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從1943年7月的「城堡行動」以來的一系列惡戰之後,國防軍第653重型裝甲殲擊營剩餘的42輛「費迪南」被送回它們的出生地——奧地利的尼伯龍根工廠(Nibelungenwerke)進行大修和改裝。在蒙受了慘重損失的同時,653、654兩個重型裝甲殲擊營也對蘇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儘管存在著很多先天不足,「費迪南」還是與「虎」式一樣,讓蘇聯人患上了恐懼症,以至於後者會把自己遇到的許多無炮塔戰鬥車輛都叫做「費迪南」。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損失的「費迪南」,這輛車屬於654營(第656裝甲殲擊團6連),塗布著該營常見的西瓜紋迷彩。
所有被送返尼伯龍根的車輛均被徹底拆卸清洗,重新組裝。在這個過程中,這些車輛接受了一些很明顯的改裝,對外觀影響較大的項目如下:
1, 在機電員位置加裝機槍,並局部加強機槍座附近的裝甲
2,加裝車長指揮塔
3,所有車輛統一塗布防磁塗層(Zimmerit)
4,更換了履帶的形制(有八字紋接地筋的Kgs64/640/130)
5,新設計的動力室通氣格柵,可以防止彈片濺入動力室內
除此之外,千斤頂和隨車工具的箱子從車體側面移到車尾,備用履帶裝設位置也發生變化,駕駛室兩側的觀察口也被堵死。這樣改裝過的車輛被後人稱為象式。事實上這些車輛真的被德軍稱為「象式」要等到1944年5月了——653營領回了這些車輛,在義大利戰場和東線試圖繼續為第三帝國續命。除了從東線戰場上帶回的42輛車外,還有一些之前後送的損毀車輛,以及兩臺保存在庫默斯多夫試驗場的車輛也一同接受了大修,最終一共有49輛「費迪南」和3輛VK 4501(P)維修車陸續改裝完成,回到了653營的序列中。
在尼伯龍根工廠外面等待拆解維修的「費迪南",經過將近半年的苦戰,且未接受過徹底的檢查和維修,這些戰車已經殘破不堪,多數都已經喪失了正常行駛的能力。
在尼伯龍根工廠內,一輛「費迪南」正在被車間中的天車吊起,越過下面的四號坦克裝配線送去維修。
一部分「費迪南」曾在位於東線第聶波羅彼得洛夫斯克(Dnepropetrovsk )的集團軍級維修廠接受過比較有限的維修。早在回到奧地利之前,就已經有一部分車輛在戰鬥室前方加裝了雨槽,以及將火炮外護盾反向安裝,所以這兩項改進並不是全部在尼伯龍根工廠完成的。
在義大利作戰的象式
653營1連在1944年2月中旬領到了返修過後的象式戰車。此時,義大利的戰局吃緊,盟軍試圖在安齊奧海灘登陸,迫近羅馬並把駐義大利的德軍攔腰切斷。德軍當時能夠在灘頭對盟軍發動反擊的力量非常有限。迫於形勢的嚴重性,653營1連緊急馳援義大利,準備在2月底對盟軍的灘頭陣地發動反擊。當然德軍的反擊進行的非常非常不順利,653營1連在安其奧灘頭折損了兩輛象式(戰術編號131,111)。在此之後,這個連固守在安齊奧至羅馬的古斯塔夫防線上,直到同年5月盟軍衝破這條防線,逼近羅馬。
111號象式在安齊奧灘頭蹍上了地雷,因為地面鬆軟,難以回收,這輛車後來被德軍爆破了。
1944年6月,德軍放棄羅馬全線北撤。在這個過程中,象式坦克殲擊車機動性差的弱點被暴露無遺,義大利多山的地形對象式的傳動系統造成的破壞非常巨大,且遭受了盟軍飛機的不斷空襲,到了1944年8月,653營1連幾乎損失掉了所有的象式,損失原因各種奇葩,有被盟軍飛機航彈命中的,有傳動系統崩潰被自毀的,還有過橋的時候把橋壓塌掛掉的(121號象式,在此車掉下橋的瞬間車長被未鎖緊的主炮炮尾壓死,其餘車組成員生還)。到了1944年8月2日,這個連僅剩下了兩輛象式,被迫向德國撤退。
在羅馬北部撤退途中被遺棄的124號象式。
另一輛在義大利因為空襲而翻車的象式,底裝甲被航彈爆炸的衝擊波撕裂。
653營1連在義大利損失掉的象式當中,連長座車(戰術編號102)被美軍幾乎完整地繳獲,後被送到馬裡蘭的阿伯丁博物館,經歷了幾十年難看的灰白色防鏽漆塗裝後,美國人終於要儘可能按照原樣復原這輛車了,雖然在我看來還是很假。
102號象式剛被美軍繳獲的樣子
保存在阿伯丁的102號象式,目前可能已經轉移到維吉尼亞的利堡。
在義大利作戰的653營1連象式防磁裝甲有一些很獨特的特點——低位的防磁裝甲(沒有高過戰鬥室的輕武器射擊口蓋),戰鬥室正面是沒有防磁的。
在義大利作戰的象式,防磁裝甲的鮮明特點
在義大利作戰的VK 4501(P)維修車,它的防磁紋路和象式不一樣,前裝甲上的防磁呈豎紋。
在東線作戰的象式
653營的2連和3連領到返修的象式戰車時間略晚於1連,於是就沒被送往義大利,而是被送回東線。這一批象式(34輛戰車和2輛費迪南維修車)於1944年3月底被裝車送往烏克蘭,抵禦蘇軍的進攻——與這批象式一起抵達東線的還有一些很奇葩的裝備,比如一輛改裝過的虎P,653營的維修連還充分發揮了廢物利用的精神,在一輛維修黑豹上裝上了四號坦克炮塔當做指揮車,在一輛繳獲的T34坦克底盤上架設了Flakvierling 38四管20毫米高射炮,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象式坦克殲擊車雖然在東線開闊的地形上威力巨大,但區區三十多輛戰車面對蘇軍的滾滾裝甲洪流顯然是杯水車薪無能為力。1944年6月蘇軍在東線全線反攻之後,因為作戰區域土質過於鬆軟,難以行駛和進行回收工作,這些戰車在撤退中被大量拋棄,1944年8月尚餘12輛能動的戰車。
在東線作戰的象式由於在尼伯龍根工廠返工的時間和在義大利作戰的象式不同,自然會有一些很不一樣的特徵,尤其是防磁裝甲——高位的防磁裝甲,覆蓋了戰鬥室的射擊口蓋位置。戰鬥室前端兩側各有一個角被塗布防磁裝甲。另外,653營的營徽——插入多瑙河的尼伯龍根之劍——一般情況下被描繪在戰鬥室左上角。
一輛典型的在東線作戰的象式,戰鬥室前端的防磁一角很明顯。
東線作戰的象式,高位防磁的特點非常明顯
東線作戰的象式,紅色箭頭指的是營徽位置
有四輛嚴重過火的象式沒有在尼伯龍根工廠接受修理,而是在維也納軍械庫翻修完成,它們的戰鬥室後艙門被由拋棄式改成了對開式,下圖是其中一輛。
一輛戰鬥室後艙門改造過的象式
通過這兩張照片,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辨別出戰鬥室側面高低防磁位的區別,在東線作戰的象式大多數都是高防磁位(高過輕武器射擊口蓋),而在義大利作戰的象式都是低防磁位(只延伸到輕武器射擊口蓋靠下位置),所以,這一特徵應該和改裝完成的時間早晚有關。
除了防磁位高低之外,象式前裝甲大螺釘附近的防磁紋路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車在螺釘附近存在菊花狀的放射紋路,有的則只是普通的橫紋。
一般來講,象式側面的防磁塗層紋路都是橫紋(前面的221號車比較清晰),但也能見到帶有不規則豎紋塗層的個體。
指揮型的象式,戰鬥室後部右上方加裝一個用於安裝星形天線的基座,注意這輛車在千斤頂墊木的位置卡著一個用來在鐵路運輸時卡住履帶的木楔子。
所有在東線損失的653營象式都沒有留存至今,也就是說在美國的那輛象式是僅存的一輛這種戰車。
尾聲:第614重裝甲殲擊連
1944年7,8月間,653營的2連,3連在東線還剩下12輛能動的象式戰車,這些戰車可能得到了從義大利撤回的兩輛象式的補充。與此同時,653營的所有三個連準備去西線接受獵虎坦克殲擊車,這十餘輛象式被組編為一個單獨的連——第614重裝甲殲擊連,繼續留在東線作戰。此時德國的工廠已經基本不再生產象式的備件,這十幾輛戰車就這樣在前景極度悲觀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到了1945年春。最後一輛象式是什麼時候損失的,這個問題到現在也沒有答案,大概是發生在柏林戰役期間。但無論如何,653營和他們的象式一起成為了二戰的傳奇。
第614連組建到解散的時候正值二戰末期,德軍留下的照片資料極少,以下是能確認的幾張。
1944年8月撤退到波蘭克拉克夫地區休整的614連象式
很可能是和上圖是同一輛車,同樣攝於1944年8月的克拉克夫
這輛象式很有趣,全身的迷彩塗布非常凌亂,沒有任何營徽,連徽和戰術標誌。除了典型的備用履帶,車體前側面似乎有專用的掛鈎多掛了兩組備用履帶。除此之外,這車的防磁是低位,戰鬥室前部兩個角都有防磁殘留。
PS,筆者目前在製作的一輛象式坦克殲擊車模型就是在力圖還原此車,目前我那個模型是這樣子的:
手殘的作者製作的象式坦克殲擊車模型,比例1:35,未完成
威龍的6465防磁版象式的防磁式樣存疑,看起來該產品旨在試圖復原一輛低防磁位的車輛,但不知為何戰鬥室前裝甲上卻有面積不小的防磁塗層。
另外一張能確認的614連象式是這麼一張:1945年初被遺棄的614連象式這輛象式可能由於機械故障被遺棄在奧德河附近,總是聲稱「遇到費迪南」的蘇軍這次終於遇上了真的費迪南(象式的前身)。
關於象式的前身費迪南,以及653營的那輛奇葩的虎P,筆者以後會專門發文考證一番。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需了解更多關於二戰的詳細資料,敬請關注公眾號:尼伯龍根工廠(Niwerke)或同名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