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而過的「彗星」,二戰中納粹的「黑科技」,Me-163火箭截擊機

2021-12-24 王牌武器庫

眾所周知,空軍作為一支高科技軍種,從出現就能扭轉戰爭的局勢,對戰爭的勝利將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空中當中,轟炸機作為一支非常古老的機型,還是空軍當中一支重要的進攻型力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到現在一直備受大國的青睞。要說起轟炸機的發展史,肯定是在二戰期間。在二戰期間隨著戰爭的需求,航程遠、載彈量大的轟炸機被研製了出來。比如當時的B-17四發重型轟炸機等。

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

二戰前期,當時就已經有很多轟炸機參加了戰爭。作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在二戰時期的軍事實力尤其強勁,研發的武器裝備在各軍種當中都處於領先地位。就比如在轟炸機上,德國空軍也有幾款拿的出手的轟炸機,不過都不是四發重型轟炸機。而德國空軍一方面在研製轟炸機,另一方面在研製飛彈、發展攔截機,以此來加強自己國家的防空網。而德國更是在二戰期間研製了一款火箭動力截擊機,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種投入使用的火箭動力截擊機,這款火箭動力截擊機就是大名鼎鼎的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

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之父——亞歷山大·利皮施

要說起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呢,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是由梅塞施密特公司研製的,因為其編號的開頭是Me。其實真正的研製這款這款截擊機的不是梅塞施密特公司,梅塞施密特公司不過為其提供了資金的支持,也可以說沒有梅塞施密特公司就無法研製出來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其實真正研製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的則是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而這個滑翔機研究所(DFS)領導研製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的人則是亞歷山大·利皮施。

亞歷山大•馬丁•利皮施

據悉,歷山大·利皮施則是以研究和發展無尾三角翼飛機而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其一直推出的無尾翼布局更是成為了現在很多國家發展的方向之一。而無尾翼的優點為飛機在空中遇到的阻力小和飛機重量較輕,從而讓飛機的速度更快。其實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執著於發展無尾翼布局的歷山大·利皮施就設計了一系列的滑翔機來驗證自己的概念,由於沒有火箭發動機來作為動力的來源,歷山大·利皮施則採用小馬力的活塞發動機來驗證。

後來隨著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上臺之後,大力的整軍備戰,命令飛機製造商研發轟炸機、戰鬥機等。這個時候,各種滑翔機研究組織被合併,成為了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而亞歷山大·利皮施加入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之後,立即開始繼續研製無尾翼布局的飛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36年,德國航空部為了驗證高空高速試驗機計劃,簡稱X計劃,德國航空部就訂購了一架亞歷山大·利皮施無尾翼飛機,將搭配火箭發動機,以此來驗證高速試驗機計劃。

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的前身

德國航空部與亞歷山大·利皮施籤訂了一架無尾翼飛機的合同之後,並且賦予了DFS-39的編號,計劃採用赫爾穆斯·瓦特設計的小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在當時來說,火箭發動機技術是非常的不成熟,雖然用赫爾穆斯·瓦特已經正在測試火箭發動機,但由於火箭發動機遲遲沒有生產的緣故,DFS-39隻能改成了傳統動力的滑翔試驗機。由於無尾翼飛機是靠著主翼上的副翼來控制機身以及仰俯的穩定性,在測試中發現飛機的穩定性非常的差勁。為了解決該方案,亞歷山大·利皮施就在DFS-39兩端的主翼各加裝一個控制面,從而讓DFS-39的穩定性提升。

DFS-39無尾滑翔機

德國展開高速試驗機計劃之後,該項目保密措施做的非常的好,從建造DFS-39整機一開始,就採用了零件分離製造的方法,機身與零件分開製造,然後拿到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進行組裝。雖然這個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因為德國滑翔機研究所(DFS)只是一個研究機構,並沒有足夠的技術,完全沒有能力組裝起來DFS-39。因此DFS-39在建造方面非常的拖延,以至於到1938年年底DFS-39還沒能完成。

為了能夠讓該項目順利的進展下去,亞歷山大·利皮施帶領他的設計小組來到了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奧斯堡工廠,與梅塞施密特公司進行合作,以此來完成DFS-39。由於德國航空部隊該項目非常的重視,亞歷山大·利皮施與自己的設計小組又開始對DFS-39進行了改進。在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幫助下,亞歷山大·利皮施終於成功將DFS-39給建造了出來,經過改進之後的DFS-39也更換了項目編號,將其命名為DFS-194。

Me 163截擊機

戰勝競爭對手亨克爾公司的He-176方案

其實與DFS-39方案同時進展的還有亨克爾公司的He-176方案,該方案是德國的第一架火箭動力的飛機,也裝備使用了瓦爾特公司提供的RⅠ-203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據悉這臺火箭發動機的推力才300公斤,該機進行過測試之後,每小時最高的速度才達到了400千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中傳統動力的戰機Me109戰機每小時最大的推力就已經達到了755千米,而He-176表現出來的數據讓德國航空部提不起興趣。

亨克爾公司的He-176

其實He-176在測試當中表現出來的數據還是因為火箭動力發動機的原因,第一就是火箭發動機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RⅠ-203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推力較小,因此最大飛行速度才那麼的地。其二火箭發動機的續航能力不強,起飛沒多久,火箭發動機的燃料就已經用完。第三個就是He-176的氣動布局還是沿用傳統的設計,並沒有考慮到火箭發動機對機身的影響。因此,德國航空部就將He-176方案給淘汰掉了,只剩下DFS-194。

原型機終於出爐

由於梅塞施密特公司為提供了場地、資金等,亞歷山大·利皮施才能將DFS-194給建造出來。前期的話DFS-39則是採用了傳統動力,並沒有使用火箭發動機。與梅塞施密特公司合作之後,為了裝備上火箭發動機,將該機的垂尾進行了增大,並且取消掉了下折翼尖,將機翼設計成平直形狀,為了防止飛機失速後進入螺旋狀態,在該機的主翼前端有一道固定的左縫翼。在動力方面打算使用瓦爾特公司提供的RⅠ-203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原本就是空中截擊機,Me-163在翼根處安裝一門30毫米機炮,30毫米的機炮可以在空中重創B-17轟炸機。

Me 163截擊機三視圖

由於瓦爾特公司提供的RⅠ-203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每臺功率為300公斤,因此試驗機在測試當中的每小時飛行速度達到了570千米,除此之外,該機表現出來的優異性能讓德國航空部非常高興。因此,德國航空部立即就籤訂了原型機的合同,並且將DFS-194從新命名為Me-163截擊機。收到原型機的訂單之後,梅塞施密特公司立即就開始建造原型機,基本上與設計方案不變,只不是火箭發動機換裝了RⅡ-203B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的推力達到了750公斤。

首架原型機終於在1941年建造完畢,並且在1941年的春天進行了測試,由於火箭發動機遲遲沒有到的緣故,只能一直在測試滑翔試驗。隨著發動機交付之後,其中第一架V-1原型機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更是達到了855千米。與V-1原型機同時出廠的還有V-4,V-4原型機在測試期間的表現更是讓人大吃一驚。V-4原型機在一架BF-110飛機拖到上空切斷纜索之後,V4原型機猛然加速,速度不斷的飆升,一直達到了1004公裡,速度達到了0.84馬赫,在二戰期間這個速度可謂是非常的快。

Me 163截擊機結構圖

正是因為V-4原型機的表現,讓德國航空部格外的重視,後來又建造了幾架原型機進行不停的測試,主要是進行換裝發動機,後來在測試當中速度雖然沒有V-4原型機的速度快,但是也達到了0.8馬赫。後來換裝RⅡ-211發動機之後,又遇到了很多問題,不過到最後都解決了。隨著盟軍開始對德國本土進行轟炸,德國航空需要大量的截擊機,因此Me-163截擊機開始量產。在1944年Me-163截擊機終於服役了,德國空軍立即就讓Me-163截擊機參加了戰鬥。

戰場表現非常糟糕

Me-163截擊機服役之後,其速度是非常的快,盟軍的各種飛機都是無法追趕上的。原本以為Me-163截擊機可以憑藉著速度上的優勢在戰場發揮出亮眼的表現,然而結果卻是非常的慘澹,Me-163截擊機參加戰爭之後,取得的戰果更是少得可憐。前期Me-163截擊機憑藉著速度的優勢,突破了盟軍的P-51戰機防空網,從而擊落了一架B-17轟炸機。在當時Me-163截擊機憑藉著速度的優勢給盟軍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一定的震懾。

Me 163截擊機

在戰爭後期,也就是1944年的時候,隨著Me-163截擊機大批量的交付,在1944年9月11日,6架Me-163B在攔截盟軍的轟炸機編隊當中,一共擊落了3架B-17轟炸機,從此之後Me-163截擊機再也沒有擊落過盟軍的轟炸機。其實Me-163截擊機在戰場上表現糟糕的原因,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其一,與Me-163截擊機的攻擊方式是不可取的。由於該機速度非常的快,飛到盟軍上面後以俯衝的方式攻擊盟軍,飛行員根本沒有時間來瞄準盟軍的轟炸機。其二就是Me-163截擊機的燃料非常的少,航程比較短,無法對盟軍的轟炸機進行長時間攔截,因此Me-163截擊機燃料燃燒完之後只能以滑翔的方式返回基地。

總體評價

縱觀Me-163截擊機,該截擊機可是世界人類歷史上第一款投入使用的火箭動力戰機,同時也是唯一一款投入使用的火箭動力戰機。該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共生產了370架,卻很少有Me-163截擊機參加二戰,到最後Me-163截擊機也沒能扭轉德國戰敗的局面。德國戰敗之後,大量還未投入戰鬥使用的Me-163截擊機被美蘇兩國得到運回本國。

Me 163截擊機空戰漫畫圖

總體來說,Me-163截擊機在二戰期間可謂是一款非常先進的飛機,雖然沒有改變德國戰敗的解決,但是卻為以後的噴氣式飛機、火箭、飛彈等武器裝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該機的命運雖然是短暫的,如同它的名字「彗星」一閃而過,但是其在歷史上的地位註定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他是火箭技術領域的鼻祖之一。

相關焦點

  • 納粹德國瘋狂的產物——Me 163 「彗星」火箭截擊機
    和許多的人想法相反,Me 163並不是納粹德國最後妄想的產物,事實上其研製工作從二戰前就已經開始了,而且一直沒有中斷過。
  • 二戰王牌戰機解密:納粹德軍的超級飛蛋,Me-163火箭戰鬥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種外形奇特、集三個「世界第一」於一身的飛機出現在德國——Me-163「彗星」戰鬥機,它是世界上第一種參加實戰的火箭動力飛機、
  • 【講堂410期】世界上唯一投入實戰的火箭動力戰鬥機,德國Me-163彗星火箭動力戰鬥機
    文|老白410 德國Me-163彗星火箭動力戰鬥機德國在二戰期間,
  • 曇花一現,前半段火箭驅動後半段滑翔飛行,神奇的Me163截擊機
    更是提前應用火箭發動機,不僅應用在我們所熟知的火箭上,德國設計人員將火箭動力和飛機相結合,這麼一來神奇而又罕見的Me 163「彗星」截擊機誕生。Me-163「彗星」火箭截擊機1937年,德國首款採用火箭動力亨克爾He-176研製工作陷入困境,由於火箭發動機才剛開始應用動力偏小,無法承載飛行所需動力。
  • 二戰德國的黑科技,「飛碟」、「納粹鍾」及「太陽炮」
    黑科技是指遠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範疇,缺乏目前科學根據並且違反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
  • 聊聊Me163:正宗「人操火箭」,德國出品、英國人飛都不敢飛
    Me163「慧星」是二戰期間德國設計用於點防禦的截擊機,也是唯一一種以火箭為動力的戰鬥機和第一架在水平飛行中超過1000公裡/小時(621英裡/小時)的有人駕駛飛機,可惜的是仍然沒有突破音障。德國指望能在盟軍的轟炸機群面前大顯身手,但最終表現很一般。
  • 納粹德國到底給了日本多少黑科技?
    在此塗裝上日本標識後,於次日飛抵東京,7月16日開始按原路返航,7月20日降落在德軍控制下的敖德薩機場——在二戰中「主要負責搞笑」的義大利人竟然圓滿完成了這一遠航「壯舉」。這兩種高炮是二戰中德軍的常見裝備,論其性能也只能說是尚可,跟日本運來的水上飛機一樣,實際上沒有什麼卵用,只是起個「表態」作用。
  • 德國版「櫻花」自殺截擊機:原地升天,空中解體!| 局器
    編者按:「局器」是「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新開設的一個欄目,每周為小橘子們介紹一款武器裝備,他們或是以往的「老古董」,或是現在的「黑科技」,亦或是天馬行空的
  • 扒一扒,納粹那些奇葩的末日科技
    在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際,讓我們來扒一扒,當年納粹發明的那些末日科技。Hs 132直到戰爭結束,該炮都沒有發揮過什麼作用。早在20世紀30年代,納粹便提出了這種利用超高速飛行中所產生的巨大動能,使飛機像「衝浪」一樣上下滑行,最後飛抵數千公裡外目標的液體火箭助推式亞軌道轟炸機。
  • 北極發現的二戰納粹秘密基地中,竟然發現了...
    裡面有木有發現傳說中納粹研製的飛碟呢?估計所有大家都很好奇。別急,我們慢慢來看。。。媽的,完全是一個永恆的無奈~~~但,幸好,那時的黑科技帝國德國,還真留下了一些類似飛碟的遺物。。我們光看看這些就足以過夠期盼UFO的癮了~~~~這些可是正兒八經能查到文獻的資料啊~。且看。。。二戰時,德國這個國家作為戰爭機器的高速運作,產生了許多在今天看來都依然驚人的高級科技,我們今天則習慣於用「黑科技」這個詞來描述。。。
  • 北極發現的二戰納粹秘密基地中,竟然發現了……
    德國電影《鐵幕蒼穹》中描繪的納粹在月球建立的基地研究人員說他們發現的總共約500件二戰時期的物品中包括廢棄的炮彈、子彈和汽油罐。據小編目測,鏽的很厲害啊~此外,不管你是否喜歡,你都不得不承認世界大戰時是人類黑科技爆發最多的時代。。。二戰時,德國這個國家作為戰爭機器的高速運作,產生了許多在今天看來都依然驚人的高級科技,我們今天則習慣於用「黑科技」這個詞來描述。。。(注意,這才是黑科技的本來語義)
  • 揭秘:二戰時希特勒的強大秘密武器
    相對於那個年代,德國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武器,包括隱形轟炸機、火箭動力戰鬥機、遙控迷你坦克和無線電制導炸彈。然而,希特勒的軍隊從來沒有能夠批量生產這些本可能會對戰爭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先進武器,它們本身在早期設計中也有各種麻煩需要解決。在二戰開始後的第七十六個年頭,讓我們來看看希特勒的工程師們研發的那些領先時代幾十年的野心勃勃的尖端武器。
  • 23種納粹發明的瘋狂武器
    更加可怕的是,這門納粹德國的超級武器甚至參與過戰爭。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成功後,它被期望於摧毀法國的防禦工事。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它就被準備派上戰場了。然而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古斯塔夫巨炮不再被需要。它只在二戰結束前,在東線面對蘇聯的戰役中被極其有限地使用過。
  • 納粹發明的23種瘋狂武器
    更加可怕的是,這門納粹德國的超級武器甚至參與過戰爭。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成功後,它被期望於摧毀法國的防禦工事。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它就被準備派上戰場了。然而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古斯塔夫巨炮不再被需要。它只在二戰結束前,在東線面對蘇聯的戰役中被極其有限地使用過。
  • 納粹德國黑科技——Ho-229戰鬥轟炸機
    還記得美國隊長裡的最後的巨型戰機是根據二戰時納粹德國飛機設計師霍頓兄弟設計出來的飛翼式飛機為原型創作出來的。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變態的德國納粹!發明的23種武器,一個比一個瘋狂!
    更加可怕的是,這門納粹德國的超級武器甚至參與過戰爭。在上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成功後,它被期望於摧毀法國的防禦工事。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它就被準備派上戰場了。然而法國的快速投降,導致古斯塔夫巨炮不再被需要。它只在二戰結束前,在東線面對蘇聯的戰役中被極其有限地使用過。
  • 天河流星——德國空軍Me 163部隊苦戰史
    該部裝備的是Me 163火箭截擊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危險的戰機——無論對敵人還是對戰友都是如此。 配備最新型的火箭發動機,Me 163能夠達到900公裡/小時的高速度、81米/秒的爬升速度,遠遠超過所有盟軍戰機,可以輕易穿破護航戰鬥機的屏障,向盟軍轟炸機群噴吐致命的大口徑加農炮彈。不過,Me 163採用的火箭燃料極具腐蝕性,機體稍一破損便有可能危及飛行員生命。
  • 「沃森盜竊團夥」,揭秘二戰末期美軍對納粹德國航空航天技術和人才的搜刮
    「同盟國方面在此之前從未聽說過它」,記者安妮•雅各布森(Annie  Jacobsen)在她的《回形針行動:將納粹科學家帶到美國的秘密情報計劃》(Operation Paperclip:The Secret  Intelligence Program That Brought Nazi Scientists to America)一書中這樣寫道  :「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
  • 《德軍總部2》納粹黑科技的背後竟有真實原型
    ,從自動武器到噴氣式飛機再到最後的核力量...但你們想過沒有,如果二戰的勝利者是納粹會怎樣?近幾年問世的《鋼鐵蒼穹》《高堡奇人》和《德軍總部2》就是其中代表,儘管設定互有差異,但它們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勝利後的納粹製造出了各種「黑科技」武器,尤其在前不久上市的《德軍總部2:新巨人》中體現的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