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俄國是怎麼做到的?

2021-02-13 青史文集

殖民地一般是指沒有政治、軍事、經濟等獨立權益,完全由宗主國控制的地區。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

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英國因此接替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那麼英國國力這麼強勁,為什麼不直接把殖民地變成領土呢?因為英國佔領殖民地的目的是為了掠奪資本,英國從殖民地掠奪原料運回本土,製作成商品後再向殖民地傾銷。只要殖民地能夠滿足原料產地與商品傾銷地,英國人甚至願意幫助殖民地維持原來的統治,比如幫助清朝鎮壓太平天國。

英國的很多殖民地實際上是由商人經營的,他們組成公司並得到英國皇家的許可,在全球展開貿易殖民活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印度公司。也就是說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鴉片戰爭,其實是中國和英國的一個公司打的。這些殖民公司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包括佔領地盤、鑄造錢幣、擁有軍隊、結盟宣戰、籤訂條約等,但是仍然聽命於英國皇室,不能建立政權。

英國人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的直接原因是,他們只打算從殖民地掠奪利潤,卻從不關心當地土著的生存。但是假如把殖民地變成領土,就不得不考慮殖民地土著的權益,像印度這樣人口龐大的殖民地變成英國領土,英國本土可能會失去自主權,大英國協變成印度聯邦,這是殖民者不願意看到的。

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英國地位江河日下,美、蘇超級大國的地位已經形成。在新的國際秩序下,英國雖然堅持英屬殖民地都是英國領地,但還是無法阻擋民族獨立運動在全世界展開,殖民地紛紛獨立脫離宗主國的控制,現在各國剩餘的海外殖民地多是一些島嶼。在世界各國列強搶奪殖民地的時候,為什麼只有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呢?

歷史上俄國經過蒙古帝國的蹂躪和金帳汗國的統治,對於領土的貪慾遠大於掠奪資本。英國原本是想從俄國打通與東方的貿易,最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根本沒有貿易往來,這才開展了海上貿易。俄國佔領的殖民地大多是與本土相連的,然後就開始宣示主權、籤訂協議,將佔領區直接變成俄國的領土。

西伯利亞、遠東、中亞等地區都是這麼變成俄國領土的,此外俄國並不打算對當地土著施行殖民統治,而是將他們驅趕或者殺掉,再將本國人移民到此,就不用建立殖民地,直接變成領土了。俄國也曾在海外建立過七、八個殖民地,但是都沒有長久經營,還是以搶佔與本土接壤的地區為主。與殖民者掠奪資本不同,搶佔領土是一種比較落後的掠奪方式。

雖然近代搶掠殖民地的國家大多還是維持本土,但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且以紳士自稱,日子過得很富足。而俄羅斯面積廣大卻發展不均衡、舉步維艱,但靠著雄厚的資源維持生存並不難!最後碼字不易,求個關注!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如此熱衷開疆拓土,為什麼卻沒有一塊海外殖民地?
    俄羅斯從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歷經了幾百年的侵略擴張,最終發展成為俄羅斯帝國這個龐然大物,即使經歷了蘇聯-俄羅斯時代的波折,現在的俄羅斯聯邦也仍然坐擁17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沙皇俄國作為近代的世界列強之一,雖然領土面積傲視群雄,卻不像其他列強那樣擁有海外殖民地,僅僅在半殖民地國家擁有一些租界與勢力範圍,與英法等國相比,完全是一個陸上大國。
  • 朝鮮如何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要求俄國保全中國滿洲領土,承認朝鮮在俄國利益範圍之外。若猶遷延不決,恐於日俄兩國均大不利。同時,日本加快向中國東北調動部隊,日俄戰爭一觸即發。日俄戰爭中的一處俄軍陣地在此7天前,俄國駐日大使、談判全權代表羅森向日本提出最後通牒:1、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的優越權益,但不允許日本在朝鮮沿岸設置軍事設施。
  • 英國利用一家公司,就徵服了2.5億印度人,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據說,英屬印度時期英國兵力總量不足10萬,而印度人口卻有2.5億人,英國最開始踏上印度領土,只是一個東印度公司,而這個公司就徵服了上億人口的印度,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他們航行並不順利,除了遭遇暴風襲擊,很多船員因為長期吃醃製的肉食品患上了壞血病。達伽馬還一度遭到船員的威脅,讓其返航。不過他沒有後退,在聖誕節那一天他們登上了南非納塔爾港。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遭到當地居民的攻擊,他們在一名阿拉伯領航員的指引下,最終到達了印度的卡利庫特港。所以,第一個到達印度的國家是葡萄牙。葡萄牙最先到達印度,為何印度沒有成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呢?
  • 泰國:在英法兩大列強夾擊之下,泰國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
    當七年戰爭的硝煙散盡,英法在北美的爭奪以法國失去其全部殖民地為代價而結束後,這兩個世界性的殖民大國又將爭奪殖民霸權的戰場轉移到了亞洲。▲1890年英(紅)法(藍)殖民地分布英國以印度為基地,逐漸向東吞併了緬甸和馬來亞,而法國人在爭奪印度失敗後選擇了「曲線救國」,以中南半島最東方的越南為橋頭堡向西擴張,逐漸控制了越南、寮國和柬埔寨。
  • 俄國對印度軍售,他倆怎麼跑一塊去了?
    這時候英國人急眼了,英國之所以是日不落帝國,主要是因為有印度,現在俄國人威脅印度,不能忍。這個背景下,英國準備主動出手,佔領阿富汗,武裝保衛印度。然後就爆發了我們知道的「阿富汗戰爭」,我在這篇文章裡寫了:《牛逼轟轟的大英帝國是怎麼栽在「帝國墳場」阿富汗的》。英國人先下手為強,沒等俄國人佔領阿富汗他們就出手了。
  • 英國國擁有海外的領土 - 海外領地
    日不落帝國雖然雄風不在了,但時至今日,英國在世界範圍內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2018年英國GDP總量世界第五,超過印度、巴西和俄羅斯。  按理說,從二戰結束至今,通過公投或者宣布願意繼續成為英國領土的國家各地區的確不少,但他們大多都是一些中小型島嶼或者暗礁,面積最大的福克蘭群島也只有12173平方公裡,為什麼在英國人眼裡,現在的英國卻有170多萬平方公裡那麼大呢?
  • 向海狂飆——俄國領土擴張簡史
    這場戰爭是俄國第一次在海上作戰,也是彼得大帝以及後世沙皇爭奪俄國入海口的第一戰。俄土亞速海海戰後俄國的領土範圍黃線為戰前俄國的邊界這裡是俄國距離西歐國家最近的地區,交通便利,通過海洋可以直接快速抵達德國、荷蘭和英國。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1799年俄國各種經營美洲貿易的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並開始在美洲進行殖民活動:1811年11月俄國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建立了羅斯堡,截至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19塊殖民地。隨著美國興起之後俄國逐漸放棄了自己在美洲的絕大多數殖民地,僅僅只保留了距離自己的遠東領土較近的阿拉斯加。
  • 西歐大國為什麼是暫時的:大陸擴張的版圖「無縫粘合」現象|三策智庫
    歐洲近代海外擴張以來的大國,筆者以梯隊的形式表述,分別是:第一梯隊: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第二梯隊: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第三梯隊:俄羅斯、美國。如果我們仔細甄別就會發現,第一和第二梯隊的大國幾乎都是殖民大國,靠海外殖民地支撐了他們的「門面」,而且,這些殖民大國一經衰落,幾乎不再有再次雄起的機會。而第三梯隊的俄羅斯和美國,基本上是在本國所在的大陸擴張成長為大國的。
  • 戰後英國(一):英國的三環外交之殤
    三環外交的提出與失敗英國在戰後的殘破局面中慘澹經營,心態上還是接受不了從神壇跌落到谷底的實際情況,於是提出來「三環外交」——英美、英歐以及英國與大英國協三重關係,其邏輯框架是英國通過美國獲得援助恢復產業,然後通過與大英國協,即殖民地的市場自主化,再對歐洲形成優勢,使得西歐在防務上依賴英國的保護對抗蘇聯,通過對歐洲領導權的攝取,整合西歐的資源,成為新霸主,與俄國、美國三足鼎立,
  • 黑瞎子島:俄國最後一次武力侵佔的中國領土
    打開中國地圖,黑瞎子島就在「雞冠」部分,是中國大陸最東端的領土,也是中國大陸最先看到太陽升起的地方。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有太多關於俄國對中國進行掠奪的罪惡歷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
  • 並不光榮的孤立:英國和歐陸的歷史糾葛
    在較早的時候,英國王室還擁有大片歐陸領土。可是等到15世紀中葉,英法百年戰爭打完,英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土基本全部丟失。於是聯絡英國與歐陸的紐帶,也就更加薄弱了。17世紀,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大力發展海外殖民事業。
  • 蘇格蘭降下英國國旗,或強行脫離英國:大英帝國徹底變成三流小國
    這是要強行脫離英國啊!那麼蘇格蘭為什麼那麼想要脫離英國呢?當我們提起英國,往往指的是英格蘭。英國從本土和殖民地徵集了500萬軍隊,這也讓各個殖民地都有了自己足夠的軍事人才。等戰爭結束了,英國人再想解除上百萬殖民地軍隊的武器,已經變得不可能了。
  • 馮學榮:中印邊界爭端是怎麼回事?
    今天,老馮用最簡單的文字,和大家解釋清楚:中印的邊界爭端,到底是怎麼回事。 首先,老馮告訴大家一個歷史背景:中國和印度的國界,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劃定。 那麼這就奇怪了:為什麼中國和印度的國界,在歷史上從未劃定呢?
  • 美國領土,是如何擴張10倍的?
    大家都知道,北美13塊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由此誕生了美利堅合眾國,但,此時的美國領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個州,總面積只有80多萬平方公裡。 但現在,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裡,領土足足擴張了10倍還多。 這些領土怎麼來的?
  • 前法國殖民地馬裡叕亂了,為什麼中國應該幫忙?
    馬裡是典型的西非地區法國前殖民地,獨立至今非常失敗,國家長期分裂,政府治理聊勝於無,頻繁發軍事政變,邊界形同虛設。雖然世界地圖上有個馬裡,但是馬裡除了國名國旗國徽外,怎麼看怎麼奇怪。本期《驍話一下》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馬裡不是個國家。玩過帝國時代2的朋友知道,馬裡是萬金油勢力,挺強的。馬裡歷史上誕生過強大帝國,一度版圖橫跨西非,盛產黃金。
  • 一戰二戰竟然是英國發動的?三戰的發動者又會是誰?
    一戰的起點是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爾維亞遇刺,然後奧匈帝國為了強迫塞爾維亞滿足其領土要求,對塞爾維亞宣戰,並於月底攻陷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沙皇俄國自居斯拉夫人和東正教的保護人,為了保護小弟塞爾維亞,8月初向奧匈帝國宣戰。與奧匈帝國結盟的德國出於條約義務向沙俄宣戰。與沙俄作為盟國的法國對德奧宣戰。德國開始進攻比利時,使英國感到威脅。
  • 英國是怎麼逼迫清朝割讓香港的?
    1841年,清廷被英國打敗,英國皇家海軍、駐華商務總監查理·義律與清廷大臣琦善談判後籤訂《穿鼻草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清廷認為琦善無權割地而不承認《穿鼻草約》並將琦善革職。而當英國政府收到《穿鼻草約》的消息後,亦對條約中無提及開放通商而大為不滿,於是改派璞鼎查為全權代表到清廷。
  • 俄羅斯霸佔西伯利亞是最大領土冤案
    中國人對於英國和美國如何搶奪印第安人土地的歷史早已經了解,但對於俄國人如何搶佔西伯利亞卻知之甚少。大家一定非常奇怪為何「發現」就可以作為獲取領土合法性的依據。比如,日本人至今堅持說「日本人最先發現了釣魚島」,並認定釣魚島不屬於《馬關條約》中所包括的「臺灣澎湖列島」,這也正是當今中日兩國最為糾結之處。
  • 為什麼說英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主要決定了英國命運?
    此外,歐洲也深刻塑造了英國國內政治。數百年來,這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起初,辯論者討論的是如何保護英國不受外部攻擊,特別是來自法國和蘇格蘭的攻擊。後來,他們的焦點變成了是否維護以及如何維護英王對法國王位的主張。16-17世紀出現了一些爭端:如何在新教和議會自由曾遭受嚴重摧殘的歐洲尋找保護它們的最佳方式?這些爭端取代了上述討論。從18世紀開始,英國人在維持歐洲均勢的最佳策略上總是意見不一。當時佔優勢的輝格黨正統派在歐洲大陸上指望著聯盟和軍隊;託利黨和激進的異端分子則呼籲在歐洲保持更大程度的克制,應把更多的力量集中在海軍和殖民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