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術:讓信息化戰爭變了容顏

2021-02-08 中國軍網

量子計算的意義不亞於核武器……一旦有些國家軍隊擁有了量子計算機,而另一些國家軍隊卻沒有,當戰爭爆發的時候,這就猶如一個瞎子和一個睜眼的人在打架一樣,對方可以把你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而你卻什麼都看不到。

近期,中國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量子密鑰分發的全方位地面驗證,為未來實現基於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網絡,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科學社會學的奠基人貝爾納曾說:「科學與戰爭一直是極其密切地聯繫著的。」隨著量子信息科技的不斷突破,並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軍事領域,將會推動信息化戰爭產生新的飛躍。

量子計算意義不亞於核武

倘若人們要追溯風靡全球的信息化戰爭之科技源頭的話,無疑是1946年世界第一臺計算機「ENIAC」誕生所開啟的電子信息科技革命,及其給戰爭形態帶來的質變——從機械化戰爭轉向信息化戰爭。然而,這一曾顛覆機械化戰爭圖景的電子信息科技,在遵循「摩爾定律」飛速前行了數十年之後,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問題也日漸凸顯:電子計算機的極限運算速度是否存在?

1965年,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針對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每18個月計算能力翻倍」的摩爾定律。然而,由於傳統技術的物理局限性,這一能力或將在未來10~20年之內達到極限。據保守估計,2018年晶片製造業就將步入16納米的工藝流程,業內專家則認為,16納米製程已經是普通矽晶片的盡頭。事實上,當晶片的製程小於20納米之後,量子效應就將嚴重影響晶片的設計和生產,單純通過減小製程將無法繼續遵循摩爾定律,而突破的希望恰在於量子計算。

從理論上講,一個250量子比特(由250個原子構成)的存儲器,可能存儲的數達2的250次方,比現有已知的宇宙中全部原子數目還要多。無論在基礎理論還是在具體算法上,量子計算都是超越性的。如科學家提出的「量子搜尋算法」,其計算速度是目前最快的計算機的億萬倍。如用「量子搜尋算法」攻擊現有密碼體系,經典計算需要1000年的運算量,量子計算機只需小於4分鐘的時間。以致有科學家宣稱:「量子計算的意義不亞於核武器……一旦有些國家軍隊擁有了量子計算機,而另一些國家軍隊卻沒有,當戰爭爆發的時候,這就猶如一個瞎子和一個睜眼的人在打架一樣,對方可以把你的東西看得清清楚楚,而你卻什麼都看不到。」

因此,對量子計算的相關研究及量子計算機的具體研製已成為世界科學領域最閃亮的「明珠」之一。比如,美國國防部對此就給予了高度重視,國防高級研究計劃署專門制定了名為「量子信息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研究計劃,其對外公開宣稱的目標是,若干年內要在核磁共振量子計算、中性原子量子計算、諧振量子電子動態計算、光量子計算及固態量子計算等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

構築「數字城堡」的銅牆鐵壁

自從人類有了文明開始,就有了保密的意識,古希臘的斯巴達人將一條1釐米寬、20釐米左右長的羊皮帶,以螺旋狀繞在一根特定粗細的木棍上,然後將要傳遞的信息沿木棍縱軸方向從左至右寫在羊皮帶上。寫完一行,將木棍旋轉90度,再從左至右寫,直至寫完。最後將羊皮帶從木棒上解下展開,羊皮帶上排列的字符即是一段密碼。不用說,信息的接收者也需要有根同等粗細的棍子,收到羊皮帶後再將它裹到棍子上,才能讀出原始信息。這樣,即便羊皮帶中途被截走,只要對方不知道棍子的粗細,所看到的也只是一些零亂而無用的字句。這就是歷史上記載的人類最早對信息進行加密的方法之一。

密碼作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對抗的焦點,各國政府尤其是軍隊都在努力尋找和建立絕對安全的密碼體系。隨著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密碼通訊正在迎來劃時代的變化,一種永遠無法破譯的密碼或將在不遠的未來登上軍事鬥爭舞臺。

現代密碼學所採用的加密方法,通常是用數學計算操作來改變原始信息,這種改變信息的方法是密鑰,掌握了密鑰就可以將消息復原回來。從理論上來說,這種傳統的數學計算加密的方法是可以破譯的,再複雜的數學密鑰也可以找到答案。且即使密碼已經被竊聽者成功破譯,用戶也不會發現。第一臺現代計算機的誕生,就是為了破解複雜的數學密碼。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破譯數學密碼的難度也逐漸降低。例如,美國科學家皮特·休爾提出的「量子算法」,利用量子計算的並行性,可以快速破譯以因式分解算法為根基的密碼體系。

而量子密碼,是由微觀粒子所遵循的物理規律來保證的,並非傳統的數學演算法則或者計算技巧所提供的一種密鑰分發方式,竊聽者只有逾越物理世界的法則才有可能盜取密鑰。量子密碼的核心任務是分發安全的密鑰,建立安全的密碼通信體制,進行安全通訊。量子密碼是將編解碼使用的密鑰進一步切割,然後分配到一個一個的光子上。通過經由光纖或無線方式傳送光子、交換密鑰。由於代表密鑰的各光子都非常微弱,如果信息中途洩露的話,其形態就會發生變化。因此,接收密鑰的用戶就能夠得知信息是否被別人盜取,一旦被盜取,就會及時做出不安全的判斷並停止使用這些密鑰,這樣截獲者得到的只是無意義的信息。同時,信息的合法接收者也可以從量子態的改變,知道密鑰曾被截取過,從而確保一直使用安全的密鑰進行編解碼作業。

量子密碼技術作為一種新的保密技術,從本質上解決了密鑰分配問題,不僅能保證軍事和政府等核心機關通信信息的無條件安全,而且能為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安全提供全新的安全技術保障。量子密碼的出現被視為「絕對安全」的回歸。世界各國紛紛將其納入國防科技發展戰略之中。如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就在研究量子區域網的密碼體系和自由空間量子密碼。同時,英國國防部及歐盟各國也啟動了類似的量子密碼研究計劃。

聯通多維戰場的神經網絡

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的關鍵在於各戰場空間、參戰軍兵種能否聯通,實現信息的及時共享。目前,由於網絡寬帶、通信容道等限制,還難以真正實現信息實時共享。然而,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有可能會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

量子信息學告訴人們,在微觀世界裡,不論兩個粒子間距離多遠,一個粒子的變化都會影響另一個粒子,這就是所謂的量子糾纏現象,這一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詭異的互動性」。量子通信正是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信方式。與傳統的通信技術,量子通信技術具有如下優點:

一是安全保密。據有關專家介紹,用光量子電話網,雖然跟平常打電話一樣,卻不用擔心被竊聽,相互之間通話絕對安全。這是因為,量子通信採用的是「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兩人通話期間,密碼機每分每秒都在產生密碼,牢牢「鎖」住語音信息;一旦通話結束,這串密碼就會立即失效,下一次通話絕對不會重複使用,而且量子通信所提供的密鑰無法被破解。

二是超光速傳輸。與傳統光速通信相比,量子超光速通信具有許多人們夢寐以求的優點:量子超光速通信的線路時延可以為零,從而實現了最快通信;量子信息傳遞的過程不會為任何障礙所阻隔;量子超光速通信完全環保,不存在任何電磁輻射汙染。因此,可以利用量子隱態傳輸以及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和信息高效率等特點,建立滿足軍事特殊需求的超光速軍事信息網絡。

三是通信距離遠。有科學實驗證實,量子隱態傳輸能夠穿越大氣層,可進行星際聯絡。我國科學家近期就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百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和糾纏分發,並計劃於2016年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訊衛星」。

四是與傳播媒質無關。與現代通信手段不同,量子通信的光量子隱態傳輸與傳播媒質無關,不會因其受阻。因此能夠應用於深海安全通信。當前,岸基與深海之間的通信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利用長波通信,不僅系統龐大、造價高、抗毀性差,而且僅能實現海水下百米左右的通信。而量子通信的這一特性,將為遠洋深海安全通信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

由此可見,量子通信技術在軍事應用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廣闊前景。量子隱形通信系統將建立在各類作戰指揮控制體系之間和各種偵察預警系統、主要作戰平臺以及空間武器系統之中,從而構建出量子信息化戰場的通信網絡,以其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等特性,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扮演無可替代的角色。

相關焦點

  • 中國掌握量子技術致使美國輕取中國戰略破滅!
    美國一直將量子技術作為重大戰略儲備之一,形成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衛星導航嚴重威脅,以此阻退中國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建設步伐,達到繼續軍事稱霸世界的目的。然而,有消息證實,中國已經取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導航等技術的突破,如果真的如此,那麼,美國在軍事上輕鬆取勝中國的戰略企圖將再次破滅。
  • 量子通信將引發哪些新軍事變革?
    信息通信技術則是信息化戰爭制勝的主導技術,也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的主要支撐,任何信息處理,都離不開通信。量子通信作為面向未來的全新通信技術,在安全性、高效性上具有經典通信無法比擬的優勢,已經引起各國國防部門的充分重視。我國「墨子號」實驗衛星的升空也許只是開啟了量子通信進入成熟發展的新階段,在一定意義上標誌著量子技術正在由實驗室走向實用。
  • 進展 | 高壓比熱研究量子磁性相變
    量子磁性系統的相變研究近年來在理論上進展迅速,從具有拓撲序的量子自旋液體 [1]到超越朗道-金茲伯格對稱性破缺理論的去禁閉量子臨界點[2] 以及具有湧現連續對稱性的新型一級相變[3] ,新的結果不斷出現。
  • 量子雷達有多厲害?中國該技術一旦應用F22或成靶機
    資料圖:量子雷達技術實驗  量子雷達有多牛?中國這技術一旦應用 F-22與B-21死定了  中國電科十四所近日在官方微信透露,該所研製的量子雷達原理樣機已能探測到數百公裡外的目標,成功通過驗收成為中國首臺威力突破百公裡量級的同類型雷達樣機,中國完成了量子雷達樣機的遠程試驗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量子雷達這項技術牛在哪?
  • 機械化戰爭和信息化戰爭究竟有何異同?
    如果把生產要素比作戰鬥力要素,那麼機械化戰爭中主要依賴於坦克、飛機、艦艇等作戰平臺,以及火炮、飛彈、炸彈等火力殺傷武器,而信息化戰爭中則轉向C4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平臺,知識成為提高戰鬥力的核心和關鍵性要素。
  • 「生物特徵識別」新技術與信息化作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運用,如何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部隊戰鬥力,從而奪取信息優勢、奪取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勝利,已成為軍事鬥爭準備的重點。信息戰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軍事鬥爭的主要樣式之一,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一輪軍事變革,正在改變著世界軍事發展的格局。然而,軍隊信息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實現便利高效的同時,也留下了信息安全隱患。
  • 5G通信前途不可限量,量子技術也甘拜下風,機器人戰爭即將到來
    5G通訊和量子通訊都是目前新興的通信技術,但是二者其實並不具備可比性,因為5G主要的特點是低延時性和高數據速率,簡而言之就是單位時間內相比3G和4G可以傳輸更多的信息內容,這有助於其在軍事裝備之間建立更緊密的物聯網絡。
  • 量子雷達有多牛?中國一旦應用 F-22和B-21就死定了
    量子雷達這項技術牛在哪?  資料圖:量子雷達技術實驗  量子雷達技術可用於探測和識別傳統的射頻隱身平臺和武器系統,為準確探測隱身目標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途徑。面對新型信息化戰爭,量子雷達可能成為一項革命性技術,正如上世紀末射頻隱身技術的出現一樣,量子雷達將會發展成為射頻隱身技術的「剋星」。
  • 信息化戰爭挑戰國際法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 量子計算機進入2.0時代
    據報導,2021年10月,我國量子計算領域雙喜臨門:「祖衝之號」和「九章」的2.0升級版——「祖衝之二號」「九章二號」均成功構建。「祖衝之二號」構建了66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二號」則再次刷新國際光量子操縱的技術水平,處理特定問題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的24次方倍。
  • 3大技術路線的量子雷達!
    但是對量子雷達來說。這些偽裝欺騙的方式方法,一點用的沒有,都可以秒破。因為量子雷達不論採取哪種基本的探測原理,都會人工製造纏繞的量子對。量子對的神奇之處,在於他們不論是相隔幾毫米還是幾十光年,都不需要信息交流,就可以相互的有一致性。如果其中一個量子湮滅或者被人工改變,那麼另外一個也當即的變化。如果這種原理用來當做雷達使用,就非常的強大了。量子纏繞的概念可能非常難理解,而且至今也沒有確定的解釋。
  • 機械化已經過去,我們平穩過渡進入信息化時代
    這個時期機械化戰爭形態相對穩定,但信息化戰爭形態剛剛崛起,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武器裝備對傳統的機械化裝備和機械化戰爭構成新的衝擊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機械化裝備面臨信息化改造的任務,武器裝備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
  • 中國量子技術領先世界美卻要求分享 看國外如何評價
    資料圖:量子技術  中國近年來,武器技術刷新了世界的認知。
  • 徐焰:未來的戰爭怎麼打?今後的軍隊怎麼建?
    用句大白話講,在信息化戰爭中,固然還需要武器彈藥,「鍵盤」和「屏幕」的作用更重要。機械化戰爭主要是炸藥和機械決勝負,信息化戰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矽片決勝負。信息化戰爭的特點又是戰場的網絡化,作戰的核心是爭奪制信息權。如果說機械化戰爭是打鋼鐵,信息化戰爭則是打網絡。誰控制信息權,誰就擁有戰場的主導權。
  • 關注|未來戰爭什麼樣?看看這些顛覆性技術
    7月28日,中國電科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和遠望智庫聯合舉辦了「新挑戰、新理念、新技術——未來戰爭研討會」。會上,來自軍隊、地方院校、智庫學者就軍事技術的發展、未來戰爭模式給出分析和看法。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戰爭以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已經登上人類的戰爭舞臺。
  • 超導體中量子臨界點附近確實存在量子漲落
    ,發現了量子臨界點及其相關漲落的確存在的有力證據。量子臨界點(QCP)是量子材料不同狀態間的點狀交叉點。研究人員通過給材料施加強磁場、高壓,或者摻雜某些原子,可以將材料調整至QCP,由此實現超導。然而,科學家們對超導材料QCP的理解仍然相當有限。
  • 「區塊鏈」技術怎樣適應未來戰爭
    「區塊鏈」是指通過集成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信息技術,實現資料庫的去中心化,其實質是一個分布式的記帳系統,能夠能適應未來戰爭需要。現代作戰因為戰場空間的多維、敵情態勢的多變、行動任務的多樣,作戰力量的編成和任務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指揮員需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戰場情況和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時、因地、因情靈活調整。
  • 量子光學|在美國空軍和陸軍支持下,南加州大學利用光電實現量子光路,有望開創安全通信和量子計算的新未來
    一個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是使用新興的量子通信和計算技術。但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開發強大的新型量子光路,能夠安全地處理每天產生的大量信息。 量子光路是使用光源,按需產生單個光粒子或光子,一次一個,作為信息攜帶位(量子位或qubits)。
  • 這才是不容錯過的量子物理領域的科幻戰爭
    但是,竟然沒有想到,這不但是一部令人極度驚豔的戰爭作品,還相當完美的結合了一下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ose-Einstein condensate)」這樣具有相當高度的量子物理理論,令像R君這樣喜歡研究的觀眾還為之特別去了解了下這個著名理論和其中的一些應用及原理..
  • 日本量子退火機真有這麼牛?
    韓正甫說,所以一部分科學家另闢蹊徑,研發技術難度相對較低的專用量子計算機,即量子退火機。  退火的概念源於金屬加工領域,是指給金屬升溫,使其溫度高於再結晶溫度並維持一段時間,再將其緩慢冷卻。所謂量子退火,就是當緩慢地調控量子的微觀體系時,量子狀態也會隨之發生細微的變化,最後趨於能量最低的基態。這與金屬退火現象很類似,故相關量子計算機被稱為量子退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