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騎兵精銳,拿破崙打不過,11萬哥薩克騎兵為何被8千日軍全殲

2022-01-24 中外歷史風雲錄

1904年到1905年期間,日本人帝國與沙皇俄國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爭奪在中國遼東半島的控制權爆發戰爭,史稱:日俄戰爭,這次戰爭最後以沙皇俄國的失敗而告終。

1905年1月旅順戰役結束後,日俄雙方在奉天以南的沙河一線展開對峙,戰爭也從海上轉移到陸地上。奉天會戰期間,俄軍企圖用以哥薩克騎兵為主的部隊對日軍的前哨基地黑溝臺進行突襲,這也是整個戰爭開始沙俄進行的為數不多的主動進攻。

沙俄為了此次進攻投入了第二集團軍約十萬人的兵力進行部署,日本方面也動用了約五萬四千人,雙方參戰人數比例約為二比一。

最後有著人數優勢的沙俄在黑臺溝死傷一萬多人,日軍傷亡人數也接近一萬人,雙方從傷亡人數來看基本打平,沙俄也沒有如願以償的佔領黑臺溝。然而,在日軍增援到達之前,面對十萬俄軍進行防守的,只有陣線左翼約八千人的秋山支隊騎兵。

就是這八千人的部隊硬是守住了黑臺溝,讓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又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無計可施。那十萬人打不贏八千人的哥薩克騎兵是個什麼樣的存在,究竟是哥薩克騎兵的實力太差還是這其中另有隱情呢?

一、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突厥語的意思是「 自由人」,最早是在13世紀由逃亡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農奴組成的族群。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一種軍事團體。其中主要的人種是斯拉夫人,也有很多的韃靼人、高加索人、喬治亞人和土耳其人等。

哥薩克世世代代生活在東歐的大草原上,過著半自治的團體生活。由於是以遊牧為主要生存方式,哥薩克的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善於騎馬,每一個都是優秀的騎手更是優秀的騎兵。一匹戰馬、一柄馬刀就能在歐洲戰場馳騁百年。

一代梟雄拿破崙曾經就在入侵俄羅斯時與哥薩克騎兵交過手,吃盡苦頭的他坦言,如果他能擁有哥薩克騎兵,我就能所向無敵,稱霸世界。二戰時期的德國元首希特勒也對哥薩克騎兵的戰鬥力讚賞有加,甚至將倒戈的哥薩克人組成了獨立的部隊——「哥薩克第一騎兵師」。

除了作戰勇猛以外,哥薩克騎兵就像一群沒有經過開化的野獸一樣。雖然穿著光鮮亮麗,但是對待對手的手段極其殘忍,對平民百姓也是冷酷無情,經常對洗劫的村莊進行屠殺。因此,哥薩克騎兵在歐洲歷史上的名聲並不是太好。

二、黑臺溝一戰,哥薩克的「滑鐵盧」

日俄戰爭期間,哥薩克騎兵作為沙俄重要的軍事力量自然加入到了戰爭當中。黑臺溝一戰,沙俄的哥薩克騎兵第一次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騎兵對戰。雖然參戰雙方都是騎兵部隊,但是交戰形式完全與傳統的騎兵隊戰不同。

日本作為農業文明的國家,騎兵作戰並不是強項,如果按照傳統騎兵的對戰模式,日本騎兵並不見得能與哥薩克騎兵相抗衡。作為「日本騎兵之父」的秋山好古自然深知這一點,隨即便在黑溝臺構築起了防禦工事,為了彌補騎兵火力的不足,日軍在戰壕內還配備了重機槍和大口徑的加農炮,儼然一副死守黑溝臺的樣子。

1905年2月25日,俄軍向黑臺溝的秋山好古部發動了進攻。秋山好古便命令日軍的兩個騎兵大隊前去迎敵,只許敗不許勝,日軍的主力部隊則留在山溝的防禦工事裡,架好槍炮等著俄軍的哥薩克騎兵的追擊。

哥薩克騎兵見到一群矮個子的日本騎兵自然是不放在眼裡,見到哥薩克騎兵的日軍也是無心戀戰掉頭就跑。哥薩克騎兵覺得勝利唾手可得便縱馬追擊日軍,他們的骨子裡就流淌著欺軟怕硬、爭強好勝的性格,從來就沒有手下留情之說,面對逃跑的日軍心裡想的也只有乘勝追擊趕盡殺絕,完全沒有意識到死亡的陰影已經籠罩了他們。

還沒等哥薩克騎兵追到日軍,躲藏在工事中的日軍主力便向哥薩克騎兵發起了攻擊,騎在馬背上的哥薩克騎兵縱使有著再強的騎射本領和砍殺技能,面對日軍輕重火力組成的火力網也只能乖乖任日軍宰割。

憑藉著強大的火力支持,龜縮在防禦工事裡的日本騎兵硬是將騎兵對戰打成了陣地攻防戰。在隨後的三天裡秋山好古作為一代騎兵之父,愣是靠著這種攻防戰的打法,用八千人的騎兵部隊抵禦了俄軍十萬人左右的猛烈進攻。

2月28日,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日軍人數達到五萬四千人左右。雖然人數上只有俄軍的一半,但是憑藉著出色的防禦工事進行的固守,最終俄軍也沒有拿下黑溝臺地區,包圍圈也被日軍撕破。

三、哥薩克騎兵為什麼輸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整個戰役的經過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現在就要來弄清楚這次戰役,以驍勇善戰出名的哥薩克騎兵為什麼輸。

首先,哥薩克騎兵弱嗎?答案是不弱,前文提到了,直到二戰時期希特勒都對這支部隊讚揚有加,還專門組建獨立軍軍種。雖然一開始希特勒對哥薩克人的態度並不好,只是讓他們負責一些治安或者賣命之類工作,但是在看到了哥薩克人強大的戰鬥力之後態度發生了轉變,允許他們在戰場上替德國人打仗。

因此,哥薩克人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出現問題的是戰鬥的思維。

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列強紛紛建立起工業文明,武器也從冷兵器時代轉向逐步成熟的熱兵器,槍械和火炮的革新不斷推進戰爭方式的演化。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已經通過明治維新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武器方面也逐步跟上了世界的潮流。

反觀此次戰役中的哥薩克騎兵,手持馬刀和步槍,作戰方式也更喜歡通過快速的機動能力與敵人展開近戰,雖然有步槍但是作戰思維依舊停留在冷兵器時代。客觀地說,這也並不能怪他們,沙俄時期的國庫本就空虛,內部還有封建殘留,軍隊的重火力配置本就不多,騎兵部隊更是寥寥無幾,採用近身方式作戰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此,此次作戰哥薩克騎兵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戰思維和武器上的不對等,日軍是熱武器的作戰思路,揚長避短,避免與俄軍短兵相接,用槍解決問題。而哥薩克騎兵的思維還停留在用刀作戰的冷兵器思路上。冷兵器與熱兵器相撞,誰輸誰贏自然是一目了然。

除了作戰思路和武器配置上出現的問題,還有一點就是戰鬥意志的問題。日本自然是不用說,戰鬥意志很強,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新軍戰鬥力也很強。

哥薩克的騎兵就不一樣本來就是由不同的種族組成,性質又存在一定的「反政府武裝」,內部自然是有所分裂。更不會盡心盡力地效忠某一個政府,對他們來說「有奶便是娘」。即便是有戰鬥意志那也是確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沙俄政府所關心的遼東半島並不是他們的切身利益,自然在戰鬥意志上比不過日軍。

最後,一定有很多人認為日軍在黑溝臺戰役中耍了小聰明,明明是騎兵對戰,偏偏仗著有火力優勢固守工事,將騎兵之間的戰鬥打成陣地戰。

其實歸根結底,這還是雙方在戰爭思維上的區別,日軍的任務就是固守黑溝臺對於使用熱火力作戰的日軍而言,固守的含義就是用槍炮在工事裡守住陣地。一戰時期出現的塹壕戰也是類似的原理,這就是武器革新之後作戰思路上的轉變。

況且無論是什麼軍種,任務是那個任務,軍令如山倒,一切的方式都是以完成任務為唯一目的。耍小聰明又何妨,在戰場上,採取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進行作戰是無可厚非的,一個不會變通的指揮官終究不是一個好的指揮官。

文/紀案參考資料:1、《卐字旗下的哥薩克騎兵》,毛春初2、《兩個強盜分贓的戰爭:日俄戰爭》,唐傳星3、《<坂上之雲>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李錦利

【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精彩回顧▼

● 虎狼大隊特種兵,憑藉一雙鐵拳,成就史上最強「天狼」。

●夜班保安送宿醉晚歸的女業主回家,卻意外開啟精彩人生!

●白手打拼,如今王者歸來,看他霸氣護qi女

●戰神歸來,勢要用一腔熱血,攪動八方風雲!

相關焦點

  • 拿破崙時代騎兵分類及武器裝備
    不過在實際中,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具體分類很多。 胸甲騎兵:這是當時歐洲最典型、最普遍的重騎兵。他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身穿表面拋光的鋼製胸甲,頭戴黃銅裝飾的鋼盔。法軍騎兵裝備的前後雙面胸甲一般重7~8 千克,雖然不會對靈活性有太大影響,但胸甲騎兵們一般只在閱兵和戰鬥時才穿胸甲。
  • 哥薩克騎兵:是令人生畏的劊子手,還是馳騁疆場的傳奇英雄?
    之一,頓河哥薩克從1552年參加伊凡四世奪取喀山戰役到1920年作為軍事組織被解散,僅大規模的戰爭戰役就參加了24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戰爭打了26年。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沙俄派出100多名哥薩克騎兵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後被趕跑。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貪婪成性的哥薩克騎兵捲土重來,侵佔了尼布楚地區。七年後,哥薩克騎兵繼續南下侵佔了雅克薩。康熙帝派八旗騎兵將雅克薩包圍,沙俄戰敗,雙方籤訂了《尼布楚條約》。雅克薩戰爭中,有50多名作戰勇猛的哥薩克騎兵投降清軍,帶到北京後被編入八旗。
  • 萬曆朝鮮之役,第一次出現的3000明軍騎兵真被日軍打得全軍覆沒嗎?
    而說到雙方的戰鬥力的問題,朝鮮軍隊基本上只起到湊人數的作用,而聯軍雖然最後贏得了戰爭,但也沒贏的那麼輕鬆,日軍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敵人。畢竟此時已是明朝晚期(距明亡只有五十年),而日軍剛剛結束內戰,又大規模裝備火繩槍(鐵炮),以百戰精銳對陣帝國殘陽,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幾乎都是前者對後者單方面碾壓的摧枯拉朽之勢。
  • 日本騎兵之父是如何擊敗哥薩克騎兵的?
    ▲日俄戰爭中的哥薩克騎兵日俄戰爭最終以沙皇俄國的戰敗而結束,日本也因此跨入了列強的行列,成了近代第一個擊敗了歐洲人的黃種人國家。而在日俄戰爭期間,沙皇俄國的精銳部隊哥薩克騎兵,也參與了此次戰爭,但是這次哥薩克騎兵在與日本騎兵的作戰中,卻沒有發揮出以往的水平。在奉天戰役中,被秋山好古所率領的秋山旅團擊敗。
  • 馬的耐性不如人,所以騎兵跑不過步兵?讓戰例告訴你騎兵如何讓步兵吃灰
    但是,這並不能作為騎兵機動能力不如步兵的論據,因為:人類戰爭史上佔絕對多數的行軍,根本用不到人馬的極限耐力。十一世紀拜佔庭的大部隊行軍速度在11--32公裡之間。而在山區等道路崎嶇的地形,一天前進24公裡就已經是極限了。在時間更早的汪達爾戰爭期間,拜佔庭軍隊曾經在7天時間裡走完70多公裡,每天不過走10多公裡。
  • 血戰白馬河:一個營截擊日軍一個聯隊,三天全殲日軍精銳大隊
    日軍騎兵渡河在爭奪制高點的戰鬥中,日軍第414大隊出擊迅速,射擊技術高、近戰本領強,體現了日軍精銳部隊的素質。第414大隊剛剛從白馬河調回,步兵就舉著槍直接跑步衝向楊其精第一營的陣地。戰鬥一直打到下午,日軍管野大隊長被一槍打爆腦袋,當場身亡。第414大隊除了10多個殘兵竄下山去外,幾乎全軍覆沒。戰鬥到此時,楊其精的第一營也損失慘重,全營除了機槍連和迫擊炮排外,步兵連僅剩下了不足兩排人。日軍兵力雖多,但深怕被第80師大部隊包圍,逃跑之心急切,加之白馬河高地易守難攻,扼住了咽喉。日軍雖有千軍萬馬,也難發揮其效。
  • 日本騎兵為何能擊敗不可一世的哥薩克?原來是用了一個「陰招」
    哥薩克騎兵在俄國的擴張戰爭中,可謂是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拿破崙曾說過:「如果我的部隊裡有哥薩克騎兵,我會用他們席捲整個世界。」
  • 俄羅斯哥薩克騎兵刀
    美女馬刀舞1人物簡介編輯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的高加索,它處在亞洲與歐洲交接處,自古就是戰亂頻仍之地。但最終英國也沒接受他們留在英國定居的請求,等僱傭期結束後,他們將繼續被別國僱傭。但實際上,僱傭期結束後倖存的哥薩克騎士已所剩無幾。所以,他們的軍刀是難得一見的珍品。2基本介紹編輯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戰刀很多,但是稱的上「鷹之利爪」的只有哥薩克騎兵刀!他是屬於勇士的戰刀!
  • 盤點近代歐洲十大著名騎兵部隊
    這支騎在馬上的輕騎兵無疑是法軍最獨特的戰鬥力,他們是整個時代獵騎兵的象徵,勇敢脆弱和極 端化。拿破崙時代後期連驃騎兵部隊都開始裝備,大部分獵騎兵「全能即全都不能」的弱點也一再暴露,但是槍法嫻熟刀法精煉的獵騎兵部隊也變得極端強悍。
  • 清貧之家中崛起的騎兵巨人——秋山好古
    16歲時秋山好古離開家鄉去大阪讀師範學校,畢業後去了一家小學當教員。後來,他聽說東京有免費還提供生活費的軍官學校,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參軍了。此後歷經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後被選拔去法國學習騎兵戰略,回國後擔任了騎兵第一大隊中隊長。秋山好古以陸軍身份參與過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在日俄戰爭時,他作為騎兵第一旅長出徵,在奉天之戰中打敗了號稱世界最強的哥薩克騎兵團。
  • 【不止遊戲】遊戲中的「遊騎兵」現實中是怎樣的精銳部隊?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組織了一批較為專業的步槍兵,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由丹·摩根指揮的「華盛頓遊騎兵」以及另一支則是由弗朗西斯·馬裡昂率領的「沼澤狐狸」的遊騎兵部隊,「華盛頓遊騎兵」參加了1781年的考本斯戰役,並以極小代價重創英軍。「沼澤狐狸」則在1780年8月至1781年9月之間,活躍在當時英國佔領的南卡羅來納州東部,他們在當地騷擾英軍,偵查情報,並破壞英軍的後勤補給線。
  • 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英雄騎兵
    為適應大青山根據地的鬥爭形勢,1938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在《關於綏蒙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這一地區的戰鬥,非有騎兵不行」,「應該使自己迅速擁有多數騎兵」。根據中央指示,支隊決定將步兵改建為騎兵,部隊改稱大青山騎兵支隊,並很快組建起3個騎兵營,加上支隊直屬的4個連,下轄13個騎兵連。
  • 深度解讀曹操直屬的精銳騎兵部隊——虎豹騎
    「虎豹騎」名稱的寓意顧名思義,虎豹騎就是以猛獸虎與豹為名的精銳騎兵。古人向來有以猛獸命名部隊的傳統,如周武王麾下便有一支以「虎賁」為名的部隊,寓意所屬士兵像猛虎一樣勇猛而迅捷。虎豹騎多次出現在曹操徵戰四方的戰鬥之中,其機動靈活的特點十分顯著,所以曹操以虎豹命名麾下的騎兵部隊,既延續了傳統,又符合騎兵的作戰特點,非常貼切。
  • 古代騎兵到底有多強?為何嶽飛能用步兵大破兀朮的騎兵?
    千騎分張,可盈百裡。」騎兵對於古代的步兵來說,無異於現代的空軍對陸軍,其戰鬥力對比,毋庸置疑。蒙古帝國的崛起正是佔盡了騎兵的優勢,其領土疆域最北方到北冰洋,最南方達波斯灣和西沙,最東方至朝鮮半島,最西方在波蘭境內(部分匈牙利),蒙古帝國總面積達到三千五百多萬平方公裡,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空前絕後的龐大帝國。
  • 世界古代騎兵圖(1)
    最精銳的部隊當屬六千人的王室部隊(alti boluk),以不同顏色的三角矛旗為標誌,分成六隊:左右兩翼貴族旗隊(ulufeciyan),左右兩翼外國傭兵(querba),重武器隊(silathar)以及精銳中的精銳--全由領主子弟組成的sipahi oglan。
  • 擊敗拿破崙的鐵公爵如何一萬敵五萬:復盤阿瑟耶戰役
    8月8日,鐵公爵率軍進發,突然攻擊了對手兩個堡壘,僅用4天就獲勝,他留下部分部隊接管這些堡壘和守衛交通補給線,繼續朝著馬拉特帝國內陸出發。表現第二次英國-馬拉特戰爭的繪畫8月30日,鐵公爵的騎兵在海得拉巴附近發現了敵軍的蹤跡。英軍立即前去攔截敵人,在行進間佔領了扎爾納。
  • 德軍中的哥薩克騎兵:戰場投敵賣力掃蕩戰後被英軍重拳出擊
    科諾諾夫為何一槍不發要叛變?後來接觸過他的西方國家給出了一些原因:哥薩克是生活在頓河、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流域的群體,具有特殊的生活習慣和尚武傳統,沙皇給了他們的上層特權。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中有參加紅軍的,也有參加白軍的,還有一部分選擇自立。科諾諾夫的父親和大哥參加了白軍。
  • 奉天會戰裡曾衝破日軍陣列:細說日俄戰爭裡的哥薩克騎兵
    尤其是到一戰時期,俄國哥薩克騎兵,可以說是當時歐洲各國,數量最龐大,且戰鬥力最高的騎兵軍團之一。那麼俄國為何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重機槍、鐵絲網、戰壕等等陣地戰戰術出現的情況下,依然保有如此多的騎兵呢?這就要從日俄戰爭中的哥薩克騎兵說起了。
  • 今天,緬懷先輩,致敬抗日戰爭中的英雄和英雄騎兵
    (圖5:八路軍騎兵在訓練馬上平衡)為適應大青山根據地的鬥爭形勢,1938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在《關於綏蒙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這一地區的戰鬥,非有騎兵不行根據中央指示,支隊決定將步兵改建為騎兵,部隊改稱大青山騎兵支隊,並很快組建起3個騎兵營,加上支隊直屬的4個連,下轄13個騎兵連。1943年5月,騎兵營擴編為團,兵力最多時發展到2000多人。新四軍第4師騎兵團組建於1941年8月1日,黎同新任團長兼政治委員,不久周純麟繼任團長、康步雲任政治委員。
  • 拿破崙騎兵第一刀——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若阿尚·繆拉用刀
    這柄彎刀是繆拉迎取拿破崙妹妹卡琳娜之時,拿破崙專門打造並賞賜的。此刀的形制帶有拿破崙時期的明顯特徵,柄尾處雄獅咬住蛇尾;護手處毒蛇與惡狼軀幹交叉,頭部左右分開形成護手——主要寓意為雄獅代表的法蘭西帝國,曾經徵服了毒蛇及惡狼所分別代表的埃及和敘利亞。刀身刻有拿破崙符號、土耳其人像和月牙圖案,寓意為希望使用者驍勇善戰並在未來徵服土耳其,並且刀柄和刀身紋飾全部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