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窺豹,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中的改進與德軍反坦克戰術

2021-02-24 度度論兵

要說二戰期間外觀最優雅的坦克裝甲車輛,那麼基於豹式坦克底盤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肯定榜上有名。獵豹坦克殲擊車有著優美流暢的車體和戰鬥室,搭載一門威力巨大的88mm L71反坦克炮(虎王主炮的反坦克炮版本),此外還有很強的機動性和正面防護能力,是二戰中後期德軍最強大的反坦克利器之一。

654重裝甲殲擊營的獵豹坦克殲擊車,它們都參與了對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後的戰鬥,也是盟軍在西線首次遇到獵豹

獵豹之前的重型反坦克武器計劃

要說獵豹坦克殲擊車,就得說說德軍在戰前研製的大麥克斯和埃米爾自行反坦克炮了。當然大麥克斯和埃米爾並非這兩種武器的官方代號,而是前線士兵對其暱稱,這兩種武器的設計初衷其實並非是作為一款反坦克武器,而是為了用直瞄射擊來對付法國馬奇諾防線上的永固工事。然而開戰後,德軍選擇從荷蘭和比利時繞道進入法國。不僅是法國,就連德國人自己都沒有想到戰事能夠這麼順利,隨後德軍將英法聯軍逼入敦刻爾克,法國人迅速投降,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就這樣失效了。

埃米爾在東線初期的戰鬥中絕對是反坦克利器,注意這輛車炮管上的擊殺標誌

隨著馬奇諾防線的失效,兩款搭載大口徑火炮的自行支援車輛已經失去了作用,當時這兩款車輛還正在研製中。隨後德軍轉而將這兩臺車輛作為重型反坦克武器繼續研製。隨後投入東線戰鬥。沒成想這兩款本來是為了對付馬奇諾防線的武器卻在東線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由於早期對蘇軍坦克裝甲車輛的預估不足,在面對帶有傾斜裝甲的T-34和厚重裝甲的KV坦克時,德軍很快陷入了反坦克火力貧弱的尷尬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大麥克斯和埃米爾在東線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戰果。

德軍研製的「犀牛」反坦克殲擊車,採用四號底盤和敞開式戰鬥室,防護薄弱

面對這一情況,德軍迅速展開了對重型坦克殲擊車的研發,首先為了應急先基於四號坦克底盤研製了「大黃蜂」坦克殲擊車(代號Sd.Kfz.164,隨後更名為犀牛),這種車輛與戰場上臨時拼湊的各種「黃鼠狼」一樣,仍然採用敞開式戰鬥室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是方便安裝大口徑的火炮,但是壞處是防護能力貧弱,而且在戰場上,裝甲車輛不僅要面對敵方坦克裝甲車輛的威脅,也要面對步兵的威脅,所以這種敞開式戰鬥室的設計只適用於二線支援火力,例如黃蜂、蟋蟀和野蜂等自行火炮,真正要在一線執行反坦克火力還是要採用封閉式戰鬥室。

 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研製

1942年8月3日,德國陸軍兵器局下令,利用當時剛研製不久的豹式坦克底盤研製一種重型坦克殲擊車,戴姆勒·奔馳公司研製的VK3002(DB)方案遭到否決後,負責採用MAN公司的豹式坦克底盤研製這款重型驅逐戰車,而戰鬥室的細節和主炮則由克虜伯公司協力完成。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戴姆勒·奔馳生產豹式坦克底盤有所延誤,遲遲拿不出方案,德軍又將該計劃轉交給了MIAG公司研製。

生產線上的獵豹坦克殲擊車車體,正面裝甲上一大一小兩個開口分別主炮固定圈安裝口和機槍放盾安裝口

MIAG公司一直負責生產三號突擊炮,擁有豐富的製造反坦克武器的經驗,所以在短短5個月之內就完成了設計,並製造出了一輛樣車,也就是獵豹V1號樣車,隨後又用了一個月時間造出了另一臺樣車。MIAG公司的設計方案擁有大傾角正面裝甲,採用豹式D型後期型的底盤,在車輛上裝上有很多特徵都與豹式D型後期型或A型初期型相似。

Pak 43 88mm L71反坦克炮的炮尾結構,想要把這門炮安裝進固定戰鬥室內可不容易

MIAG公司的獵豹樣車擁有強大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而且擁有優良的機動性,可靠性相對而言也不錯,再加上大量零件與正在生產中的豹式坦克通用,所以很快被軍方看中。因為當時豹式已經從D型過度到A型,很多早期型的設計缺陷和問題都已經克服,所以基於豹式坦克底盤的獵豹進度非常快,在12月就開始進入量產。

從炮盾固定環樣式來判斷,這是一輛G1初期型號

量產過程中的改進與型號演變

獵豹坦克殲擊車可大致分為G1型和G2型,前者的動力艙蓋與豹A型相同,後者與豹G型相同。而G1型又能夠大致分為採用小型炮盾固定圈,螺絲內藏的初期型和採用大型炮盾固定圈,螺絲在外側的後期型。因為早期型的固定螺絲在內側,一方面不方便維修,另一方面,炮盾被擊中後螺絲斷裂,在艙內飛濺也會對乘員造成傷害,所以後期型的獵豹坦克殲擊車炮盾固定圈都採用外置螺絲。除此之外,量產車還取消了試製車上的手槍槍眼,將兩個駕駛員潛望鏡簡化為一個,後期的車輛還增設了起重機插孔,加裝排氣管保護罩,炮盾固定環的下邊緣厚度進一步增大,防護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獵豹炮盾固定環的演進,防護能力逐漸增強

當然了,這些初期型,中期型,後期型和最後期型的區分是後世為了方便加以區分的。戰爭期間,德軍官方只是將獵豹坦克殲擊車分為G1型和G2型,直到1945年3月,獵豹坦克殲擊車仍然在生產中,戰爭結束之前,這款坦克殲擊車共生產了415輛,而且各種細節一直在不斷改進,直到戰爭末期,甚至有一部分獵豹坦克殲擊車換上了大型18齒主動輪。

獵豹坦克殲擊車G1型的發動機蓋板布局,與豹式A型一模一樣

整體評價與不足之處

雖然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產量不大,而且其性能也無法扭轉德軍的失敗,但是直到今天,人們還是將獵豹坦克殲擊車評選為二戰時期德軍最優良的坦克殲擊車。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獵豹坦克殲擊車是德軍在戰爭中後期少數能夠在裝甲,火力和機動性上達到平衡的坦克裝甲車輛。在此之後德軍研製的獵虎和後續的計劃中,重型坦克殲擊車一味追求火力和防護,放棄了機動性和易生產性,這只能說是誤入歧途。

獵豹相比廢物利用的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還是可靠很多的

獵豹坦克殲擊車是德軍第一種專門研製的擁有全封閉戰鬥室的重型反坦克殲擊車(「斐迪南」坦克殲擊車是為了消化那90輛已經生產的虎P的底盤而研製的,並非是專門設計的)。全封閉戰鬥室使得獵豹坦克殲擊車擁有非常不錯的防護能力。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獵豹坦克殲擊車也往往能夠利用其不錯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炮對盟軍的裝甲車輛造成重創。

戰爭結束後,盟軍佔領工廠時發現,仍然有大量獵豹坦克殲擊車的車體在生產中,可見德軍對這款武器的重視

但是獵豹坦克殲擊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就是可靠性,獵豹坦克殲擊車的可靠性只是相對德軍的其他重型坦克殲擊車稍好一點(相較於斐迪南坦克殲擊車和獵虎而言),其本身的可靠性相比三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殲擊車等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出現了傳動系統故障,傳動系統軸和齒輪斷裂的問題。此外獵豹坦克殲擊車的生產工期長,還要佔用寶貴的豹式坦克的生產資源,最終產量也十分稀少,事實上筆者認為,最適合德軍的是三號突擊炮和追獵者這樣的小型車輛,這些車輛也擁有在較遠距離對付盟軍坦克的實力,而獵豹不考慮易生產性確實是臺不錯的車輛,但綜合德國當時的境況而言,它並非最適合德軍的。

相關焦點

  • 愁容之豹:黑獵豹坦克殲擊車生產過程之中的變化與改進
    這不是一篇標題是《黑獵豹坦克殲擊車生平事跡報告會》,《二戰最美的坦克殲擊車》,《黑獵豹技術設計得與失》,《裝備黑獵豹的部隊戰史與戰術分析》,《如果德軍有
  • 簡明二戰兵器全集(53) | 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
    「獵豹」式坦克殲擊車於1944年2月投產,「獵豹」的投產標誌著臨時改裝成坦克殲擊車時代的結束和專用坦克殲擊車時代的開始。「
  • 圖說:SU-85坦克殲擊車 源自T-34中型坦克 臨危受命阻擋德軍鐵蹄
    為了滿足前線的作戰需要,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烏拉爾重型機械製造廠(UZTM)關閉了SU-122自行火炮的生產線,轉而生產這種新型坦克殲擊車。SU-85與配備M-30S型122mm榴彈炮的SU-122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具有更突出的反坦克性能。
  • 遲到的坦克殺手 德軍追獵者坦殲車
    德軍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即38型坦克殲擊車,簡稱JPK 38。二戰時期德軍最有名的裝甲戰鬥車輛之一,在二戰後期有傑出表現。「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從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產了2584輛。為了充分利用好每支部隊,德軍在坦克殲擊營的調度上也是相當靈活的,第741營在成立之後就被拆開使用,其中一個連被派到東部戰線,其餘兩個連在1944年9月22日調至西線的安亨地區,並在挫敗美軍的市場花園行動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為了彌補三號突擊炮及其他裝甲車輛在生產上的停滯造成前線部隊供應補給供應不足,德軍還給以下單位直接發配了追獵者型坦克殲擊車。
  •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88毫米炮真的能在1000米距離擊穿蘇軍的所有坦克嗎?
    那麼,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88毫米炮真的能在1000米距離擊穿蘇軍的所有坦克嗎?    在二戰中,德軍的88毫米炮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是德軍最具威力的反坦克神器。那麼,在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88毫米炮真的能在1000米距離擊穿蘇軍的所有坦克嗎?
  • 二戰兵器解密:嗜血地獄貓,M18坦克殲擊車傳奇
    1944年,76毫米M18「地獄貓」以其速度快、火力強以及容易操作等特點,被美軍坦克殲擊指揮部認為是理想的坦克殺手。它的公路最大速度為60公裡/小時,是二戰期間速度最快的履帶裝甲車。但是在1944~1945年的實戰中,其主炮在對抗德軍的「豹」式和「虎」式坦克時顯得力不從心。
  • PzKpfw-V中型坦克(黑豹坦克)
    夜戰型黑豹偽裝豹6獵豹7黑豹Ⅱ8戰場表現9生產10其他國家使用的黑豹11總結1簡介「黑豹」中型坦克在二戰德軍坦克中名氣僅次於「虎」式重型坦克,它是二戰中單體性能(除去發動機)最好的坦克,除了生產費時保養費事之外是一個完美的藝術品。
  • 二戰德國最強獵手「費迪南反坦克殲擊車」!
    費迪南反坦克殲擊車的前身是保時捷博士競爭失敗的電傳動虎式坦克「虎P」由於當時的電傳動技術的不成熟,最後改裝成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後期加了
  • ——M18坦克殲擊車傳奇
    M10的看家本領是自身強大的3英寸(76.2毫米)反坦克炮,能夠挽回一絲劣勢。於是坦克殲擊車部隊司令安德魯·戴維斯·布魯斯少將便設想一種輕型的坦克殲擊車,這種車輛將會拋棄自身防禦提高機動性能,並且裝備最強的反坦克火力,這便是M-18坦克殲擊車的最初設想。
  • 128mm口徑,德軍二戰威力最大的坦克殲擊車之一,可惜為虎式讓路
    玩坦克世界的朋友應該對這輛火力猛到不虛10級車的坦克殲擊車比較了解,下面小編帶大家走進二戰,看看這輛車在現實中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的。
  • 「獵虎」坦克殲擊車簡史
    200毫米的「費迪南德」(斐迪南)坦克殲擊車,還意猶未盡,同一年就在設計128毫米口徑主炮的坦克殲擊車,也就是Sd.Kfz. 186「獵虎」坦克殲擊車。德國人一開始曾打算把128毫米主炮安裝在豹式坦克或者虎式坦克的底盤上,但是在設計過程中發現根本就不合適,於是改為採用虎王(虎II)坦克的底盤。1943年10月20日,以虎王坦克為底盤的兩個木質模型向希特勒展示,分別是亨舍爾公司和波爾舍公司不同的底盤方案。
  • 蘇聯裝甲洪流的夢魘,致命的德國坦克獵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但是如果說起坦克殲擊車,估計大家就很難找到一個明星產品了,畢竟德國的坦克殲擊車數量較多,要找出個頂尖產品來還真不容易。而我們今天要介紹這款坦克殲擊車,則可以說是德國少有的以廉價耐用為亮點的坦克殲擊車,這款坦克殲擊車就是著名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對於早期的德國裝甲部隊而言,擊敗敵人的辦法就是穿插合圍。
  • 【坦克鑑賞】坦克終結者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追獵戰車溯源,源於二戰德軍的坦克殲擊車主流名種!】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即38型坦克殲擊車,是二戰時期德軍最有名的裝甲戰鬥車輛之一,在二戰後期有傑出表現。「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從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產了2584輛。
  • 小專題:象式坦克殲擊車小考證一則
    在尼伯龍根工廠內,一輛「費迪南」正在被車間中的天車吊起,越過下面的四號坦克裝配線送去維修。在這個過程中,象式坦克殲擊車機動性差的弱點被暴露無遺,義大利多山的地形對象式的傳動系統造成的破壞非常巨大,且遭受了盟軍飛機的不斷空襲,到了1944年8月,653營1連幾乎損失掉了所有的象式,損失原因各種奇葩,有被盟軍飛機航彈命中的,有傳動系統崩潰被自毀的,還有過橋的時候把橋壓塌掛掉的(121號象式,在此車掉下橋的瞬間車長被未鎖緊的主炮炮尾壓死,其餘車組成員生還)。
  • 二戰德國改進裝甲良品「黃鼠狼殲擊車」!
    二戰德國有過眾多改良型的坦克突擊炮和殲擊車等等,是什麼原因能讓改裝於戰爭廢材的黃鼠狼殲擊車能這麼被大眾所廣知呢?
  • 歷史科普帖——美軍二戰坦克殲擊車M10 狼獾
    由於美軍高層擔心其不能滿足訂單需求,又在M4A3中型坦克的底盤上開發了一個變種型,即M10A1。這兩種坦克的生產持續到1943年12月(M10)和1944年1月(M10A1),總共生產6706輛,其中分別有4993輛M10和1713輛M10A1
  • 「模型說」嘴粗皮厚腿短 - 德軍「獵虎」反坦克殲擊車
    的確,在二戰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武器似乎就要屬坦克了,它集裝甲防護,兇猛的火力,高機動性於一體,堪稱是「陸上戰列艦」,打破了一戰的塹壕戰模式,為人類戰爭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然而,雖然坦克擁有厚重的裝甲似乎顯得刀槍不入,然而沒有它那致命的火炮恐怕坦克只能是廢鐵一堆。
  • 美國殲擊車的末裔們:M551輕型坦克
    節選自 由「好高騖遠」到「腳踏實地」冷戰中美國對坦克殲擊車技術方向的探索原作者 元佑「履帶上的炮射飛彈」
  • 低矮兇猛的天生獵手:三號突擊炮與德軍裝甲戰術變遷
    三號突擊炮的總產量甚至超過了三號坦克,是德軍在戰爭中生產數量最多的坦克裝甲車輛。這時三號突擊炮已經從一款步兵支援武器完成了到反坦克殲擊車的蛻變。三個月後,生產線上的F型又全部換裝48倍徑主炮,穿甲能力進一步增強。此外,德軍還在F型的正面裝甲外加焊了一層30mm裝甲,使得其防護能力達到80mm,這時的三號突擊炮的正面作戰能力已經不遜於坦克了,只不過沒有可旋轉的炮塔而已。
  • 冷戰後期美國對坦克殲擊車技術方向的探索(上)
    另一方面,作為美國陸軍的制式裝備,結構簡單、皮實可靠的M113大獲成功,被譽為冷戰中美國陸軍最受好評的地面裝備。M113的部件大都結構簡單、經濟實用,這是其得以大量生產、廣泛使用的重要原因。該車在1984年的單價是17.84萬美元,僅為M2型步兵戰車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