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駐臺?中國急需掌握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2021-02-14 中華元智庫

摘自:李光滿冰點時評

微信號: ligm-479210127

在臺灣問題上,美國不斷通過打擦邊球和觸碰底線試探中國的耐受力。比如2018年10月16日,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託馬斯號海洋調查船停靠臺灣高雄港9號碼頭。2019年4月3日,又有消息稱,自2005年起,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就已進駐美國在臺協會。這些事件顯示,美國正試圖突破中國底線,通過臺灣問題要挾中國,提高對中國要價,當然這也逼迫中國不得不採用強硬手段予以反擊。當前中國急需改變一味忍讓的做法,全力爭奪解決臺灣問題的主導權和主動權,擺脫被動應對的不利局面。

最近圍繞臺灣問題爆出兩個重磅消息。一個消息是環球時報援引島內媒體消息稱,3月31日,我軍2架殲11戰機當天上午11時在澎湖西南方「臺灣灘」海域上空飛越「海峽中線」,戰機當時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約185公裡。所謂「海峽中線」是指1954年12月臺當局與美國籤訂所謂的「美臺協防條約」後,出於控制兩岸衝突的考量,美國要求臺軍所有戰機和艦艇必須要在臺灣海峽南北中心線以東活動,否則就得不到美軍的安全保障。美軍還以美空軍首任駐臺司令戴維斯的名字給這條中線命名。1958年9月,美軍曾在作戰條令中規定,「經判定為敵機,且若該機飛越』戴維斯線』以東時,即認為存在敵對行為,可迎擊並予以殲滅。」此後臺空軍又以「海峽中線」發展出了所謂的「防空識別區」,但中國大陸從未承認所謂的「海峽中線」。歷史有時十分詭異,以前由於有美國支持,臺灣當局戰機出於「反攻大陸」需要,時常飛過「海峽中線」,進入大陸搞偵察,後來大陸多次將臺灣當局戰機擊落,特別是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對臺灣形成碾壓之後,臺灣當局戰機再不敢飛越「海峽中線」,現在是大陸戰機開始飛越「海峽中線」,這是一種力量消漲和勢能轉換。

另一個消息是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4月3日稱,自2005年起,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就已進駐AIT,即將於5月6日投入使用的AIT新址也會按此進行安保,這是AIT首次公開聲稱美軍進駐臺灣。有媒體指出,AIT所謂的有陸戰隊進駐,是指2005年起AIT臺北辦事處的「聯絡事務組」在原有陸、海、空軍現役軍官之外,增編一名陸戰隊軍官,功能相當於武官。報導稱,AIT現址一直派駐美方現役軍人,但因為是敏感區域,美方從未公開證實,且派駐AIT的美軍「沒有穿著制服,僅穿便服」。

2018年9月,CNN曾報導,美國國防部拒絕了美國國務院提出的派海軍陸戰隊員幫助保衛AIT臺北辦事處的請求,理由是資源有限。隨即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019年4月4日表示,美方的政策沒有改變,仍致力於基於中美三項聯合公報和「臺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AIT新館的做法與舊址一樣,一小批派駐AIT的美方人員及人數更多的當地僱傭人員與地方當局合作負責新館安保事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4月4日表示,美方以任何藉口派軍事人員赴臺,都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必然給中美關係造成消極影響。

其實除這兩則消息外,還有另外兩則消息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一則是繼3月26日美國多名參議員共同提出「臺灣保證法」後,美眾議院跨黨派議員又於4月1日提出眾院版的「臺灣保證法」草案,企圖強化美臺關係。草案內容提到「深化美臺雙邊安全、經濟與文化關係,持續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等」。以去年生效的「臺灣旅行法」為依據,鼓勵美臺所有層級官員互訪並與其對口會晤;重申美國總統應依據包括「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在內的各項立法,根據臺灣的安全所需,常態性移轉國防裝備給臺灣。「美國政策為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及其他適當的國際組織,並支持臺灣以會員身分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非以國家為必要參與條件的國際組織。」

另一則是美國政府一些前官員和政策顧問於3月25日在華盛頓恢復一個名叫「應對中國威脅委員會」組織,包括前政府官員、國會議員、智庫成員、宗教和人權活動人士在內的40多名成員參與,曾任總統川普顧問的對華鷹派人士班農就是其中一員。該委員會稱,中國對美國和自由理念構成「攸關生死的威脅」,美國須立即警覺,就戰勝這一威脅所需的政策和優先事項達成新共識。

自川普任總統以來,美國就一直在臺灣問題上試探和挑戰中國底線。2017年6月28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對《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項重大調整,新條款同意美國海軍軍艦例行停靠臺灣的高雄或其它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接受臺灣軍艦的進港要求,最終這一法案在參眾兩院通過並已經總統籤字成為美國正式法律。2017年12月8日,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在中國駐美大使館向約200位兩岸學生與僑界人士轉述他會見美國國會友人時說的一段話:「我可能要感謝你們美國朋友。你們不是要派軍艦去高雄嗎?我們的《反分裂國家法》,真還沒有機會用過。如果你們把軍艦派過去,就啟動了我們這個《反分裂國家法》。我告訴你,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

種種跡象表明,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較量正在趨於白熱化。美國突然承認「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進駐AIT和中國軍機飛越臺海中線兩件事之所以敏感,是因為中美之間的激烈較量開始從政治、貿易、科技、金融、外交領域進入軍事領域,中美較量的焦點區域也正在從南海向臺海延伸和擴展,南海和臺海都已經進入中美較量的敏感區域。雖然美方只是放出了一個試探的信息,但這是一個性質極為嚴重的試探,如果美國敢公開駐軍臺灣,表明美國已鐵了心要軍事介入臺灣問題,那無疑是向中國公開宣戰,雙方除了對抗和戰爭將沒有任何迴旋餘地,這無疑為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統一祖國設置了重大障礙。大陸戰機既已飛越「海峽中線」,今後大陸戰機飛越「海峽中線」就一定會成為常態,甚至大陸軍機飛越臺灣島也不是沒有可能,其最終結果一定是中國將美國的軍事力量趕出臺海,實現對臺灣島及附近海域的完全控制,掌控中國周邊及西太平洋的軍事主導權。

美國之所以此時打臺灣牌,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已經沒有什麼牌好打了。最近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已經撐不下去了,對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的打擊也難以取勝。美國要壓制中國的發展,要阻止中國超越美國,已經沒有更好的手段可以使用,現在唯一可以打的只有臺灣這張牌。這兩年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涉臺法案,這些涉臺法案為中國解決臺灣問題製造麻煩、設置障礙。這兩年中國先是在南海穩定了局面,築島戰略已基本實現,美國雖仍會不時在南海挑釁中國主權,但自從所謂南海仲裁案破產之後,美國已無力在南海對中國構成威脅,現在唯有一個可以牽制中國的地方就是臺灣問題,如果中國能夠在臺灣問題上給美國來個殺威棒,美國對付中國的獠牙基本上就被中國打缺了。

當前美國國內的對華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正如班農參加的「應對中國威脅委員會」這類組織所表現出的對中國的敵意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普遍認知,敵視中國、遏制中國、圍剿中國、封鎖中國將成為美國的新戰略,這一戰略包括政治、外交、文化、經濟、貿易、軍事、科技等多個領域。然而當前的國際形勢已經不再是當年美蘇「冷戰」時的狀態,美歐之間的矛盾,美俄之間的較量,中俄和中歐之間的合作使得美國無法組建一個對付中國的國際聯盟 ,這使得美國對付中國的戰略終難實施。

當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已經走得太遠,一個又一個開歷史倒車的涉臺法案總想將臺灣問題拖回到以前的局面。但有一點美國無法改變,那就是中國的發展態勢,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從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經對臺灣構成碾壓態勢,即使是美國想對中國動手,也得掂量一下是否有這個實力能夠打敗中國而不自毀。因此可以說,在臺灣問題上,無論是主動權還是主導權都正在向中國轉移,臺灣當局已經無法阻擋大陸實現祖國統一,即使美國也已經無法阻擋這一趨勢,大陸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以更小的代價解放臺灣、統一祖國。

中國大陸戰機飛越「海峽中線」與美國承認在臺駐軍可以說是兩個標誌性事件,下一步美國還可能在臺灣問題上走得更遠,比如說更高層級的官員互訪、川普會見蔡蠅文、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港口、在國際上為臺灣當局爭取更大外交空間、向臺灣出售更先進武器裝備、美國通過立法撕毀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等等,但我堅信,美國如果真的這麼做,只能說明美國越來越不自信,越來越窮兇極惡,越來越下作和流氓,越來越失去道義和信用,如果中國能夠在臺灣問題上給美國當頭棒喝,美國要麼鋌而走險,為臺灣當局向中國開戰,要麼更加謹慎,退出臺灣島,結束欺負和羞辱中國,你覺得美國會走哪條路?

我覺得中國在臺灣問題上最需要的是「底線意識」,必須對美國的行為設置明確的底線,比如像李克新所說的美國軍艦停靠高雄港之時就是中國解放臺灣之日,比如如果美國總統會見臺灣地區領導人之時就是中國解放臺灣之日。必須讓《反分裂國家法》成為無論是美國還是臺灣當局都不敢碰的利劍,只要有人敢碰,中國就自然啟動解放臺灣進程。當然這對中國來說,還只是被動應對,如果碰到馬英九那樣不統不獨實際上是變相搞臺毒的人,採取這種被動辦法顯然也並非最佳辦法,因此制定解決臺灣問題的時間表、將解放臺灣問題的主動權和主導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為必要。

我以為解決臺灣問題必須採取「逼」的辦法,就是「逼」臺灣當局就犯,「逼」美國就犯。「逼」是一種主動行為,「逼」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美國鋌而走險,一種是美國退出臺海,如果美國敢於鋌而走險就予以堅決打擊,直至美國不敢冒頭。如果美國退出臺海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逼」的辦法就是兩句話:「該硬的一定要硬,該軟的必須得軟。」對臺灣地區人民得軟,以文化、血脈、國家和利益讓臺灣地區人民感受到大陸之強,兩岸人民之親。對美國、對臺灣當局、對臺毒勢力必須要硬,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決打擊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囂張氣焰,對美國觸碰底線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痛擊,絕不能示弱和手軟,更不能讓美國有溫水煮青蛙、得寸進尺、慢慢煮死中國的感覺,而且不能只是口頭抗議,而是採取實質性反擊手段,不怕美國惱羞成怒,不怕美國武力威脅,不怕美國封鎖制裁,態度要堅決,反擊要果斷,手段要強硬,讓美國明白幹涉臺灣問題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逼迫美國退出臺海,讓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二是對臺灣當局和臺毒勢力採取逼宮的辦法,軍事上大陸從軍機飛越「海峽中線」到軍艦過「海峽中線」航行進逼臺灣島,再到戰機橫向飛越臺灣島,重重圍困臺灣,讓整個臺灣島及周邊海域都進入中國大陸軍事控制區域,壓宿和消除臺灣當局的軍事生存空間,直接打擊臺灣當局獨守臺灣的政治信念。經濟上掏空臺灣製造業,讓臺灣經濟和支柱產業嚴重依賴大陸,形成離開大陸臺灣就無法生存、就喪失前途的態勢。政治上對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繼續採取高壓態勢,讓臺灣當局在世界上無親無友無靠,成為孤家寡人,除了依靠大陸,沒有其它路可走,也無其它選擇。

三是加速軍事現代化建設,解決臺灣問題最終還是要靠武力作後盾,要全面做好武力攻臺的準備,武力解放臺灣雖然是最後不得已而採用的手段,但卻是唯一能夠讓臺灣當局放棄抵抗的手段,也是唯一能夠讓美國不敢趟渾水、知難而退的最強有力辦法,要將在臺海、繞臺灣島舉行的大規模軍演常態化,軍演以實戰化的奪島戰為主,對臺灣打心理戰,有些攻臺計劃和精良裝備可以高調宣傳,形成強大的戰略壓制和心理威懾。

四是在解決臺灣問題上要形成以我為主的策略,因勢利導,有步驟按計劃穩步推進,政治外交戰、輿論宣傳戰、心理精神戰共同進行,絕不能讓美國在解決臺灣問題中佔主導位置,絕不能跟著美國的步調走,絕不能聽任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拿臺灣對中國進行要挾,堅決主動出擊是最好的辦法,只要美國有動作我們就猛力敲打美國,只要臺灣當局向臺毒方向前進一步,就把絞索勒緊一分。

其實美國無論是偷偷地還是公開地派兵進駐臺灣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此麻木不仁,習以為常,圍繞臺灣主導權和主動權之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實現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足夠勇氣,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不惜破釜沉舟、不怕打破家裡的罈罈罐罐、不懼與美國一戰也要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

解放臺灣、統一祖國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期盼,是全體中國人的美好夙願。爭奪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主導權和主動權靠的是實力、信念、決心和意志。隨著實力日益強大,中國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步伐將會更加堅定,解放臺灣、統一祖國的目標也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附文1

美在臺協會證實:美軍已進駐臺灣!

美國在臺協會(AIT)3日公布消息稱,自2005年起,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就已進駐AIT,而AIT的新址也會按此進行安保。這是AIT首次公開聲稱美軍已進駐臺灣。對此,有島內網友批評美國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也有人批評臺當局「賣臺」。

綜合臺灣「中央社」等媒體4月3日報導,AIT當天聲稱,將在5月6日正式搬遷到位於臺北市內湖區的新地址。另外,AIT發言人孟雨荷宣稱,自從2005年起,派駐AIT的美國政府人員就已有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而AIT搬遷至新地址後的安保布置將與AIT現址相同。

對此,臺灣「東森新聞網」報導時稱,雖然AIT現址一直派駐美方現役軍人,但因為是敏感區域,美方從未公開證實,且派駐AIT的美軍「沒有穿著制服,僅穿便服」。「AIT這次是第一次公開證實。」

去年就曾有媒體爆料稱,美方會派遣陸戰隊員到AIT新址負責安保。不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去年9月曾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拒絕國務院提出的派遣海軍陸戰隊進AIT的要求。然而,孟雨荷卻聲稱自2005年起就有海軍陸戰隊隊員被派駐AIT。對美方前後不一的說法,有島內網友批評稱:美國人真壞,玩弄別人。

對美方派遣海軍陸戰隊到臺灣的問題,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曾回應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美方應當恪守一個中國承諾,不與臺灣方面發生任何官方關係和軍事往來。美方對中方這一立場非常清楚,也知道應當在這一問題上謹慎行事,避免對中美關係大局造成影響。

至於臺灣與美國的軍事往來,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也曾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與臺灣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這一立場清晰明確。挾洋自重沒有出路,以臺制華註定徒勞。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慎重處理涉臺問題,以免損害中美兩國兩軍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

本文作者:環球網 付國豪

附文2

川普晤劉鶴 突提議美中俄共同削軍費 貿易戰已成過去時?

美國中文網綜合報導  周四下午,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見了來美進行經貿磋商的中國副總理劉鶴。

川普表示,美中雙方已經「非常接近」達成協議。他說,雙方可能在四周之內完成談判。川普透露,雙方「已達成協議的問題比未解決的問題多得多。對於一些最難的議題,雙方已經取得共識。」川普也再次強調,自己只會接受「好的協議」。他表示,如果最終達成協議,就將舉行兩國領導人峰會。

另據新華社華盛頓4月4日消息,在當日的會面中,劉鶴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對川普總統的誠摯問候以及致川普總統的口信。習近平在口信中指出,過去一個多月來,雙方經貿團隊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密集磋商,在兩國經貿協議文本關鍵問題上取得了新的實質性進展。希望雙方經貿團隊繼續本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解決好雙方關切的問題,及早完成中美經貿協議文本談判。當前形勢下,中美關係健康平穩發展,關係中美兩國人民利益,也關係世界各國人民利益,尤其需要我們發揮戰略領導能力。我願同總統先生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密切聯繫,相信在我和總統先生共同指引下,中美關係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劉鶴表示,兩天來,雙方經貿團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磋商,特別是在經貿協議文本等重要問題上達成了新的共識。雙方將在兩國元首共識的指引下,繼續努力工作、抓緊磋商,在雙方關切問題上取得更多進展,不辜負兩國元首和人民賦予的重大責任,儘早完成兩國經貿協議談判,推動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川普感謝習近平主席捎來的口信,並請劉鶴轉達他對習主席的親切問候。川普表示,目前美中關係發展良好、強勁有力,處於歷史高水平。我很高興看到,雙方經貿磋商已經取得巨大進展,希望雙方經貿團隊再接再厲,抓緊解決剩餘問題,爭取早日達成一個全面、歷史性的協議,這不僅有利於美中兩國,也有利於全世界。我期待在雙方達成協議之後,同習主席舉行會晤,共同見證這一偉大時刻。我還要特別感謝習主席作出中方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的重要決定,這件事對美國人民和美中禁毒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農業部長珀杜、商務部長羅斯、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等美方官員參加了會見。

本輪談判從周三開始在華盛頓舉行,據報導,在周四的談判中,雙方代表逐行敲定文本協議。而周五談判還將繼續。

另外川普在和劉鶴的會見中,還提到美、中、俄三國武器開支過高的問題,表示在貿易談判結束後,可能與中國展開「第二階段」的會談,討論軍事開支和武器製造的問題。

川普:我們的關係很強勁。我們希望會更強勁。我認為在軍事(關係)上我們也可以做很多事。比如,他們(中國)正在製造很多武器,我們也是。上一財年我們的軍費開支是7160億美元,本年度可能還會更多。對俄羅斯、中國和我們來說,我們都在花費數以千億計的金錢製造武器,其中還包括核武器,這很荒謬。我認為中國和俄羅斯都會同意,這樣做沒有意義。我們要領導(世界),如果我們能共同商議,不再製造這些武器,那將會很好。

在這(貿易談判)結束後,我想我們可以進行「第二階段」(的談判)。中國在軍事上花費很多,我們也是,俄羅斯也如此。我們應共同討論,停止這種花費,並把錢花在對長期和平更有成效的事情上。我可能有點離題了,我們沒怎麼討論過這件事。但你們、我們和俄羅斯的軍事開支確實很多。很多錢可以做別的事。您有什麼想說的嗎?

劉鶴: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主意。

川普是在回應中國記者「如何評價中美建交40周年」的問題時,做此表態的。此前美國退出和俄羅斯之間的《中導條約》時,美國曾有聲音稱,美國應該和俄羅斯、中國商談新的中導條約或類似限制。另外,在穆勒報告洗清川普「通俄」嫌疑之際,美俄關係也面臨新的調整。而在經貿談判接近尾聲之際,川普突然提出共同削減軍費的提議,似乎也意味著,他認為貿易戰可以告一段落了,下一步需要處理美中關係以及世界秩序中其他的重要問題。

在會見劉鶴之前,川普於周四早上發推特表示,美中經貿談判進展順利。他寫道,「儘管聯儲會採取了非必要、破壞性的行動(指加息),但是美國的經濟看上去仍然強勁,(與)中國和美墨加的(貿易)協議進展順利,目前的通脹接近於零,美國樂觀情緒高漲!」

附文3

來自新聞秘書關於行政當局與中國貿易會談的聲明供即時發布
2019年四月5日根據唐納德•J•川普總統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海澤和財政部長史蒂芬•馬努欽在2019年四月三日至五日歡迎了中國的劉鶴副總理和一個中方代表團,進行貿易談判。談判的主題包括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移、非關稅壁壘、農業、服務、採購以及執行。美國和中國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會談,在諸多關鍵議題上取得進展。重要的工作依然存在,而牽頭人們、副部長們和代表團成員們將繼續接觸,以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FOR IMMEDIATE RELEASE
April 5, 2019

Statement from the Press Secretary Regarding the Administration’s Trade Talks with China

At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s direction,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Robert Lighthizer and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Steven Mnuchin welcomed Chinese Vice Premier Liu He and a Chinese delegation for negotiations on trade from April 3 to April 5, 2019.

The subjects of the negotiation includ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ced technology transfer, non-tariff barriers, agriculture, services, purchases, and enforcem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d productive meetings and made progress on numerous key issues.  Significant work remains, and the principals, deputy ministers, and delegation members will be in continuous contact to resolve outstanding issues.

相關焦點

  • 美國促使中國早日解決臺灣問題
    解決臺灣問題必須牢牢地把握主動權,必須始終強調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不允許任何國家包括美國插手幹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爭取有利時機。筆者之所以回顧歷史,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海峽局勢波詭雲譎。美國副國務卿公然訪問臺灣。一些學者認為,這次訪問與當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性質相同,只不過當年基辛格是秘密訪問中國,而如今美國副國務卿大搖大擺進入臺灣。
  • 焦點 洪健昭語中評:美軍駐臺 臺灣隨時被捏死
    前臺灣駐義大利代表洪健昭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美國認為臺灣的存在若對他有利,當然會保臺,如果認為沒利,當然棄臺,大家必需體認。如果叫美軍駐臺,臺灣隨時會被「捏死」,如果蔡英文真要這麼做,等於臺灣會死在她手裡。
  • 中國駐美公使:美艦抵達高雄日 我軍武統臺灣時
    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當地時間8日在華盛頓對此表示,他告訴美國國會友人,「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李克新8日在中國大陸駐美大使館主講「解讀十九大報告」僑學界專場講座,現場有約200位兩岸學生與僑界人士;李克新分析中共十九大,以及美國總統川普11月訪華,並提及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其中包括「美臺軍艦實現互訪
  • 環時銳評:如果確有3萬美軍駐臺,中國會立即發動解放臺灣戰爭
    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約翰·科尼發布帖文,驚人地宣布美國今天在臺灣有多達3萬的駐軍,比在韓國的28000人還要多!
  • 美軍頻繁發飆,中國一劍封喉:把路修到臺灣去!
    與此同時,小弟日本和歐盟也同步發聲,為老大搖旗吶喊。一時間,群犬狂吠,烏雲壓頂。那麼,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密集犬吠,我們該感到恐懼嗎?恰恰相反,我們應該更加自信,真正有實力和潛力的,並不需要通過上躥下跳來刷存在感,只有強弩之末才會虛張聲勢。就連他們自己的智庫推演結果都顯示,臺海主動權已不在美方。
  • 臺媒體人:美軍戰艦停靠臺灣意在控制太平島
    島內資深媒體人黃創夏撰寫「美軍戰艦駐臺 意在控制太平島」一文,並比較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及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對太平島的態度,他也說,臺灣人民該重新反思,馬和蔡的實質作為中,到底誰較「愛臺灣」呢?  臺灣媒體人黃創夏於《東網》專欄稱,針對中國要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美國卻不見得一定要常駐高雄左營,「對美軍而言長駐高雄其實只是多此一舉,美國的目的是更直接在南海心臟插一把刀,意在太平島。」
  • 【解局】大陸軍機破紀錄巡臺,是警告也是預演
    最近,以美國為首的多國海軍艦隊在南海和東海接連舉行聯合軍演。陣仗大,調門高,具體針對誰,不言而喻。美國航母當然無事不登三寶殿,用美海軍部長的話說,「我們的最終職責是阻止中國大陸完成他們想完成的事情,包括收復臺灣」。
  • 繼美軍之後,新加坡軍隊被曝駐臺訓練,國防部:反對與臺軍事往來
    所以新加坡當局將部分精銳單位駐紮在周邊國家和地區,而在戰時這些部隊則通過各種手段投放到本土作戰。對於在臺島駐軍的部分作戰力量,新加坡國防部對外口徑是,臺當局僅借用訓練場地,是新加坡軍隊單方面駐訓,並非針對大陸。
  • 為什麼臺灣問題不能拖太久?人民政協報發文已經傳遞出清晰的信號
    而作為兩國對抗原爆點的臺海,則是中國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據人民政協報1月30日刊發的題為《臺灣問題不能拖太久,西方一些國家在一中原則上鬆動》的文章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正在通過打臺海牌破壞中國大陸的整體外交戰略布局,並意圖遏制、減緩中國和平崛起的進程,這些都使得收復臺灣已經變得迫在眉睫。」
  • 3萬美軍駐臺?東部戰區:多軍種在臺島周邊實兵演練
    目前不停有人在約翰·科尼的貼文下追問和質疑是否是真實數據,約翰·科尼沒有刪帖也沒有回覆。有人指出,69歲的約翰·科尼可能老糊塗,把中美建交前的美軍駐臺人數說成了是現在的數字——維基百科顯示,1968至1970年期間,美在臺駐軍的最高峰,約3萬人。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質疑,蔡英文之流能忍住這樣的「好消息」不到處高調炫耀?3萬美軍能這麼久不露出蛛絲馬跡?
  • 美駐聯合國大使將防臺,稱臺灣為「自由中國」什麼意思?
    中時新聞網報導:美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Kelly Craft)訪臺,並在聲明中指出,臺灣展現出「一個自由中國」所能達成的成就
  • 臺灣問題不能給歷史留隱患、給後代種禍根!
    可以說,美臺的勾聯每多一次,就倒逼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步伐向前邁進一步。現在已經到了臺灣解放後,明確用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和管理模式治理臺灣的時候了。在這方面,當前除了「一國兩制」說外,鮮有深入討論的聲音,而這個問題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的程度要遠遠大於以何種方式解決臺灣的問題,因此完全有必要做些分析研究。
  • 中國公使放話:美軍艦若訪臺,中國將武統臺灣!我外交部回應,臺當局慌了……
    據臺灣《聯合報》9日報導,美國國會通過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中要求美國政府評估「美臺軍艦互停」的可行性,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當地時間8日在華盛頓對此作出上述表態。今天距李克新發言已過去了三天,但這番振聾發聵的警告,在臺灣島內所形成的震蕩效應仍在持續。
  • 美陸戰隊下月起或駐臺 臺灣憲兵重返華盛頓?
    臺灣媒體7號曝出這樣一條消息:由於美軍陸戰隊可能從6月起進駐臺灣,臺當局也可能向設在華盛頓的駐美代表處派遣憲兵。島內媒體警告:類似動作非常危險。傳出(美軍)陸戰隊將會進駐。但相對的是,我方(臺灣)的憲兵也可能回到「駐美代表處」。臺媒記者口中的AIT,指的就是所謂「美國在臺協會」。AIT新館則指的是該協會臺北辦事處設在臺北內湖區的新址。據臺灣TVBS電視臺7號報導:近期有關美國海軍陸戰隊員6月起將進駐AIT新館的議論甚囂塵上。
  • 美軍早已秘密「駐臺」?網友找到證據
    特別是如今「臺美」關係,大家紛紛猜測未來走向將會如何。根據如今的「臺美」關係,有人十分好奇未來美國是否會在臺灣駐軍,有網友甚至翻出以往的資料,表示臺北辦事處一直存在著美國現役軍人,曾經也有人爆料過樂山雷達基地裡面有美國軍隊有關人員。
  • 取消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訪問臺灣行程是拜登團隊的「撥亂反正」嗎?
    克拉夫特訪問臺灣如果成行,將會給拜登政府未來的對華政策改變造成相當大的困擾。拜登要在對華政策上做出改變,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如果拜登在臺灣問題上比川普政府的對臺政策有所後退,那麼就很有可能被共和黨打上對華軟弱的標籤。但如果繼續不改變川普政府的對臺政策,對華關係將更加難以轉圜,也就很難跳出川普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給他挖的坑,就會限制拜登未來在一些國際問題上與中國開展合作的空間。
  • 臺陸軍前副司令:對民進黨的公然挑戰,大陸有太多資源手段輕鬆解決臺灣問題
    【環球網報導】臺灣「中時電子報」30日發表臺陸軍前副司令劉湘濱觀點表示,民進黨當局明確、極端的「親美仇中」,「去中國化」,毫不掩飾的挑戰,使臺海危機迫在眉睫
  • 致2019的臺灣:民心所向 金石為開
    他們推行新的高中歷史課綱,把中國史硬性納入「東亞史」;他們炒作中正紀念堂轉型、新臺幣改版、拆除蔣介石銅像等議題,以此實現「去中國化」;他們加強對大陸駐臺機構和赴臺交流人員的審查,意欲阻斷兩岸民間往來;他們借美日等反華勢力挾洋自重;他們遞增軍備預算,推行「國艦國造」企圖「以武拒統」。
  • 為何美軍駐臺將引發巨大災難?情況類似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
    美軍進駐臺灣是為「嚇阻」解放軍攻臺這篇論文較特殊或者說和以往論者不同之處,在於並非外行論兵而是專業性討論。作者先進行政治診斷,認為中國已經很明確提出將在2049年前統一臺灣,而人民解放軍經歷了現代化,在某些方面已與美軍平起平坐,甚至在其他例如中程飛彈方面超過美軍。中國對臺灣主權要求將越來越高是當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