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一般是指沒有政治、軍事、經濟等獨立權益,完全由宗主國控制的地區。隨著文藝復興在歐洲的發展,加上當時對「東方遍地都是黃金」的嚮往,與東方的貿易使大西洋取代了地中海,成為東西方貿易的必經之路,英國、法國、荷蘭等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逐漸崛起。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
17到18世紀,英國憑藉強大的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殖民地,並擊敗荷蘭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美國獨立後,英國將殖民地的重點改為印度,同時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香港等地。近代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和地區達到58個,鼎盛時期本土、殖民地、託管地等總陸地面積約3300多萬平方公裡。
英國因此接替西班牙成為新的「日不落帝國」,那麼英國國力這麼強勁,為什麼不直接把殖民地變成領土呢?因為英國佔領殖民地的目的是為了掠奪資本,英國從殖民地掠奪原料運回本土,製作成商品後再向殖民地傾銷。只要殖民地能夠滿足原料產地與商品傾銷地,英國人甚至願意幫助殖民地維持原來的統治,比如幫助清朝鎮壓太平天國。
英國的很多殖民地實際上是由商人經營的,他們組成公司並得到英國皇家的許可,在全球展開貿易殖民活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東印度公司。也就是說中國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鴉片戰爭,其實是中國和英國的一個公司打的。這些殖民公司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包括佔領地盤、鑄造錢幣、擁有軍隊、結盟宣戰、籤訂條約等,但是仍然聽命於英國皇室,不能建立政權。
英國人不把殖民地變成領土的直接原因是,他們只打算從殖民地掠奪利潤,卻從不關心當地土著的生存。但是假如把殖民地變成領土,就不得不考慮殖民地土著的權益,像印度這樣人口龐大的殖民地變成英國領土,英國本土可能會失去自主權,大英國協變成印度聯邦,這是殖民者不願意看到的。
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英國地位江河日下,美、蘇超級大國的地位已經形成。在新的國際秩序下,英國雖然堅持英屬殖民地都是英國領地,但還是無法阻擋民族獨立運動在全世界展開,殖民地紛紛獨立脫離宗主國的控制,現在各國剩餘的海外殖民地多是一些島嶼。在世界各國列強搶奪殖民地的時候,為什麼只有俄國將殖民地變成領土呢?
歷史上俄國經過蒙古帝國的蹂躪和金帳汗國的統治,對於領土的貪慾遠大於掠奪資本。英國原本是想從俄國打通與東方的貿易,最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根本沒有貿易往來,這才開展了海上貿易。俄國佔領的殖民地大多是與本土相連的,然後就開始宣示主權、籤訂協議,將佔領區直接變成俄國的領土。
西伯利亞、遠東、中亞等地區都是這麼變成俄國領土的,此外俄國並不打算對當地土著施行殖民統治,而是將他們驅趕或者殺掉,再將本國人移民到此,就不用建立殖民地,直接變成領土了。俄國也曾在海外建立過七、八個殖民地,但是都沒有長久經營,還是以搶佔與本土接壤的地區為主。與殖民者掠奪資本不同,搶佔領土是一種比較落後的掠奪方式。
雖然近代搶掠殖民地的國家大多還是維持本土,但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且以紳士自稱,日子過得很富足。而俄羅斯面積廣大卻發展不均衡、舉步維艱,但靠著雄厚的資源維持生存並不難!最後碼字不易,求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