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煙、起火、墜毀…美國「魚鷹」機這次又出新花樣!

2021-03-02 海外網


冒煙、起火、墜毀……美國「魚鷹」運輸機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來多次發生事故。

當地時間9月29日,兩架美國「魚鷹」運輸機緊急迫降於日本石垣島新機場。機場官員稱,其中一架「魚鷹」軍用運輸機的發動機發生了故障。此前,美軍「魚鷹」機就頻頻「出事」,日本政府曾要求美方暫時在日本境內停飛「魚鷹」,後又解禁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兩架「魚鷹」運輸機是在當地時間周五(29日)下午5點左右迫降在石垣島新機場的,停在機場滑行道上,美國相關人員聚集在飛機周圍,消防車也已趕到。

據報導,「魚鷹」機上的序列號表明,這兩架飛機率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Futenma空軍基地。當地官員表示,他們此前就接到報告,稱一架「魚鷹」運輸機在訓練過程中突然發生故障,可能會緊急迫降在當地機場。

「魚鷹」運輸機已經不是第一次「出事」了。8月29日下午,一架隸屬於美軍普天間基地的「魚鷹」在大分機場緊急著陸,機上6人無人受傷。美軍在著陸前聯絡機場控制塔稱「引擎出現故障」。

當時這架飛機正從巖國基地返回普天間基地途中,有人看到飛機右發動機一度冒煙起火,飛行員發現儀錶盤異樣後決定緊急著陸。

日本防衛省當時強烈要求美軍說明情況。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8月3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說:「『魚鷹』事故還在發生,我希望(美軍)操作飛機時能確保安全。」

「魚鷹」是美國貝爾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生產的傾轉旋翼機,自2007年投入使用以來多次發生事故。2015年,美軍一架「魚鷹」在夏威夷訓練中著陸撞毀,兩名美海軍陸戰隊成員死亡。去年12月,美軍一架「魚鷹」在日本衝繩附近海面迫降,5名機組人員受傷。

今年8月5日,美軍一架「魚鷹」在澳大利亞東海岸附近墜海,3人遇難。事發次日,日本政府要求美方暫時在日本境內停飛「魚鷹」。美軍在全面盤查事故隱患並作出書面說明後恢復飛行「魚鷹」。

美國海軍陸戰隊方面此前透露,「魚鷹」運輸機最近5年的重大(A級)事故率是每10萬小時飛行時間約3.44件,明顯超過同一時期海軍陸戰隊飛機的平均事故率。

來源:海外網原創

作者:楊佳

本期編輯:朱簫

相關焦點

  • 陸戰隊的空中快車-MV22魚鷹
    1981年,第一架XV-15原型機代表貝爾直升機公司和美國陸軍在巴黎航展上展出,它在連續11天的飛行表演中,給參觀者尤其是直升機同行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XV-l5傾轉旋翼機在此次航展上卓越的、具有創造性的表演,促使後來的V-22「魚鷹」傾轉旋翼機計劃的誕生。XV-15的 2架原型機一直進行著飛行試驗,直至1992年第一架原型機失事。
  • 《將食品玩出新花樣》專業導論講座
    2021年11月22日,廣東仙樂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大項目經理蔡朝和先生應邀來校,為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2021級生物技術和食品專業學生作了一場題為「將食品玩出新花樣
  • 魚鷹機掉下來了~ 又掉下來了~
    「魚鷹」運輸機呢,有兩個特點:一個呢,就是容易墜毀,另一個呢,是噪音比較大!放眼世界,能夠以「容易墜毀」為特點的「魚鷹」運輸機也真是夠任性的了~天啦嚕,局座這邊話音剛落,那邊容易墜毀的魚鷹飛機就真的墜毀了一架(節目播出時間為2015年5月16日,兩天後……)
  • 飛行員報告:被誤解的MV-22「魚鷹」傾轉旋翼機
    在現代軍用旋翼機中,設計最激進也最富爭議的無疑就是V-22「魚鷹」傾轉旋翼機了。
  • 魚鷹機不安全, 為何美日不忍心放棄, 中國也在打造魚鷹機
    魚鷹軍機在日本出鏡率很高,這是因為這款軍機墜機率實在不低,這並非該軍機過於先進,而是因為其設計上有一定的風險,這種軍機在起飛的時候,是依靠旋翼的垂直升力
  • 惡魔總是在細節中:揭秘美軍「魚鷹」為何頻繁墜毀
    在F-35「閃電II」戰鬥機之前,MV-22「魚鷹」直升機是美國近年來最受爭議的作戰飛機,是拖延、超支的壞榜樣,被前國防部長切尼命令下馬,如果不是美國國會死保
  • 「魚鷹」咋就成了「寡婦製造者」
    今年一開年,又有一架V-22在葉門墜毀,原因是因粗暴著陸導致。那麼,為什麼「魚鷹」會事故頻發?是人為操作還是前沿的設計本身存在缺陷呢?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對軍事專家張文昌進行了專訪。作戰需求和技術推動的結果V-22「魚鷹」傾轉旋翼機是由美國貝爾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製造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具備實用價值的該類航空器。
  • 臺鐵又出事了,列車起火冒煙!蔡英文還在擔心臉書觸及率?
    當日下午,臺鐵再次出事,一輛北上的126次「自強」號列車起火冒煙,現場煙霧迷茫嚇壞民眾。臺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事故導致49人(11日修正數)遇難、超過200人受傷。據環球網援引臺媒消息,10日晚間,蔡英文發文稱,「來吶!
  • 3周內6架飛機墜毀,16人死亡!美軍摔飛機才是世界第一
    僅美國海軍在1947年到1987年的40年間,一共墜毀12000架軍機,造成8000多飛行員死亡。這還不包括美國空軍和陸軍的飛機損失。當然,這同當時噴氣式艦載機剛剛應用以及越南戰爭損失較大有關。在近二十年內美軍墜機數量雖然有所減少,但依然達到每月兩架的水平。據美國《防務新聞》4月8日報導,在過去的三周時間裡,美軍共有6架飛機墜毀,造成16名機組人員死亡。
  •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貝爾-波音V-22「魚鷹」傾轉旋翼機(下)
    美國海軍陸戰隊是「魚鷹」項目的急先鋒,首先裝備了MV-22B,被用於取代陸戰隊的波音CH-46「海騎士」直升機。陸戰隊最初計劃購買552架「魚鷹」,後削減到360架。美國空軍原計劃購買80架「魚鷹」,最終削減至50架。兩架CV-22B原型機改裝自「魚鷹」預生產型原型機。
  • 俄羅斯失事飛機墜毀後撞出2米深坑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報導,俄羅斯安-148墜機事故發生地的目擊者介紹,失事飛機在莫斯科郊外墜毀時撞出一個2米深的大坑。 目擊者說坑深2.5米,直徑約17米,坑內收集到一些飛機殘骸碎片。他推測,這是由於飛機燃料充足,墜落地面起火後分解成碎片。 目擊者對於飛機起火和解體時間的說法不一。此前有目擊者接受俄羅斯24電視臺採訪時稱,飛機墜落時還伴有砰砰的巨響。而另有人稱,飛機是在空中解體的。 此前有消息報導稱,飛機是在墜落時起火,他們看到了火光。但另有人說,「沒有看到火,只看到冒煙」。
  • 日本用於奪島作戰的「魚鷹」運輸機首飛,營地外民眾抗議
    「魚鷹」運輸機首次在千葉縣木更津駐屯地進行了飛行。報導稱,7月份2架「魚鷹」運輸機抵達日本後,日方對其進行了持續檢查。據悉,該飛機將從駐屯地內進行懸停訓練開始,本月10日之後,試飛範圍將擴大到營地以外。陸自計劃逐步提高訓練水平,使其可以在自衛隊中部署。
  • 解密世界歷史上重大安全事故——興登堡號飛艇起火墜毀事故
    由於氦氣稀有度和昂貴程度,美國政府規定使用氦氣的飛艇必須不惜任何代價來保護艙體中的氦氣,而這項規定抑制了氦氣飛艇的運營。 專家表示,這艘飛艇當時在雷暴中飛行,導致了靜電的形成。排空氫氣的充氣管插入到了通風井中,連同接地線和雷暴一起致使靜電的形成,最終造成了這次起火事故。研究人員表示,當時地面的工作人員嘗試抓住著陸繩索令飛艇安全著陸,但在將飛艇接地後,火災便由此引發了。
  • F35B墜毀,空中加油機在農田迫降
    美國西部/太平洋時間9月29日(北京時間9月3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又發生了一起重大的墜機事件,一架F-35B隱形垂直起降戰鬥機,在加州和KC-130J加油機撞在了一起,前者墜毀、後者迫降,損失相當慘重。
  • 【網友留言】詳解美國V-22"魚鷹"傾斜旋翼飛機及其各種型號!
    本來由於對於「魚鷹」不太了解,但是架不住這位網友的多次留言,今天專門用一期來講一下美國V-22"魚鷹"傾斜旋翼飛機及其各種型號!如果有錯誤的地方請大家包涵,歡迎指正!希望各位看官理解!希望那位網友能看到!
  • 揭秘美國魚鷹傾轉旋翼機的結構
    V-22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1989年3月19日首飛成功,2006年11月16日進入美國空軍服役,2007年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魚鷹運輸機從摺疊狀態到起飛全過程實拍↓↓美國貝爾公司的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是世界上唯一量產大批裝備的集合了直升機與螺旋槳固定翼運輸機優勢於一身的航空器,如今包括美國空軍,美國海軍陸戰隊都是其裝備客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是最大的用戶。
  • 俄羅斯墜毀客機71人全部遇難;美觀光直升機大峽谷墜機3死4傷;臺灣失聯黑鷹直升機已確定墜海
    據《僑報網》報導,美國當局表示,一架觀光直升機10日下午5點30分左右在亞利桑那州境內的大峽谷墜毀。當地華來派(Hualapai)部落警察局局長布蘭得利表示,該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重傷,救援還在進行。  據新華社報導,失事觀光直升機上沒有中國乘客。
  • 大金空調起火爆燃,84萬臺大召回故意繞開中國?
    、冒煙事故。據悉,此次大金公司將召回約84萬臺存在起火、冒煙隱患的家用空調、空氣淨化器產品。10月17日,大金空調中國官方同時發布一則公告稱,本次參與檢修的產品並未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銷售。據家電網(HEA.CN)查閱到,此次大金召回對象產品中,空調機型高達138個,約26萬臺,主要是在2006年9月份~2010年8月份之間生產製造的。
  • 全球最大直升機墜毀,機組無人遇難,迫降時摔成兩截都沒起火?
    事故發生的具體時間是2019年7月29日。當時,一架米-26直升機從雅庫茨克的民用機場起飛。這架米-26直升機的墜毀地點在勒拿河沿岸,距離當地人口密集的扎塔伊村大約10公裡的距離。由於沒有墜毀在居民區,因此沒有造成附帶傷亡。而且,米-26直升機上的5名乘員也都沒有遭遇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