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呈現的結果,其實往往是一個多維因素集合協調的過程,例如軍事裝備這種東西,其實是典型的社會結構、經濟狀況和戰術結構的產物,再擴大就是地緣政治的結果。從小小的一把短劍上,其實可以引申出很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來。今天就和大家說說短刀到底有何長處。
說到短刀短劍,日本維新時期的志士坂本龍馬曾對土佐勤王黨成員檜桓直治說:「今後的打鬥在室內的情況會變多。因此用小太刀比較好,小太刀比太刀實用(太刀就是標準的日本刀)。」為什麼龍馬會這麼說呢?就是因為室內空間狹小,阻擋和隔斷較多,視線也不能充分延展,因此迴轉範圍小、使用更加迅速的短小兵刃比長兵器更適合發揮。(然後他在室內被太刀暗殺了!要你亂說人家壞話!)那麼,這跟羅馬軍團使用短劍有什麼關係?
很簡單,你拿塊門板大的盾牌往那兒一站就明白了,右手的兵器要是太長,你的作戰空間反而多了很多死角。
而在羅馬方陣出戰的場合裡,前後左右都是盾牌屏障,作戰空間非常狹小,可以說跟坂本龍馬所說的室內狀況相差無幾,因此最適合的武器就是作戰半徑小、出擊速度快的短劍。
所以,在一個緊密協作的方陣中,什麼嗜血開橫掃,開飾品旋風斬之類的揮砍動作都是被堅決禁止的。你需要的是從一扇扇盾牌的縫隙中找到機會去捅人。羅馬短劍設計來主要的用途是刺擊。因為除了比砍殺更加致命、消耗體力更少之外,刺擊在狹小的空間內最不易誤傷自己人。
族喜用長劍),而是因為戰術要求,羅馬密集陣列兵不需要花哨的劍術,短劍可以配合盾牌看準機會刺殺,最大限度的避免暴露自己一側軀體。
因為戰術要求,羅馬密集陣列兵不需要花哨的劍術
韋格蒂烏斯在《羅馬軍制》裡寫道:「古人練習廝打時重視操練刺殺敵人,而不是亂砍一氣。對於那種戰鬥時只會亂砍亂劈的人,羅馬人不僅很容易戰而勝之,而且往往拿來取笑。如果一味砍劈,不管你用多大的力氣,往往不會致命,因為對方對身體的重要部位總會用武器進行護衛,骨骼本身也會起到保護作用。」
三世紀後期,羅馬帝國傾頹,羅馬軍團隨之退化,沒有嚴密的軍團戰術,沒經過嚴格訓練的人,砍殺較為適合,因為揮擊是本能的動作。適合揮砍得長劍(Spatha)開始出現在羅馬軍隊的配置中,最後羅馬短劍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
綜上:羅馬式短劍,這種武器的出現與羅馬軍隊的作戰思想有關,後來被中世紀的騎士所沿用。羅馬軍團作戰時,首先是遠距離投擲標槍,近距離接敵時用一人高的盾牌防護全身,又排著摩肩接踵的密集陣形,個人沒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故而使用的劍很短,主要用於刺擊而不是砍削,長度一般在300~400毫米,格鬥時儘量刺入對手的要害部位———心臟或腹部。後來的騎士使用這種劍主要用於馬下格鬥。影片《角鬥士》中極為真實地為我們還原了這種格鬥兵器。
回復以下任意關鍵詞,即可查看相應文章,查看更多請您發送關鍵詞給我們,我們持續更新,請繼續關注我們刀劍檔案公眾平臺!
兵器名:唐刀 | 清刀 | 刺刀 | 軍刀 | 戚家刀 | 環首刀 | 武士刀 | 漢劍 | 獵刀 | 雁翎刀 | 斬馬刀 | 康熙戰刀 | 陌刀 | 尼泊爾 | 苗刀 | 戟 | 八斬刀 | 鐧 | 樸刀 | 匕首
微信號:djdang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匯集古老東西方,現代與古代,名家和草根刀劍,歸檔其中,深究刀劍冷兵器根源,刀劍檔案為您揭秘他們最魅力的特點,男人的最愛!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