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土800萬平方公裡,加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國土面積一共937萬平方公裡,位居第四,然而美國並不滿足只在此區域內發展,在世界各地建設軍事基地,這樣看,美軍勢力範圍很大,稱霸世界的野心顯露無疑。
現代戰爭中,海軍、空軍往往是作戰重點,能通過兩棲之間配合,給對方致命打擊。美國在多次衝突中採取這一方法,效果良好,各種重型航母、洲際轟炸機、核潛艇等先進軍事裝備保障美國在衝突中的勝利。
美國是世界上航母最多的國家,11艘現役航母使其更加無所畏懼,公然挑釁國際公約,憑藉著海軍實力強大,常年任意穿梭在三大島鏈之間。同時,還時常派遣洲際轟炸機深入第一島鏈內部,對我國和俄羅斯進行戰略威脅。甚至計劃在第一島鏈部署特種部隊,在電子、信息、網絡和飛彈等方面打擊我國和俄羅斯,這足以見得,美國已經忌憚兩國發展,意圖時刻能在博弈中佔據優勢地位。
從2015年開始,美國幾乎每年都派出航程最遠的B52轟炸機和具有隱身性能的B2戰略轟炸機前往第一島鏈一兩次,到了2018年,美國更是動作頻頻,出現一個月進入三、五次的反常現象,這不得不讓人質疑美國的用意。進入2019年後,美國轟炸機進入第一島鏈頻率下降。
據悉,美國深入第一島鏈頻率下降是有原因的。B52轟炸機航程16232千米,載彈量大,已經服役半個世紀之久,但並不具備隱身功能,雷達理論反射面積以千平米計算,只要雷達功率夠大,就能很容易發現幾千公裡外的身影。一旦B52起飛,遠程地波雷達和天基偵測系統會立即發現它的身影,它的一舉一動都在嚴密監視內。一次,B52企圖夜間進入第一島鏈,在島鏈外數百公裡就遭遇雷達波近距離鎖定,飛行員在驚慌失措中趕緊逃離。
這說明東亞大陸已經開始具備全天候監視巡邏能力,能有效抵禦美國挑釁。該事件發生後,美日艦隊有所收斂,美國更是減少進入第一島鏈次數。我國已經具備突破第一島鏈的能力,並不懼怕美國挑釁,反而給美國帶來巨大壓力,美國戰略轟炸機威懾計劃已經全面落空,隨著我國綜合實力增強,完全有能力應對美國任何動作。