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tungpanzer】簡談德軍戰車研發和生產

2021-12-24 然而砧板什麼的最棒了

作者B站ID:Achtungpanzer

作者B站ID:Achtungpanzer

作者B站ID:Achtungpanzer

二戰德國戰車變化很多,這與其生產和制度是分不開的。這次簡談一下德軍戰車研發和生產

研發

由陸軍武器局(WaPruf )制定新型坦克的指標,各個廠商進行競標或直接委託幾個廠商進行競標。競標的廠商製造原型車,一般編號為VKxxx(xxx ),VK為實驗車輛。原型車經過陸軍武器局(元首)的測試和觀摩。從中選擇,進行生產。同時被賦予編號Panzerkampfwagen xxx

生產

德國戰車生產不像美國和蘇聯一樣採用流水線生產。而是採用工作站制度(Takt),生產過程中的戰車在不同的工作站停留一段時間,以完成相關的部件加工或者裝配工作,之後再被運往或者吊送到下一個工作站,直到完成整輛車。

亨舍爾工廠的虎式在Takt5進行裝配工作

Takt8進行炮塔吊裝

各個部件由不同的廠家生產,如車體裝甲由維格曼提供,發動機由邁巴赫提供,光學儀器由蔡司提供,火炮由克虜伯或萊茵金屬提供...,所有部件通過鐵路運輸。這樣就是為什麼在大戰末期,盟軍轟炸破壞了鐵路網後,產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加工中的黑豹車體

黑豹生產車間

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廠家會有一組字母代碼來代表自己的廠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隱藏生產商的位置,以防盟軍根據繳獲的坦克後進行轟炸。同時小到槍管,大到炮管,所有部件都會有陸軍武器局驗收合格的印章。

箭頭處為印章,一個鷹徽

生產變更

在生產過程中,有許多變化,有的是為了適應戰場,有的是為了在應急情況下的無奈之舉。

一般來說,當實施新的變更時,舊的部件會停止使用,使用新的部件,當新的部件消耗完或沒有及時補充時,才會使用舊的部件。所以實車的考證不僅僅是看變更。

虎式炮盾變化

為了提振產業工人的士氣,第三帝國政府經常組織高官、有戰功的前線官兵以及藝術家下到企業參觀慰問,但很多時候效果適得其反。

魏特曼在一輛後期虎上講話

關注星海聯盟社微信公眾號

另:IOS系統用戶如需打賞,請掃描或識別如下二維碼,謝謝。

(請務必在備註中註明文章作者



相關焦點

  • 《閃電戰》獵空電球:二戰德軍「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簡史
    作為空地支援作戰的先行者,德國陸軍早在戰前就在作戰部隊中編入防空單位,執行野戰防空任務,它們最初使用牽引式輕型高射炮,後來又將高炮安裝在各種機動載具上,研發了型號繁多的自行高射炮。本文介紹的「球形閃電」就是戰爭後期德軍研製的一型履帶式自行高射炮,雖然僅製造了寥寥數輛,幾乎沒有參與實戰,但其獨具特色的設計影響了戰後各國自行高射炮的研發,是一款饒有趣味的野戰防空戰車。
  •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因為上世紀三十年代末期的蘇臺地區危機以及隨後英法等國為了避免戰爭而對納粹德國採取的一系列綏靖政策,捷克軍方開始積極備戰並要求著名的Skoda兵工廠研發一種新型的輕型坦克,在設計人員的努力下1938年末全新的LT-38坦克開始在捷克裝甲部隊中正式服役。
  • 高開低走的「坦克殺手」,德軍「獵虎式」驅逐戰車
    一、三號突擊炮影響下誕生的「獵虎式」作為二戰期間德國生產數量最多的裝甲車,三號突擊炮對德軍後來的武器射擊有著深遠的影響:三號突擊炮在反坦克作戰中的出色表現使納粹軍方高層決定利用德軍當時裝備的所有坦克底盤生產各種型號的驅逐戰車,一系列外形酷似三號突擊炮並擁有封閉式車體的戰車出現了,這其中就包括「獵虎式」驅逐戰車。
  • 閥門液壓執行器-簡談2
    閥門液壓執行器-簡談2--閥門執行器的緩衝
  • Panzer Vor!—— 德意志坦克博物館參觀記
    再加上德國佬在歷史上又以機械工業能力見長,其設計生產的水櫃更具有獨特的美感。當年明斯克號載機巡洋艦剛拖回沙頭角的時候有句宣傳口號,叫"看航母,到深圳!"這口號改到今天大概應該是"看德國水櫃,去蒙斯特!"然而講道理德國境內有水櫃的博物館還有德勒斯登和科布倫茨,為何蒙斯特是德國水櫃粉絲聖地?
  • 二戰德軍三號坦克:古德裡安的主力戰車,跟隨德軍高歌猛進!
    在二戰前期,德軍裝甲軍團的實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得那麼高。
  • 淺談德軍車載無線電系統——配件篇
    各位觀眾好,我是Achtungpanzer,喜歡研究考證德軍戰車。業餘時間喜歡翻譯一些相關的視頻和文章,目前和朋友經營了一個庫默斯多夫的小社團在B站上,歡迎大家關注~作為補充篇,此篇講述與無線電系統配套的一系列組件。
  • 德軍裝甲部隊裡的多面手, 生產於捷克斯洛伐克的38T輕型坦克
    確實,這些以動物名字命名的德國坦克,個頂個都是盟軍和蘇軍心中永恆的夢魘。當然,這也給了後世一個觀念,那就是德國裝甲部隊的主力都是這些德國動物。但實際上德軍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有相當一部分是38T輕型坦克,而這種坦克其實是捷克斯洛伐克生產的。所謂的38T坦克,其實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生產的Ltvz.38輕型坦克。
  • 管中窺豹,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中的改進與德軍反坦克戰術
    德軍研製的「犀牛」反坦克殲擊車,採用四號底盤和敞開式戰鬥室,防護薄弱面對這一情況,德軍迅速展開了對重型坦克殲擊車的研發,首先為了應急先基於四號坦克底盤研製了「大黃蜂」坦克殲擊車(代號Sd.Kfz.164,隨後更名為犀牛
  • 失去的軍馬,二戰德軍突擊炮的使用和發展
    突擊炮是二戰中德軍獨有的一種武器,與其同時德軍中還存在著自行反坦克炮和驅逐戰車,這篇文章將通過簡單梳理突擊炮的使用和發展脈絡幫助大家認識這種獨特的車輛
  • 【少女與戰車】疾馳的戰車知多少(TV完結篇)
    二戰中生產了約1400輛的虎式戰車威名赫赫,實際上在列寧格勒首次投入實戰時,德軍四車小隊丟人現眼的全部掛彩,其中一輛還被蘇軍繳獲後拖回去展覽。然而隨著虎式戰車乘員的操作愈發熟練,這頭兇猛的虎才算露出了獠牙,庫爾斯克戰役中虎式戰車大顯神威,給蘇軍造成了恐怖的損失,西線盟軍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一時之間盟國士兵談虎色變。即使後來盟國擁有了性能超過虎式的戰車,「虎式恐懼症」依然揮之不去。
  • 圖說:「第二次馬恩河戰役」德軍用俘虜坦克發起最後的攻勢
    7月18日,法軍、英軍和美軍發起反擊,擊潰了進攻的德軍。8月6日,德軍甚至被遠遠反推到出發戰線之後。這次戰役,德軍損失16.8萬人,其中2.9萬人被俘。協約國方面損失約13.4萬人。雙方都積極使用了坦克,但德國製造的坦克幾乎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總共只生產了20輛A7V坦克。但是,英軍在西線使用坦克以來,在戰鬥中德軍俘虜了相當數量的英國坦克,並將其用於這次戰役。儘管「第二次馬恩河戰役」中德軍使用俘虜英國坦克的準確數字無從知曉,通常估計約為75~80輛,一次進攻從未投入過45輛。其中大部分是Mark.IV坦克,配備機槍和火炮。
  • 納粹「鐵拳」——Panzerfaust反坦克火箭筒
    和「戰車噩夢」反坦克火箭筒不同,「鐵拳」是一種一次性反坦克武器,不佔編制,戰時可以作為供取用武器大量發給步兵,提高步兵近距離內的反坦克能力。「鐵拳」家族的第一個成員是「克萊因(Klein)鐵拳」,也叫「Faustpatrone 1」,二戰時蘇聯將其音譯為「浮士德1」,誕生於1942年夏季。
  • 德軍部隊的良友—三號突擊炮
    ,是步兵與坦克+火炮的推進模式,有時候裝甲部隊或者步兵推進過快,為了讓步兵支援火炮跟上部隊,自然要提高火炮的機動性,而到了德軍閃擊波蘭的時候,德軍步兵部隊缺乏一種可以克制敵軍工事(如碉堡)的武器,德國軍方決定搞出一種自行火炮,於是便將早期四號坦克的75mm kwk37/L24(短75炮,在當時,是德軍中口徑較大的一種火炮)裝上三號坦克的底盤,便成為了三號突擊炮。
  • 霸王行動龜速推進時,盟軍和德軍的裝甲力量大PK
    英軍8個獨立裝甲旅擁有比英軍裝甲師多一倍的坦克,而且英軍1/3的炮兵屬於更高層級的集團軍群皇家炮兵;半數的美軍野戰炮兵、坦克和坦克殲擊車是非師屬編制。相反,德軍只有少於9%的裝甲部隊,11%的炮兵(例如野戰炮和榴彈炮),23%的人員(其中僅有16%從事勤務和輔助任務)在德國陸軍總司令部手中。這不是說德軍的戰鬥和勤務人員比例更低但戰鬥力更高,而是德軍步兵將深切感受到己方在炮火和後勤支援上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