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滬抗戰80年了,歷史為什麼選擇上海?

2021-02-23 新民周刊

裝備不如敵人,軍事動員能力不如敵人,可恰恰在「八一三」會戰中,中國人打出一個民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中國軍人,首先展現出的是作為中國人的光榮與氣概!

  8 月14日15時許,第九集團軍第八十八師第二六四旅旅長黃梅興少將親臨前線指揮,在連續攻破十餘個日軍堅固堡壘後,不幸在愛國女校附近被日軍迫擊炮彈擊中,壯烈殉國,時年41歲。一同殉國的還有旅部參謀主任鄧洸中校及通訊排官兵30餘人。黃梅興將軍是淞滬抗戰國軍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後追授陸軍中將。整個「八一三」會戰,類似黃梅興這樣戰死沙場,被追授中將的高級將領,不下5人!

  8月14日主動出師的中國空軍,對日寇海空軍展開搏殺。空軍五大隊第二十四中隊上尉隊長劉粹剛率領9架寇蒂斯「Hawk-III」驅逐機,從揚州起飛,由吳淞口南下,經過川沙上空時,劉率先發現一艘日本軍艦,立即往下俯衝,投彈擊中日艦尾部;二十四中隊梁鴻雲副隊長根據劉粹剛投彈的彈著點修正,炸中日艦,這是中國空軍抗戰中擊沉的第一艘日本軍艦。

  14日早飯後,四大隊少校大隊長高志航飛南京開會,行前指示空軍第二十一中隊隊長李桂丹率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各中隊按命令提前行動。14時50分,日本海軍木更津聯隊、鹿屋聯隊18架九六式陸上攻擊機由日佔臺北松山機場起飛後兵分兩路,打算9架轟炸杭州筧橋國軍空軍基地,9架轟炸廣德機場。中國方面,溫州監視臺長——阮鹿年中尉,於第一時間監視發現敵機,急電杭州友臺。18時10分,在冒雨、穿雲,克服惡劣氣象條件的長途飛行後,中國空軍四大隊二十一中隊9架飛機先抵筧橋機場,高志航大隊長也從南京直接飛抵筧橋,這樣27架「Hawk-III」驅逐機陸續飛抵筧橋。那時飛機起飛都要靠無線電臨時聯絡,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防空總臺陳一白少將總臺長當即無線電急告剛剛降落的高志航大隊長迎頭痛擊。

  高志航立刻前往起飛線前,以喊話命令的方式指揮。正在降落的二十一中隊隊員趕快重新拉升。高志航接著以手勢命令即還未降落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留在空中,自己隨即駕機起飛,利用最後一點餘油攔截日機。高志航機傍晚18時30分先爬高至4000米雲上,連續兩次射擊,擊落日機,這是中國空軍空戰中首次擊落日機。

  不久,二十三中隊隊員梁添成不甘落後,擊落第二架日機。高志航隨後又發現3架敵機,立即迅速佔位瞄準,此時譚文跟上,兩機合力,擊落1架日機。同時中隊長李桂丹、飛行員柳哲生、王文驊等也發現2架敵機,又合力射擊,擊落、擊傷各1架日機。高志航隨即又擊傷另1架日機,該機逃竄時又遭遇二十二中隊長鄭少愚,鄭少愚擊中了它並追至錢塘江上空。該機逃返松山機場降落後因迫降而報廢。

  前往廣德機場轟炸的日機群遭遇暫編三十四中隊長周庭芳以單架「Hawk-III」攻擊,日機其中1架油箱中彈漏油,在飛回臺灣時油盡迫降於基隆以北和平島附近海域沉沒。19時30分日機向海寧、永嘉和金華方向逃竄。在不到30分鐘的空戰中,高志航擊落日機2架,全大隊擊落日機6架,而中國空軍在空戰中無一傷亡——6:0,中國完勝。

  但我空軍有兩機在起飛時油罄熄火,即劉樹藩的2105號機和金安一的2106號機。劉樹藩在野外迫降時飛機觸及樹端,頭部受傷,在送到杭州廣濟醫院15分鐘後,因流血過多而犧牲,成為空軍抗戰犧牲第一人;金安一比較幸運,飛機輕微受損,本人則受輕傷,並無大礙。當晚日本廣播稱「18架飛機中,有13架失聯」。

  中國空軍不僅在空戰中取得戰果,在對日本艦隻的襲擾上,也取得某種成功。8月14日8時40分,空軍第二大隊副大隊長孫桐崗率領諾斯羅普式轟炸機21架,從安徽廣德空軍基地起飛,直線飛行220公裡抵達上海,隨後立即分成兩個編隊,一隊轟炸日軍司令部、碼頭、倉庫等軍事設施,一隊轟炸「出雲」號巡洋艦等艦艇。14日上午10時30分,中國空軍轟炸機6架襲擊「出雲」艦,投彈3枚,兩彈落於艦左近處。11時22分,3架轟炸機炸彈命中「出雲」號。15日15時30分,中國空軍1架戰機冒著暴風雨轟炸「出雲」號,遭艦上高炮反擊,反覆交戰20分鐘。16日上午11時半,中國轟炸機7架飛臨「出雲」號上空,重磅炸彈落於日郵船碼頭,距「出雲」號僅幾米遠,「出雲」號受重傷。當時報載——「為中日甲午海戰以來日本海軍艦隊首次遭到中國的攻擊」。

  8月22日,報載「出雲」號被日軍及時修復,於21日16時起炮擊浦東民房達半小時。自它挨炸後,周圍停泊魚雷艇等5艘,加強保護。

  中國海軍戰力雖弱,並且根本沒有可堪應戰「出雲」的艦隻,卻亦將「出雲」號作為目標。「八一三」會戰期間,8月16日,「史可法102」號魚雷艇連續發射2枚魚雷,擊中「出雲」號巡洋艦艦尾。「史可法102」號在遭日寇炮擊擱淺後,官兵將艇內武器卸棄到江中,泅渡返回。

  在江南造船所擔任監造官的曾國晟於9月29日凌晨,派遣特務兵王宜升、陳蘭藩等人,穿上潛水服,攜帶水雷3枚,泅水到黃浦江中,穿過層層封鎖,亦準備奇襲「出雲」號。

  當潛水兵泅渡到「出雲」艦附近時,被艦上的探照燈照見,哨兵拔槍就射。於是,王宜升等人只得將水雷推往「出雲」號方向。在距離這艘日本第三艦隊旗艦還有90米遠的地方,水雷被防雷網攔截。王宜生不得已,只能接通電線,隨著一聲轟天巨響,日本海軍鐵駁船4艘、小火輪10艘遭到重創,防禦物均被炸毀。「出雲」號這一曾經的天皇座艦,又一次受到來自中國軍人的打擊。此時,日軍松井石根、長谷川清等陸、海軍高級將領和外交首腦正在艦上。他們剛開完會,各自往艙房而去時忽然震驚。本次襲擊的後果是——次日,「出雲」號急忙駛出外灘水域。

  戰時和戰後中日雙方資料均顯示,「出雲」號曾被中國飛機襲擊炸傷,但未擊沉。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出雲」艦經中國海空軍的幾番攻擊,遭受重創。後被拖回日本,因損傷過重,修整工程過大,只得派為日本海軍學校的練習艦。

  1945年7月24日,半殘廢的「出雲」號在日本吳港遭到美機轟炸,此天皇座艦,最終沒有逃脫翻覆沉沒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憶「八一三」淞滬抗戰
    8月13日上午9時,日軍在完成作戰準備後開始向我軍炮擊,其陸戰隊由天通庵、橫浜橋跨越淞滬鐵路衝至寶山路口被我軍擊退;另一部向持志大學我八十八師二九四旅攻擊,中日淞滬抗戰由此爆發。當夜,我方八十八師推進到閘北持志大學等各要點,八十七師推進到新市區、滬江大學、虯江碼頭等處,三十六師集結江灣、復旦大學。14日拂曉,我軍開始總攻擊,空軍亦到滬協同作戰,轟炸其虹口司令部及黃浦江中的敵艦。
  • 孤艦守上海——淞滬抗戰中保衛這片國土的不止有「八百壯士」
    在抗戰中,由於與日軍相比實力過於懸殊,海軍可能是打得最為慘烈的一個兵種,開戰不到一年,主力九艘巡洋艦即全部戰沉殉國。直到戰後,研究者們才恍然注意到,抗戰前民國海軍的艦艇,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影片,人們最多只能從照片上憑弔它們當年的英姿。不過,也有例外,在日本導演龜井文夫1937年主持製作的大型紀錄片《上海》中,卻意外地出現了一艘中國軍艦的身影。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時間注1937年9月20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上冊,國民政府大本營《淞滬抗戰第二期作戰指導計劃》時間注1937年9月6日,《顧祝同致蔣介石密電》時間注1937年9月27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馮玉祥日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十五,第十九集團軍關於東戰場淞滬戰役的戰鬥詳報》時間注1937年8月-12月,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
  • 浩氣沖天淞滬血戰:中國軍隊24小時犧牲一個師
    《我的河山》一書中就詳細講述了這一段艱苦卓絕、悲壯慘烈的歷史時刻。1937年11月5日拂曉,日軍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在艦炮掩護下,率領12萬人的兵力在杭州灣北岸的金山衛登陸。駐守此地的中國軍隊兵力不多,無法阻擋。中國統帥部急令調往浦東的第62師主力回防,會同新到楓涇的第79師合力反擊,同時下令從河南調往青浦的第67軍向松江推進。
  • 上海1937 : 法新社記者眼中的淞滬會戰
    我為什麼研究淞滬會戰文/何銘生一個丹麥人的困惑 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有一本非常喜歡的漫畫書。那本書通俗地介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大約一百多頁,有簡單而令人回味的插圖和精煉的文字。我最終選擇了淞滬會戰。這看上去是一個完美的主題。它清晰地劃定了時空範圍。它始於1937年8月中旬,隨著中國軍隊的撤退而終於11月初。空間範圍集中在上海及其周邊地區,這樣我筆觸就沒必要涉及整張中國地圖。重要的是,這場戰役充滿了具體的、充滿戲劇性的有關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的故事——當然都比不上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可歌可泣。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日軍第二次增兵,蔣介石也從全國調集兵力決戰上海。國軍開始由攻勢轉守勢,日軍掌握戰場主動權。本文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講淞滬會戰第三階段—陣地戰。並分析失敗的教訓。以歷史事實來紀念國軍抗戰英烈!年9月6日,《顧祝同致蔣介石密電》時間注1937年9月27日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馮玉祥日記》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十五,第十九集團軍關於東戰場淞滬戰役的戰鬥詳報》時間注1937年8月-12月,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二十五)3228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二十一集團軍關於淞滬會戰的戰鬥詳報》時間注1937年10月-12月,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編纂委員會檔案
  • 《檔案-生死地 1937淞滬抗戰實錄》全4集
    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1937年9月,中日兩軍主力在上海城北決戰,淞滬戰場空前慘烈。時中央軍第14師在月浦苦戰,師參謀長郭汝瑰給師長霍揆彰留下了這封遺書。時隔83年後,再讀這些文字,依然叫人潸然淚下。
  • 八百壯士守四行的真實歷史,值得後人銘記!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10月26日,大場失守。日本的兵力,一部分向南往閘北方向打;一部分往西往南翔、嘉定方向打。閘北、江灣的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西撤。
  • 他是流亡中國的白俄將軍,卻兩度參加淞滬抗戰,最後戰死上海|人物
    在歷史檔案裡,參與中國抗日運動的國際友人中,有些人的身份頗為奇特。本文要講的是一位流亡中國的白俄將軍的故事,他曾兩度參加淞滬抗戰,並在上海淪陷後繼續從事地下鬥爭,最終獻出了寶貴生命,他的名字叫因諾肯季·謝爾蓋耶維奇·姆拉奇科夫斯基。姆拉奇科夫斯基生於沙俄軍人世家,年輕時參加過反蘇維埃的戰爭,失敗後於1920年流亡中國東北。
  • 看看抗戰時期的德械師
    前幾天是八一三淞滬抗戰紀念日,1937年的8月13日,十裡洋場烽煙四起,此時全面抗戰也已經在一個月前爆發,為了把日本人的進攻方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
  • 「十九路軍」奮勇抗戰,國民黨為什麼一直躲著他們?
    1937年的第二次淞滬會戰。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國民黨為什麼要迴避聲望如此之高的十九路軍,而大力推送「八百壯士」?因為這與蔣介石抗日態度有直接關係,頌揚十九路軍抗戰精神,無異於打了蔣介石的臉。
  • 淞滬會戰之防禦戰(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謝晉元臨別前曾對妻子說:「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瞧類唉!」八一三抗戰開始後,謝晉元率部在閘北北火車站一帶堅守達75天之久。而且還選擇上海近郊平原地帶,與敵打陣地戰,防禦戰;從戰略而言,是完全錯誤的。雖然大量消耗日軍,但自身消耗更大。結果徹底丟掉戰場主動權,完全陷入被動挨打局面。
  • 抗戰往事 淞滬抗戰身先士卒的信宜抗日少將 —— 陳任之
    曾參加了討袁驅龍戰爭和淞滬抗戰。1933年參與福建事變,任第19路軍第5軍第9師副師長。1939年協助張炎開展抗日活動。1949年夏遷居香港。陳任之,因為在淞滬抗戰中驍勇善戰,被群眾和當時的報紙譽為「勇敢善戰,屢挫敵鋒」;1938年,他協助張炎將軍開展抗日活動,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受到家鄉各屆人士的稱讚。
  • 抗戰時,他從日軍槍口下拯救了30萬中國百姓,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中國「難民之父」
    抗戰時期他擔任上海國際紅十字會副主席。而在慘烈的淞滬會戰中,有一位獨臂的法國人,在上海設立安全區,給困境中的難民提供了一個避難所,從日寇炸彈、刺刀的危險中,拯救了數以萬計的中國人。他就是被稱為「上海拉貝」的法國神父饒家駒。
  • 一二八淞滬抗戰,一場本可勝利,卻退讓求和的戰爭
    深度還原88年前的淞滬抗戰。你了解過發生在淞滬大會戰五年前的淞滬抗戰嗎?
  • 國軍淞滬會戰為什麼慘敗?指揮體系疊床架屋,效率低下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後,因為按照列強調停最後達成的協議,日軍和其他列強都可以在上海駐軍
  • 一二八淞滬抗戰史(中)中央軍馳援創廟行大捷
    中央教導總隊未參加1932年上海抗戰,為錯誤信息。第19路軍總指揮部也於當日上午9時作出從右翼,左翼和正面三個方面反擊當面之敵決定。而日軍卻源源不斷增兵上海,最終力戰不支失敗。中國空軍任務是保衛南京和杭州基地,相機支援淞滬戰場,突襲日方軍艦。中國空軍在一二八上海抗戰中,共有3次空戰。分別是2月5日淞滬空戰,2月22日蘇州空戰,2月26日杭州空戰。這也開創中國空軍對外首戰。
  • 俞濟時將軍細解一·二八淞滬抗戰之密
    從1932年1月初開始,在「九·一八事變」中輕而易舉拿下東北張少帥老巢瀋陽乃至東三省全境的日本侵略者又在淞滬地區快速集聚軍事力量,
  • 抗戰時國軍共有多少輛坦克?
    在此基礎上,中國又購進德國「克虜伯」戰車16輛、義大利CV-33超輕型坦克20輛,由徐庭瑤創建「陸軍裝甲兵團」,於淞滬會戰首次投入使用。裝甲兵與步兵因缺少聯合訓練,「戰車一上戰場,步兵不予掩護,說你有裝甲,怕什麼,單獨冒敵人炮火前進,直到戰車全毀為止。」③1938年,裝甲兵團擴編為第200師,杜聿明任師長。
  • 淞滬抗戰死守四行倉庫的壯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2015年7月21日,在上海閘北區蘇州河畔的光復路上,已經退休的原四行倉庫黨委書記和總經理呂傳良,指著四行倉庫西牆告訴記者。這些彈洞和彈孔,見證了那場戰鬥的激烈。同時見證這場戰鬥的,還有數萬名上海市民和眾多西方媒體。這是淞滬會戰最後一場有規模的戰鬥。當時中國大部隊正撤退轉移,徹底落入敵軍魔爪的上海市民在幾乎絕望的一刻,聽到四行倉庫的槍聲響起,是怎樣一種激動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