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飛翼步兵:二戰德國陸軍第22機降師簡史

2021-02-23 崎峻戰史

(溫馨提示:本文約5400字,配圖20幅,原創不易,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在世界空降戰史上,德國人扮演了先驅者的角色。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國防軍秘密組建了傘兵部隊,並在二戰初期將其率先投入戰鬥,開創了空降作戰的先河。在1940年的西歐戰役中,德軍傘兵在荷蘭、比利時進行了成功的空降突擊,創造了飛兵勇奪埃本·埃馬爾要塞等經典戰例。然而,逞威低地國家的榮耀光環全都戴在了德國空軍傘兵的頭上,讓另一支來自德國陸軍的空降部隊幾乎被世人遺忘了,這就是德軍第22機降師,該師是德軍中唯一以空運作為戰場機動方式的陸軍師,是一群真正插上翅膀的步兵!

1935年3月16日星期六,希特勒籤署了新的《國防軍法》,宣布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這意味德國徹底廢除《凡爾賽和約》,開始公開重整軍備。根據新法案規定,德國陸軍在和平時期將保持12個軍36個步兵師約50萬人的規模,而早在1934年國防軍就已經突破和約限制,在原有的7個步兵師之外秘密組建了14個師。在新法頒布後,德國戰爭部立即啟動新一輪擴軍計劃,準備在1935年到1936年間再新建15個步兵師。

■ 第22步兵師師徽,該師綽號「矢車菊師」。

在第二批新建步兵師中番號排在首位的就是在不萊梅組建的第22步兵師。由於德國的擴軍行動已經公開化,該師組建時不需要再遮遮掩掩,於1935年10月15日獲得了官方番號,其座右銘是:「自尊,堅強,忠誠」。第22步兵師是以駐奧登堡的第16步兵團和第6炮兵團部分兵力為基礎,其中第16步兵團為該師的基幹團。同時,以駐北德地區的警察部隊為骨幹,該師在1935年秋季組建了駐漢堡的第47步兵團和駐不萊梅的第65步兵團以及其他直屬部隊,該師的建制如下表:

第22步兵師在1936年實現了滿編,三個步兵團都下轄三個營。在此之前組建的步兵師,其團級單位在新的擴軍過程中經常被抽出組建新的部隊,因此編成常有變化,而第22步兵師的三個建制團則始終保持穩定,只是各團的衛戍地有所變化:第16步兵團和第47步兵團駐地遷往呂訥堡,第65步兵團遷往代爾門霍斯特。第22炮兵團團部同第1營和第3營駐紮在費爾登,第2營則位於呂訥堡,由該團指揮的第58炮兵團第1營駐奧登堡,第58炮兵團第2營則駐不萊梅,此外第33觀測營也駐不萊梅。第22步兵師其餘直屬部隊的番號都是22,其分布情況如下:第22通信營和第22反坦克營駐不萊梅;第22工兵營駐威悉河畔的寧堡;第22醫療營位於不萊梅,各醫療分隊分散在代爾門霍斯特、呂訥堡、蒙斯特、寧堡、奧登堡和費爾登;此外,隸屬於該師的第10運輸營則位於漢堡。在戰爭爆發前,第22師還得到了第52機槍連,並組建了第22補充營,駐呂訥堡的第13騎兵團則提供人員組建了第22偵察營。

■ 戰前第22步兵師某部官兵在接受檢閱。

值得一提的是,第22步兵師在德國陸軍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是唯一一個以機降為主要作戰方式的陸軍師,是德國空降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國空軍組建實驗性的傘兵部隊後,德國陸軍也開始對空降作戰展開研究,並組建了營級規模的傘兵部隊。不過,對於空降作戰的形式,德國陸軍與空軍的觀點有所不同,陸軍認為空降部隊與普通地面部隊並無本質不同,只是投入戰鬥的載具和方式比較特殊。德國空軍傘兵部隊主要使用傘降和滑翔機機降為主要突擊方式,而德國陸軍更傾向於使用運輸機或滑翔機進行成建制的機降作戰,認為可以實現大部隊的空中突擊。

■ 二戰德軍的主力運輸機Ju 52/3m,第22步兵師計劃以該機為主要戰場機動工具。

第22步兵師被指定為陸軍空降部隊的試點單位,接受了機降作戰訓練,特別是該師的第16步兵團與德國空軍第1、2運輸機大隊(裝備Ju52運輸機)進行了聯合機降訓練,該團與另外兩個團的裝備也有所不同,拋棄了重裝備,儘量輕裝化,以便於機降。正由於第22步兵師的這一特點,該師也被稱為第22機降師(也有資料稱為空降師或空運師——作者注)。在戰爭中期以後,德軍中止了大規模空降作戰,因此陸軍步兵師不再接受機降作戰訓練,而第22步兵師就成為唯一的機降師。

1939年夏末,德波兩國關係因為波蘭走廊問題而急劇緊張。8月中旬,德軍開始動員,第22步兵師作為第一波步兵師於8月18日接到了動員令,迅速做好戰鬥準備,隨後師主力被調往德國西部的艾費爾和薩爾地區,擔負齊格菲防線的守備任務,防守法軍可能發起的進攻。第22步兵師最初作為C集團軍群第5集團軍的預備隊,後轉歸第1集團軍第9軍指揮。第16步兵團暫時脫離師建制,在得到加強後充當陸軍總司令部的預備隊,為波蘭戰役做準備。9月13日,該團乘運輸機開赴波蘭前線,在戰區降落後投入了布祖拉河地區的戰鬥,這是德國陸軍對於空中機動的首次實戰應用。9月30日,第16步兵團回歸建制,在道恩地區執行邊境警戒任務。

■ 德軍守備部隊進駐齊格菲防線的堡壘,在戰爭初期,第22步兵師主要防守西牆。

波蘭戰役結束後,第22步兵師在1939年10月底全師調往森訥拉格部隊訓練場,全面接受機降作戰訓練,為西線的進攻作戰做準備。在擬定的「黃色方案」中,德軍統帥部決定以非傳統的方式進攻荷蘭和比利時,即以大規模空降作戰配合地面進攻迅速擊敗對手,而第22步兵師將與空軍第7航空師的傘兵們一道成為對低地國家實施空降突擊的主力。按照作戰計劃,首先由空軍傘兵以突襲方式奪取機場或著陸區,然後第22步兵師將乘運輸機在前線降落,擴大戰果。第22步兵師的作戰目標是佔領荷蘭首都鹿特丹、海牙的重要機場和橋梁,同時攻取這些城市,此外還要設法捉捕荷蘭政府要員和王室成員。該師的第47、65步兵團將在鹿特丹以北的海牙地區空降,而第16步兵團則在鹿特丹以南著陸,之後南北夾擊荷蘭首都。

■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Ju 52運輸機群迎著晨光飛行在荷蘭上空。

1940年5月10日清晨,搭載著第22步兵師各團的運輸機群迎著晨曦飛越德荷邊境線,飛向各自的目標。按計劃,第16步兵團將降落在瓦爾哈芬周邊地區,第47步兵團將降落在卡特維克-瓦爾肯堡周邊地區,第65步兵團則在依彭堡附近降落。然而,由於協同不利,德軍在海牙地區的空降行動遭到挫敗,特別是在依彭堡機場附近,由於先行著陸的傘兵未能按計劃奪取機場,導致運載第65步兵團的運輸機群只能強行著陸,結果第一批18架運輸機幾乎全部被擊毀在跑道上,後續飛機只能尋找其他機場降落,包括師部在內的5000餘人僅有2000多人順利著陸,但很快陷入荷軍的密集火力中,遭到圍攻,傷亡慘重。

■ 在依彭堡機場被擊毀燃燒的德軍Ju 52機群。

相比之下,第16步兵團在鹿特丹以南的空降行動要成功得多,空軍傘兵順利佔領了預定目標,保證運載機降步兵的運輸機群順利降落,隨後合力摧毀了荷軍的抵抗,控制了瓦爾哈芬機場及附近地區,並開始向鹿特丹市區挺進。值得一提的是,該團第11連和第22工兵營的120名官兵組成一支突擊隊,乘坐12架He 59水上飛機對鹿特丹周邊的四座關鍵橋梁發起奇襲,成功地佔領了上述目標。在得到50名傘兵的支援後,他們頂住了荷軍從地面、空中和水上發起的反擊,一直堅持到主力部隊到達。來自德軍第9裝甲師的坦克穿過空降兵奪取的橋梁向荷蘭腹地推進。5月14日,在抵抗了五天後,荷蘭宣布投降。

■ 德軍He 59水上飛機,在進攻鹿特丹的戰鬥中,第22步兵師的一支突擊隊乘坐該機發起突襲。

■ 在海牙附近墜毀的德軍Ju 52運輸機,屬於運載第22步兵師的運輸機部隊。

第22步兵師在荷蘭三天的戰鬥中蒙受了很大損失,軍官傷亡率達到42%,全師減員28%,可謂元氣大傷,因此該師在西歐戰役的第二階段先後轉移到法國聖康坦和比利時安特衛普東北休整,沒有參加更多的軍事行動。荷蘭之戰的教訓表明,先期奪取合適的著陸場是實施大規模機降作戰的前提。在西歐戰役中,第22步兵師有13名官兵榮獲騎士十字勳章。

西歐戰役結束後,第22步兵師作為A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第4軍的一部分在荷蘭執行佔領任務,直到1940年12月,此後調往施滕達爾-馬格德堡繼續接受空降作戰訓練,同時也為即將開始的東線作戰進行準備。1941年4月,第22步兵師被調往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在油田地區執行警戒任務。在5月間,德軍計劃動用第22步兵師參加對克裡特島的空降作戰,但由於調動困難,由第5山地師代替,從而避免了與傘兵部隊一樣折戟沉沙的命運。

■ 在克裡特島戰役中冒著炮火投送傘兵的Ju 52,第22步兵師因故缺席了此次戰役。

在此期間,第22步兵師的編制發生了一些變化:第52機槍連改編為第22防空機槍營,成為該師的固定單位;第58炮兵團早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就已經從該師調離,成為陸軍總司令部的預備隊。

19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第22步兵師在南方集團軍群第11集團軍第30軍編成內集結在羅馬尼亞的雅西地區,於7月2日渡過普魯特河,加入到向烏克蘭進軍的行列中,此時第22步兵師已經被當作一個普通步兵師使用,依靠車輛和雙腳在戰場上機動,雖然沒有乘飛機那麼迅速,不過投入戰鬥時的風險要小。

■ 在「巴巴羅薩」行動初期,在俄國鄉間徒步行軍的德國步兵。在東線作戰中,第22步兵師只能和普通步兵師一樣進行地面機動,不再做空中機動。

戰至7月中旬,第22步兵師已經推進到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東南面的德涅斯特河畔,接著又渡過布格河,於8月間又在別裡斯拉夫附近成功渡過了第涅伯河,在渡河作戰中該師表現十分出色,為整個集團軍群打開了突破的通道。隨後,第22步兵師又朝亞速海方向前進,在10月間轉而向克裡米亞半島發起進攻。該師經過激烈戰鬥突破了蘇軍在彼列科普地峽建立的堅固防線,進入半島腹地,推進到塞瓦斯託波爾城下。至11月中旬,德軍已經佔領了除了塞瓦斯託波爾之外的全部半島地區,第22步兵師協同其他德軍部隊和羅馬尼亞部隊向這座蘇軍重兵防守的要塞進行了多次進攻,均被守軍擊退。

■ 德軍第11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將軍(左)與第22步兵師第16步兵團的官兵們在一起。

1941年12月,蘇軍在克裡米亞東端的刻赤半島登陸,建立了橋頭堡陣地,威脅德軍後方,迫使德軍暫停對塞瓦斯託波爾的進攻,轉入有計劃的圍困。第22步兵師一度被調往刻赤地區,遏制蘇軍擴大橋頭堡陣地的企圖。從1942年1月到4月間,第22步兵師一直在克裡米亞前線與蘇軍進行陣地戰。自「巴巴羅薩」行動以來,第22步兵師連續作戰,損耗很大,根據1942年3月30日的戰鬥力評估報告,該師下轄的9個營平均只有50%的兵力,僅能擔負防守任務,必須經過補充才能恢復進攻能力。

■ 左圖是守衛在戰壕裡的第22步兵師的步兵,右圖是克裡米亞戰役期間第16步兵團的列兵。

■ 1942年5月在刻赤半島作戰的德軍部隊,第22步兵師也參加了刻赤地區的戰鬥。

1942年5月初,經過整補的德軍在克裡米亞半島重啟攻勢,首先發起「獵鴇」行動,肅清了刻赤半島的蘇軍橋頭堡陣地,第22步兵師參與了此次進攻。隨後,德軍調頭向西,於6月初向塞瓦斯託波爾要塞發起最後的進攻。面對蘇軍堅固的防禦工事和火力強大的海岸炮臺,第22步兵師經歷了該師歷史上最艱苦和最血腥的戰鬥,在強大的炮火支援下,第22步兵師向蘇軍陣地發起連續突擊,利用炸藥和火焰噴射器摧毀蘇軍碉堡火力點。戰至6月中旬,第65步兵團成功佔領了「西伯利亞」炮臺,第16步兵團則攻陷了「烏拉爾」和「伏爾加」炮臺,突破了要塞的核心防禦陣地,成為第一支抵達謝維爾納亞灣的德軍部隊,迫使蘇軍殘部從海上撤退。戰至7月初,第22步兵師終於將德國的戰旗插上了要塞。

■ 1942年6月間,第22步兵師的士兵們向塞瓦斯託波爾要塞發起衝鋒。

■ 在塞瓦斯託波爾攻防戰的高潮階段,德軍工兵靠近已被摧毀的蘇軍炮臺。

塞瓦斯託波爾要塞之戰為第22步兵師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被認為是克裡米亞前線戰鬥力最強的德國師之一,時任該師師長的路德維希·沃爾夫少將因為戰功而被授予第100枚橡葉飾。

在攻克塞瓦斯託波爾後,第22步兵師在1942年8月被調往希臘,作為第12集團軍的預備隊,並再度被陸軍總司令部確定為機降師。第22步兵師最初駐紮在雅典,後轉移到薩洛尼卡進行休整,並換裝了一批熱帶裝備。1942年10月,第47步兵團和第22炮兵團第2營被調往北非戰場,脫離該師建制,成為非洲軍的一部分,第22步兵師重新組建了這兩個單位。第47步兵團後來改編為第21裝甲師下屬的第47裝甲擲彈兵團,於1943年5月在突尼西亞覆滅。

1942年10月,第22步兵師被取消了機降師的資格,回歸普通步兵師行列。11月,第22步兵師被調往克裡特島,在隨後近兩年的時間裡一直在該島擔負佔領任務,未參與東西兩線的大規模作戰。在此期間,該師將部分部隊移交給「羅得島」突擊旅,作為補充,來自南斯拉夫的陸軍第716海岸炮兵營成為第22炮兵團的第4營。

■ 德軍「羅得島」突擊旅的III號突擊炮,該旅的部分兵力來自第22步兵師。

駐守克裡特島的第22步兵師雖然遠離戰爭最激烈的前線,但日子過得並不平靜。1943年義大利投降後,英軍佔領了愛琴海上靠近土耳其海岸的多德卡尼斯群島中的多個島嶼,對駐守在巴爾幹的德軍造成了重大威脅。因此,自1943年10月開始,以第22步兵師為主力,聯合少量傘兵及特種部隊,德軍對英佔島嶼展開了一系列突襲行動,成功地奪取大部分島嶼,這是該師在戰爭中最後一次參與大型作戰行動。(關於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詳見本號歷史文章《愛琴海三國志》,連結見文末)此外,第22步兵師採取殘酷手段鎮壓島上的抵抗運動,1943年9月,該師部隊掃蕩了維安諾斯地區的20多個村莊,殺害無辜平民500餘人,焚毀了大量房屋,如此暴行讓該師師長弗裡德裡希-威廉·米勒中將獲得了「克裡特屠夫」的惡名,他本人在戰後被逮捕,並被判處死刑。

■ 1943年11月在萊羅斯島上的作戰的德軍機槍組,他們來自第22步兵師的突擊部隊。

■ 1943年時擔任第22步兵師師長的弗裡德裡希-威廉·米勒中將。

第22步兵師駐防克裡特期間還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但十分丟臉的事情,該師師長海因裡希•克賴珀少將在1944年4月26日被英國特種部隊劫持。當時克賴珀將軍正從師部返回住所,在途中遭到由派屈克·利-弗莫爾少校指揮的英軍突擊隊的埋伏,成了俘虜,被帶到該島南部海岸後押上英國船隻,運往埃及拘禁。這是二戰中一次非常有傳奇色彩的行動,只是第22步兵師讓敵人在眼皮子底下把師長給劫走了,實在是顏面無光。

■ 1944年4月被英軍劫持的第22步兵師師長海因裡希·克萊珀少將。

1944年9月,第22步兵師被調出克裡特島,前往希臘,後來又被投入馬其頓地區的反遊擊作戰中,歸F集團軍群E集團軍級集群第22山地軍指揮。隨著蘇軍開始向巴爾幹地區進軍,第22步兵師開始了穿越塞爾維亞和馬其頓的艱難撤退戰鬥,這期間部隊也開始分散成若干戰鬥群,在斯特魯米察、維萊斯和斯科普裡之間地區同希臘遊擊隊和部分保加利亞軍隊發生了戰鬥。1944年12月,第22步兵師在塞爾維亞境內普裡耶波列東南面參加了解救被圍德軍的戰鬥。該師最後的成就是在1945年1月成功地沿德裡納河突破了狄托軍隊的南翼,向北撤退。此後,第22步兵師在茲沃尼克附近陷入了包圍,但在3月成功突圍,向奧地利斯泰爾馬克方向撤退。1945年4月,當部隊仍在撤往德勞河途中,第22步兵師正式更名為第22人民擲彈兵師。該師的大部人員在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5月11日進入了南斯拉夫戰俘營,一部分則在奧地利克拉根福附近成為英國人的俘虜。

從資歷和戰績考察,第22步兵師是德軍中戰鬥力較強的步兵師之一,尤其是其以機降師的身份參與西線戰役的經歷,為後世大規模機降作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戰爭期間,第22步兵師有21名官兵獲得了騎士十字勳章,其中2人獲得橡葉飾,另有44人獲得金質德意志十字獎章。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了解更多戰爭史上的精彩故事,推薦閱讀本公號歷史文章:

《閃電戰》鐵騎初成:1939年波蘭戰役時德軍裝甲師編制詳解(上)

《閃電戰》鐵騎初成:1939年波蘭戰役時德軍裝甲師編制詳解(下)

《閃電戰》天火漸難防:淺談二戰德軍的野戰防空作戰

《閃電戰》隆美爾之盾:德國非洲軍反坦克/防空部隊的裝備與編制

《閃電戰》隆美爾之劍:德國非洲軍步兵/裝甲部隊的裝備與編制

《閃電戰》因為隆美爾的一句話,數千美國大兵血染奧馬哈

《閃電戰》帝國鐵流:二戰德軍裝甲部隊鐵路運輸的歷史考證

《閃電戰》砸碎柏林之鎖:追憶1945年4月澤洛高地攻防戰

《閃電戰》愛琴海三國志:1943年9-11月多德卡尼斯群島戰役始末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崎峻戰史」,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崎峻戰史」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世界軍事歷史文章。

喜歡本文的讀者朋友如想打賞,請掃描或識別下方二維碼,你們的支持是我們前行的動力!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閃電戰》矢車菊凋謝在多瑙河畔:黨衛軍第22「瑪麗亞·特蕾莎」騎兵師簡史
    騎兵作為古老的兵種在二戰時期已經隨著裝甲兵的興起而趨於沒落。在二戰爆發時,德國陸軍僅有一個騎兵師,在1941年11月改編為裝甲師,此後很長時間裡陸軍中不存在師級騎兵部隊。與之相對,在武裝黨衛軍的38個師裡居然存在過3個騎兵師的建制,而本文的主角黨衛軍第22志願騎兵師就是其中之一。
  • 《閃電戰》非洲軍的另一半 :二戰北非義大利陸軍的裝備與編制(炮兵後勤篇)
    二戰初期的意軍作戰師編制內基本沒有偵察單位,直到1941年德軍加入北非戰事後,意軍才逐漸認識到組建裝甲偵察單位的重要性,並在同年秋冬成立了直屬於義大利機動軍的裝甲偵察集團,其中「羅莫洛·蓋西」非洲警察營和第32坦克團第3輕坦克營部分裝備了AB41裝甲車,此外還擁有摩託車、坦克以及摩託化步兵和炮兵單位。
  • 二戰初期所向披靡的德國閃電戰,卻是法國戴高樂首創
    孫子兵法《軍爭》閃電戰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孫子兵法》;二戰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深得孫子兵法的真意。(德國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所謂閃電戰就是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速度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二戰德軍三大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狂飆元帥」曼斯坦因;都是使用閃電戰的高手。)
  • 德國閃電戰和蘇聯大縱深,誰更厲害?
    德國一戰時完全忽略坦克,戰敗後反思卻遠比英法深刻。德國的閃電戰在二戰初期崛起,迫使蘇聯開始拾起以前的大縱深理論。▍英法取勝而保守,德國失敗而反思本來在1920年代,英國的坦克戰術理論和實踐處於領先地位。
  • 納粹德軍空降作戰簡史
    由於傘兵必需通過飛機空投到戰區,因此德國人決定將空降部隊置於德國空軍,而不是陸軍的直接控制之下。在這種情況下,德軍的傘兵和滑翔機部隊組成了第7航空師;同時,陸軍第22步兵師改編為第22空降師,即士兵通過搭乘運輸機飛到被佔領的機場上而投入作戰。針對這些部隊在進攻行動中將要扮演的角色,德國空軍和陸軍展開了辯論。
  • 二戰德國陸軍編制簡介
    傘兵1935年底和1936年初,德國空軍和陸軍先後建立傘兵團、營;1939年空軍開始負責全部傘兵組織,至德國開戰時,第7空降師正在組建中。德軍空降兵部署到了每個戰場,在地中海戰區屢戰成名,主要還是作為步兵,徵戰希臘、克裡特島、北非和義大利。荷蘭和比利時作戰成功後,第11空降軍於1940年成立。第2傘兵團傘降希臘奪取橋梁並未成功。
  • 《閃電戰》敲門磚部隊:「巴巴羅薩」行動前夕的德軍反坦克炮兵
    與德國陸軍的其他兵種一樣,反坦克炮兵的兵員主要由德國本土各軍區進行徵募和訓練。在1939年9月時,德國陸軍建立了15個反坦克炮兵補充營,每個軍區配置一個營,負責為在本軍區組建的各師級單位的反坦克炮部隊訓練補充兵員。反坦克炮部隊的新兵要在補充營內接受12~16周的基礎訓練(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訓練時間被縮短了),主要是高強度的步兵野戰訓練。
  • 【推薦】美國陸軍第101空降(空中突擊)師金皮書
    資料名稱:美國陸軍第101空降(空中突擊)師金皮書(上下冊
  • 法蘭西精英:法國陸軍第11傘降旅(下)
    第11傘降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61年,由當年解散的第10傘降師和第25傘降師中的空降小分隊,組建成第11輕型幹預師。第11輕型幹預師的下屬部隊包括指揮及支援部門、5個傘降步兵團、1個傘降炮兵團和1個傘降騎兵團,當時該師並未下設外籍軍團。1963年12月,第11輕型幹預師與第9殖民地步兵旅合併,重新命名為第11師。
  • 困惑的埃米爾:關於《二戰德國128毫米試驗型自行火炮簡史》一文的更正和探疑
    所以,在缺乏準確資料的情況下,片面強調K40型威力大於Pak 44型是不符合事實的。此外,Pak 44型反坦克炮安裝在「獵虎」上的車載型應該是Pak 80型。從這幅照片可以看出128毫米炮彈的尺寸相當大,而「埃米爾」的主炮基於128毫米高射炮設計的,其分裝式彈藥的尺度和重量肯定也不小,只配置一名裝填手顯然不夠合理。關於《二戰德國128毫米試驗型自行火炮簡史》一文的更正及疑問大致就是以上四點。在文末再次向原文作者及讀者們致歉,我們將在今後的編輯工作中保持認真謹慎的態度,竭盡全力為大家奉獻優良的軍事歷史文章。
  • 《閃電戰》鐵軌上的日耳曼雷霆:二戰德國列車炮史話(作戰篇)
    列車炮部隊以連為單位進行獨立作戰,通常數個連編成一個列車炮營,負責實施特定的作戰任務和戰役行動,在某些情況下還會組建列車炮團,下轄兩個列車炮營。有資料顯示,在二戰時期,德軍先後組建了45個列車炮連和9個列車炮營,其中大部分連屬於德國陸軍,少數連屬於德國海軍的岸防部隊。
  • 《閃電戰》獵空電球:二戰德軍「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簡史
    在二戰時期,空地支援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作戰形式,諸如Ju 87、伊爾-2等對地攻擊機型的出現在加強地面部隊戰鬥力的同時,也將野戰防空的嚴峻課題擺在各國陸軍面前。作為空地支援作戰的先行者,德國陸軍早在戰前就在作戰部隊中編入防空單位,執行野戰防空任務,它們最初使用牽引式輕型高射炮,後來又將高炮安裝在各種機動載具上,研發了型號繁多的自行高射炮。
  • 百戰之師:美國陸軍現役作戰部隊之第82空降師
    1943年7月9日,該師於二戰中歐洲戰場的西西里島首次大規模傘降作戰,緊接著參加了諾曼第戰役,及在荷蘭的「市場花園」行動,隨後撤往西歐戰線後方休整擔任戰區預備隊,在德國突然發起阿登突出部反擊戰時,緊急用作步兵增援美軍防線。在二戰後美國挑頭的越戰,入侵格瑞那達、巴拿馬,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第82空降師無役不予,它是美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精銳部隊之一。
  • 倔強的埃米爾:二戰德國128毫米試驗型自行火炮簡史
    實際上,在「獵虎」問世兩年前,德軍最強坦克殺手的桂冠曾短暫地戴在另一種戰車的頭上,它安裝了一門由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61倍徑128毫米火炮,底盤來自亨舍爾公司流產的VK3001(H)中型坦克項目,並在東線戰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這種自行火炮之所以鮮為人知,因為它僅是一種試驗車型,總共僅製造了2輛。關於它的命名在德國官方文件中有多種說法,但更便於記憶的是它的暱稱「倔強的埃米爾」。
  • 【魚鷹社】二戰美國陸軍(3)
    小圖介紹: 1942年3月25日起,女子陸軍輔助部隊的袖標開始啟用,並按規定佩帶在軍銜袖標的下面。它在1943年7月被廢止,當時女子陸軍輔助部隊改為女子陸軍部隊,她們從輔助部隊變為美國陸軍的正式一員。D2:中士,第104步兵團,第26步兵師這名來自新英格蘭國民警衛隊第26師(也被稱為「YO」師或揚基師)喝咖啡的士官在羊毛制服外面穿M1943人字呢雜役服。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陸軍機械化步兵編制演變史——摩託化步兵師時代
    1939年開戰時的德國陸軍部隊中除了新興的裝甲師和輕裝師外還有4支冠以摩託化頭銜的步兵師。
  • 坦克主宰一切:二戰時橫掃一切的德國閃電戰,其實是跟英國人學的
    在康布雷戰役中,英軍共投入6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1個坦克軍,共9.5萬人,使用了381輛坦克,98輛裝甲汽車,1000門火炮和1000架飛機,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諸兵種合同作戰。康布雷戰役是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坦克的第一個範例,在這場戰役中,英軍發明了許多跨時代的戰術,形成了步兵與坦克協同動作的作戰原則,發明了精密法決定開始諸元的炮兵射擊方法。
  • 二戰時期的「全美國人」第82空降師
    "ALL AMERICANS"---全美國人二戰時期美軍第82空降師是美軍最早組建的空降部隊,迄今為止美國戰鬥力最強的一隻空降部隊,傘降次數最多,戰場跨度最大,第82空降師目前隸屬於美國第18空降軍,劃歸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為美軍具有傳奇色彩的精銳部隊之一。
  • 《閃電戰》鐵軌上的日耳曼雷霆:二戰德國列車炮史話(技術篇)
    這幅著名照片曾被用作《信號》雜誌的封面,因而廣為流傳,不過該型列車炮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宣傳了。相比徒有射程的K12(E),由克虜伯與漢諾馬格聯合研發的28釐米K5(E)型列車炮具有更優良的實戰效能,實際上K5(E)是德國在二戰時期裝備的最現代化和運用最廣泛的列車炮武器系統。K5(E)的設計始於1934年,原型炮於1937年完成,德國陸軍首批就訂購了8門,於1940年完成。
  • 《閃電戰》危城困獸:史達林格勒巷戰中的德軍裝甲部隊
    1943年2月2日,持續五個月一周零三天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德國第6集團軍的覆滅落下帷幕,德國軍隊遭遇了自二戰爆發以來前所未有的慘敗,第一次有集團軍規模的重兵集團被成建制殲滅,包括一個集團軍司令部、五個軍部和20個陸軍師消失在伏爾加河畔的包圍圈內,至少25萬久經沙場的德軍官兵死亡或被俘,如果算上圍城以來的傷亡,德軍的人員損失將高達4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