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生產已經製造過的東西為何會這麼困難?
俄羅斯準備恢復生產圖-160的消息,早在2007年就見諸報端,2015年又再次被俄軍高官確認。俄羅斯空天軍總司令維克託·邦達列夫上將在去年就表示,俄空天軍將在2021年獲得首架現代化改進型圖-160戰略轟炸機。
這件工作進行的難度很大,因為原來相關配套生產圖-160的很多企業,不是破產就是轉軌,很多零部件供應不上。從2013年開始,俄羅斯就開始努力重建圖-160轟炸機的供應鏈,例如恢復發動機和一些相關配件的生產。但對於圖160這種大型戰略轟炸機來說,最關鍵的是一些特種部件,例如超大型的鈦合金部件。如果俄羅斯沒有能力為圖-160轟炸機生產這些特種部件,恢復圖-160轟炸機的生產就是一句空話。
俄羅斯《商務在線》網站曾報導,重新生產圖-160轟炸機的喀山飛機製造廠,正在和一家公司籤約,試圖恢復重申生產圖-160所需的關鍵性鈦合金加工技術。喀山飛機製造廠承認,這是重新製造圖-160轟炸機的關鍵一步,因為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大型鈦合金零件加工技術就遭到重創,不但很多技術後繼無人,就連一些關鍵工藝文件都已經不復存在。
這次喀山飛機製造廠籤約,就是要恢復當初製造圖-160使用的ELU-24型真空電子束焊接機和UVN-45型鈦合金退火裝置。其中一家俄羅斯企業贏得了9.48億盧布的合同,將要修復UVN-45型鈦合金退火裝置。而ELU-24型真空電子束焊接機的恢復工作合同,則以7.1億盧布交給了俄NITI「進步」股份有限公司。
圖-160的鈦合金關鍵部件
所有這兩項裝置的恢復工作,必須要在2017年3月底之前完成,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圖-160轟炸機的生產要用到大量的鈦合金部件。據統計圖-160有38%的部件是鈦合金材料,而有些時候甚至要加工20米長的巨型鈦合金零部件。
例如圖-160的中央鈦合金主翼盒的長度為12.4米,寬度達2.1米,由上下上下兩部分焊接而成,承載著圖-160兩個巨大的可變後掠翼。ELU-24型真空電子束焊接機就是來焊接這種大傢伙的專用裝置,而且焊接精度誤差不能超過1毫米。在蘇聯時期,ELU-24型真空電子束焊接機被稱為當時喀山飛機廠的「鎮廠之寶」。由於其耗電量巨大,只能在夜間進行,否則雷射焊接是將耗費喀山城區一半的電量,白天進行會瞬間讓整個城區掉閘。
但是由於喀山飛機製造廠在蘇聯解體後一度十分不景氣,造成其鈦合金關鍵加工技術造成重創,因此該廠上下都擔心,如果沒有烏克蘭的幫助,俄羅斯能夠自己恢復鈦合金加工技術嗎?因為ELU-24型真空電子束焊接機是當初烏克蘭著名的巴頓焊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如果喀山飛機製造廠無法搞定這兩項關鍵技術,就不會有新的圖-160轟炸機。
看來,俄羅斯也到了最後背水一戰的時刻。
面臨同樣尷尬的還有美國
「我們的『猛禽』不夠用。」在2011年美國防長蓋茨下令關閉F-22隱形戰機生產線時,五角大樓肯定想不到,僅過了5年,美國就發出這樣的哀嘆。據美國《航空周刊》報導,美國國會已正式要求空軍重啟F-22生產線提交研究報告。造成當前局面的原因,是中俄在第五代戰機領域的突飛猛進。
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直接要求美國空軍研究恢復F-22戰鬥機的批量生產。由於美國空軍正在失去對中俄的技術優勢,國會一反常態地表示有興趣在本財年內撥款重啟F-22生產線。美國會眾議院武裝力量戰術航空和陸軍力量委員會提出,在2017年國防政策法案中要求空軍部長開始實施一項研究,評估增加至少194架F-22所需要的成本。
F-22戰鬥機在2011年根據時任美國防長蓋茨的命令結束生產時,共製造了187架。而最初該機計劃製造749架。諷刺的是,當時主張大力削減F-22產量、並最終關閉生產線的正是美國國會。
誕生於冷戰高峰時期的F-22項目原本準備生產749架,以一比一的比例取代當時美國空軍的主力制空戰機F-15。但冷戰結束後,美國開始多輪軍費削減,F-22的採購數量也屢次被「腰斬」。為遊說國會支持採購這種劃時代的隱形戰機,美國空軍大肆鼓吹它對常規戰機的壓倒性優勢,但這卻造成相反的結果——既然F-22對其他國家空軍優勢如此明顯,何必還要建造這麼多?再加上F-22的研製成本不斷攀升,反對的聲音不斷增加。1997年5月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不顧美空軍的反對,把F-22的生產計劃強制壓縮到339架。2001年拉姆斯菲爾德擔任美國防長後,大力推行美軍轉型,而F-22這種「充滿冷戰氣息的昂貴武器」正是他心中需要壓縮淘汰的重點。2004年拉姆斯菲爾德下令把F-22的生產數量砍到183架。美國空軍在隨後的5年內極力抗爭,終於獲得額外4架的撥款。但在反覆爭論中煩不勝煩的美國國會徹底失去耐性,最終促使F-22生產線關閉。極力支持該項目的美空軍參謀長莫斯利和空軍部長麥可·溫則史無前例地同時被解職。
重啟生產線不容易
莫斯利退役後仍不斷鼓吹應重啟F-22生產線。以他為代表的美空軍鷹派認為,考慮到中俄在隱形戰機領域出人意料地進步,美軍至少需要381架F-22才能維持重點地區的制空權。他們還建議美國應向日本、澳大利亞和英國等核心盟友提供這種戰機,以增加重要戰區的「猛禽」數量。
不過如今在重啟F-22生產線問題上,美國空軍與國會的態度卻顛倒過來。儘管國會已主動表示願意掏錢,但空軍卻態度消極。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報告稱,最後一架F-22下線後,生產商洛·馬公司將組裝戰機所需的3萬套夾具、定位器和其他設備登記入冊並裝進貨櫃,運到加利福尼亞的陸軍倉庫中長期保存。當時的評估認為,只要2億美元就可以重啟生產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工人也不斷流失,恢復生產需要的成本與日俱增。美《空軍時報》稱,光是將F-22生產線啟封並恢復部分已被拆除的設備,就需要數十億美元。
如果F-22恢復生產,新「猛禽」將全面升級。首先將更新它的電子設備。現役「猛禽」的核心晶片生產於上世紀90年代,性能不足導致每次軟體升級都非常困難,這也是為F-22配備當前最先進的AIM-9X和AIM-120D空空飛彈始終進展遲緩的原因。美空軍可能會為新版「猛禽」更換最新F-35隱形戰機使用的核心電子系統,不但能提升F-22的作戰能力,更能增強這兩種隱形戰機配合作戰的效率。此外,「猛禽」機身是上世紀80年代研製的,無論是動力系統還是隱形設計都大有改進潛力。但報導認為,如此大的改動還不如徹底推倒重來,美空軍的如意算盤是放棄F-22的重新生產,將所有精力集中在F-X下一代戰機上,重新拉開與潛在對手的技術代差。不過一名中國專家對此表示,美空軍用技術優勢壓倒潛在對手的設想顯然「遠水解不了近渴」,與希望化解當前空中威脅的國會更是「南轅北轍」。
來源:鐵血網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