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刀短劍為什麼那麼厲害 這是有原因的

2021-02-07 刀劍檔案


歷史呈現的結果,其實往往是一個多維因素集合協調的過程,例如軍事裝備這種東西,其實是典型的社會結構、經濟狀況和戰術結構的產物,再擴大就是地緣政治的結果。從小小的一把短劍上,其實可以引申出很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來。今天就和大家說說短刀到底有何長處。

說到短刀短劍,日本維新時期的志士坂本龍馬曾對土佐勤王黨成員檜桓直治說:「今後的打鬥在室內的情況會變多。因此用小太刀比較好,小太刀比太刀實用(太刀就是標準的日本刀)。」為什麼龍馬會這麼說呢?就是因為室內空間狹小,阻擋和隔斷較多,視線也不能充分延展,因此迴轉範圍小、使用更加迅速的短小兵刃比長兵器更適合發揮。(然後他在室內被太刀暗殺了!要你亂說人家壞話!)那麼,這跟羅馬軍團使用短劍有什麼關係?

很簡單,你拿塊門板大的盾牌往那兒一站就明白了,右手的兵器要是太長,你的作戰空間反而多了很多死角。

而在羅馬方陣出戰的場合裡,前後左右都是盾牌屏障,作戰空間非常狹小,可以說跟坂本龍馬所說的室內狀況相差無幾,因此最適合的武器就是作戰半徑小、出擊速度快的短劍。

所以,在一個緊密協作的方陣中,什麼嗜血開橫掃,開飾品旋風斬之類的揮砍動作都是被堅決禁止的。你需要的是從一扇扇盾牌的縫隙中找到機會去捅人。羅馬短劍設計來主要的用途是刺擊。因為除了比砍殺更加致命、消耗體力更少之外,刺擊在狹小的空間內最不易誤傷自己人。

族喜用長劍),而是因為戰術要求,羅馬密集陣列兵不需要花哨的劍術,短劍可以配合盾牌看準機會刺殺,最大限度的避免暴露自己一側軀體。

因為戰術要求,羅馬密集陣列兵不需要花哨的劍術

韋格蒂烏斯在《羅馬軍制》裡寫道:「古人練習廝打時重視操練刺殺敵人,而不是亂砍一氣。對於那種戰鬥時只會亂砍亂劈的人,羅馬人不僅很容易戰而勝之,而且往往拿來取笑。如果一味砍劈,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氣,往往不會致命,因為對方對身體的重要部位總會用武器進行護衛,骨骼本身也會起到保護作用。」

三世紀後期,羅馬帝國傾頹,羅馬軍團隨之退化,沒有嚴密的軍團戰術,沒經過嚴格訓練的人,砍殺較為適合,因為揮擊是本能的動作。適合揮砍得長劍(Spatha)開始出現在羅馬軍隊的配置中,最後羅馬短劍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

綜上:羅馬式短劍,這種武器的出現與羅馬軍隊的作戰思想有關,後來被中世紀的騎士所沿用。羅馬軍團作戰時,首先是遠距離投擲標槍,近距離接敵時用一人高的盾牌防護全身,又排著摩肩接踵的密集陣形,個人沒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故而使用的劍很短,主要用於刺擊而不是砍削,長度一般在300~400毫米,格鬥時儘量刺入對手的要害部位———心臟或腹部。後來的騎士使用這種劍主要用於馬下格鬥。影片《角鬥士》中極為真實地為我們還原了這種格鬥兵器。

回復以下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相應文章,查看更多請您發送關鍵詞給我們,我們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我們刀劍檔案公眾平臺!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軍刀 | 戚家刀 | 環首刀 | 武士刀 | 漢劍 | 獵刀 | 雁翎刀 | 斬馬刀 | 康熙戰刀 | 陌刀 | 尼泊爾 | 苗刀 | 戟 | 八斬刀 | 鐧 | 樸刀 | 匕首


微信號:djdang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匯集古老東西方,現代與古代,名家和草根刀劍,歸檔其中,深究刀劍冷兵器根源,刀劍檔案為您揭秘他們最魅力的特點,男人的最愛!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匕首和短劍有區別嗎?
    匕首攜帶方便,容易隱藏,所以即使在火炮發達之後,仍然還是軍人無法離手的原始武器。因而型態也是千差萬別。圖:軍用反恐匕首匕首,是上古漢語(秦漢以前的漢語),中古以後(唐以後)就不用這個詞彙了,而代替用短刀這個詞彙。短劍,主要是用在近代翻譯西方60cm以下的雙刃武器。
  • 縱橫天下的古羅馬軍團為什麼偏愛短劍?
    說到短刀短劍,日本維新時期的志士坂本龍馬曾對土佐勤王黨成員檜桓直治說:「今後的打鬥在室內的情況會變多。為什麼龍馬會這麼說呢?就是因為室內空間狹小,阻擋和隔斷較多,視線也不能充分延展,因此迴轉範圍小、使用更加迅速的短小兵刃比長兵器更適合發揮。(然後他在室內被太刀暗殺了!要你亂說人家壞話!)那麼,這跟羅馬軍團使用短劍有什麼關係?
  • 漲姿勢 羅馬軍團為什麼喜歡短劍?
    從小小的一把短劍上,其實可以引申出很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來。說到短刀短劍,日本維新時期的志士坂本龍馬曾對土佐勤王黨成員檜桓直治說:「今後的打鬥在室內的情況會變多。因此用小太刀比較好,小太刀比太刀實用(太刀就是標準的日本刀)。」為什麼龍馬會這麼說呢?
  • 匕首和短劍到底有何區別?
    司 馬貞索隱:「劉氏曰:『匕首,短劍也。』按《鹽鐵論》以為長尺八寸。《通俗文》云:「其頭類匕、故曰匕首。短刃可袖者。」是短兵器的一種。甚至摔破石頭就可以製作。由於製作極度簡單,可以說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一定有這種東西。
  • 《黑暗之魂3》pve武器推薦——短劍篇
    短劍匕首:隱藏處決倍率極高的同時擁有130的面板處決倍率,成功成為處決傷害最高的短劍。戰技是滑步,可以用來跑法蘭要塞,有超長的無敵幀。 屬性變質強化後處決更強,無論那種屬性變質打怪物屬性弱點的傷害常常能破千,高等級下十分建議暗變質,補正能達到雙A,二周目暗匕首內潛黃蜂戒指捅鑫胖ass秒殺。
  • 冷兵器格鬥漫談:短刀致勝術
    冷兵器按長度來分有短兵和長兵,短兵代表主要是短棍、短刀之類,長兵就是長槍和長棍、大刀這類型的。
  • 「一點寒芒萬丈光」——魚皮七玄短劍
    匕首指單刃或者雙刃的短刀或短劍,是一種刺、砍兩用兵器,外形與劍相似但比劍更短小。
  • 龍泉寶劍 | 刀劍越長越厲害嗎?
    那麼作為短兵之祖,百兵之君的劍,是不是越長越好呢?不得不提下冷兵器的作用:彌補己之不足,使人的攻擊變的更加有效,更加多樣化;提高人的防禦能力,減少人所受到的傷害;節省人在作戰時所花的精力,從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作戰能力。是以人才是整個環節的主要部分。
  • 罕見——求生短劍!
    而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柄微技術,同樣不能少了代表手工刀具之高標準的「劍標」。這是2017年春季,微技術公司剛剛推出的一款戶外多功能求生刀套裝——不對,應該說是一款戶外多功能求生短劍套裝!刀身採用大馬士革鋼,整體呈短劍形制,開有鋒利的雙刃,而靠近護手處擁有類似「吞口」的設計,保證了整體強度。刀身血槽設計精到,兩端收窄,中間打孔,透出陣陣殺氣,威懾四方。
  • 冷兵器越長越強,為何羅馬軍團士兵喜歡用短劍?
    短兵器戰鬥中就有一些弊端,不過與中國古代不同,羅馬軍團的士兵們,普遍是配置著短劍,這種裝備還是讓人不能理解的,其實歐洲的兵器使用也是比較青睞長兵器的,像當初著名的馬其頓方針,裡面就有著大量的長兵器。羅馬軍隊很早就開始職業化,他們對於軍隊是相當重視,在發展的時候,不僅要講究合理的編制,後勤制度,還有裝備配備,這些要求都是相當高的,羅馬有著非常雄厚的實力,還有著很廣的貿易線,他們在各類交易的時候,都能獲得大量的財富,因此他們的軍隊就能發展得相當出色,很多羅馬的軍團到處徵戰,也搜颳了大量的財富,這也讓他們的軍隊能有充足的資金改進自己的裝備。
  • 日本武士為什麼要帶兩把刀?真是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嗎?
    然而為什麼日本武士要佩戴一長一短兩把刀呢?對此坊間有過各種各樣的說法,流傳比較廣的是長刀殺人,短刀是拿來剖腹的。那麼真的如此嗎?那麼,步兵為什麼要攜帶一把脅差呢?脅差最主要的作用其實是作為一把備用武器,因為在激烈的戰場上,因為要刀劍格擋,攻擊鎧甲,戰刀其實是很容易損毀的。
  • 為什麼古羅馬步兵使用的是短劍,而非殺傷範圍更大的長兵器?
    其大概意思就是講兵器在長度上越長越佔有優勢,兵器越短小也就越危險,優勢越小,但是羅馬短劍在戰場上的表現卻實實在在打臉這句話,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羅馬短劍參與的戰爭,雖不能說完全歸功於短劍,但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前264年-前146年羅馬與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歸屬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最終羅馬三勝迦太基,並將迦太基納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 不起眼卻威力驚人的2把短刀,一把專門對付日本武士鎧甲,一把專克西方鎖子甲
    上圖:歐洲釘頭錘這樣:上圖:中亞風格破甲刀(故宮藏品)按理說,無論是東方的扎甲還是西方的鎖子甲,還是後來歐洲的板甲,好歹也都是鐵的。要破甲,要麼鈍擊,要麼用力刺。短刀破甲,著實有些難以想像。ps:看到字幕我忍不住笑了)利用摔跤技巧將敵人制服之後,鎧通便可以派上用場了。鎧甲再厚,也有縫隙,比如胳肢窩,比如尤其是古代沒防彈玻璃,眼睛那部分肯定是沒有任何防護的。
  • 為什麼古羅馬步兵使用的是短劍,而非殺傷範圍更大的長兵器
    其大概意思就是講兵器在長度上越長越佔有優勢,兵器越短小也就越危險,優勢越小,但是羅馬短劍在戰場上的表現卻實實在在打臉這句話,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羅馬短劍參與的戰爭,雖不能說完全歸功於短劍,但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前264年-前146年羅馬與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歸屬權發生了三次戰爭,被稱為布匿戰爭,最終羅馬三勝迦太基,並將迦太基納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 從共和國到帝國的羅馬武備變遷:短劍取代長劍,板條甲名過其實?
    首先就是羅馬的標誌性配置西班牙短劍,由於以往的文章多有介紹這裡不多說,但是在網上一直都有一種觀點,認為羅馬只有短劍是因為治金不行,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首先在這之前羅馬人使用的是高盧長劍,直到第一次迦太基戰爭之時羅馬才開始使用從西班牙傳來的短劍。並且需要明白一點,從共和國到帝國前期的羅馬劍是越來越短,根據(《THEGLADIUSTheRomanShortSword》)一書統計的歷代羅馬劍的長度。
  • 冷兵器時代,武器越長越有優勢,為什麼羅馬人卻更喜歡用短劍?
    紅色的為羅馬一般陣形,可以看出他們的排陣和西洋棋的格子很像在著名的「馬略改革」(公元前1世紀)後,羅馬軍團的編制出現了大變化,軍團裡原有的青年兵、成年兵、後備兵間的區分不復存在,各中隊統一了裝備和戰術。軍團理論上擁有10個步兵大隊。其中,持有鷹旗的第一大隊,擁有800名重步兵,其餘9個步兵大隊定額為480名。此外,還有大約1200名輔助兵團。
  • 從共和國到帝國的羅馬武備變遷:西班牙短劍為何取代長劍,板條甲名過其實?
    首先就是羅馬的標誌性配置西班牙短劍,由於以往的文章多有介紹這裡不多說,但是在網上一直都有一種觀點,認為羅馬只有短劍是因為治金不行,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首先在這之前羅馬人使用的是高盧長劍,直到第一次迦太基戰爭之時羅馬才開始使用從西班牙傳來的短劍。並且需要明白一點,從共和國到帝國前期的羅馬劍是越來越短,根據(《THEGLADIUSTheRomanShortSword》)一書統計的歷代羅馬劍的長度。從中可以看出不是羅馬人做不到長劍,而是羅馬人選擇了短劍①。
  • 為何古羅馬步兵使用的是短劍,而非殺傷範圍更大的長兵器
    俗話說「一寸長,一寸強」,羅馬短劍這樣的短兵器,為什麼會成為冷兵器時代堪稱最強步兵的羅馬軍團的標配呢?其實,原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複雜。因此,在這一時期,羅馬軍隊的士兵在武器的選擇上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自由度,這也是為什麼這一階段出現的武器多以短劍為主的原因。
  • 徵服世界的羅馬短劍
    羅馬人最著名的冷兵器就是羅馬短劍。羅馬短劍據說起源於西班牙,羅馬士兵全部配備短劍。羅馬短劍到底有何種魅力能取代長劍、重劍成為羅馬士兵的最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深扒一下羅馬短劍的奧秘吧!羅馬短劍是一種以刺為主的短劍,且兩側有刃,劈砍也毫無問題,使用上非常靈活。它的劍身較寬,長度一般不超過60cm。
  • 肋差和短刀是切腹的嗎?
    這種說法從何而起已經不可考,但確實是有著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以至於相當多的新人在開始接觸日本刀的時候有這種看法。其實這種誤讀還是源自於對脅差、短刀的認知不足,以及對切腹的了解比較粗略導致的。因此我們需要把這三者分別解析一下,何為脅差,何為短刀,以及切腹這一行為的發展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