,以教師公開身份,一面傳授學生學習知識,一面秘密開對學生及群眾宣傳革命思想,秘密傳播革命思想,宣傳共產黨主張,參加革命鬥爭活動。
  • 為什麼說我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的說法是錯誤的?
    為什麼要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呢?難道革命黨錯了嗎?難道中國革命錯了嗎?難道革命本來就是錯誤的嗎?
  • 大化革命故事 | 三打藍有理之一:激戰古竹
    大化是廣西右江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長達30多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大化先後有上千名優秀兒女投身革命,他們的革命事跡將永放光輝。從本期起,大化視點將陸續推出鞏固新政權時期的「大化革命故事」系列,目的是再現大化人民艱辛而光輝的革命歷程,展示大化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希望讀者能從故事中懂得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發奮圖強,建設美好的明天。本欄目系列內容來自大化縣黨史辦,文稿版權屬原作者。
  • 每一位為國捐軀的先烈都值得被銘記!
    每一位為國捐軀的先烈都會被敬仰,每一名奮勇無畏的英雄都值得仰望,每一種捨身報國的壯舉都會被銘記!今天上午10點,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南京95對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來源:中國江蘇網)今天上午9點,95對新婚夫婦肅立在雨中,向先烈們默哀並獻花,用這種特別的方式留下難忘的人生記憶。
  • 一場刮骨療毒式的自我革命
    要來一場刮骨療毒式的自我革命,堅持刀刃向內,徹底割除毒瘤,清除害群之馬,確保政法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從近年查處的腐敗案件可以看出,政法領域易發多發腐敗案件,一些政法幹警受到圍獵和腐蝕,甚至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面對嚴峻形勢,政法隊伍需要一場『自我革命』,通過教育整頓,真正觸動政法幹警的思想和靈魂,切除政法系統內部的毒瘤,增強政法隊伍拒腐防變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