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T-34用戶-KAZAN 根據尤裡·巴沙洛克著作整理寫作。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SU-85都是徹頭徹尾的應急產品,其誕生是因為虎式坦克的出現給蘇聯軍方的震撼,然而這一震動的源頭則是1941開戰以後軍隊和最高統帥部對於新裝備開發的輕視所導致的,1942年6月那場決定蘇聯未來坦克研發方向的會上,史達林甚至直接表示坦克和自行火炮的開發和改進工作是絕對不能影響坦克的生產工作,而支持KV-13/T-34M和諸多T-34/KV坦克升級項目的坦克工業人民委員部主席馬雷舍夫更是被直接解職以掃清擴大生產的障礙。
直到1943年,當虎式坦克出現後,GATBU KA和GAU KA只得匆忙重啟早先停滯不前的科研項目,而隨後庫爾斯克戰場的豹式坦克更是對蘇軍和最高統帥部的當頭棒喝,軍隊甚至來不及等待SU-85-II的改進就迫不及待得要求立刻投產這一甚至未能通過國家測試的半成品,這在整個蘇聯坦克自行火炮研發中也算是絕無僅有的特例,而就在SU-85投產後的1943年秋季,諸如T-43-85,T-44,以及隔年年初便交付部隊的裝備D-5T主炮的T-34坦克則或正在進行測試;或正在進行樣車試製;或已進入量產,而SU-85在火力性能被追平的同時,機動性和防護均明顯劣於這些同期的中坦。
而匆匆投產的SU-85進入服役時,並不像SU-100那樣幾乎是立刻就在巴拉頓湖展現出自己高效的反裝甲能力,整個43下半年奔向第聶伯河的戰鬥中SU-85則在多數時間裡客串著SU-122支援步兵的工作,到了1944年初的左岸烏克蘭和夏季的利沃夫-桑多梅日之戰,SU-85的反裝甲能力則被諸如T-34-85,IS,ISU等性能更優秀的作戰車輛所掩蓋。但無論如何SU-85及SU-85A還是成為了1943年底到1944年蘇軍自行火炮單位的中流砥柱,配合有效的戰術,SU-85也確實成功扮演了「坦克獵手」的角色,其中更是誕生了指揮SU-85完成32個擊殺的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庫堅科夫上尉。
全球僅存的一輛SU-85M,生產序列號為СУ409198М,現存于波蘭
SU-85於1943年進入部隊服役,作為一款新型自行火炮系統,其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和缺陷,不過其中大多數和D-5S-85有關,不過也有些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駕駛員艙門的扭杆容易損壞,艙門在行駛中關不嚴或者出現震動;車身戰鬥室會出現疲勞裂紋,這一點在早期SU-100上也經常出現,不過總的來說並不算嚴重影響使用。而關於戰鬥室取消排風扇的設計則是怨言頗多,這也是UZTM實驗安裝一組MV-12進行實驗的原因,不過這一雙風扇的設計最總被沒有被量產的SU-85/SU-85A所採用,而是到SU-100/SU-85M投產時才進入量產。
SU-85被按照第010/483號指令組建自行火炮團,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上半年5營制SU-76和SG-122/SU-122混編的自行火炮團,SU-85的單位採用了和後期SU-122單位類似的全團4營,每營4車的編制,加上團部一輛T-34作為指揮車,一共17輛作戰車輛,儘管SU-85是作為反坦克功能而設計的,實際上就像其他的蘇軍自行火炮一樣,其更多得承擔多樣化的作戰任務。
例如第1435自行火炮團,該團上半年使用德軍底盤的SG-122參加了作戰,作為最早的蘇軍自行火炮團,第1435團也成為了最早換裝SU-85的自行火炮團。1943年10月2日,該團配屬第68集團軍。14時,1435團1營進入莫扎伊斯克地區的防禦陣地,並交由第159步兵師指揮並支持其作戰,次日11時30分,蘇聯軍隊開始向梅列亞河方向突擊,這次突擊有2輛SU-85提供支援,德軍向其中一輛SU-85開火導致車內2人陣亡2人受傷,剩下的SU-85則向敵軍火炮和坦克射擊,根據記錄該車擊毀一輛虎式坦克。
現存于波蘭華沙市的SU-85
為了更好的總結部隊對新型自行火炮使用的經驗,一個特殊的委員會得以成立,其成員包括:GBTU KA代表庫欣工程兵少校、UZTM工程師波普科夫、坦克工業人民委員部代表亞羅文斯基。委員會選擇了第8機械化軍第69坦克團和第7機械化軍第1440自行火炮團作為隨訪單位,總結兩個單位對SU-85自行火炮的使用的經驗教訓。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第69坦克團也是按照第010/483號指令改編為自行火炮團,但仍然保留坦克團的稱號(該團到1944年5月才正式獲得第895自行火炮團的編號)。當委員會進駐這兩個單位時,兩個團僅僅經過300km的機械化行軍,尚未進行過戰鬥。其中第1440自行火炮團曾經有過SU-122的作戰經驗,根據記錄,該團共徹底損失SU-122 6輛,擊毀敵軍坦克15輛,自行火炮3輛。在使用SU-85作戰期間,該團徹底損失自行火炮5輛,摧毀敵軍坦克18輛,其中6輛被確認為虎式坦克。所有倖存的SU-85自行火炮首上均遭受過敵軍火炮的打擊,車輛首上留下了最深25mm的彈坑,這些彈坑被維修單位用電弧焊填實修補。
所有的自行火炮損失均發生在換裝後最早的幾次戰鬥中,這些SU-85被錯誤地當成坦克使用,當指揮員準確理解了SU-85的設計特點以後,該團的作戰效率發生了變化,根據之前的作戰條例,在與德軍重型坦克交戰時的作戰距離為200-300m,而成員組很快發現,SU-85可以在600-800m的距離上毀傷虎式坦克,而面對虎式坦克側面時,這一距離增加到1200-1300m。對於支援步兵作戰而言,SU-85性能是充足且高效的。
SU-85在前線很快受到了坦克兵的歡迎,D-5S-85被認為是一門高精度的主炮,而且SU-85的機動性完全不輸T-34,同時又繼承了T-34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不過在1943年秋季,蘇軍仍然認為SU-85的火力性能不足,對德軍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有效擊穿距離被要求提高到1500-2000m,而43年底對於豹式坦克的測試證實了這一火力提升的必要性,D-5S-85確實對豹式坦克的首上無可奈何。同時,約有16-22個自行火炮團表達了增加首上裝甲厚度的訴求。使用T-34作為指揮車則著實是個壞主意,德軍很快就意識到這些T-34是指揮官,並試圖集中火力第一時間摧毀這些T-34。
現存於莫斯科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的SU-85A,生產序列號СУ406407А
儘管受限於D-5S-85性能,但SU-85依然是這一時期蘇軍最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1943年11月20日,在蘇軍在布魯西諾夫市周邊防禦。克雷索夫中尉率領自己的自行火炮縱隊(2輛SU-85,隸屬於第1454自行火炮團,另一輛SU-85由馬卡洛夫少尉指揮)在莫羅奇夫卡村外森林的樹線上設伏,500m外則有2門45mm反坦克炮和一個機械化步兵連隱蔽在灌木叢裡,9月22日約有60輛德軍坦克(包括11輛虎式坦克)配合約3個連的德軍步兵向蘇軍發動突擊,克雷索夫立刻對突擊中的德軍發動攻擊,其本人擊毀3輛坦克,並和馬克羅夫合作擊毀一輛坦克(另有說法是2人伏擊了20輛虎式的德軍突擊梯隊,克雷索夫擊毀其中8輛虎式坦克)。
一個月後的43年12月23日在由安託帕利通往博亞爾卡的戰鬥中,克雷索夫中尉指揮的SU-85遇上了兩輛隸屬於武裝黨衛軍的虎式坦克,車組乘員庫洛奇金中尉設法成功擊毀了其中的一輛虎式坦克,後來庫洛奇金的故事被生動得描述於電影 《At Wars As At Wars》 中。最終克雷索夫中尉戰爭中完成了19個擊殺,其中有不少於8輛坦克的戰果是在SU-85上完成的。
類似的SU-85和其車組的故事還有很多,無可否認的是,儘管SU-85的主炮在面對虎式和豹式坦克正面裝甲時並不是那麼的有效,但是這並不妨礙SU-85成為高效的「坦克獵手」,而與SU-85最為接近的德軍裝備則是使用PAK-39的Jagdpanzer IV,SU-85在機動性和火力上要優於這個對手,而在防護上則要遜色於Jagdpanzer IV。根據上一個階段的作戰經驗,SU-85/SU-85A自行火炮團的編製得到了修改,擔任指揮車的T-34坦克被SU-85/SU-85A所取代,而新的第010/462指令則修改了自行火炮團的編制,由原來的每營4車,增加到每營5車,這樣一個自行火炮團的作戰車輛就上升到21輛SU-85/SU-85A。
使用豹式坦克坦克負重輪的SU-85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早在1943年秋季,那些早期款SU-85就進入了蘇軍服役,但是戰地照片表明,這些早期產品直到1944年秋季依然活躍在一線單位,因此不難想像,SU-85在其服役過程中也接受了各式各樣的前線修理,其特徵也變得更加多變。在這其中最為顯眼的變化則來自負重輪,儘管戰時的T-34底盤在負重輪方面保持了極高的通用性,但是因為生產廠商獲得的供給和生產設備的不同,不同工廠生產的負重輪均有明確的工廠特色,很多SU-85在漫長的服役過程中成為了負重輪博物館,其中甚至可以發現使用1942年第183廠生產的全鋼負重輪的SU-85。
不過在眾多的負重輪藏品之中,Pz.Kpfw.V 豹式坦克的負重輪則顯得尤為特殊,當然豹式坦克的負重輪同樣被廣泛用於T-34和T-34-85坦克的修理。1945年NIBT甚至開展了使用豹式坦克負重輪的T-34-85坦克的測試工作,儘管測試表明豹式的負重輪僅僅在行駛100km後就出現了損毀的情況,同時對T-34自身的懸掛系統也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是對於一線作戰單位而言,這樣的修理已經足以滿足車輛返回戰線作戰的需求,相關的損壞只要在下一次修理中再做處理就好。其結果就是戰爭後期,使用豹式坦克負重輪的蘇軍坦克相當的常見。
戰後在波蘭人民軍服役的SU-85A,照片攝於1957年
時間進入1945年,SU-100開始大規模進入蘇軍服役,其擁有更出色的裝甲和更強力的火炮,不過SU-85仍一直在蘇聯軍隊中服役直到戰爭結束。戰爭結束後,多數SU-85和SU-85M則被移交給波蘭人民軍使用,種種跡象表明,蘇聯和波蘭軍隊中的SU-85最少服役到60年代,這些倖存的SU-85/SU-85A/SU-85M多數都換裝了來自SU-100的全新懸掛和負重輪,有些甚至按照SU-100的升級標準升級了發動機、車燈、喇叭等配件。而如今的波蘭也保留有世界最多的SU-85自行火炮,包括兩臺SU-85和全球唯一一臺存世的SU-85M,俄羅斯,莫斯科的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也保留有一輛SU-85A自行火炮,而唯一一輛確認為1943年生產的SU-85自行火炮則保存於格魯吉亞,提比里西的新科奇科公墓。
國內則有一輛基於SU-85底盤改裝的牽引車現存於北京昌平的抗日戰爭紀念館,筆者根據照片初步確認其生產時間在1943年12月-1944年2月的區間內。另外南京理工大學原存有一輛型號不明的SU-85自行火炮,不過這一珍貴的軍事文物被校方作為廢鐵拆解販賣用於扶貧工作,令人頗感惋惜。
現存於北京昌平抗日戰爭紀念館的SU-85底盤牽引車
全文完
投稿合作:微信號 raingun1207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